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曲徑金秋時

當旅行成為一種信仰,生命永遠年輕!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東到西橫跨印度次大陸三國行 (六)巴基斯坦

(2013-07-30 09:10:26) 下一個

1印巴分治
從古至今印度社會一直存在著不同思想、信仰和生活方式的的矛盾。廣泛包容的印度文化使得這個經曆了內憂外患國家,仍然維持了不同民族和信仰之間的基本平衡。但英國出於對印度統治的需要,在其殖民其間很大程度上過分利用和超支了印度各民族之間的矛盾。 分而治之是英國人尋求平衡的政策基點。加上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使原本包容的印度文化在民族矛盾麵前顯得軟弱無力了。這給獨立後的印度次大陸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後果。

英國人帶來的基督教文化對穆斯林文化的偏見,並沒有隨著殖民統治的結束而結束。印度教作為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一麵民族主義旗幟,從19世紀起一直引導著印度的獨立運動。不斷壯大的民族主義和印度教文化,在印度獨立之失去了鬥爭對象後,把矛頭指向了居住在印度的穆斯林文化群體。加上長期殖民統治期間留下的分而治之的理念,最終導致了英國人所設計的的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後當,時居住在印度地區的穆斯林居民不得不拖家代口背井離鄉遷往巴基斯坦。這些人一路上曆盡了千辛萬苦。據說他們當中很多家庭財產在路上被人洗劫一空。很多老人和兒童由於惡劣的氣候和疾病最終沒能跨過印巴邊界而客死它鄉。多少年來由來已久的矛盾被再度加劇。兩國最終走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印巴分治的主謀英國是最大的收益者。作為印巴的鄰居,中國成為了被動收益者。

2.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關係及其它

眾所周知,巴基斯坦與中國是全天候的朋友。雖然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從來就沒斷過,但如果明天中國真的停止了援助,巴基斯坦也不不會象越南那樣翻臉不認人。因為巴基斯坦的上層人士心理很明白,如果同中國翻了臉,印度是不會放過它的。正因如此中國在處理同巴的關係上不如越南和朝鮮那樣棘手。

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這種特殊關係,是兩國特別是特別是巴基斯坦上層人士對人民長期教育的結果。不僅僅在巴基斯坦時,當你說自己是中國人時,巴基斯坦人馬上會象兄弟和親人一樣的對待你。就是移居到世界其它地方的巴基斯坦人,對那裏的中國人也象兄弟和親人一樣。

放眼望去,中國的周邊國家隻有巴基斯坦是最可靠的。巴基斯坦與中國在政治、文化哈和宗教上有著巨大的差異。兩個國家能有如此的關係,不僅與曆史有關,更與地緣有關。

和鄰居搞不好關係是一件最頭疼的是。如果是住家,實在不行還可以搬家。國家就沒辦法了。鄰國的高層如沒有點智慧,彼此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現在的中日、中印、中越和中菲關係就是這樣
 

1 接待我的巴基斯坦同事
 

3,高危期的卡拉奇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大城市,是巴國經濟和貿易中心。十八世紀初,卡拉奇還是一個僅有1.5萬人的小漁村。1839年被英國殖民者占領。從1947年獨立至1959年,卡拉奇曾為巴基斯坦首都

 

九一一後的反恐把巴基斯坦變成了戰場。即便是奧巴馬201151日宣布,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已經被美特種部隊擊斃,並沒有緩解巴基斯坦的安全問題。我去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時候,·拉登還沒死。那段時間正趕上恐怖組織頻繁的在卡拉奇製造爆炸事件和狙擊手射殺平製造混亂。後者讓老百姓完全失去了安全感。

卡拉奇逗留的那幾天就接連發生過幾起射殺貧民的事件。為了對付裝有自殺炸彈的汽車衝入,所有接待外國旅客的大賓館四周都設有鐵絲網隔離帶。有的還是雙層的。大門前放置了大水泥塊。為了使汽車無法衝入,進門處設了兩道關卡。車輛通過第一道關卡後停下。然後由全副武裝的保安用探測器把車徹底檢查一翻,確認安全後才打開第二道關卡放行。

也許是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接待我們的卡拉奇人對這些已經見怪不怪了。除了告誡我們不要到處亂跑,他們自己一般看不出來有什麽恐懼感。隻是其中一天,有一個好端端走在大街上的貧民被射殺,才聽他們議論了兩句,看看當天參觀的路線是否要調整一下。

不知為什麽,如果在倫敦街頭碰到全副武裝的警察,感覺到的是安全。但在卡拉奇我有一種正好相反的感覺。可能是因為害怕這些持槍荷彈的軍人再下一秒鍾成了恐怖份子攻擊的目標,從而殃及自己。

既然都到了卡拉奇裏總不能一直呆在旅館裏不出門吧。為了把風險降到最低。接待我們的人盡量晚上帶我們出門。國父墓就是晚上去的。海邊也是天黑後去的不象真納國父)墓還有燈光,漆黑一團什麽也沒看到。所以這圈下來沒拍到什麽好照片。

巴基斯坦國父穆罕默德·阿裏·真納(1876.12.25——1948.9.11)墓建成於1971年。它占地54萬平方米。是一座全白色具有伊斯蘭風格的圓形拱頂建築。墓基呈四方形,為全大理石建築。四周有數十級直通寢陵的石階。陵墓分成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是儀墓大廳。大廳中央懸掛的鎦金吊燈是中國伊斯蘭教協會1970年贈送的。它分四層,共有48盞燈。地下的真墓,除真納外,巴首任總理利亞喀特·阿裏·汗和真納的妹妹法蒂瑪·真納也葬在這裏。陵墓旁還有真納遺物博物館
 

2 國父墓夜景
 

3 國父墓
 

4 守衛國父墓的士兵
 

恐怖的目的就是在人多的地方製造事端,造成的影響越大越好。卡拉奇是巴基斯坦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所以一直被恐怖組織當作主要的襲擊目標。為了能在白天比較安全的出行,我換上了一套巴基斯坦的國父服。在白天跑了幾個景點。並有機會在途中拍一些街景。總算是不虛此行。
 

5 街道兩邊的商店
 

6 大街上的車輛

7 大街上的摩托車
 

8 摩托車修理鋪
 

9 近看公交車

隻看上麵的照片,外人很難區分是在孟、印、巴哪個國家。也看不出來有任何危險。更不用擔心時常發生在南非旅館外百米之遙的搶劫事件。可是看到旅館周圍的防衛設施和聽到卡拉奇當地人對外國遊客的勸告後,我還是多少有些提心掉膽的。畢竟被子彈或彈片親吻不是件好事。也許,卡拉奇沒有我想象的那麽可怕。在確認沒有風險的情況下,到卡拉奇的遊客至少應該去看看下麵的兩個景點。

巴基斯坦的國名是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伊斯蘭教是巴基斯坦的國教。穆斯林占大約96%的人口。清真寺象西方城市的教堂一樣是旅遊者的看點之一。巴圖大清真寺(MASJID-E-TOOBA)是卡拉奇最大的清真寺。它建成於196911月, 占地麵積約三千五百平方米。清真寺的全部主體建築由白色大理石構成。從外麵看上去顯得格外聖潔肅穆。我去的時候,趕上個大晴天。在陽光照耀下,從四麵八方 反射的光線叫人連眼都睜不開。清真寺的禱告大廳呈半球型,可容納五千人同時禱告。加上外麵的平台、走廊和草坪,最多時可接納三萬人



10 卡拉奇最大的清真寺
 

與印度的大城市相比,英國人殖民時期在卡拉奇留下的建築不多,規模也很有限。相比之下,1927年由一個印度馬爾瓦爾商人Shivratan Chandraratan Mohatta所建的夏天避暑別墅- 莫哈塔(Mohatta)宮成了卡拉奇的一個景點。宮殿的建築師是阿迦·艾哈邁德·侯賽因它的拱頂和園頂具有莫臥兒王朝的建築風格。宮殿建好後莫哈隻使用了不到二十年,巴基斯坦就獨立了。後來真納妹妹法蒂瑪一直住到1967年去世
 

 

11 莫哈塔宮

 

卡拉奇之行由於受到安全問題的限製,我一直沒能象在其它國家那樣自由自在的走街串巷,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和文化。但在有限的接觸當中,我感受到了是巴基斯坦人對中國人的友好和熱情。無論今後是否再有機會踏上巴基斯坦的國土,我都衷心希望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全文完)



後記: 我的從東到西印度次大陸三國行到這裏就結束了。希望對那些打算去印度次大陸旅遊的朋友或多或少有些幫助。同時也要感謝對我文中錯誤給予糾正的讀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