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時空

學習曆史,學習哲學,學習宗教,認清時事,感悟真理,與時俱進,定位人生,追求健康,淨化心靈,高尚道德,養生長壽
個人資料
正文

大德虛雲與孫中山、蔣介石談基督教原始經典《水上門徒行》

(2015-08-20 04:55:48) 下一個

大德虛雲與孫中山、蔣介石談基督教原始經典《水上門徒行》
  
    (
又譯名《水徒行紀》(英文名:Aquarian Apostle Chronicle))
   
   
世界很大,世界很小。令人驚歎,早在民國,虛雲即有這麽開闊的心胸。不愧虛雲的名字。高僧大德。名實相符。 
   
大彼得是耶穌的最早門徒,與西門一同歸依耶穌,跟隨耶穌最久,是耶穌最得力的左右手,當然對於耶穌有更深的認識,可能聖彼得比任何門徒對耶穌的認識都深入得多。作為大弟子及隨身侍者,彼得對於耶穌的一切事跡都有紀錄下來,但是當時並未目稱為“福音”,隻稱為《水徒行紀》(英文稱為:Aquarian Apostle Chronicle)
   
   
一、 虛雲老和尚與孫中山的對話

   (節錄自馮馮著《空虛的雲》中冊,964頁。本書由台灣天華出版)
     
   
孫先生說:“本來不錯,革命黨主張學習西洋的民主製度與新科學來救中國,但是也主張保全中國故有傳統文化的呀!我現在著手寫心理建設與倫理建設的演講稿,也要提及到這些問題的。我認為現在舊的教條已倒,新的道德標準必須建立
   
我們的心理建設,是比經濟建設更加重要迫切需要的,而且也必要建基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思想,兼取世界民主自由思想的精華。”
   虛雲說:“希望早日能讀到大總統的大作。”
   孫先生又笑道:“不過,我認為,有些傳統的迷信倒是應該排除的。譬如求神問卜,符咒治病,奢侈祭祀,藉神佛誕辰而大肆燒香燭大肆耗費,或者斂財,或者以人為犧牲,
   
這些通俗,是不可不改革的。”
   虛雲說:“大總統所講的都不是佛教的習慣.佛教也不讚成這一類迷信的。世人迷信媚神,把佛菩薩也拖了進去,以致淆亂了真正的佛教,造成世人誤解佛教的本質了。”
   孫先生說:“我也覺得是這樣子!基督是主張博愛的,但是也有些基督徒違背了基督的本意,而去攻擊別教,而去發動動戰爭.這都是很不幸的!
   
其實,我覺得基督教與佛教在教義上、精神上,原本是很接近的。基督主張博愛,不分種族;佛陀主張慈悲,有教無類。基督教人要愛仇敵,佛陀教人怨親平等。基督教人施予,佛陀教人布施。基督說天國就在心裏,佛陀教訓說法由心造。……我是沒有時間去下很多功夫研究,不過心裏想,基督教與佛教本來是同源的呢?所以,我很反對基督教人士對佛教徒的攻擊。”
   虛雲說:“大總統對宗教有這樣深入研究與開明的見解,真是令人佩服!是的   
   ,
佛教與基督教本是同源的,耶蘇基督十八歲以後,曾往印度研究佛教,可能曾與馬鳴菩薩弟子輩談過道。耶蘇在印度留學大約十年或十一二年,才經由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去傳教濟世。”
孫先生驚訝道:“有這些事嗎?

   虛雲說:“基督首徒大彼得所寫的《水上門徒行傳》,有這樣的記載,可惜此一經本已被後來的教廷所禁了,以致並無流傳.
    孫先生說:“若有此書,倒是要研究研究的了!請問何處有此書呢?
    虛雲說:“我聽外國人說,此書仍有少數本子留存於教廷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等處.

 孫先生說:“下次我若往倫敦,可得好好找出來一讀了!這本書若再出世,相信對於兩教的團結合作必有很大的貢獻的!也就是對於世界和平也有貢獻啊!
 虛雲說:“可惜一千幾百年前的教廷心作自私,把此書禁掉.
     
   
二、 虛雲老和尚與蔣介石的對話
 
   
(節錄自《空虛的雲》下冊,1472 頁)
     蔣介石說:“虛老方才談及耶教與佛教之相同點,可否再多分別?
   虛雲說:“耶蘇教義與佛教淨土宗大致相同。耶蘇誕生於釋迦之後四百餘年,自無可能是淨土學自基督。阿育王在基督紀元前二七二至二二六年在位,大弘佛教,派遣正法大僧至敘利亞、埃及、馬其頓傳播佛教,已將佛教觀念播種於中東一帶。耶蘇自十二歲初次講道後的事跡,至耶蘇三十二歲正式在以色列傳道,其中二十年之事跡,《聖經新約》中全無記載,實無道理!西洋學者發現耶蘇大門徒聖彼得所著作的《水徒行述年紀》,載有耶蘇早年赴印度參學佛教之經過,以及後來經波斯、土耳其而返以色列傳道。此一記錄,據雲當初原載於《聖經新約》,後彼羅馬教廷刪除。此一考證,似非厚誣!
   
(另一文)遠在數十年前,虛雲和尚也早就提起過同樣的講法(見《虛雲年譜》內:民國三十二年、一百零四歲、《答蔣公問法書》。)
   
我說過耶穌往印度研究佛學:事裁於原始本子的《新約?彼得福音》內。大彼得是耶穌的最早門徒,與西門一同歸依耶穌,跟隨耶穌最久,是耶穌最得力的左右手,當然對於耶穌有更深的認識,可能聖彼得比任何門徒對耶穌的認識都深入得多。作為大弟子及隨身侍者,彼得對於耶穌的一切事跡都有紀錄下來,但是當時並未目稱為“福音”,隻稱為《水徒行傳》(英文稱為:Aquarian ApostleChronicle),記錄耶穌的言行語錄甚詳,其中提到耶穌去印度學習東方宗教。在耶穌上十字架受難之後,門徒星散,各處傳道。大彼得前往羅馬傳道,被羅馬人逮捕焚死。他的筆記則被門徒收藏,被改名為《水徒福音》(Aquarian Gospel),實在可說是最早的《新約》的一部份。其他門徒:馬太、約翰、路加、馬可等各人都是較晚歸依耶穌的,他們各人所記錄耶穌的言行與語錄,後來被稱為“四大福音書”,與大彼得的福音書,互相銜接。大彼得所記錄的,是耶穌十二歲初次講道以後,直到三十一歲重返以色列,進入耶路撒冷,這二十年當中的一切重要事跡,一直紀到耶穌上十字架。 
   
馬太等四大福音,記載耶穌出生到十二歲初次講道於猶太教堂,但是十二歲後的事跡全然隻字不提,記載中斷。直到耶穌登上柑欖山被魔鬼試探,在約但河受洗禮於聖施洗約翰,才有紀錄。而那時的耶穌已經有三十一、二歲了。四福音強調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天賦超人能力智慧,十二歲即能在猶太教堂講道,折服各猶太長老。但是,四福音對於耶穌十二歲至三十一歲之間的傳道事跡隻字不提,這事豈不奇怪?
   依理說,他們應該都有詳細紀載才對,難道耶穌在二十年的歲月中所做的事跡都不值一提?
    細讀“四福音書”,我們不難發現,四者文字語氣與紀事如同出於一人口吻,好像是經過細心整理刪改統一的。同一件事,四個人的看法說法,怎可能如此統一?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各有各的觀點,總不會完全吻合的。四福音已經過曆代教廷刪改增減,所以才會有現在本子的“欽定統一模式”。其實,《新約》當初並不是這樣子的。原始新約有『彼得福音』,也有其他門徒的筆錄,在份量上,比今本要多上不隻十倍。聖保羅原名“掃羅”,本來是一個官吏,一向仇視、迫害基督徒不遺餘力,他並沒有歸依在世時的耶穌。他是某次喝醉了酒,在路上看見已經上了十字架升天的耶穌基督對他顯聖,他才改邪歸正成為基督徒。從此洗心革麵,發奮努力宣揚基督教義,成為基督教西傳歐洲的最大功臣。他的筆記與書函很多,後來編輯為『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後書』等等,被尊為首任教宗的保羅,棄家而出家傳道,立下清規,創下基督教修士的嚴格苦行修行濟世風範,為後世所宗。保羅律己極嚴,尤其痛責淫亂,嚴禁酒色。歸主之後,保羅的才幹立刻壓倒了各門徒。而當時,耶穌的早期弟子大彼得是公認共戴的耶穌繼承人。保羅與大彼得有沒有爭取領導地位,我們很難斷言,但是,說不爭那也是不現實的。因為大彼得與西門都出身漁夫,原在加利利海航海捕魚,在文化教育水準上,比不上出身尊貴的保羅。漁人與海員生涯階段,難免酒色寄情;歸依耶穌以後,當然會改掉酒色嗜習,但恐怕多少也還殘餘一些放浪不羈的態度。大彼得的自由作風與豪放態度,是主張苦行禁欲的保羅所不滿的。於是彼得與保羅不相為謀,各傳各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