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曲1990(二十)
(2013-03-09 23:25:07)
下一個
劉一帆父母的話都應驗了。他嚐到了在人屋簷下的滋味,成為了單位的異類。不過三星期後,他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在一家港資的公司做計算機外圍設備銷售,每月底薪1500元,還有業績提成。工資一下躥到了以前的三倍高,這令他很興奮。作為銷售人員,公司給報銷尋呼機的月費,劉一帆腰裏也別上了當時非常時髦的BP機,雖然隻是數字的,連漢字顯示都不是。他很興奮的給李蔓莉去了信。李蔓莉回呼讓他複台,留言祝他塞翁失馬,鼓勵他作出一番成績。
至於單位方麵,本來就當他一個燙手的山芋,樂得放人。不過開出了價碼 - 大學本科畢業服務單位不滿五年,需要交一萬元“培養費”。照這麽算,工作六個月辛苦研發,工資拿了三千,結果不但要都吐回去,最後還欠國家和單位七千塊。一個公民憑借自己的努力享受到上大學的福利,本來就是公民的權利,況且在社會哪個犄角旮旯工作又不是服務社會,回報社會?劉一帆覺得研究所攥著自己的戶口和檔案要“培養費”簡直就是訛詐,當然不能接受。反正新公司不要求檔案,愛誰誰!
作為一個新的開始,劉一帆的母親再三叮囑他要吸取教訓,好好處理人際關係。其實他的父母都不喜歡他的這份新工作。母親覺得泥飯碗總不比鐵飯碗,父親覺得不搞學問,也至少還是應該搞技術。但是泥飯碗總比沒飯碗強,搞學問技術的還比不上賣茶葉蛋的。所以也報著開放的心態看待了,隻希望他能行行出狀元。
劉一帆對新工作卻非常滿意。他的主要任務是針對中關村的經銷商批發電腦硬盤。不過他還挑不了大梁,跟著一個銷售經理,算學徒吧。從打他開始接觸到中關村,就喜歡上它的雜亂,喧鬧,和活力。那裏都是像他一樣的充滿夢想的年輕人,對新技術和財富充滿渴望,這很合他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