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需不需要自主品牌的爭論,想說點自己的看法.
過去在媒體上,經常有各種政府官員,經濟學家,企業名人,資深記者都大談特談如何建立和保護自主民族品牌.今天龍大官人和何大老板就這話題又頂上牛了.
今天聽到龍部長的觀點後,我覺得今天我們政府某些官員的觀念真的是了不起,但話說回來,這隻是他個人的觀點吧.我雖不完全認他關於本土企業的定義,但政府真如有這種"你在這兒投資,在這兒請人,在這兒交稅,我就認你是好企業"這種想法,那真是中國老百姓之福.但現在事實是政府不是這樣看企業,政府總是把國營企業當成自己的寶貝兒子(銀行的錢有不少都喂給他們了),外資企業當成招商引資業績的牌子,而把民營企業當成龜孫子,反正在很多地方是把這樣把企業分成三六九等.
說回到品牌,我想很多官員甚至包括不少國有企業的領導也都還沒有真正搞懂品牌的真正內涵.一說到自有品牌,就等同於民族振興民族尊嚴.回到基本點看,建立企業品牌是企業經營中的一種戰略,對於不同的行業,或是處於行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又或企業在行業中的不同地位,是否采取品牌戰略都要具體分析.企業的理想是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合法且道德地賺取最大商業利益.要想比其他企業賺取更大的商業利益,方法很多,其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換句話說,同類產品,消費者或下遊代理願意花更高的價格來購買你的產品.一般講,提高同類產品附加值的方法有三:一是比同行有更好的質量,我叫其為質量附加值;二是比同行有更好的性能,這叫技術附加值,三就是產品比同行有更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這叫品牌附加值.
其中品牌除了提供經營附加值外,它同時也包含了企業對經營對消費者的態度,企業文化,企業經營理念以及企業的方方麵麵,也包含了消費者對你的產品你的企業所有認知,可以說企業的無形資產都在其中.當然,知名品牌也給地方或國家帶來名譽給民眾自豪感,但這隻能是算做品牌經營的副產品了.一般說來,品牌戰略特別適合於經營消費性產品的企業.對於非消費品行業,品牌的作用會小很多.因此對於很多加工業或材料行業,如果將品牌策略當成企業的主要經營戰略,是十分愚蠢的.
回到他們的爭論上,一般意義上講,經營消費性產品的企業建立自己的品牌是天經地義的.應該鼓勵國內消費性產品經營企業建立自己的品牌.世界上的人大部分都還是有很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品牌持有者在各種經營條件差不多的情形下,總會優先將品牌和企業總部放在自己的國家,這樣國家的稅收和就業機會就會增多.
但建立一個好的品牌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但要花大量的錢,而且品牌也非常講出生講血統.坦白講,目前中國品牌在世界範圍內美譽度並不高.就說這兩位爭論的汽車行業,以我看來,這個行業已經是發展了一百多年的成熟行業,行業壟斷早已形成.目前要想在這麽一個高度成熟發展且投資行業門檻如此之高的行業花很多錢去建立什麽品牌,我看一個真正做企業的人是不會這麽傻的.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那些所謂國家企業,錢是國家投的(當然也是大家投的),其企業的董事長與總裁沽名釣譽,什麽振興民族自有品牌的講得吐沫亂飛,熱血沸騰的.反正虧得一幹二淨又不是自己的,也沒人追究法律責任.
汽車行業,作為國內這些企業在真正開發市場後,優勢就隻在成本上.技術,經驗,品牌,資金都沒有什麽優勢.這個行業投資又大,最重要的是這個行業利潤率已經很低很低了,根本就沒有值得有大投資的必要,更不要說能拿出很多利潤去做廣告打品牌的了.就這一點,我們的龍部長是有見識的.
所以,但就汽車行業,發生這樣的爭論實在有點奇怪.我猜想,這個何先生,他雖然講這番話的時候態度是誠懇的,但可惜他沒有專心去研究行業,去了解怎樣建立一個品牌.我想他應該一直是國有企業的領導或政府官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