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也燒元青花?

(2015-04-27 23:46:31) 下一個

上林紅葉

眾所周知,日本的文化藝術,最初源自中國。中國的文化藝術,給了日本文化最廣博的基礎與藍本。站在中國修練了幾千年的文化藝術的積累上,日本從一開始,就很輕鬆地站在一個高點上,開始了文化藝術的學習與發展,並以此為起點,逐漸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

在我以前以印象中,日本不僅學習中國文化,而且是保留傳承著中國文化中,最為純粹的漢文化的部分。比如京都、奈良的建築,是完全按照唐長安城的樣式仿製的,並一直保留至今。中國戰亂頻仍,古代建築一茬一茬地毀於戰火,現在要看原汁原味的唐式建築,還得去日本。

再比如,日本飲食文化中使用的餐具,也有著多麽直白的,不加掩飾的中國漢文化的形象。那用來裝日式套餐的漢代漆盒,那喝茶,或是吃烏冬麵用的宋代兔毫盞,以及各類具有宋代瓷器的特征的餐具。都讓我們中國人,在又愛又恨中,無奈地尋找著中國古代漢文化的影子。

也正因為日本後來所發展成型的典型文化特征,幾乎全部是中國從秦漢至宋明期間的漢文化的形象,所以,我一直以為,對於中國曆史上兩個受遊牧民族統治的時代,以及受遊牧民族審美影響所產生的文化藝術,日本是毫無興趣關注,且從未關注過。

我相信,不單是我這樣認為,大多數的中國人對日本文化藝術,也很可能有這樣的印象,以至中國尋常說法中中也存在著唐風看日本的觀點。

但是,今天在斯坦福大學藝術博物館的參觀,卻令我有了驚奇並意外的收獲。

因為展品有限的原因,也是獨具特色,這家博物館的亞洲藝術展廳裏,並未以國家區分展品,而是將同一門類的藝術品放在一起,比如將中國與印度的佛像,就放在相距不遠處。
 
但是,當我遠遠看到展櫃裏的高低錯落的青花瓷,與清粉彩瓷器時,我根本未做任何出中國範圍生產可能性的猜測,更不要說聯想到保留著素淨淡雅漢文化特征的日本那裏去。

然而,恕我以前對瓷器知識了解的不夠專業,當我湊近展櫃時,我不隻看到了朝鮮、越南燒製的青花瓷器。而且,那些元青花與清粉彩瓷器,居然有幾件出自日本。

這一所見,的確打破並且擴大了我以往對日本文化的固有印象。也使我認識到,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裏,日本對中國的學習,是多麽地亦步亦趨,每一步都沒有落下。中國有什麽,日本就先山寨什麽,隨後再思索著,從中選出自己感興趣的,並漸漸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中國在兩個遊牧民族統治的時期,在文化中摻入了與以往不同的審美特點,這對於曾經純粹的漢文化來說,也恰如硬幣的兩麵,既是豐富,也是幹擾。

而日本,孤懸海外一隅,不必受任何強迫與幹擾,自由自在地在中華這位師長的家中翻翻揀揀,選取最合自己心意的部分來予以保留,最終竟成了中國古代漢文化的活樣本,這對於中國來說,真是難免有莫感淒涼的意味了。


(請勿轉貼,謝謝合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上林紅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沈成涵' 的評論 : 謝謝你的善意商榷,比之下麵那些動輒出口傷人之狂徒惡徒,你真是很有修養。

我寫這篇根本就是參觀當天,實在覺得有趣,隨手寫下觀感,不過是記錄此時的感受而已。既非論文,也就沒有仔細去考據,貼在博客上,也是方便以後查找。

沒想到被放在了主頁上,招至一幹自以為是的狂徒出言不遜,真是令人作嘔。
上林紅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過路人過路' 的評論 : 尖酸刻薄,無恥之尤!你自己倒有幾斤幾兩,有本事也拎出來亮個相,讓大家看看你配不配嘲笑譏諷別人。
三俗不俗 回複 悄悄話 作者就算考證失據,大家可以就事論事討論啊。很疑惑我們從什麽時候變成野蠻人了。
westwind180 回複 悄悄話 ZELINA25 發表評論於 2015-04-28 13:29:40
據說日本侵略中國時,搶走不少配方,包括瓷器的。
=============
真的嗎?那還得好好感謝日本,否則老毛又要派紅衛兵燒了。
過路人過路 回複 悄悄話 樓主挨磚頭應該說是咎由自取吧。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那些元青花與清粉彩瓷器,居然有幾件出自日本。"

----這個不大明白,請作者說清楚些。從字麵上看應該是現在被日本收藏的“元青花與清粉彩瓷器”,這與題目“日本也燒元青花?“有何關係?如果你是指日本曆史上仿照燒的類似瓷器,那還請用語更準確些。
yamyam 回複 悄悄話 也不知為何過一段時間就冒出來中國文化在日本和宋後無中華之類的謬論,看的人都煩了,小心像LV一樣,沒人買了。就日本人的蘿卜腿代表中國文化?
上林紅葉 回複 悄悄話 感謝“抗戰兩年”的理解。
本來就是分享經曆和感受,又不是專業論文,講什麽全麵、嚴謹、一絲不錯?文章分類看不懂啊?

可能我還把那兩位估計高了,恐怕他們連日本瓷器書也沒讀過,隻不過早些見過日本的青花瓷而已,就自以為比別人有了見識了?
上林紅葉 回複 悄悄話 而且樓下那兩個自以為是的,肯定不是什麽瓷器收藏專家,不過是比別人多讀,或是早讀了那麽一兩本日本瓷器書,就自我膨脹得按耐不住,沒地方讓他們顯擺那半瓶子醋,跑到這大眾閑談裏逞能什麽“專業水平”,真是丟人出醜。
抗戰兩年 回複 悄悄話 博主不過是把他看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不管是對還是錯,喜歡還是不喜歡,都要抱有感謝的心態。沒有人強迫你把它當聖經來看,幹嘛要用“淺薄”,“無知”這樣的詞匯來評論? 這樣的詞匯用在你們自己身上不是更合適嗎?
ZELINA25 回複 悄悄話 據說日本侵略中國時,搶走不少配方,包括瓷器的。
上林紅葉 回複 悄悄話 本來就是個見識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也沒打算當內行,更無說教之本意,樂在有所新見,有所新得,有所喜悅,願與大家分享感受,繼而有興趣多研多學,如此而已。

樓下兩位“有知”之徒,既然如此淵博,自有可堪重用之處,何必在這裏向大眾業餘觀點賣弄刻薄,實在是吾國之“人才”浪費!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倒也有理。但日本是燒不出元青花的。
巫山疑雲 回複 悄悄話 你可能對瓷器完全沒有知識。不要輕易寫這些涉及專業的問題,這樣隻能暴露自己無知的一麵。在進行説教之前,至少應該讀五本以上有關中日瓷器的書,然後在博物館認真觀摩,真正明白了什麽是元青花,什麽是日本瓷器,然後再説給別人聼比較合適。
民族解放 回複 悄悄話 華夏文明的真傳在日本。
過路人過路 回複 悄悄話 博物館說的也未必是對的。對初學者,甚至一些經驗不多的專家,中國瓷器和日本瓷器比較難區分。我就見過國內的一個一級博物館把一件日本瓷器當成中國瓷器展覽。發些照片上來,無圖無真相。

即使屬實也沒什麽。子曰:禮失求諸野。日本就是那個“野”。
lio 回複 悄悄話
你對日本文化的理解所做一席言,就二字,淺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