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這一生,我們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個人資料
正文

醫生為什麽穿的是白大褂?作為醫生的你知道嗎

(2013-11-11 11:58:54) 下一個

如果走進醫院,忙碌的醫生們個個穿著灰色長袍,戴著高高的灰色禮帽,是不是讓人覺得有些滑稽?其實,在白大褂出現之前,這身裝束就是歐洲醫生們的工作服。

19 世紀中葉以前,歐洲的醫院裏滿是“灰突突”、“黑壓壓”的一片。醫生們穿著灰色的袍子,護士們則穿著黑色的修女服裝,臉上還戴著麵罩。醫院從來沒有給工作服消毒的概念,在大多數人眼中,工作服是用來防塵的,穿著它,身上才不會蹭上血跡,治療時才不會弄髒裏麵的衣服。之所以設計成灰色,就是因為灰色能將“肮髒的汙穢”隱藏起來。
 

醫生的灰長袍從新衣到穿壞,幾乎從來沒有清洗消毒過。與此同時,每年醫院裏都有大批病人因為細菌感染而喪生。但醫生並不知道病人的死亡是由他們身上的衣服造成的,大多數醫院依然墨守中世紀沿襲下來的陳規舊習,不講衛生,不采取消毒措施,醫生們依然穿著致命的灰長袍穿梭在醫院裏。

就在此時,法國微生物學家——也是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巴斯德·路易斯提出,細菌是各種傳染病的起因和媒介。他經過許多次嚐試,發現高溫加熱可以殺死讓啤酒變苦的惱人微生物。很快,“巴氏殺菌法”便應用在各種食物和飲料上。之後他發現,每一種傳染病都是一種細菌在生物體內的發展結果,由此發現並根除了一種侵害蠶卵的細菌,挽救了整個法國絲綢工業。接下來,巴斯德又有了人生第三大發現——他意識到許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由此建立起了細菌理論,並強調醫生要使用消毒法。
 

直到1865年,英國醫生約瑟夫·李斯特任格拉斯哥大學教授時,一位化學教授啟發他參考巴斯德的成果,去解決手術感染的問題。於是,李斯特提出,缺乏消毒是手術後發生感染的主要原因。當年8月12日,他為一位斷腿病人實施手術,選用石炭酸作為消毒劑,並實行了一係列的改進措施,包括醫生應穿白大褂、手術器具要高溫處理、手術前醫生和護士必須洗手、病人的傷口要在消毒後綁上繃帶等。這一係列措施立即降低了手術術後感染的發生概率,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此後,白大褂代替了灰長袍,逐漸成了醫生的正式工作服。

李斯特之所以選用白大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白色不耐髒,有一點髒就能看出來,此外,白色比較柔和,不容易刺激病人的神經;二是因為醫院定期給工作服清洗消毒,消毒劑會使衣服褪色,色彩鮮豔的衣服,洗上兩次就變成白色的了。

一時間,幾乎所有的醫生都脫下了難看的灰長袍,換上了幹淨的白大褂。不過,醫生在手術時發現,血濺在白色的衣服上,在手術燈下,血紅色會對視覺產生刺激,造成視物模糊。於是,醫生們就用紅色的對比色,也就是綠色來做手術時的衣服。

來源:“醫學有意思”微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千裏一盞燈 回複 悄悄話 實際上,白大褂是labcoat,原來是跑實驗室的人穿的。早年間醫生的名聲不如科學家,有些人就借來科學家的白大褂給自己撐門麵,表示自己不是跑江湖的,而是坐實驗室的,後來就流行開了。
現在AMA正在考慮是否禁止醫生穿白的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