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讓早期教育'傷'孩子

(2006-09-05 15:04:50) 下一個
莫讓早期教育"傷"孩子

打印本稿】 【進入論壇】 【推薦朋友】 【關閉窗口 2006年05月01日 13:04



    科學的早期教育能為孩子積極“助跑”。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0—3歲早期教育,可專家認為,如果教育不得法,反而會“傷”了孩子。昨天,上海教育學會等單位舉行0—3歲嬰幼兒早期關心和發展研討會。專家指出,目前早期教育存在幾大誤區。

    誤區一:把寶寶看得太脆弱。許多家庭精心嗬護,孩子流鼻涕,媽媽來擦;孩子吃飯,奶奶來哄,各種事情都由家長包辦。在一些親子活動中,有的孩子有四五位家長陪伴,奶瓶、飲料、點心、衣服等一大包。遇到稍有“冒險”的活動,家長們便挺身而出。

    事實上,寶寶並不脆弱。專家指出,孩子有驚人的適應能力。他們需要運動和交流,甚至稍微還要一點冒險,以挖掘各種潛能。如果家長過於小心翼翼地照顧,會削弱孩子的一些潛能,且無意中“剝奪”了孩子模仿、學習、參與的機會。宋慶齡幼兒園園長封莉蓉舉例,擦鼻涕之類的事,兩三歲的幼兒經過家長指導完全可以自己做;吃飯時,讓孩子和家長同桌,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會自覺學會吃飯。

    誤區二:年輕父母與寶寶有“距離”。一些幼兒園調查顯示,85%以上嬰幼兒由老人、保姆帶。這些孩子在生活能力和語言發展方麵,通常不如那些由父母帶的孩子。

    烏魯木齊南路幼兒園園長傅堅敏認為,年輕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祖輩或保姆照看嬰幼兒,往往偏重於滿足其吃飽穿暖之類的生理需求,而忽視寶寶的“心理需要”。父母與寶寶經常交流、一起遊戲,可以讓寶寶開心,開心方能“開口”,進而“開竅”。早期教育中,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專家認為,父親參與早期教育,能使寶寶健康形成性別角色,在自我控製、自信心、言語等方麵發展得更好。

    誤區三:早學多學,拔苗助長。1歲以內學認字,3歲以內學外語,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等同於早期學科教育。

    思南路幼兒園園長郭宗莉認為,早期教育不僅局限於智力開發,會識字、會背詩隻是簡單的記憶模仿,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3歲孩子正處於情緒情感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早期教育應是包括智力、健康、情緒、行為習慣、動手能力等全麵開發。家長和老師不可一下子灌輸大量的學科類知識,在孩子人生最初階段拔苗助長,使他們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為讓每個家庭擁有一把開啟孩子智能的“金鑰匙”,本市近年對早期教育服務形式作了許多探索。如推動托幼一體化建設,讓幼兒園教育向3歲以下孩子延伸;在社區設立父母學校、組織專家谘詢、親子活動、育兒沙龍、送教上門等。隨著早期教育機構和形式的完善,到2007年,本市95%以上0—3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員,每年將接受4次以上科學育兒指導。
 

來源:解放日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