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說,人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贖罪的。佛教說人來到這個世界是來受難的。總之,活著都不好受。
人生充滿了苦難。如果不是出國,感受還不會這麽深。作為第一代移民,我們每天都在體驗著生活的艱辛,不敢鬆懈,神經緊繃著,手腳緊忙著。國內的學曆不算數,過去的經曆不好使,年紀一大把還得重頭來過。邊打工邊讀書,或者邊讀書邊打工,讀完了書工作還沒著落。苦海無邊,家象一葉扁舟,是我們唯一的依托,唯一的歇息處。我們要保護好這個家,保護好這片舟。舟不破,家不破,我們的人生就不能算失敗,我們就有修養生息,重震雄風的機會。家在,舟在,二人合力,同舟共濟,就能渡過苦海,到達彼岸。
無可奈何地,雪上加霜地,我們每個人都在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寒冬。
總有一天我們會走到"扶而能起,杖而能行”的暮年階段。做好準備了嗎?拐杖在哪兒?誰來攙扶?我們總會有最需要伴兒的時候,二人作著伴,相扶相攜,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
近來我經常想,一個人,在他生命的最終時刻,如果你問他,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麽?他會怎麽說?是財富?是功名?我想都不是。他會說,人生最寶貴的,就是你的人生本身。你的人生本身是什麽?就是你的人生經曆。你的人生經曆在哪?在記憶裏。在你的記憶裏,在她的記憶裏,在二人的記憶裏。老了的時候,我們會更喜歡憶舊。當我們回憶起人生的某個片斷,比如說那個夏日的傍晚,你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來,孩子第一次背出了一首完整的兒歌。現在,你記不清歌詞了,拿不準“小白兔”拔完蘿卜之後還該誰來拔。你問誰?別人誰知道,別人誰有興趣聽?隻能跟她說。這個世界上,隻有她跟你一樣,記得孩子成長過程的每個細節。
記得年輕的時候還喜歡議論“共同語言”。什麽共同誌趣,愛好,情趣,專業。其實兩個人在一起,即便都是學古漢語的,哪能成天用文言文對話,即便都是學計算機的,也不可能用010101交談。現在我理解的共同語言是:年輕的時候,共同語言是共同的憧憬,老了的時候,共同語言是共同的經曆,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記憶。所以,對那些離異再婚者,即使是那些找到了新知,找到了快樂的,我也心存疑竇。我不相信他們在暮年的某一天不會猛然想起(若不是經常想起的話)他們生命中的那段最美好的時刻,那些最美好的時刻恰恰都集中在年輕的歲月裏,而年輕歲月又恰好是同原配一起度過的。我不相信那些美好時刻不會偶爾潛入他們的夢境,我不相信他們不會在某個深夜從夢中驚醒,發出“河水不倒流,往昔不可追”感歎。 這大概就是那些再婚者又再離,重新回到原配身邊的原因。
散散亂亂寫下這些平時所感所想。其實隻有一個意思:珍視二人關係,珍視這個家,充分考慮到家的重要性,(尤其對我們這些漂泊海外的人來說。)要全力以赴忍辱負重地保衛這個家。
對於夫妻之間的爭吵,我總結了三條:不能治氣、不能爭麵子、不能逞強鬥勝。二人世界,還爭什麽老大老二,有些人不願操心,甘居第二,其實是大智者。
家不能破。家不破,則身不敗。 發生爭吵後,不能僵的時間太久。傷口切開的時間越久,越不容易愈合。不能為一時之快,將局麵惡化。也就是避免最壞的結局乃至惡性事件的發生。真要是打上官司,加拿大的法律程序曠日持久,有多少財產都得搭上,(用一位律師朋友的話說,打完了動產打不動產,最後所有的財產都轉移到律師名下。打官司,律師是唯一的贏家)另外,還要搭上時間,精力,健康甚至整個後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