正文

竹濤

(2016-03-05 20:53:03) 下一個

 



《竹濤》 文:簡媜  誦:瀾潭

據說,十五年前,這片山是一園麻竹,兀自青翠於如此窮鄉僻壤。

我想象,那時候的天色也很清朗,晨曦從竹縫中透來的時候,鳥兒早已啾啾,滿山滿穀都沸騰著一鍋晨歌,鳥兒的、鬆鼠的、山貓的……唱得十分熱鬧,但這些是沒有人知道的。

偶爾,有好事的人,頂著鬥笠,提著柴刀,來山中尋幾枝春筍回去。那時候,蛇很多的,綠粼粼地蕩在竹枝上,稍一眼花,真要當成嫩竹綽約的呢!風一過,竹葉是“梭梭”地起濤,蛇族們是“滋滋絲絲”地協奏,真像管弦!因而,山下的孩子們,雖有愛打野果的,但也少到這兒來,怪荒涼的!

十五年前砍下第一根竹子的地方被埋進了第一根柱子。山石“哐啷”地碎著,參天老竹“咿歪”地睡著;日依舊升著,月依舊西沉。第一聲鳥鳴啼出了清晨,這已是十五年後的大雄寶殿。

不隻山下的孩子們,連更遠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們也專程而來,不是來尋筍、來聽竹,而是三步一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朝著心靈的淨土。

如今,我尋著山路而走,深邃的溪澗兩旁,還留著鬱鬱的古竹,在山嵐裏,有的如虔誠的信徒,參天而拜;有的如觀世音菩薩,俯首垂聽一切眾生……肥嘟嘟的嫩筍迸地而生,一日日地抽壯,在空穀溪聲的回音裏,交付了成長的聲音。

竹,長成了一節節的立姿,也應是記載了一節節開山辟境的傳奇,我極力欲觸出竹管所見證的辛苦歲月,但我掌上盡是一徑的溜滑感覺;我希望探看地上凝固的斑斑血汗,但那血汗已滲入春泥更護花,隻留著一條條平坦的道路,供後人在此閑步、在此靜思、在此嬉笑……

但,當我閉目,聽風起濤,仿佛一波一波的浪,湧動著一年又一年的艱辛,流入於我的呼吸與胸臆之中,為此,我不禁微濕……

再細細聽,竹濤不再是竹濤,而是遠遠近近的聲聲梵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