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在我出生的那個西北小城雨後春筍般冒出許多小攤販,他們憑借自己的技能做出各種美味小食,讓嘴饞一族心甘情願掏盡口袋,其中就有大家最愛吃的涼皮。
涼皮是一種涼拌著吃、口感絕佳的西北麵食小吃。記得當時涼皮做得最好吃的是在醫學院門口擺攤的老嫂子,她家和我家隔著幾戶人家,算是鄰居。她是典型的四川人,個頭不高,瘦小,但收拾得非常利索。她是隨丈夫支邊過來的,具體姓名幾乎無人知曉,不管男女老少都叫她“老嫂子”。老嫂子的涼皮做得非常筋道,調涼皮時放多少調料完全依照各人的口味來定,調好的涼皮皮子白裏透亮、麵筋因為吸附醬油醋而泛黃、黃瓜絲香菜蔥花現著綠、自製的油辣椒敞著紅,好看又好吃,再加上她的涼皮攤子總是弄得很幹淨,沒有幾天功夫她的涼皮就出名了,很多人甚至從城市的另一端騎自行車過來品嚐。
我經常隔一兩天就會端著我的大號陶瓷缸子去買涼皮,老嫂子幾乎每次都會給我多放一些涼皮,知道我不吃香菜,就用備份的醬油和醋給我拌調料。每次使勁咽著口水等她拌好涼皮,立刻迫不及待地接過陶瓷缸子朝她一笑:謝謝老嫂子,然後一溜煙跑回母親的飯店裏享用。母親每次見我吃涼皮總忍不住沒好氣地數落:涼皮沒營養,有什麽好吃的?我這飯店裏還少了你吃的麽?我頭也不抬地答:你不是說你小時候也是覺得別人家的飯香麽,我就是喜歡這個味!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們全家遷居到了深圳,正宗的陝西涼皮、米皮也吃了不少,但總覺得味道不及老嫂子調得好。幾年後的一天,同學打電話給我,他的朋友要到深圳來看女友,那個女孩在"深圳民俗村"工作,想在我家落腳,問我需要帶點什麽新疆特產。我想了一下說:給我帶份涼皮吧,一定得是老嫂子的涼皮。同學一聽哈哈大笑:虧你想得出萬裏迢迢送涼皮,古時千裏送荔枝給楊貴妃也不過如此吧。
眼巴巴等了幾天,同學的朋友終於飛過來了。在機場一看到他立刻沒風度地問:我的涼皮呢?他理解地笑笑,遞給我一個淺藍色的保溫壺,我抱著保溫壺深深地聞了聞,真是那股熟悉的酸辣麻香的味道。一路忍著誘惑飛車先把朋友送到他女友那裏,然後趕回家。打開保溫壺頓時傻眼了,我日思夜盼的涼皮已經泡灢不成形了,味道還在,但顯然已經不能吃了。
失望至極,立馬打同學電話抱怨害我白高興一場,同學安慰我:大老遠帶過去你能聞聞味道也不錯。想想也是,這涼皮從萬裏之遙的新疆飛到深圳,至少經曆了10個小時,又是夏季,在保溫壺裏這麽悶著不壞才怪。轉念一想,還是他們考慮不周,為什麽不把涼皮和調料分開放呢,到了深圳再拌興許還能吃。同學自責地保證下次有機會一定照我說的做,可惜“下一次”已是遙遙無期了。
老嫂子的涼皮攤至今還在,前些年由她孫女接手,也算後繼有人。她孫女年紀和我相仿,轉眼間三十年過去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矣。
記得在渥太華讀書時, 有個西安的小留學生,特別饞涼皮, 給她做過兩次, 吃得眼淚都快下來了。
不過現在多倫多國內有點名的小吃都有了,就基本上自己不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