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隋唐長安研究文獻目錄

(2007-03-13 22:22:56) 下一個
 榮新江 王靜 編
中國唐史學會    聯係信箱:lecture@travel-silkroad.com
.A
Acker, W. R. B, Some T’ang and Pre-T’ang Texts on Chinese Painting, Leyden 1954
愛宕元,唐代兩京鄉·裏·村考,《中國聚落史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1980,58-68
——,唐代兩京鄉裏村考,《東洋史研究》40:3,1981,28-69;氏著《唐代地域社會史研究》,3—23
——,李健超譯,唐代兩京鄉裏村考,《西北曆史資料》1982:2,26—81
——,唐宋時代の國都の時間と生活,《月刊百科》1:1,1983,18—21
——,五代·宋初における長安とその周邊——廣慈禪院莊地碑の分析を通して——,堀川哲男編《昭和五九年度科學研究費綜合研究A研究成果報告書》,1985;氏著《唐代地域社會史研究》,95—132
——,唐代京兆府の戶口推移,唐代史研究會編《律令製——中國·朝鮮の法と國家》,1986,533-566;氏著《唐代地域社會史研究》,95—121
——,唐代東渭橋と東渭橋倉,《京都大學教養部人文》32,1986,1-31
——,唐代關內道の城郭規模と構造——畿內の邊境化との關連を中心にして——,穀川道雄編《中國邊境社會の曆史的研究》(昭和六三年度科學研究費綜合研究A研究成果報告書),1989;氏著《唐代地域社會史研究》,155—180
——,《中國の城郭都市——殷周かり明清まで》,東京中央公論社,1991
——(譯注),《唐兩京城坊考》,東京平凡社,1994
——,唐代府兵製の一考察——折衝府の武官職の分析を通して,中國中世史研究研究會編《中國中世史研究續編》,京都大學出版會,1995,173-215
——,判を通してみた唐代の都城管理,《古代の日本と古代文化》,學生社,1997,67-80
——,唐代府兵製の再檢討——折衝府の曆史地理的檢討,《東洋史研究》56:3,1997,61-89
——,《唐代地域社會史研究》,京都同朋舍,1997
——,唐代京兆府·河南府鄉裏村考,《東アジア史にぉける國家と地域》,東京刀水書房,1999,163-190
——,隋唐長安城の都市計畫上での中軸線に關する一試論,《唐代史研究》3,2000,4—18
安家瑤,唐長安西明寺遺址的考古發現,《唐研究》6,2000,337—352
——,西安隋唐圜丘的考古發現,《文物天地》2001:1,7—10
安旗《李白三入長安別考》,《人文雜誌》1984:4,102—107、111

.B
柏樺,《中國帝王宮——宮省製度與中國古代政治》,台北華世出版社,1991
柏明,《唐長安太平坊與實際寺——西北大學校園考古新發現》,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
保全,唐重修內侍省碑出土記,《考古與文物》1983:4,38—44
——,從幾通碑石看薦福寺、小雁塔的變遷和修整,《考古》1985:1,42—47
——,大雁塔級數考,《文博》1985:6,34—36
Barrett, T., “Western Perspectives on the Tang Capital”, Paper presented to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Tang: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April 18-20, 2002
北村優季,日唐都城比較製度試論,池田溫編《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製》,東京東方書店,1992,307-331
——,書評:妹尾達彥著《長安の都市計畫》,《唐代史研究》6,2003,145—151
畢化,唐代權貴多營私宅,《中國史研究》1983:3,167
伯希和,馮承均譯,景教碑中敘利亞文之長安洛陽,《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1,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34—35
布目潮渢,唐代長安における王府·王宅につぃこ,《中國聚落史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1980,115-124
——,唐代前半期長安にぉける公主宅の道觀化,《中國の都市と農村》,東京汲古書院,1992,203—234
布目潮渢、山口修,《花ひらく長安》,集英社,1968


.C
曹爾琴,唐長安城的裏坊,《人文雜誌》1981:2,83—88
——,唐長安街道名稱的解釋,《地名知識》1981:4、5
——,九衢風景盡爭新——從唐詩看唐代長安街道,《百科知識》1982:3
——,唐長安的遊賞勝地曲江,《學林漫錄》9,1983,148—168
——,說唐長安的青門,《唐史研究會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370—385;《學林漫錄》7,1984,102—111
——,唐長安的寺觀及其有關文化,《中國古都研究》[1],1985,144—168
——,唐長安的東市和西市,《唐史論叢》1,1988
——,唐長安的商人與商業,《唐史論叢》2,1987,118—136
——,長安黃渠考,《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0:1,53—66
——,唐代長安的酒,《唐都學刊》1990:2,1—10
——,唐長安章敬寺的位置,《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1:2,147—150
——,唐長安的球戲,《中國古都研究》7,1991,72—88
——,唐代長安的絲綢,《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1:3,119—136
——,唐長安與黃土原的利用,《漢唐長安與黃土高原》,1998,223—241
——,唐長安住宅分布,《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65—81
岑仲勉,《兩京新記》卷三殘卷複原,《史語所集刊》9,1947,545—580;《岑仲勉史學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709-752
柴晚秋,唐都長安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西北大學學報》1991:1,110—111
長島健,唐の長安,井上靖、宮川寅雄編《中國の美術と考古——新發掘報告》,六興出版,1977,216—232
長廣敏雄,長安の寺塔と壁畫(隋朝篇),《美術史》2,1950
萇嵐,日本律令製都城的變遷與日唐交流,《考古與文物》2001:1,60—64
常青,洛陽龍門石窟與長安佛教的關係,《佛學研究》,1998,197—204
——,略論唐代長安佛教造像藝術樣式,《’98法門寺唐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210-219
常騰蛟、呂家新,唐長安坊裏建築遺址的地理位置,《考古與文物》1992:5,98—109
暢耀,青龍寺與密宗,《考古與文物》1981:2,93—95
——,《青龍寺》,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
——,慈恩寺與唯識宗,隋唐佛教學術討論會編《隋唐佛教研究論文集》,三秦出版社,30—43
晁華山,唐長安城東市遺址出土金鋌,《文物》1981:4,56—57
車寶仁,杜甫長安故居考,《西安教育學院學報》1998:3,20—33
——,杜甫唐都故居考,《唐都學刊》1999:3,41—45、104
陳安利,西安出土唐代建築材料綜述,《文博》1999:5,65—68
陳峰、金城,唐長安立都之緣,《華夏文化》1997:2,58—59
陳國燦,從吐魯番出土的質庫帳看唐代的質帳製度,《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316—343
——,關尾史郎譯,長安、洛陽よりトウルファンに將來された文書につぃて,《東洋學報》72,1991,65—93
陳家麟,長安的崛起,《曆史知識》1984:5
陳劍南,唐代的進奏院與四方館《秘書》1999:12,36
陳靜,唐長安西明寺勾沉,《宗教研究論集》,1994
陳明達,讀《唐長安大明宮》後,《考古》1960:3,52—54
陳啟昭,唐代長安的金融業,《陝西金融》1991:8
陳尚君,晏殊《類要》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編《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學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323-336
陳喜波、李小波,中國古代城市的天文學思想,《文物世界》2001:1,61—64
陳顯昌,唐代長安通往渤海的交通要道,《學習與探索》1983:2,134—137
陳寅恪,《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陳直,西安出土隋唐泥佛像通考,《現代佛學》1963:3,42—47
陳忠凱,唐代的長安城與絲綢之路,《文博》1992:2,66—71
——,唐長安城坊裏宅第的有序分布,《碑林集刊》7,2001,166—174
——,唐長安外郭城區域結構之研究,《文博》2001:1,71—76
陳忠凱、楊希義,唐長安城坊裏宅第變遷原因初探,《文博》1991:4,42—47
陳子怡,《校正〈兩京新記〉》(西京籌備委員會叢刊之二),西安和記印書館,1936
陳尊祥,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錢幣考,《陝西金融》1984:1
——,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錢幣的研究,《中國錢幣》1984:3,30—32
程薔,唐人飲食習俗與長安飲食業,《民俗曲藝》111,1998,171—188
程宗才,建成元吉何以必走玄武門,《新疆大學學報》1984:1
池田溫,盛唐之集賢院,《北海道大學文學部紀要》19:2,1971,45-98;氏著《唐研究論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190-242
——,出土文物による最近の唐代史研究,唐代史研究會編《中國曆史學界の新動向》,東京刀水書房,1982,133-156
——,國際都市長安,《遣唐使と正倉院》(海外視點日本の曆史4),1986,76-88
衝本克己,西明寺と吐蕃佛教,《禪學研究》71,1993,85-112
重光,慈恩寺大雁塔,《文物參考資料》1958:8,71—72
——,唐大慈恩寺補記,《考古與文物》1983:2,95—99
楚一鳴,隋大興城無大興寺,《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5:3,196,222
川合康三,長安に出てきた白居易——喧噪と閑適,《集刊東洋學》54,1985
——,終南山の變容——盛唐かり中唐へ,《中國文學報》50,1995
春日禮智,慈覺大師と長安佛教,福井康順編《慈覺大師研究》,天台學會,1964
Chung, Saehyang P., “Study of the Daming Palace: Documentary Sources and Recent Excavations”, Artibus Asiae 50, 1990,23-72
——, “Hsing-ch'ing kung: Some New Findings on the Plan of Emperor Hsuan-tsung’s Private Palace”, Archives of Asian Art 44,1991, 51—67
——, “Symmetry and Balance in the Layout of the Sui-tang Palace-City of Chang’an”, Artibus Asiae 56,1996, 5-17
——, “The Sui-Tang Eastern Palace in Chang’an: Toward a Reconstruct ion of Its Plan”, Artibus Asiae, 58.1-2,1998, 5-31
村上嘉實,唐都長安の王室庭園,《人文論究》5:6,1955,47—63
——,唐代貴族の庭園,《東方學》11,1955,71—80
——,中國の庭園——中國庭園史·宋代以前,《禪文化》36,1965,67—72
村田治郎,《中國の帝都》,京都綜藝社,1985
Cutter, Robert Joe, “The Mizong Hall of Qinglong Si: Space, Ritual, and Classicism in Tang Architecture”, Archives of Asian Art 44, 1991, 27-50

.D
戴蕃豫,唐青龍寺教學與日本文化,《現代佛學》1957:3
戴禾,唐代來長安日本人的生活、活動和學習,《陝西師大學報》1985:1,111—124
戴俊英,唐墓壁畫人物造型之社會風尚,《陝西曆史博物館館刊》4,1997,252—259
黨軍,唐代長安春節景象,《人民日報》1962.2.6
道端良秀,中國仏教社會事業の—問題——養病坊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8:2,1970;氏著《中國佛教史全集》11,東京書苑,1985,239-269
鄧喬彬,長安文化與王維詩,《文學評論》2001:4,101—107
丁煌,唐代道教太清宮製度考(上、下),《成功大學曆史係曆史學報》6,1979,275-314;7,1980,177-220。
董長君,空海在長安(公元774—835),《新觀察》1982:16
董國柱,淺議唐東渭橋的曆史地位及《東渭橋記》碑的史料價值,《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218—224
董鑒泓,隋唐長安城與北宋東京(汴梁)城的比較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6,1997,65—72
杜文玉,唐代長安的宦官住宅與墳塋分布,《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7:4,79—94
——,唐慈恩寺普光法師墓誌考釋,《唐研究》5,1999,463—467
——,唐京兆府內折衝府考逸,《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9:3,200
——,唐長安縣、萬年縣鄉裏補考,《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395—402
杜曉安,就平城、洛陽、長安三個亞文化階段論鮮卑民族文化的變遷,《許昌師專學報》1993:4,41—46
渡邊信一郎,《天空の玉座——中國古代帝國の朝政と儀禮》,東京柏書房,1996
——,宮闕と園林——3-6世紀中國にぉける皇帝権力の空間構成,《考古學研究》47:2,2000,12-28
段浩然,《北裏誌》中的“三曲”,《西北大學學報》1981:2,44—46
段鵬琦,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金銀器小議,《考古》1980:6,536—541、543
段清波、吳春,西渭橋地望考,《考古與文物》1990:6,84—89、71
段晴,唐代大秦寺與景教僧新釋,榮新江編《唐代宗教信仰與社會》,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434-472

.E
Elvin, Mark and William Skinner, eds. The Chinese City Between Two World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F
法門寺博物館,《法門寺》,陝西旅遊出版社,1994
法門寺考古隊,《法門寺地宮珍寶》,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樊光春,《長安道教與道觀》,西安出版社,2002
範培鬆、張建林、張在明、王勇,陝西長安清華山臥佛調查,《考古與文物》2003:2,16—21
範文質,論杜甫羈旅長安十載的生活與創作,《大慶師專學報》1987:5
飯田須賀斯,隋唐建築の日本に及ぼせる影響——長安城と平城京の都市計畫について,《文化》19:1,1955,24—38
方光華,中宗年間京都佛事活動與鑒真的長安之行,《中國佛學》1:1,1998,299-310
方瑜,寂寞與超越——試論杜甫長安出遊詩四首,《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1989,398—413
豐田裕章,中國都城製に關する一考察,《考古學論集·綱幹善教先生古稀記念》,1998,1389-1403
——,隋唐代における“都城”の概念の変化について——日本の宮都との關係含めて,《條裏製古代都市研究》18,2002,171—185
封野,唐代市井藝妓興盛的社會原因,《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8:4,73—76
馮漢鏞,唐“商山路”考,《人文雜誌》1985:2,89—92
Forte, Antonino, “Chinese State Monasteries of the T’ang Dynasty”, Huichao's Wang Wu-tian-zhuguo zhuan Record of Travels in Five Indic Regions, Kyoto 1992, 213-258
——,“The Chongfu-si 崇福寺in Chang’an. A neglected Buddhist Monastery and Nestorianism”,Paul Pelliot, L’inscription nestorienne de Si-ngan-fou, edited with supplements by Antonino Forte, Kyoto et Paris 1996, 429-472
福井信昭,唐代の進奏院——唐後半期“藩鎮體製”の一側麵,《東方學》105,2003,47—62
福山敏男,校注《兩京新記》卷第三及び解說,《美術研究》170:9,1953,30—66;氏著《中國建築と金石文の研究》,105—184
——,唐長安城の東南部——呂大防長安図碑の複原,《古代學》2:4,1953;氏著《中國建築と金石文の研究》,185—202
——,《中國建築と金石文の研究》(《福山敏男著作集》六),中央公論美術出版社,1983
福田美穗、淺川滋男,含元殿と麟德殿——唐長安城宮殿の構造と影響,《建築雜誌》117,2002,45—47
傅升歧,唐中宗與法門寺,《文博》1996:6,102—106
傅熹年,唐長安大明宮含元殿原狀的探討,《文物》1973:7,30—48
——,唐長安大明宮玄武門及重玄門複原研究,《考古學報》1977:2,131—158
——,唐長安明德門原狀的探討,《考古》1977:6,409—412
——,日本飛鳥、奈良時期建築中所反映出的中國南北朝、隋唐建築特點,《文物》1992:10,28—50
——,隋唐長安洛陽規劃手法的探討,《文物》1995:3,48—63
——,對含元殿遺址及原狀的再討論,《文物》1998:4,76—87
——,試論唐至明代官式建築發展的脈絡及其與地方傳統的關係,《文物》1999:10,81—93
——,福田美穗譯,含元殿遺構とその當初の狀態に對する再檢討,《佛教藝術》246,1999,113-136
傅璿琮,唐代長安與東亞文化,《書品》1999:1
——,唐代の長安と東アジア文化,《アジア遊學》3,勉誠出版,1999,17—23

.G
甘懷真,《唐代家廟禮製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
——,《唐代京城社會與士大夫禮儀之研究》,台灣大學曆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
岡本不二明,唐代傳奇《李娃傳》の読み方,《未名》18,2000,29—67
岡崎敬,隋·大興城=唐·長安城と隋唐·東都洛陽城——近年の調查成果を中心として——,《佛教藝術》51,1963,86—108
岡田健,長安初唐造像の展望,《佛教藝術》177,1988,61—74
高瀨奈津子,唐代悲田病坊の變遷とその成立背景,《佛教史學研究》45:1,2002,31-54
高良佐,石刻唐大明·興慶兩宮圖考,《大陸雜誌》4:8,1952
高林生,唐長安的商業區,《文史知識》1989:8,46—49
高明士,唐代的武舉與武廟,《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1989,1016—1069
葛承雍,唐代太倉初探,《人文雜誌》1985:4,82—86
——,唐代甲庫考察,《人文雜誌》1987:1,99—104
——,唐代服裝與長安氣象,《文博》1988:4,49—54
——,唐代的左藏、右藏與內藏,《人文雜誌》1990:5,86—92
——,唐代乞丐與病坊探討,《人文雜誌》1992:6,87—91
——,法門寺地宮珍寶與唐代內庫,《首屆國際法門寺曆史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5—80
——,唐代京城芳香建築考,《國際漢學論壇》,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190—198
——,唐長安伊斯蘭教傳播質疑,《人文雜誌》1996:6,71—76
——,唐京的惡少流氓與豪雄武俠,《唐史論叢》7,陝西師大出版社,1998,198-214
——,論唐長安景教傳播的興衰,《春史卞麟錫教授停年紀念論叢》,慶北,2000,270-283
——,從景教碑試論唐長安景教的興衰,《碑林集刊》6,2000,212—224
——,唐長安印度人之研究,《唐研究》6,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303—320
——,唐長安黑人來源蹤跡,《中華文史論叢》6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7
——,唐代長安一個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曆史研究》2001:3,181—186
——,祆教東傳長安及其在陝西的遺痕,《國學研究》10,2002,23-38
葛景春,李白初入京洛考,《鐵道師範學院學報》1997:2,15—20
耿鑒庭,西安南郊唐代窖藏裏的醫藥文物,《文物》1972:6,56—60,55
耿占軍,唐城長安池潭考述,《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4:2,87—99
——,《唐兩京城坊考》正誤一則,《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6:2,158
——,唐代長安城園林的分布及其功效,《漢唐長安與黃土高原》,1998,265—275
——,漢唐時期樂舞與百戲管理機構的設置,《唐都學刊》1999:4,31—34
——,唐代長安的大眾娛樂場所及其環境建設,《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132—138
耿占軍、安彩鳳,《增訂唐兩京城坊考》正誤一則,《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8:4,218
耿占軍、馬珺,唐代長安城的球場,《唐都學刊》1998:4,19—20
——,《唐兩京城坊考》校誤五則,《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8:2,128
——,《唐兩京城坊考》增補五則,《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8:2,158
宮崎市定,漢代の裏製と唐代の坊製,《東洋史研究》21:3,1962,27-50
龔傑,唐代道士在長安宮廷的活動及其影響,《西北大學學報》1993:3,3—7
龔勝生,唐長安城薪炭供銷的初步研究,《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1:3,137—153
——,唐長安城人口劄記二則,《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1:3,194
勾利軍,唐代長安、洛陽作為都城和陪都的氣候原因,《史學月刊》2002:2,39—43
古瀨奈津子,中國の“內廷”と“外廷”——日本古代史における“內廷”“外廷”概念再檢討のために,《東洋文化》68,1988,1—37;氏著《日本古代王權と儀式》,東京吉川弘文館,1998,33-57
古田紹欽,長安西明寺考,《佛教研究》4:6,1940
郭湖裏,宮室製度,《劉敦楨先生九十誕辰紀念論文》,南京工業院建築研究所,1987
郭湖生,麟德殿遺址的意義和初步分析,《考古》1961:11,619—630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宮室製度沿革——兼論日本平城京的宮室製度,山田慶兒、田中淡編《中國古代科學史論(續篇)》,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91,753—805
郭紹林,唐代京師長安的治安問題,《人文雜誌》1994:3,92—96
郭聲波,隋唐長安龍首渠流路新探,《人文雜誌》1985:3,83—85、21
——,隋唐長安的水利,《唐史論叢》4,1988,268-286
郭石山,關於李白兩入長安問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2:2,54—60
郭義孚,含元殿外觀複原,《考古》1963:10,567—572

.H
韓保全,唐長安三大皇宮今昔,《文物天地》1982:4,22—24
——,唐長安佛寺紀略,《陝西省考古學會第一屆年會論文集》,1983;《考古與文物叢刊》3,1983,222—229
——,大雁塔與慈恩寺,《陝西地方誌通訊》1985:3
——,大雁塔與慈恩寺(續),《陝西地方誌通訊》1986:4
——,西安慈恩寺內的唐代磚瓦窯址,《考古與文物》1986:1,58—60
——,隋正覺寺遺址出土的石造像,《考古與文物》1987:6,57—58,60
——,《西安的名刹與古寺》,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
韓建武,唐都長安的胡食,《華夏文化》1997:1
——,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寶石玉器,《收藏家》2001:3
韓建武、賀達炘,巧奪天工——何家村金銀器的製作工藝及作坊,《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19-31
韓茂莉,簡述曆史時期黃土高原的人類活動與環境研究,《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253—259
韓偉,唐長安城內發現的袖珍銀熏球,《考古與文物》1982:1,59—63
——,陝西唐墓壁畫,《人文雜誌》1982:3,107—109
——,法門寺地宮金銀器鏨文考釋,《考古與文物》1995:1;氏著《磨硯書稿》,258-267
——,唐代長安之女性世界——為日本唐代女性文物展而作,《文博》1996:1,26—30;氏著《磨硯書稿》,206-212
——,從飲茶風尚看法門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銀茶具,《文物》1988:10;氏著《磨硯書稿》,217-234
——,《磨硯書稿——韓偉考古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韓香,唐代長安中亞人的聚居及漢化,《民族研究》2000:3,63—72、109
——,從西安出土的金銀器看中亞文化的影響,《陝西曆史博物館館刊》8,2001,73-82
——,隋唐長安中亞人考索,《人文雜誌》2001:3,115-120
——,隋唐長安的中亞文明瑣論,黃留珠主編《西北大學史學叢刊》4,三秦出版社,2001,474-510
——,隋唐時期長安與中亞的交通,《中國曆史地理論叢》2002:2,128—158
——,唐代長安譯語人,《史學月刊》2003:1,28—31
寒石,《唐兩京城坊考》增補質疑,《書品》2000:6,63-66
Hansen, V., “The Hejia Village Hoard: A Snapshot of China's Silk Road Trade”, Orientations, 34.2, Feb., 2003, 14-19
何漢南,西安西郊清理出一批唐代造像,《文物參考資料》1957:6,85—87、89
何士驥,唐大明興慶及太極宮圖殘石發掘報告,《國立北平研究院院務匯報》5:4,1934
——石刻唐太極宮即府寺坊市殘圖、大明宮殘圖與興慶宮之研究,《考古專報》1,國立北平研究院,1935
何曉毅,杜甫曲江詩思想發微,《陝西師大學報》1983:2,68—77
何新勝,大唐長安與各族流寓人口,《絲綢之路》1995:1,43—45
何正璜,從西安碑林看唐代中外交往,《文物天地》1982:4,26—27
賀業钜,唐宋市坊規劃製度演變探討,《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史論叢》,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
賀梓城,唐長安城曆史與唐人生活習俗,《文博》1984:2,35—43
Heng Chye Kiang(王才強),Cities of aristocrats and bureaucrats. The Development of Cityscapes in Medieval Chin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9
呼琳貴,由禮泉坊三彩作坊遺址看唐長安坊裏製度的衰敗,《人文雜誌》2000:1,89—90
——,唐萬善寺尼神道咒石及相關史地問題,《碑林集刊》6,2000,165—167
呼琳貴、劉合心,西安新出現唐車馬具窖藏及相關問題探討,《文博》1998:4,78—80
呼琳貴、尹夏清、杜文,西安新發現唐三彩作坊的屬性初探,《文物世界》2000:1,51—53
胡寶華,唐代朝集製度初探,《河北學刊》1986:3,73—75
胡德經,洛陽——長安兩京古道考察,《中州今古》1986:1,6—11
胡戟、河洛,唐代長安太平坊,《西北曆史史料》1982:1,68—74
胡戟、胡樂,試析玄武門之變的背景內幕,《唐史學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97-125
胡小麗,唐代胡俑、胡商與絲綢之路,《陝西曆史博物館館刊》4,1997,228-230
胡永炎,武後七寶台浮雕龕像——長安風格1,《藝術家》53:6,2001,227—229
——,安國寺遺址盛唐石像——長安風格2,《藝術家》54:1,2002,226—228
——,青龍寺密教傳法灌頂道場——長安風格3,《藝術家》54:2,2002,340—342
——,法門寺供養舍利道場——長安風格4,《藝術家》54:3,2002,198—201
——,法門寺密教圖像供養寶庫——長安風格—5,《藝術家》54:4,2002,198—202
——,香積寺淨土古剎善導靈塔—長安風格—6,《藝術家》54:5,2002,432—435
——,慶山寺武後佞佛金棺銀槨——長安風格7,《藝術家》54:6,2002,372—375
——,慶山寺舍利寶帳完美瘞葬組合——長安風格8,《藝術家》55:1,2002,454—457
——,大海寺天王菩薩秘教與淨土的奇葩——長安風格9,《藝術家》55:2,2002,260—263
——,五台山無垢淨光塔漢白玉石像——長安風格10,《藝術家》55:3,2002,376—379
——,神都洛陽龍門佛國淨土——長安風格11,《藝術家》55:4,2002,264—267
——,西明寺玄奘及小沙彌佛光王李顯——長安風格12,《藝術家》55:5,2002,263—267
——,天龍山石窟中亞藝術風格烙印——長安風格13,《藝術家》55:6,2002,453—459
——,天龍山石窟的新古典美學基因——長安風格14,《藝術家》56:1,2003,462—469
——,天龍山後笈多時代絕響作品——長安風格15,《藝術家》56:3,2003,298—305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長安風格16,《藝術家》56:4,2003,458—465
——,韓國慶州石窟庵菩提瑞像——長安風格17,《藝術家》56:5,2003,408—415
——,聖德太子建法隆寺國際多元化名品——長安風格18,《藝術家》56:6,2003,162—169
——,白鳳雕刻藥師尊像唐風絕品乍現——長安風格19,《藝術家》57:1,2003,346—353
——,鑒真渡日澤惠東瀛唐招提寺——長安風格20,《藝術家》57:2,2003,466—475
戶崎哲彥,柳宗元の故鄉と唐長安城——柳宗元の故鄉·莊園をめぐる唐代長安城裏坊·長安縣鄉裏に關する曆史地理學的考察の試み(上),《彥根論叢》296,滋賀大學,1995,1—21
——,柳宗元の故鄉と唐長安城——柳宗元の故鄉·莊園をめぐる唐代長安城裏坊·長安縣鄉裏に關する曆史地理學的考察の試み(下),《滋賀大學經濟學部研究年報》2,1995,43—78
——,柳宗元の莊園経営,《彥根論叢》298,1995,滋賀大學,41—62
護雅夫,長安を中心とする東西文化の交涉,《東洋學術研究》8:4,1970,24-43
華豫,唐都長安的食品貿易市場,《曆史教學》2000:7
黃煌,唐代的城市居民生活與城市經濟,《華東師大學報》1992:3
黃鑒泓,從隋唐長安城宋東京城看我國一些都城市局的演變,《科技史文集》5,1980,116—123
黃壽成,說唐代的東渭橋,《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2,114-118
黃新亞,《長安文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消逝的太陽——唐代城市生活長卷》,湖南出版社,1996
黃永年,述《類編長安誌》的史料價值,《中國古都研究》[1],1985,102—123;點校《類編長安誌》,中華書局,1990;氏著《唐代史事考釋》,587—606
——,敦煌寫本常何墓碑和唐前期宮廷政變中的玄武門,《1983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文集·文史·遺書編》上,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132-153;氏著《唐代史事考釋》,37-56
——,《唐代史事考釋》,聯經出版社,1998
——,考唐長安城內兩個缺失的坊名,氏著《唐代史事考釋》,485—490
——,說餅——唐代長安飲食探索,氏著《唐代史事考釋》,491—496
——,《唐史史料學》,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黃正建,唐朝人住房麵積小考,《陝西師大學報》1994:3,123—124
——,書評:唐代學會編《第二屆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唐研究》3,1997,502—508

.J
吉田歓,隋唐長安宮城中樞部の成立過程,《古代文化》49:1,1997,1—18
——,隋唐長安宮城中樞部の展開過程,《古代文化》50:4,1998,19—30
加地哲定,長安青龍寺の遺蹟に就いて,《密教研究》71,1938
加藤繁,內莊宅使考,《東洋學報》10:2,1920;氏著《支那經濟史考證》上,261—282
——,車坊に就いて,《東洋學報》15:1,1925;氏著《支那經濟史考證》上,294—298
——,《唐宋の草市に就いて》,《史學雜誌》37:1,1926;氏著《支那經濟史考證》上,380—386
——,《唐宋時代の草市及び其の發展》,《市村博士古稀記念東洋史論叢》,1933;氏著《支那經濟史考證》上,387—421
——,唐宋時代の市,《福田德三博士追憶論文集——経濟研究》,1933;氏著《支那經濟史考證》上,347—379
——,櫃坊考,《東洋學報》12:4,1936;氏著《支那經濟史考證》上,489—509
——,唐宋時代の商人組合“行”を論じで清代の會館に及ぶ,《史學》14:1,1939;氏著《支那經濟史考證》上,422—460
——,《支那經濟史考證》上,東洋文庫,1952
賈俊霞,白居易在長安,《渭南師專學報》1994:4,20—25
賈俊霞、闞耀平,隋唐長安城的水利布局,《唐都學刊》1994:4,4—11
賈麥明,西北大學發現唐代磚壘滲井,《文博》1985:1,94
——,唐長安溫國寺地點小考,《人文雜誌》1986:3,104
——,唐長安大明宮及出土文物,《故宮文物月刊》10:1,1992,107—113
——,唐長安城佛寺與西安出土的唐泥佛像,《故宮文物月刊》11:6,1993,72—81
賈麥明、李健超、王建新,新發現的“開元故幢”及相關問題,《考古與文物》2001:5,93—94
賈麥明、劉瑞,西北大學田家炳高資培訓中心樓基出土唐代文物,《考古與文物》2003:1,12—16
賈憲保,唐代北司的司法機構,《人文雜誌》1985:6,86—90
薑波,《漢唐都城禮製建築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
薑克任、劉炎,西安發現唐代禮佛奏樂圖石刻佛座,《文物》1984:10,94—95
江川式部,平城宮の造酒司と唐朝の良醖署について,《ァジァ史論集》5,明治大學,2000,114-115
蔣凡,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考辨——兼論唐代驛遞製度,《安徽師大學報》1994:1,52—64
蔣靖,小雁塔,《文物》1979:3,88
結城令聞,長安佛教史跡巡訪記,《東方學報》6(別篇),1936
金德平,唐代長安話日母讀音考,《陝西師大學報》1988:1,40—45
金子修一,關於唐代後半的郊祀和帝室宗廟,《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1123—1157
——,唐の太極殿と大明宮——即位儀禮にぉけるその役割について,《山梨大學教育學部研究報告》44,1993,52-64
——,王詩林譯,唐的太極殿與大明宮——就其於即位儀禮中的功能而言,《陝西曆史博物館館刊》7,2000,260—270
京都文化博物館《大唐長安展——京都のはゐかな源流をたずねゐ——》,京都文化博物館,1994
——,《長安——絢爛たる唐の都》,角川書店,1996
京洛(李健超),隋大興城無大興寺,《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5:3,196,222
——,長寧公主宅在長安崇仁坊,《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6:3,88,242
——,唐長安城太平公主宅第究竟有幾處,《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9:1,181—183
久保田和男,唐宋國都の都市構造について——記號としての空間,《史滴》17,1995,74—78
駒井和愛,唐長安式都城の起源に就いての小考,《人類學雜誌》57:3,1942,1—6
駒田信仁,《長安春秋》,集英社,1981

.K
康震,唐長安城宏觀布局與初盛唐詩歌,《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2:3,73—79
——,隋唐長安城若幹布局特點與初盛唐詩歌美學特征,《人文雜誌》2002:1,91—97
堀敏一,唐戶令鄉裏、坊村、鄰保關係條文の複原をめぐつて,《中村治兵衛先生古稀記念洋史論集》,東京刀水書房,1986;氏著《中國古代の家と集落》,東京汲古書院,1996,375-399

.L
賴亮郡,隋唐時期的東宮兵,《第五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麗文文化事業公司,2001,787—830
賴瑞和,唐代的翰林待詔和司天台——關於《李素墓誌》和《卑失氏墓誌》的再考察,《唐研究》9,2003
勞幹,南方型的城市與北方的城市,《中國的社會與文學》,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
雷從雲、陳紹棣、林秀貞,《中國宮殿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雷巧玲,唐人的宗教信仰與舍宅置寺觀,《文史知識》1993:2,119—122
——,唐代租宅初探,《晉陽學刊》1993:3,70—74
——,唐代賜宅述論,《唐都學刊》1994:4,12—17
——,從居住方式的變遷看唐王子權利的消長,《晉陽學刊》1996:3,92—97
——,試論唐代的住宅文化,《人文雜誌》1997:4,74—77
——,唐代凶宅剖析,《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1,72—75
雷巧玲、趙更申,唐長安築宅趨勢探析,《文博》2001:6,37—43
雷聞,唐代皇帝的圖像與祭祀,《唐研究》9,2003
雷依群,大雁塔,《文博》1986:3,74—76
黎虎,唐代鴻臚寺及其外交管理智能,《文史》47,1998,67—90
李寶玲,商山道上的白居易,《逢甲人文社會學報》5,2002,67—88
李從軍,李白第一次入長安考異,《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3:1,68—70
李兒齡,《中國宮廷禮俗》,台北百觀出版社,1994
李方,唐代長安的西域人,《中國青年報》1987.6.28
李福標,皮日休五入長安說,《鹹陽師專學報》1999:2
李恭,唐長安城坊宅第正誤一則,《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0:4,22
李廣林,唐代曲江遊覽區的興衰,《人文雜誌》1983:5,94—95
——,唐長安的達官貴人宅第,《唐都學刊》1986:3,24—31
李浩,論唐代園林別業與文學的關係,《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6:2,55—59
——,唐代園林別業雜考,《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7:2,237—244
——,《唐代園林別業考論》(修訂版),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
李鴻賓,唐代樞密使考略,《文獻》1991:3,82—91
——,論唐代宮廷內外的胡人侍衛:從何文哲墓誌銘談起,《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6:6,39—44
李懷清,西北大學校園裏的唐代遺跡與遺物,《考古與文物》1995:4,32—38、31
李健超,霸上與長安,《西北大學學報》1984:1,100—104
——,宋呂大防《長安圖》述略,《西北曆史資料》1984:2,58—63
——,唐長安臨皋驛,《考古與文物》1984:3,91—92
——,《千唐誌齋藏誌》校補《唐兩京城坊考》,《西北大學學報》1987:4,113—121、6
——,唐長安城附近夏宮的地理特征,《中國古都研究》3,1987,157—168
——,唐長安實際寺遺址出土文物,《考古》1988:4,314—317
——,漢唐時期長安、洛陽的西域人,《西北曆史研究》,1988,41—83
——,唐長安1:2.5萬複原圖,《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2,169—175
——,唐長安實際寺的高僧“吉藏、善導、鑒真”,《曆史月刊》75,1994,82—89
——,《增訂唐兩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1996
——,漢唐長安城地下水的汙染與黃土地帶國都的生態環境嬗變,《漢唐長安與黃土高原》,1998,88—97
——,上林苑生態環境的變化及其對西安經濟文化發展的不良影響,《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284—302
——,洛陽西安出土隋唐墓誌與隋唐兩京城坊(裏)的研究,趙振華主編《洛陽出土墓誌研究文集》,北京朝華出版社,2002,1-27
李劍國,玄宗雞坊再考:對拙著《唐五代誌怪傳奇敘錄》的一點補正,《書品》2000:3
李錦繡,禁軍及京師宿衛兵費,《唐代財政史稿》(上)第一分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1184—1193
——,唐長安大明宮西夾城內出土封泥研究——兼論唐後期的口味貢,《中華文史論叢》59,1999,114—137
李珺平等,長安杜公祠小考,《陝西地方誌通訊》1987:1
李令福,從漢唐渭河三橋的位置來看西安附近渭河的側蝕,《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260—283
——,來唐日本人在唐都長安,《唐都學刊》2001:4,24—26
李石根,唐代長安與西域音樂——唐樂述要之八,《音樂生活》1989:6,21—22
李凇,《陝西古代佛教美術》,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長安藝術與宗教文明》,北京中華書局,2002
李小波,從天文到人文——漢唐長安城規劃思想的演變,《北京大學學報》2000:2,61—69
李孝聰,書評:《漢唐長安與黃土高原》、《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唐研究》7,2001,546—554
——,唐代城市的形態與地域結構——以坊市製的演變為線索,李孝聰編《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248—306
李心純,漢唐長安的歲時習俗與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漢唐長安與黃土高原》,1998,98—113
李永強、邢建洛,隋唐東西二京布局分析,《遠望集》下,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683—687
李之勤,唐關內道館驛考略,《西北曆史資料》1982:1,50—67
——,西安古代戶口數目評議,《西北大學學報》1984:2,45—51
——,關於元代劉斌興建灞橋的重要曆史文獻——李庭的《創建灞石橋記》和駱天驤《類編長安誌》的《灞橋》條,《西北曆史資料》1984:1,64—72
——,柳宗元的《驛館使壁記》與唐代長安附近的驛道和驛館,《西北曆史資料》1984:1;《中國古都研究》[1],1985,124—143
——,唐代的文明道,《西北曆史資料》1985:1
——,《沙河古橋為漢唐西渭橋說質疑》增補,《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210—217
李誌慧,杜甫在長安述評,《唐代文學論叢》,1983
——,《杜甫與長安》(中國古代作家研究叢書),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
礪波護,太倉と含嘉倉,《中國聚落史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1980,50-57
——,胡寶珍譯,白子明校,唐代的畿內與京城四麵關,《河北師院學報》1993:4,31—37、51
——,唐代長安の石刻,京都文化博物館編《長安》,角川書店,1996,189—225
梁江、孫暉,唐長安城市布局與坊裏形態的新解,《城市規劃》2003:1,77—82
廖立,高適征詣長安岑參獻書西周在洛陽辨,《中州學刊》1994:2,97—101
廖幼華,史書所記唐代關中平原諸堰,《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149—178
林德政,盛唐時期長安糧政之研究,《史化》8,1977
林惠萱,唐代進士曲江會及其政治功能,《中興史學》7,2001,53—62
林立平,中唐後城市生活的“俗世化”趨向,《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1991,229-247
林思桐,從大明宮出土的“石誌”看唐代的馬球運動,《體育資料》1980:2
林紋如,唐代兩京的城市風格與居民生活圈,中興大學曆史學係碩士論文,1988
林悟殊,唐代長安火祆大秦寺考辨,《西北史地》1987:1,8—12
劉安琴,唐朱雀大街北到哪裏?《中國曆史地理論叢》2001:2,122,82
劉廣英,《李白初入長安的若幹作品考索》商榷,《人文雜誌》1984:4,108—111
劉航,長安與中國古典園林,《中國名城》,1992:4
劉健明,論唐代的翰林院,《食貨月刊複刊》15:7、8合刊,1986
——,論唐玄宗時期的集賢院,《隋唐史論集》,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93,54-64
劉蘭華,唐宋以來宮廷用瓷的來源與燒造,《文博》1996:3,14—20,25
劉篷春,“玄武門之變”伏兵考析,《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8:10
——,也說“玄武門之變”真相,《文史雜誌》98:4,56—57
劉淑芬,中古都城坊製的崩解,《大陸雜誌》82:1,1980,31—48;氏著《六朝的城市與社會》,台北學生書局,1992,441—480
劉文瑞,唐長安城作用略議,《陝西曆史博物館館刊》8,2001,202-207
劉豔傑,唐代進奏院小考,《廈門大學學報》1997:4,14—17
劉昭瑩,唐代日僧圓仁在長安的生活與見聞,《建國學報》14,1995,257—269
劉致平、傅熹年,麟德殿複原的初步研究,《考古》1963:7,385—392
劉尊明,隋唐宮廷音樂文化初探,《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1997:2,74-81
龍瑛宗,《杜甫在長安》,聯經出版社,1995
瀧川政次郎,內教坊考,《國學院法學》2:2,1965,1—16
——,都城製とその思想,《京製並に都城製の研究》,角川書店,1967
婁雨亭,辨唐長安的“靈花寺”與“雲華寺”,《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89:4,35
——,《兩京道裏記》並非韋述所撰,《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1:1,82
盧兆蔭,唐青龍寺遺址踏查紀略,《考古》1964:7,346—348
魯人勇,寧夏境內的“絲綢之路”——兼論唐長安、涼州北道的驛程及走向,《寧夏社會科學》1983:2,50—57
陸慶夫,從敦煌寫本判文看唐代長安的粟特聚落,《敦煌學輯刊》1996:1,47—51
呂卓民,西安城南交潏二水的曆史變遷,《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0:2,163—174
——,隋唐永安渠渠首的福堰遺址,《漢唐長安與黃土高原》,1998,287
——,試述古代關中地區在全國地位的升降演變,《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403—416
羅桂環,唐代長安城綠化初探,《人文雜誌》1985:2,93—96
羅世平,四川唐代佛教造像與長安樣式,《文物》2000:4,46—57
雒長安、張占文,新出柳公權書《大唐回元觀鍾樓銘》碑,《書譜》1988:1,54


.M
馬馳,《唐兩京城坊考》中所見仕唐蕃人族屬考,上官鴻南、朱士光編《史念海先生八十壽辰學術文集》,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621-637
——,唐長安城流水與園林,《尋根》2002:2,96—101
馬得誌,唐大明宮發掘簡報,《考古》1959:6,296—301
——,唐長安興慶宮發掘記,《考古》1959:10,549—558
——,唐代長安城平康坊出土的鎏金茶托子,《考古》1959:12,679—681
——,1959—1960年唐大明宮發掘簡報,《考古》1961:7,341—344
——,唐長安城的調查發掘,《文博通訊》1982:5,4—10
——,唐代的長安與洛陽,《考古》1982:6,640—646
——,唐長安城發掘新收獲,《考古》1987:4,329—336、310
——,唐長安皇城含光門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7:5,441—448
——,再論唐興慶宮勤政務本樓的位置:兼與秦建明同誌商榷,《考古》1994:6,559—563
——,唐代大明宮含元殿の建築樣式とその源流,《東ァジァの古代文化》93,1997,75-84
馬得誌、馬洪路,《唐代長安宮廷史話》,新華出版社,1994
馬得誌、楊鴻勳,關於唐長安東宮範圍問題的探討,《考古》1978:1,60—64
馬國榮,唐鴻臚寺述論,《西域研究》1999:2,20—28
馬俊民,唐代宦官專權與北軍、馬政的關係,《河北大學學報》1988:4,115—120
馬裏千,祆祠與波斯寺,《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3:1,155—169
馬文軍,唐長安城中的農藝業,《人文雜誌》1996:1,96—98、104
馬先醒,中國古代城郭形製考述,《中國古代城市論集》,簡牘學會,1980,201—220
馬正林,長安城的興起,《陝西師大學報》1976:1,109—120
——,隋唐長安城,《陝西師大學報》1976:3,120—131
——,唐長安風景區的地理特征,《陝西師大學報》1980:4,63—68
——,唐長安城總體布局的地理的特征,《曆史地理》3,1983,67-77
——,論西安城選擇的地理基礎,《陝西師大學報》1990:1,19—24
Divid McMullen,“Bureaucrats and cosmology: The ritual code of T'ang China”, Rituals of Royalty: Power and ceremonial in traditional societies, ed.by David Canadine and Simon Pri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81-236
妹尾達彥,唐代長安の都市形態,布目潮渢、妹尾達彥編《唐·宋時代の行政·經濟地圖の作製》,1982,65-85
——,唐長安の街西,《史流》25,1984,1—31
——,“A Draft Bibliography of Works concerning Ch’ang-an City during the T’ang Period”, T’ang Studies 2, 1984, 129-186
——,唐代長安城關係論著目錄稿,作者自刊,1984,60頁
——,The Urban Systems of Chang'an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D.583-907, Historic Cities of Asia. An Introduction to Asian Cities from Antiquity to Pre--modern Times, Ed. by Muhammad Abdul Jabbar Beg, Malaysia 1986, 159-200
——,唐代の科舉製度と長安の合格禮儀,《律令製——中國朝鮮の法と國家》,1986,239-274
——,唐代長安の盛り場(上),《史流》27,1986,1—60
——,唐代後半期の長安と傳奇小説——《李娃傳》の分析を中心として,《日野開三郎博士頌壽記念論集·中國社會·製度·文化史の諸問題》,中國書店,1987,476-505
——,唐代長安近郊の官人別荘,唐代史研究會編《中國都市の歴史的性格》,刀水書房,1988,125—136
——,唐代長安の盛り場(中),《史流》30,1989,37—91
——,唐代長安の店舗立地と街西の致富譚,《布目潮渢博士古稀紀念論集·東ァジァの法と社會》,汲古書院,1990,191—243
——,都市の外國商人——8、9世紀の中國にぉける異人買寶譚,比較都市史研究會編《比較都市史研究會創立20周年記念論文集·都市と共同體》,東京名著出版,1991,283—306
——,唐長安城の儀禮空間——皇帝儀禮の舞台を中心に,《東洋文化》72,1992,1—35
——,白居易と長安·洛陽,《白居易研究講座》第1卷《白居易の文學と人生》,勉誠社,1993,270—296
——,唐長安人口論,《堀敏一先生古稀記念論集·中國古代の國家と民眾》,汲古書院,1995,561-597
——,唐代後期的長安與傳奇小說——以《李娃傳》的分析為中心,《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六朝隋唐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09—553
——,宇宙の都から生活の都ヘ,《月刊しにか》,大修館書店,1996,28—33
——,大明宮的建築形式與唐後期的長安,《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7:4,97—108
——,都市の生活と文化,《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史の基本問題》,東京汲古書院,1997,365—442
——,黃土地帶の國都と生態環境史,《自然·人間·文化——場としての歴史學·人類學》,築波大學,1997,55-62
——,中唐の社會と大明宮,《中唐文學の視角》,東京創文社,1998,339—356
——,唐開元長安城圖作製試論,《歴史人類》26,築波大學,1998,41-91
——,唐代長安城的人口數與城內人口分布,《中國古都研究》12,1998,179-189
——,唐都長安東市的民間印刷,《中國古都研究》12,1998,226-234
——,帝國の宇宙論——中華帝國の祭天儀禮,水林彪、金子修一、渡邊節夫主編《王權のコスモロジ-》,東京弘文堂,1998,233—255
——,唐長安城の官人居住地,《東洋史研究》55:2,1996,35—74
——,唐代長安城與關中平原的生態環境變遷,《漢唐長安與黃土高原》,1998,202—222
——,唐代長安東市の印刷業,《東アジア史にぉける國家と地域》,東京刀水書房,1999,200—238
——,關中平原灌溉設施的變遷與唐代長安的麵食,《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42—64
——,唐長安城にぉける官人の居住環境,《曆史人類》27,築波大學,1999,1-37
——,《長安都市計畫》,講談社,2001
——,戀をする男——九世紀の長安における新しい男女認識の形成,《アジア史研究》26,2002,43—66
——,戀愛——唐代における新しい兩性認識の構築,《唐代史研究》6,2003,2-40
——,韋述的《兩京新記》與八世紀前葉的長安,《唐研究》9,2003
蒙曼,開天政局中的唐元功臣集團,《文史》2001:4,95—118
——,唐玄宗朝北衙禁軍準內廷體製的形成及其影響,《北大史學》9,2002,216—237
——,公主婚姻與武周以後的政局,《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4,92—98
——,驍果、給使營與唐代的北衙禁軍——兼論北衙禁軍形成的製度淵源,《民族史研究》4,民族出版社,2003,113-122
——,唐代長安的公主宅第,《唐研究》9,2003
孟晉,唐都長安休閑娛樂文化發展的背景考察,《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2:2,14—16
——,唐代長安休閑娛樂文化的盛衰及影響,《商丘師範學院學報》18:4,2002,45—45
米澤嘉圃,唐集賢殿書院の作畫機能とその畫家,《東方學報》11:1,1940,394—404
綿陽師專李白研究室,關於李白首入長安時間問題的討論述評,《綿陽師專教學與研究》1987:2
牧歌,唐長安城東南隅最大的工商業市場:東市,《陝西商業專科學校學報》1994:2
牧田諦亮,唐長安大安國寺利涉について,《東方學報》31,1961,321—330
——,隋長安大禪定寺智興——鳴鍾説話傳承について,《福井博士頌壽記念東洋文化論集》,1969,951—963
——,唐長安大安國寺利涉とその勧善文,氏著《中國仏教史研究》,大東出版社,1981
穆曉軍、劉瑞、陳曉捷,唐長安城太平坊東南隅出土遺物,《文博》1998:6,22—28


.N
那波利貞,盛唐の長安,《曆史と地理》1:7、8,1918
——,唐宋時代の旗亭酒樓(上、中、下),《曆史と地理》18:4,1926,310—324;18:5,1926,392—408;18:6,1926,502—504
——,唐の長安義寧坊の大秦寺の敷地に關する支那地誌類の記載に就いて(上、下),《史林》11:1,1927,78—85;11:2,1927,34—43
——,支那首都計畫史上より考察したゐ唐の長安城,《桑原博士還曆記念東洋史論叢》,東京弘文堂,1930,1203-1269
——,支那都邑の城郭と其の起原,《史林》10:2,1925
——,唐代の長安城內の朝野人の生活に浸潤したる突厥風俗に就きての小考,《甲南大學文學會論集》27,1965,1-55
倪誌俊,西安慈恩寺發現唐代線刻菩薩像殘石,《文物》1984:3,53
寧欣,唐代長安流動人口的舉選人群體:唐代長安流動人口試析之一,《中國經濟史研究》1998:1,93—100
——,由唐入宋都市人口結構及外來流動人口數量變化淺論,《中國文化研究》2002:2,71—79
牛致功,評兩本研究唐代長安的專著,《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1991年)》,三秦出版社,1991,113-128
——,關於西安建都的朝代問題,《陝西師大學報》1994:1;氏著《唐代碑石與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455-466

.P
潘鏞,唐代的長安,《昆明師院學報》1981:4
Pelliot, P., L’inscription nestorienne de Si-ngan-fou, edited with supplements by Antonino Forte, Kyoto et Paris 1996
彭樹智,唐長安與祆教文化的交往,《人文雜誌》1999:1,96—103
平岡武夫,唐の長安城のこと,《東洋史研究》11:4,1952,37—52
——,《唐代の長安と洛陽·索引篇》,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56;同朋舎,1985複刊
——,《唐代の長安と洛陽·資料篇》,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56;同朋舎,1985複刊
——,《唐代の長安と洛陽·地圖篇》,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56;同朋舎,1985複刊
——,唐長安城の遺跡調查と夏承燾氏の曲江池考につぃて,《東方學報》29,1959,373—380
——,唐の長安,《曆史教育》14:12,1966,44—51
——,《唐代的長安與洛陽·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唐代的長安與洛陽·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唐代的長安與洛陽·地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蒲小平,波斯國王父子為何客居長安,《中國曆史教學參考》1997:12

.Q
齊東方,法門寺唐代地宮的發現與金銀器的研究,《文博》1991:4,68—72
——,西安沙坡村出土的粟特鹿紋銀碗,《文物》1996:2,45-50
——,西安市文管會藏粟特式銀碗考,《考古與文物》1998:6,23—26
——,《唐代金銀器研究·唐代金銀器與外來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何家村遺寶埋藏地點和年代,《考古與文物》2003:2,70—74
——,何家村遺寶埋藏地點和年代,《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文物出版社,2003,11-17
——,何家村遺寶與絲綢之路,《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文物出版社,2003,33-45
——,“The Burial Location and Dating of the Hejia Village Treasures”, Orientations, 34.2, Feb., 2003, 20-24.
——,魏晉隋唐城市裏坊製度——考古學的印證,《唐研究》9,2003
齊東方、申秦雁主編《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氣賀澤保規,唐の長安の人口と兵士,《法史學研究會會報》2,1997,48-53
千島一真,唐代宮中の佛教と道教——金仙公主の場合(上、下),《立正史學》78、79,1996,31—49、31—42
——,金仙、玉真二觀の修營と玄宗の《道德真經》注疏,《立命館文學》544,74—125
喬長阜,杜甫與高適李白遊宋中考辨——兼辨杜李遊魯及杜入長安時間,《杜甫研究學刊》1995:2,36—38
秦建明,唐興慶宮勤政務本樓位置考,《考古》1994:2,171—174
秦建明、董鴻聞等,唐初諸陵與大明宮的空間布局初探,《文博》2003:4,43—48
秦珠,長安發現唐智該法師碑,《考古與文物》1985:4,21—24
秦竹,唐長安城南翠微宮廢宮為寺的時間,《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9:4,70
青木和子,唐代長安の祆教寺院について,《龍穀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17,1978,94-102
清木場東,首都長安の食糧調達にぉける陸運——唐の洛陝陸運製(1),《中國城市の曆史的研究》,刀水書房,1988,137—147
——,倉磚銘からみた唐太倉の構造,《東アジア古文書の史的研究》,東京刀水書房,1990,203-234
邱晨音,《唐兩京城坊考》正誤一則,《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1:2,88
——,唐長安教坊小記,《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1:3,154
瞿兌之,以日本平安京證唐代西京之規製,《史學年報》1929:1

.R
任士英,長安宮城布局的變化與玄宗朝中樞政局——兼及“太子不居於東宮”問題,《唐研究》9,2003
日野開三郎,唐宋時代都市の發展と鎮,《史學雜誌》49:7,1938
——,唐代城邑坊市角隅について,《東洋學報》47:3:1964,1—34
——,唐代大城邑の戶數規模に就いて——特に首都を長安中心とする,《東洋史學》27,1964,1—30;《日野開三郎東洋史學論集》13,三一書房,1993
——,唐代の寄附鋪と櫃坊——唐都·長安の金融業者,《東洋史學》23,1961;《日野開三郎東洋史論集》5,1982,160—202
——,唐代の金融業者“櫃坊”の形成,《久留米大學商學部創立二十五周年記年論文集》,1976;《日野開三郎東洋史論集》5,204—230
——,《唐代邸店の研究》,《日野開三郎東洋史論集》7,福崗自版,1992
——,《續唐代邸店の研究》,《日野開三郎東洋史論集》8,福崗自版,1992
——,唐の城坊市製とその弛崩,《日野開三郎東洋史論集》20,三一書房,1995
阮堂明,考據中的“誤區”與“誤區”中的考據——李白兩入長安問題爭論之反思,《山東師大學報》2001:3,47—51
芮傳明,唐代“酒家胡”述考,《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3:2,159—166
榮新江,一個入仕唐朝的波斯景教家族,《伊朗學在中國論文集》2,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82—90;氏著《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238-257
——,北朝隋唐粟特人之遷徙及其聚落,《國學研究》6,1999,27—85;氏著《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37-110
——,法門寺與敦煌,《’98法門寺唐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66—75;氏著《敦煌學新論》,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29-51
——,“The Migrations and Settlements of the Sogdians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Sui and Tang” (tr. by Bruce Doar), 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 IV.1: Zoroastrianism in China, December 2000, 117-163.
——,《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北京三聯書店,2001
——,《釋迦降伏外道像》中的祆神密斯拉與祖爾萬,《華林》2,中華書局,2002,201-213;氏著《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326-342
——,波斯與中國:兩種文化在唐朝的交融,《中國學術》2002:4,商務印書館,2002,56—76
——,盛唐長安:物質文明閃爍之都,《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47-53
——,北朝隋唐胡人聚落的宗教信仰與祆祠的社會功能,榮新江編《唐代宗教信仰與社會》,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385-412+圖1-9
——,女扮男裝——唐代前期婦女的性別意識,鄧小南編《唐宋婦女與社會》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723-750+圖1-15
榮新江、王靜,韋述及其《兩京新記》,《唐研究》9,2003

.S
桑原騭藏,長安の青龍寺の遺蹟に就いて,《史林》12:3;氏著《桑原騭藏全集》2,東京岩波書店,1968,213-234
——,隋唐時代に支那に來住した西域人に就いて,《內藤博士還曆祝賀支那學論叢》,京都,1926;氏著《桑原騭藏全集》2,岩波書店,1968,270-360
——,長安の旅,《考史遊記》,京都弘文堂,1937;氏著《桑原騭藏全集》5,岩波書店,1968,277-360
Schafer, E. H., “The Last Years of Ch’ang-an”, Oriens Extremus 10, 1963, 133-79.
森部豐,唐京兆府內折衝府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漢唐長安與關中平原》,1999,359—380
——,華やかなる國際都市——長安の物語,《月刊しにか》2002:7,29-35
山崎宏,隋の玄都観とその係譜,中國思想宗教史研究會《中國宗教社會》,不昧堂書店,1965;氏著《隋唐佛教史の研究》,66-89
——,煬帝の四道場,《東洋學報》34,1952,22—35;氏著《隋唐佛教史の研究》,90-121
——,唐代長安略畫,《中國佛教文化史の研究》,法藏館,300—311
——,《隋唐佛教史の研究》,京都法藏館,1971
——,隋の大興善寺,氏著《隋唐佛教史の研究》,66-89
杉村勇造,《中國の庭》,求龍堂,1966
陝西省博物館,西安曆史述略,陝西人民出版社,1959
陝西省博物館、乾縣文教局唐墓發掘組,唐懿德太子墓發掘簡報,《文物》1972:7,26—32
——,唐章懷太子墓發掘簡報,《文物》1972:7,13—25
陝西省博物館、文管會革委會寫作小組,西安南郊何家村發現唐代窖藏文物,《文物》1972:1,30—42
陝西省博物館、文管會鑽探組,唐長安城興化坊遺址鑽探簡報,《文物》1972:1,43—46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陝西新出土唐墓壁畫》,重慶出版社,1998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唐長安城地基初步探測資料,《人文雜誌》1958:1,85—95
——,唐長安城地基初步探測,《考古學報》1958:3,79—94
——,長安縣南裏王村唐韋泂墓發掘記,《文物》1959:8,8—18
——,唐永泰公主墓發掘簡報,《文物》1964:1,7—18
——,西安發現晚唐祆教徒的漢、婆羅缽文合壁墓誌——唐蘇諒妻馬氏墓誌,《考古》1964:9,458
善峰憲雄,唐朝時代の悲田養病坊,《龍穀大學論集》389·390,1969,329—342
尚民傑,隋唐長安城的設計思想與隋唐政治,《人文雜誌》1991:1,90—94
——,長安城郊唐皇室墓及相關問題,《唐研究》9,2003
申秦雁,唐代薦福寺,《文博》1991:4,91—93
——,西安大雁塔名稱溯源補正,《考古與文物》1999:2,82—83
——,重見天日的遺寶,《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1-10
沈睿文,昭陵陪葬墓地布局研究,《唐研究》5,1995,421—452
盛會蓮,唐代坊市製度的發展變化,《西北師大學報》2000:3,99—102
師培業,唐代長安球場小考,《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80:2
石爾琪,大唐長安皇城,《陝西曆史博物館館刊》2,1995,79—95
石懷,日本圓仁唐長安所見,《文博》1985:6,37—38,29
石見清裕,唐代の鴻臚寺と鴻臚客館,《古代文化》42:8,1990,48—56;氏著《唐の北方問題と國際秩序》,東京汲古書院,1998,356-383
石田幹之助,《長安の春》,創元社,1941
——,《曆代名畫記》と《京洛寺塔記》——唐の長安に於ける佛寺の壁畫に關する兩書の記事に就いて,《古美術》16:2,1946;氏著《東亞文化史叢考》,1973,361—369
——,白楽天の長安舊遊回顧の詩について,《中國文學》93,1946;又《石田幹之助著作集》3,六興出版社,1986
——,樢恍勱饉擔?對齠?こぐ菠未骸罰??┢椒采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