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共之爭與天意

(2019-07-10 13:53:01) 下一個

閑來無事,聊一聊國共之間的曆史,和冥冥之中的天意。我不是學文科的,也沒有多少的曆史研究能力,對於過去的曆史也沒有孰是孰非的評斷,所談的隻是自己的一點感想。
中國自古有幾個形勝之地和必亡之地,下麵曆數一下。形勝之地首數西北關中,也就是現在的陝西一帶。這裏是城闕輔三秦,麵黃河天險,靠秦嶺太行,地勢險要,秦朝就是以此為基礎,蠶食並吞了六國,秦始皇成為幾千年來第一位大一統的皇帝。此後,西漢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以關中為根據,雖屢屢敗北於項羽,終究聯合韓信,一戰而滅西楚霸王,進而定都關中,成就西漢二百年基業。南北朝五百年是中國曆史上最長的大亂,這種混亂的結束,以及由此隋唐盛世之興,皆始自北周宇文邑立足西北滅北齊統一北方。然而多年農耕,對植被的砍伐,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由此經濟衰敗,關中殘破,等到紅軍長征結束,在陝北立足,挨著關中,這裏的經濟已經無法支撐幾萬人的部隊了。
沒有蔣總裁的圍剿,紅軍不會從江西離開,來到陝北。而紅軍留在江西,後果不堪設想,日軍侵華,大半中國為日軍所占,江西湖南都不例外,更有大批國軍精銳退至大西南,紅軍絕難再留江西,十之八九難逃滅頂,新四軍就是實例。所以早走遲走,都是要走,遲走不如早走,早走自西南至關中,占據天險,以此為基,分據各地。就是這麽個殘破不堪,衰敗凋零不起眼的關中角落,成了紅軍長征後的支點。到陝北後,形勢巨變,日軍全麵侵華,形勢已不容國軍滅共。而因為黃河天險,日軍都沒有入侵陝北。紅軍以此為根基,將人馬分派至中原各地,建立敵後根據地。而紅軍由江西萬裏長征至陝北落腳,完全是由蔣委員長一手促成,由此觀之,豈非天意。
形勝之次,實乃東北,滿清龍興之地,自然資源豐富,農耕之外,森林煤炭鋼鐵,日本經營多年,指望以此作為日本在大陸的根基。日本戰敗,這裏由蘇聯占據,根據雅爾塔會議,滿洲還給中華民國。國共都深知這裏的重要性,蔣委員長將他的五大主力中的兩個派至東北,毛澤東指示到哪怕全國的根據地都丟了,隻要東北在,就有勝利的一天,指派部隊由山東河北趕往東北。一番龍爭虎鬥的結果是中共勝出,實際上天下大勢由此而定,四野從東北一路打到華南,大半中國都由關外的部隊打下來。當然,在蘇聯歸還東北的那刻,有人建議將委員長放棄東北,將主力集中在中原,也許這能增加一些變數,但東北發展起來的四野出關時有七八十萬接近百萬之眾,試問國軍又哪裏能夠抗衡。
最後必敗之地實屬南京。南京這個地方實在奇怪,說是龍盤虎踞,可無論哪個朝代,在這裏建都是都要完蛋的,從東吳開始,南朝宋齊梁陳,一直到太平天國,不是短命就是死於非命。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朱元璋,可是他去世後更是上演了叔叔滅侄子的慘劇。蔣委員長在這裏坐不穩江山,大概也逃不脫天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有蘇聯在,老美對蔣的支持力度又不夠大,另共軍那一套黨領軍的策略,國軍卻實不是共軍對手,不怪老蔣
明海藍天 回複 悄悄話 國民黨過早地失去了孫中山先生也是一個原因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