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曲徑金秋時

當旅行成為一種信仰,生命永遠年輕!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2 閃遊十七國 (巴爾幹篇)3 - 阿爾巴尼亞

(2013-02-23 17:00:16) 下一個
大巴開出後十幾分鍾就到了阿爾巴尼亞邊界。司機先把車停在馬其頓一側,然後收了每個人的護照。接下來馬其頓的邊檢上車轉了一圈。這時候司機把護照拿去把信息錄入到邊檢的計算機裏。辦完之後,司機再把車開過馬其頓邊防檢查站。繼續往前開,停在阿爾巴尼亞邊防檢查站。司機下車把護照交給阿爾巴尼亞邊檢人員錄入計算機時,阿爾巴尼亞的邊檢上車看了一圈。確認沒問題之後,司機把車開過邊檢站停在阿爾巴尼亞側的停車場。等了大約二、三十分鍾。在這當中乘客可以下車走動和上廁所。趁機我拍了進入阿爾巴尼亞的第一張照片。


1 阿爾巴尼亞入境檢查站

八月二十四號早上四點多鍾車就到地拉那。首要的是要抓緊時間休息。車上睡了三小時,下車後再睡三小時。天一亮就開始參觀地拉那的市容了。既定方針不變,先遠後近,時間多,博物館,時間少,走景點。半天下來,地拉那的城區的景點就基本走遍了。


2 斯坎德培廣場

與其它巴爾幹半島國家相比, 阿爾巴尼亞的人均GDP是最低的。這多多少少反映到了地拉那的市容和來往的車輛上。上麵視頻是在早上八點左右拍攝的,正是上班的高峰時期。但大街上的車輛並不多。同時你會發現,在斑馬線前是人等車而不是車等人。
地拉那南高北低,從街道兩邊的建築物和商店來開,南邊要比北邊顯得富有一些。起馬從南邊街邊可以看到一些檔次高一點的咖啡館和餐館,而北邊的飲食店多半是買大餅的。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地攤。

3 地拉那咖啡館


4 地拉那蔬菜地攤

地拉那有一條貫穿南北的大街。這條地拉那的長安街從火車站開始,中間經過斯坎德培廣場,到山腳下的地拉那大學結束。它實際上是由兩條不同名字的大街連接而成。北邊的叫佐格一世大道。過了拉納河南邊的部分叫Deshmoret e Kombit。


5 地拉那火車站


6 地拉那大學

霍查金字塔據說是地拉那旅遊景點之一。它曾是恩維爾.霍查博物館。外麵看起來象一個金字塔,是霍查女兒和女婿設計的。1988年建成。共產黨下台後,霍查博物館改成了文化宮。現在看上去似乎年久失修,有點慘不忍睹了。


7 霍查金字塔

地拉那的老城,也就是一般地圖上通常標注的市中心處在佐格一世大道的東邊。市中心的景點基本都集中在這裏。比如舊皇宮(照片參見2012 閃遊十七國 (上))、奧斯曼帝國時期建的塔巴克橋和地拉那城堡。


8 塔巴克橋


9 地拉那城堡

在阿爾巴尼亞最值得一提的經曆是坐火車去斯庫台。因為幾乎所有旅遊書上都不推薦在阿爾巴尼亞坐火車。所以原來的計劃是坐汽車去斯庫台。可一沒留神把路走錯了,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坐火車站。懶得再去找汽車站,同時正好趕上下午火車的發車時間。就花了不到2歐元,坐了四小時歐洲最便宜的火車。路程是100公裏多一點。


10 地拉那火車站售票處窗口前的小男孩



11 阿爾巴尼亞列車員

在格局上去斯庫台的火車掛的是六人一間的包廂車廂。這和俄羅斯的一等車廂似乎是一樣的。說不定是阿爾巴尼亞和蘇聯鬧翻前從蘇聯進口的。車內沒有空調,連電風扇但不轉。四麵透風的火車,以比牛車略快一點的速度向前移動。微風徐徐地給車廂內的乘客帶來一些天然空調。但想要充分享受這種天然空調,還必須站到窗邊。


12 阿爾巴尼亞火車機車


13 阿爾巴尼亞火車坐席車廂

與坐過的埃及和印度的火車相比,阿爾巴尼亞的火車是一個檔次的。不同的是不少印度火車根本沒門。埃及火車有門而且還能關結實。阿爾巴尼亞有門但關不結實。行進中的火車由於鐵軌不平,車身不停的晃動。車門也跟著裏裏外外晃來晃去。窗戶上半部分沒有玻璃。這些都為隨時隨地準備上下車的乘客提供了方便。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阿爾巴尼亞是當年中國人民餓著肚子傾舉國之力供養的歐洲唯一的一盞社會主義明燈。1978年前總援助金額達90億元。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用於幫助這個麵積僅2.8萬平 方公裏、人口不過200多萬的小國建造了密密麻麻幾十萬座碉堡。1978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資本主義不歸路。停止了援助。阿爾巴尼亞跟著就翻臉說:“毛澤東思想絕不是馬克思主義…”。他們說的好象沒有錯嗎。
東西方冷戰加上中國無私的援助,使得無數的碉堡猶如無數荒蕪的墳塋遍布在阿爾巴尼亞的各個角落。下麵的這些張照片就是它們的代表。當然除了碉堡,這一路上還可以欣賞阿爾巴尼亞自然風光。


14 阿爾巴尼亞草叢中的碉堡


15 阿爾巴尼亞住家後院的碉堡


16 阿爾巴尼亞路口的碉堡


17 阿爾巴尼亞鐵路沿線的自然風光

斯庫台是阿爾巴尼亞南邊靠近蒙特內格羅的一個城市。與地拉那規模要小很多,市區有一條比較繁華的步行街。整體市容感覺比地拉那好一點。市中心的清真寺剛剛翻修過。靠近市中心的老城區也在進行著整條街的翻新改建。



18 阿爾巴尼亞斯庫台黃昏


19 阿爾巴尼亞斯庫台市中心


20阿爾巴尼亞斯庫台清真寺夜景



21 阿爾巴尼亞斯庫台夜景

很多網上的介紹說,斯庫台最容易找到的旅館是市中心靠近清真寺的那坐高樓。據說這是前阿爾巴尼亞勞動黨舉行會議時黨的高級幹部們住的地方。旅館的大堂很氣派,但房間裏麵和國內八十年代的招待所差不多。
 

22 阿爾巴尼亞斯庫台酒店大堂

從斯庫台去蒙特內格羅的首都波德戈裏察有兩條路,近的一條是北上沿斯庫台湖的東側進入蒙特內格羅。這條路人煙稀少,沒有連接邊境兩邊城市的公共交通。另一條路往西,經過烏爾齊尼繞了個大圈從斯庫台湖的西側去波德戈裏察。但因為這條路經過蒙特內格羅的海濱城市,所以有來往於邊境兩邊城市的大巴。十點鍾從旅館右邊大轉盤另一側的停車場發車。票價十歐元。
早上從阿爾巴尼亞去蒙特內格羅的車很多,如果是私家轎車九、十點以後,往往要等一兩個小時。如果是自駕遊,建議從前一條如先去波德戈裏察。然後往西去海濱城市。從那裏往北去克羅地亞的其它海濱城市。
過關的手續和前一天淩晨進入阿爾巴尼亞時差不多。車開出不久,就開始收護照了。乘客不用下車,手續辦的比進阿爾巴尼亞快。中間在車上還收了一次錢,十歐元。然後給你一張票。我看不懂票上寫的是什麽,就問邊上的人票是幹什麽用的。他說是車票。我本來以為是出境費。一聽說是車票馬上就對收錢的人說,上車前我已經付過錢了!他這才又把十歐元還給了我。我又向他要了一張票。
雖然私家車要排隊等很久才能過關去蒙特內格羅,但大巴卻行駛在逆行的車道上超過了無數排隊等候的私家車。每當對方有車過來時,大巴就往右擠入排隊等候的車隊裏。這樣一共三四次就插到的隊伍的前邊。十幾分中就過了關。

23 阿爾巴尼亞出境檢查站
再見,曾經是歐洲唯一的一盞社會主義明燈的阿爾巴尼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阿兩國遠隔千山萬水,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毛澤東。







摘自網上關於阿爾巴尼亞的信息

阿爾巴尼亞人是巴爾幹半島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亞人的後裔。公元9世紀以後,分別受到拜占庭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1190年建立獨立的封建製公國,1415年遭土耳其入侵,被土耳其統治近500年。到18世紀,在阿爾巴尼亞人聚居區周圍逐漸形成了兩個民族群體,並形成不同的書麵語言,居住在什昆河南部的托斯卡人主要從事農業,由於地理和交通條件較好,所以經濟文化較為發達。19世紀下半葉,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解放運動日漸高漲。1912年11月28日宣告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奧匈、意、法等國軍隊占領,1920年阿再次宣告獨立。1924年成立資產階級政府,1925年成立共和國,1928年改行君主製,索古為國王直至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被意、德法西斯占領(1943年德國法西斯侵入)。1944年11月29日,阿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奪取政權,並解放全國。1946年1月11日,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976年修改憲法,改稱為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年4月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國名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6]
曆史學家多半認為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是伊利裏亞人。他們曾在公元前3世紀建立起一個王國。羅馬人決意攻占這個王國,以擺脫伊利裏亞人對他們貿易船隊的威脅。公元前167年,阿爾巴尼亞被占領。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這個國家又屢遭入侵。
給阿爾巴尼亞留下最深刻影響的是土耳其人的侵略。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入侵開始於1385年。當時一個阿爾巴尼亞王子與另一個王子發生糾紛,其中一個想借助於奧斯曼人。這樣,奧斯曼人得以在阿爾巴尼亞長時間地實行其統治。他們所遇到的最主要的抵抗,是由喬治•卡斯特奧蒂即斯坎德培所領導的抵抗運動。
斯坎德培是阿爾巴尼亞名門之後,他曾被土耳其蘇丹俘虜當作人質,受過伊斯蘭教育,在土耳其軍隊服過役,並獲得了很高的軍銜。後來,他從軍隊逃出, 回到了祖國,他公開放棄伊斯蘭教信仰,皈依天主教,並領導了反對土耳其人的民族抵抗運動,鬥爭了四分之一個世紀。1468年,隨著他的去世,在阿爾巴尼亞反對伊斯蘭教的最後努力宣告結束。從那以後,阿爾巴尼亞一直屬奧斯曼帝國管轄。
1912年,阿爾巴尼亞宣布獨立,1914年所召開的國際會議,確立阿爾巴尼亞王子古尤姆•杜瓦伊為年青的阿爾巴尼亞國的國王。但是,他執政6個月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不得不放棄王位。交戰各國在整個戰爭期間交替占領阿爾巴尼亞。
1918年停戰後的若幹年裏,阿爾巴尼亞內部局勢動蕩,內亂四起。動亂之中,湧現出一位改良政府首腦範•諾利,他是一個希臘正教主教。但是,阿赫梅特•索古推翻了他的統治,在1925年,宣布自己為共和國總統,1928年又稱帝。他的統治是殘暴的,但他在經濟和國民教育方麵進行了一些改革。
索古為了反對南斯拉夫覬覦阿爾巴尼亞,與意大利簽訂了同盟條約。隨之,從意大利那裏得到了財政援助。他還鼓勵意大利資本家到阿爾巴尼亞投資。1939年,第二次大戰爆發前5個月,意大利人一舉占領了阿爾巴尼亞,迫使阿爾巴尼亞國王逃之國外。1943年,意大利戰敗後,德國人曾控製過這個國家一年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產黨人領導的抵抗運動蓬勃興起。後來,共產黨人與民族主義者為奪取政權而鬥爭了一段時間,共產黨最終奪取了政權。1945年,舉行了選舉,阿爾巴尼亞共產黨的領袖恩維爾•霍查獲勝,成為政府首腦。1946年,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
在鐵托和斯大林之間發生了分歧之後,阿爾巴尼亞與南斯拉夫的牢固關係中斷了。阿爾巴尼亞站在蘇聯一方,從而得到了蘇聯經濟、技術上的大力援助。但是,50年代當蘇聯與南斯拉夫恢複關係以後,阿爾巴尼亞將目光移向中國,並與中國一致認為:以蘇聯為首的東方國家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原理。作為對這一立場的報償,阿爾巴尼亞開始得到中國的幫助。1968年,在蘇聯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之後,阿爾巴尼亞退出了在1961年加入的華沙條約組織,與蘇聯徹底斷絕關係。
1975年,阿爾巴尼亞麵臨的經濟困難導致了一係列的政治鬥爭。1976年,新憲法開始實施。此時阿爾巴尼亞與中國的分歧已經表麵化,開始對其國內的一些中國人提出公開的批評。同年1 月兩國關係惡化,阿爾巴尼亞政府還逮捕了數以千計支持中國的幹部。1978年,霍查在其著作《帝國主義與革命》中說:“毛澤東的思想絕不是馬克思主義。”阿爾巴尼亞堅持擁護斯大林及其路線。1979年1月,阿爾巴尼亞以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名義,為紀念斯大林誕辰一百周年舉辦了官方的、民間的慶祝活動。在經濟上,中國的援助曾使阿爾巴尼亞走上了重工業的道路。阿爾巴尼亞從1978年起能自行生產農用拖拉機,1980年能夠生產所需零配件的90%。1981年12月18日,地拉那電台宣布:自1954年以來一直擔任部長會議主席,黨的領袖恩維爾•霍查的左右手穆罕默德•謝胡因神經崩潰而自殺身亡。1982年12月7日,阿爾巴尼亞又在勃列日涅夫的繼承人尤裏•安德羅波夫上台後發表的第一篇評論中表示:“地拉那不曾同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發生過關係,也絕不會與安德羅波夫以及任何背信棄義的蘇聯領導人發生關係。”
1982年1月,霍查要求議會任命阿迪爾•查爾查尼代替謝胡擔任部長會議主席。查爾查尼在其聲明中宣布:他將繼續執行黨的領袖霍查的“真正的馬列主義路線”。
值得注意的是,阿爾巴尼亞在1984年8月19日接待了聯邦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總理施特勞斯,他是右翼基督教社會聯盟黨的領袖,這個巴伐利亞黨是西德總理赫爾穆特•科爾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兄弟黨。眾所周知,西德與阿爾巴尼亞沒有外交關係,因為地拉那曾說過:絕不與波恩互換大使,直至西德賠償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占領時期給阿爾巴尼亞造成的損失。
恩維爾•霍查去世以後,新領導拉米茲繼續著霍查的思想和政治路線。
1991年4月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國名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國家,有“碉堡王國”的“美稱”。
一個麵積僅2.8萬平方公裏、人口不過300萬的國家,卻密密麻麻分布著幾十萬座碉堡嗎?這便是碉堡之國阿爾巴尼亞的獨特景象。
為建碉堡陣花掉1億多美元。上世紀60年代初,作為歐洲“社會主義明燈”的阿爾巴尼亞曾在政治上既反美又反蘇,同時與意大利、希臘、南斯拉夫等鄰國也存在曆史宿怨或者領土糾紛,可說是國門之外,四望皆敵壘,令這個小小山國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意識。當時的領導人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富有遊擊戰經驗的他們把中國的“深挖洞,廣積糧”要訣略加變通,喊出了“一手拿鎬,一手拿槍”的響亮口號,具體措施之一就是全民動員建造碉堡。 凡是去過阿爾巴尼亞的人,無不為星羅棋布的碉堡而驚歎。在廣袤的農村田野上,每隔幾百米就有一排碉堡,公路兩側、山頂山腰、房前屋後,甚至度假沙灘上都分布著各式各樣的碉堡。這些碉堡有明碉、有暗碉;有暗道密如蛛網、多達幾十個一群的群碉,也有孑然兀立的獨碉;有能藏兵數百、附設糧倉彈藥庫的指揮大碉,也有僅能勉強塞進一人的單兵碉。不過最常見的,還是直徑3到4米、半掩埋式的圓碉。在記者眼中,那些隱藏在草叢中的鐵灰色圓碉,就像一口口倒扣的鐵鍋,或者是一隻隻靜止不動的大烏龜,趴在那裏窺視著過往行人。
阿爾巴尼亞碉堡用優質的鋼筋水泥建造而成,據說當時平均造價達到250美元,全國幾十萬座碉堡,總耗資達到1.75億美元以上,消耗的人力、物力更是驚人。當地人說,一座碉堡的耗資、耗材,足可建造一套標準的兩居室住房。由於大量人工、材料消耗在碉堡上,阿爾巴尼亞人不得不長期忍受惡劣的居住環境。
在上世紀90年代,阿爾巴尼亞政局及周邊形勢發生劇變。如今,和平和發展同樣成了這個山國的主旋律。照理說,這些遠遠超出自衛需要的碉堡既礙眼又占地,理應大量拆除,但十幾年過去,仍有很多碉堡巋然不動。究其原因,第一大難題就是缺錢缺裝備:當初修碉堡時講究“敵情觀念”,越結實越好,炮彈都炸不開,拆起來當然費勁。前些年阿爾巴尼亞為發展旅遊,聘請北約的工兵部隊拆除一處海灘上幾百座小碉堡,結果這些大兵動用了挖掘機、推土機、吊車等重型設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交差。武裝到牙齒的北約工兵尚如此,普通阿爾巴尼亞軍民自然更困難了。另一個難題是沒權拆。1992年開始的“土改”把許多碉堡連同土地分給農戶,但農戶們拿到的隻是碉堡的“使用權”,產權仍屬軍隊,不論多礙事,軍方不說拆,誰也不敢動它。
阿爾巴尼亞隨處可見的碉堡。有的碉堡被改成倉庫或羊圈,有的被充作小賣部或蘑菇房,還有的幹脆被改成住房。風景區的一些碉堡被有錢人用低價買來,稍作裝修便當作別墅,倒是冬暖夏涼別具情調。據記者打聽,前幾年的價格不過5萬人民幣左右一座。城市邊緣的碉堡則被進城打工的農民占用,形成“碉堡版”的打工村。一些“賣相”不好、或地處偏僻的碉堡往往也能發揮餘熱:有些被改造成廁所供路人“方便”;有些則成為熱戀情人幽會的伊甸園;有些靠近邊境的廢棄碉堡,更成為偷渡者的藏身所,甚至是通向境外秘密地道的開挖起點。
雖然這些碉堡采光差、改造難、形狀別扭,但它一不要房租,二不用交稅,自然會得到精明商人的青睞。1985年,一個叫卡那•達拉的人在海灘相中了一座能容數十人的子母大碉堡,將其改造成“碉堡酒店”。酒店裏的布置有如軍隊食堂,服務員也都出身行伍,不但言行舉止一派軍人風度,甚至菜單也按標準軍用電報格式書寫。據說每到旅遊旺季,僅有的5個“雅間”需提前一周才能訂到。受“碉堡酒店”啟發,用碉堡開設的酒吧、咖啡館、旅遊專賣店也相繼出現。不過按規定,一旦戰爭爆發,軍方有權在4小時內將碉堡收回,重新投入戰鬥。
有趣的是,還有種“碉堡”不但可以買為私有,還可以隨身帶出國門!這就是有名的阿爾巴尼亞碉堡式煙灰缸。這種煙灰缸用大理石做基座,頂上倒扣個穹狀防塵殼,合在一起,酷似真正的阿爾巴尼亞圓碉。到該國旅遊的人都愛買上一個帶回家收藏。

1990年阿人民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決定取消憲法中規定阿勞動黨是唯一的政治領導力量的條款,確定阿是政治多元化的法治國家;阿公民有成立黨派和政治組織的權利。總統為國家元首,由議會秘密投票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可連任一屆。總統任命總理,並根據總理提名任命部長。
1992年阿“人民軍”改名為“國民軍”,建軍節也由7月10日(1943年)改為12月4日。1997年阿社會動亂使阿軍隊幾乎土崩瓦解。近年,為盡快加入北約,消除動亂的消極影響,阿國防建設問題提上議事日程。目前(2009年),阿軍隊處於重建和改革階段。
阿武裝力量的使命是,捍衛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憲法秩序。阿現任國防部長為盧安•拉馬(Luan Rama),總參謀長為珀隆比•恰齊米(Pellumbi Qazimi)。阿武裝力量由國防正規軍、快速反應部隊和地方部隊組成。阿實行義務和誌願相結合的兵役製度。
改革後的阿軍平時將保持3.1萬人,戰時將保持12萬人。2001年,阿出台國家軍事戰略,阿武裝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和兩個支援司令部-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和後勤司令部組成。計劃到2010年,將現役兵力由現在的1.8萬減至1.65萬人。2004年國防預算1.02億美元。總參謀長為珀隆比•恰齊米(Pellumbi QAZIMI)。
中阿關係
1949年11月23日,阿中兩國建交。
2004年9月,納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聯合公報。
建交以來的重要交往有:
1956年8月,阿勞動黨中央第一書記霍查率黨代表團參加中共八大。毛澤東主席接見了代表團。
1957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真率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團訪阿。
1957年5月,阿人民議會主席馬爾科率阿議會代表團訪華。毛主席接見了代表團。
1958年9月,阿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貝基爾•巴盧庫率阿軍事代表團訪華。毛主席接見。
1959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彭德懷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訪阿。
1959年9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主席謝胡率阿黨政代表團訪華參加中國國慶十周年慶典,並同周恩來總理舉行了會談。
1960年6月,應劉少奇主席的邀請,阿人民議會主席團主席列希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劉少奇主席設宴歡迎,毛主席接見了列希一行。
1961年1月至2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科列加率政府代表團訪華,同李先念副總理率領的中方代表團舉行會談,簽訂了中阿通商和海運條約、中國向阿提供貸款的協定以及相關議定書。
1961年11月至1962年1月,阿部長會議副主席凱萊奇率政府經濟代表團訪華。
1963年12月至1964年1月,周恩來總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首次對阿進行正式訪問。中阿雙方就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兩黨、兩國之間的關係以及國際形勢和國際共運的重大問題舉行了會談。
1964年9月至10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副主席、國防部長巴盧庫率領阿黨政代表團參加中國國慶活動,並進行友好訪問。毛主席、劉少奇主席等會見了代表團。
1965年3月,周恩來總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阿。
1966年4月至5月,阿部長會議主席謝胡率阿黨政代表團訪華。劉少奇主席、周恩來總理、鄧小平等同代表團舉行了會談。毛主席接見並宴請了阿代表團。
1966年6月,周恩來總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第三次訪阿。
1967年1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巴盧庫率軍事代表團訪華。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卡博、中央委員什圖拉訪華,考察和學習中國文化大革命經驗。毛主席接見了兩代表團。
1968年9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巴盧庫率黨政代表團參加我國慶活動,並進行訪問。周恩來總理和我軍方高級領導人同阿代表團舉行會談。
1968年10月,阿部長會議副主席查爾查尼率領政府經濟代表團訪華,周恩來總理、李先念副總理先後同代表團舉行了會談。
1969年11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訪阿,參加阿國慶25周年慶祝活動。
1970年9月,阿部長會議副主席凱萊奇率阿政府經濟代表團訪華。
1972年11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巴盧庫率軍事友好代表團訪華。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等同代表團舉行會談。
1973年7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徐向前率軍事友好代表團訪阿。阿黨中央第一書記霍查和部長會議主席謝胡接見代表團。
1975年6月,阿黨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查爾查尼率政府經濟代表團訪華。周恩來總理接見,李先念副總理與代表團舉行會談。
1991年1月,阿外長馬利列訪華。這是自1978年中阿關係惡化後來華訪問的首位阿政府高級官員。
1993年2月,阿外長塞雷齊訪華。李鵬總理會見,國務委員兼外長錢其琛與之會談。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兩國政府貿易協定、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定。
1993年6月,阿部長會議副主席科普利庫率政府代表團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等分別會見,國務委員兼國家體改委主任李鐵映同科舉行會談。
1993年9月,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對阿進行正式訪問。這是近20年來中國領導人首次訪阿。
1994年4月,阿人民議會主席阿爾布諾裏率阿議會代表團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是自70年代以來阿議長首次訪華。
1994年10月,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率代表團訪阿。阿總統貝裏沙、議長阿爾布諾裏分別會見了代表團。
1994年10月,阿國防部長茹拉利率軍事代表團訪華。這是近20年阿國防部長首次訪華,標誌著中阿兩軍關係的恢複。
1994年11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布赫率全國人大代表團對阿進行友好訪問。
1996年1月,阿總統貝裏沙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30多年來阿最高領導人首次訪華。江澤民主席同貝舉行會談,並簽署了兩國聯合公報。雙方還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廣播電視總局合作協議》。
1996年3月,阿內務部長穆薩拉依率阿內務部代表團訪華。雙方簽署了兩國內務部合作協議。
1998年11月,阿外長米洛訪華。胡錦濤副主席會見了米洛外長。唐家璿外長同米舉行會談。
1999年7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英凡訪阿,同阿外長米洛舉行了會談。阿總統邁達尼、總理馬伊科、副議長多克萊分別會見了王英凡。
1999年9月,唐家璿外長在出席54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同米洛外長舉行了友好會晤。
1999年9月,阿議會對外政策委員會主任戈多率阿議會代表團訪華。李鵬委員長會見了代表團。
1999年12月,應江澤民主席的邀請,阿總統邁達尼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江澤民主席同邁達尼總統進行了會談。李鵬委員長和朱鎔基總理分別會見了邁達尼總統。唐家璿外長同隨團來訪的米洛外長共進工作午餐。
2000年9月,唐家璿外長出席第55屆聯大期間在聯合國總部會見阿外長米洛。
2000年10月,阿副外長朱菲來華進行兩國外交部磋商,劉古昌部長助理與朱菲進行會談,外交部楊潔篪副部長代表唐家璿外長會見了朱菲副部長,外經貿部副部長張祥、全國人大外委會副主任委員蔡方柏也分別會見。 2000年12月,唐家璿外長對阿爾巴尼亞進行了正式訪問,同阿外長米洛進行了會談。阿總統邁達尼、總理梅塔、議長吉努什分別會見了唐外長。兩國外長簽署了中國政府向阿提供無償援助的換文。訪問結束時,雙方發表了聯合公報。
與中國經貿關係
中阿兩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混委會於1990年召開第一次會議。近幾年中阿貿易額分別為:1996年977萬美元,其中中方出口為730萬美元,進口為247萬美元。
1997年貿易總額為664萬美元,均為中方出口。1998年貿易額為884萬美元,比1997年增長33%,均為中方出口。
1999年貿易總額為1040萬美元,比1998年增長17.8%,均為中方出口。2000年貿易總額為143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7%,均為中方出口。
【與中國在文化、科技與教育方麵的交往與合作】
1998年11月阿外長米洛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1998年至2000年文化教育交流計劃。1999年阿派出2名留學生來華學習,中國赴阿進修1人。目前阿在華學習的留學生共9人,另有1名阿爾巴尼亞教員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教。
重要雙邊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聯合公報(1996年1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聯合公報(2000年12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關於深化傳統友好關係的聯合聲明(2009年4月17日)
自1960年布加勒斯特會議後結成的親密關係,在70年代經曆了曲折複雜的曆程後,到了1978年底終於徹底破裂。自1979年起,阿爾巴尼亞中斷了與中國的一切貿易、文教、科技關係,僅僅保留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中阿關係這種“冬眠”的狀態一直持續到1983年。
1971年7月,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秘密來華。在16日中美兩國同時宣布尼克鬆總統將於1972年訪華。當時考慮到兄弟國家對此可能產生誤解,所以中國總理周恩來除了向其他兄弟國家的領導人通報有關情況、作解釋外,很快就約見了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羅博,詳細介紹中方與基辛格會談情況,說明中國邀請尼克鬆訪華的想法和對美國的政策,說明這是中美之間的“談判升級”,是美國“找上門來的”。特別強調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的基本原則不動搖,不會拿原則作交易。阿爾巴尼亞大使說要回國作匯報。
阿大使回國匯報後返回北京時帶回了霍查簽署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給毛澤東主席的信遞交給周總理。信中對中國調整對美國政策表示強烈不滿,認為中國的決定“突然”,指責中國沒有同阿爾巴尼亞“預先磋商”。說“在共產主義曆史上,有過同敵人進行各級會談的很多例子,但曆史上類似的事情不可能重現,因為那是在不同的條件、時間和問題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信中說:“你們要在北京接待尼克鬆的決定是不正確的、不受歡迎的,我們不讚成、不支持你們這一決定。”信件詳細闡明了阿勞動黨反對的理由,認為中國的作法“在原則上和策略上都是錯誤的”。中阿之間出現了重大的政治分歧。
毛澤東主席1974年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阿爾巴尼亞領導人堅決反對這一理論,認為“三個世界理論是宣揚和推行種族主義,要統治全世界,奴役全人類,是反革命和沙文主義的理論”,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機會主義的變種”,是“反馬列主義的”。阿對中國發展同羅馬尼亞的往來,以及改善同南斯拉夫的關係和邀請鐵托訪華,也表示極其不滿,對中國進行攻擊。這些使已出現嚴重政治分歧的中阿關係更是雪上加霜。
此前的1971年11月,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邀請中共派代表團參加。中共根據當時國際共運狀況改變派代表團參加兄弟黨代表大會的做法。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對中共的決定表示“不可理解”。1974年初,阿勞動黨中央提出擬派謝胡率黨政代表團訪華。中方估計可能是要談阿爾巴尼亞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援助問題,由於中國的五年計劃尚未製定,難以洽談,故予婉拒。對此,阿爾巴尼亞領導人表示不滿,懷疑中國改變了政策。為了消除誤解,增進了解,中國於當年11月派姚文元率黨政代表團去阿參加阿爾巴尼亞解放30周年慶祝活動。姚文元對中國未能接待謝胡作了解釋,並表示歡迎阿派代表團到中國洽談經濟合作問題。之後,中方又多次表示歡迎謝胡訪華,但謝胡一直未成行。
1975年以前,中國國慶,阿方除舉行慶祝集會外,一般都由霍查率阿勞動黨全體政治局委員出席中國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阿爾巴尼亞的國慶,中國也隆重慶祝,先由周恩來總理後由葉劍英為首的多名中共政治局委員出席阿爾巴尼亞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中國訪阿的團組,霍查或謝胡一般都會會見。阿來華訪問的代表團,周總理一般都接見。1971年,聯合國第26屆大會通過以阿爾巴尼亞為首的23國關於中國席位問題的提案。
霍查、列希(阿爾巴尼亞國民議會主席)、謝胡致電毛澤東、董必武、周恩來祝賀。阿爾巴尼亞政府決定派他們認為“最好的外交官之一”馬利列重返聯合國工作,以便對新參加聯合國事務的中國代表團提供必要的幫助。謝胡對正在阿訪問的以方毅為首的中國代表團說:中國同誌在這方麵需要什麽幫助,我們將全力以赴。在恢複中國在聯合國席位問題上,阿爾巴尼亞是出了大力的。
總之,在中阿兩國之間分歧不斷加深和擴大的情況下,雙方都還願意保持友好關係,所以,政治關係方麵基本上保持正常,但是,中阿高層來往減少,熱情也呈下降趨勢。雖說中阿之間的政治溫度呈下降趨勢,中國仍繼續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援助。1970年8月,阿派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凱萊奇率領阿爾巴尼亞政府代表團來華訪問,商談阿爾巴尼亞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1971―1975年)中國向阿提供經濟援助問題,其提出的經濟要求共計為32億人民幣。中國根據阿實際需要和中國的可能,決定提供長期無息19.5億人民幣。同時中阿還簽訂了為期五年的長期貿易協定。阿方要求中國更多地接受阿爾巴尼亞的香煙、煙葉、成衣等,中方也同意了。阿方對此次談判結果十分滿意。謝胡11月3日寫信給周總理說:“我們再次熱烈地感謝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慷慨援助和對阿爾巴尼亞一貫所持的國際主義和兄弟般的態度。”
1974年10月,謝胡寫信給周總理,提出了阿爾巴尼亞第六個五年計劃(1976―1980年)期間對中國的經援要求。阿要求中國提供新貸款,在貸款項目下提供成套設備20個項目,一般物資98項,另外要求提供現匯貸款5000萬美元。以上三項共約值50億人民幣。1975年6月阿爾巴尼亞派部長會議副主席查爾查尼為首的政府經濟代表團來華商談。中國認為過去對阿援助已經不少,這次阿方要求援助的數量過大,不僅中國力不從心,很難滿足要求,也不利於阿爾巴尼亞自力更生地發展國民經濟;另外認為阿方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自力更生能力,所以決定少給一些援助。在周總理會見代表團的談話時強調中阿雙方應實事求是。李先念、李強、方毅等與代表團進行多次會談。
中方向阿提供的援助與阿方的要求之間差距較大。阿爾巴尼亞代表團派人回國請示,後查爾查尼以阿黨中央名義宣稱:對中國突然地嚴重減少對阿援助“很不理解”、“很不滿意”、“嚴重不安”,堅持要求增加貸款,還提出延期償還需1976―1980年應償還的貸款。李先念對中方這次提供的援助作了解釋,除同意延期償還貸款外,在其他方麵沒作出大的讓步。阿要求提供石油專項貸款和派人勘探石油,中方沒同意。在7月30日雙方簽訂的中國向阿提供的貸款協定中,中方提出的數額為10億元人民幣。在這次談判中兩國還簽訂了1976―1980年長期貿易協定。五年貿易額規定為10億元人民幣,進出口各5億元人民幣。阿方還一再要求中方提供糧、油,中方堅持未供;而中方需要的原油、瀝青,阿方也未給。
對這次談判的結果,阿方很不滿意,代表團團長表示“無法理解”,說在美帝蘇修對阿爾巴尼亞封鎖和侵略、國內階級敵人顛覆破壞的時刻,中國減少援助,使阿處於極為嚴重局麵,表示“遺憾”。阿代表團回國後未像過去那樣宣傳。過去每談一個五年計劃的經濟援助後,代表團回到國內同中國使館人員見麵時都要宣傳中國給阿的巨大援助,中國使館外交官到機場迎接代表團時,首先是大談在北京談判的成果,會向中國表示兄弟般的謝意,會感謝中國給了阿爾巴尼亞巨大的國際主義援助等。此次代表團回到地拉那機場時,見到中國外交官迎接,根本不提在北京談判的事情,更沒有感謝一類的話。代表團回國後不久,在阿爾巴尼亞的半山坡上刷出了紅色大標語,內容是:阿爾巴尼亞人民絕不會在外來經濟壓力下低頭,阿爾巴尼亞絕不會在外來經濟壓力下放下自己的旗幟。這很清楚指的就是中國,因在那個時期,不可能也不會指美國和蘇聯,因為他們之間根本不存在經濟方麵的關係。從此以後,中阿之間在各方麵降了溫,阿當年就降低了出席中國國慶及八一建軍節招待會的規格。
中國未能滿足阿爾巴尼亞對外經援、軍援的龐大要求,成為後來中阿關係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大革命”後期,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國百廢待興,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要求無法全部滿足,也無法及時滿足,阿不但不體諒中國的困難,反而把不能滿足對它的援助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霍查含沙射影地攻擊中國。
到1978年,阿爾巴尼亞的態度越來越惡劣,強加於人,拒絕協商解決問題,兩國關係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了。此時正值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鄧小平複出後,在外交領域,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果斷地擺脫中阿關係的畸形狀態。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在中國人眼裏,上世紀60年代的阿爾巴尼亞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國家”。在阿呆了22年的新華社記者王洪起,是中國常駐該國時間最長的新聞記者,經曆了霍查、阿利雅和劇變後至今的各個階段。在即將付梓的《“山鷹之國”親曆》一書中,他揭示了中阿兩國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阿爾巴尼亞曾是“社會主義在歐洲的一盞明燈”。因而是中國重點軍援的國家之一。其中僅火炮一項裝備中國就無償援助了阿1萬餘門。小小的阿爾巴尼亞竟有一萬餘門火炮,當時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軍隊現役炮兵裝備也沒有這個數(分別屬於北約和華約兩個軍事集團的盟國裝備不能算在內)。裝備萬餘門火炮是一支龐大的炮兵部隊。阿爾巴尼亞(領土麵積為2.87萬平方公裏,三分之二為丘陵山地)處處可見中國造火炮。
已解密的中共黨史資料證明了中國援助這批火炮的情況,“1961年至1978年”期間,這期間阿爾巴尼亞沒有戰爭行動,因而不存在戰爭損耗。看過有關資料才明白,原來阿爾巴尼亞除了滿足部隊平常需要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火炮作為戰爭儲備。這部分火炮自然是藏進了地下軍火庫了。
從1961年至1978年間,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武器(不稱“軍援”,因為武器裝備援助隻是軍援中一項內容)援助有:各種槍75.2萬支(挺),各種槍彈15.64億發,坦克裝甲車890輛,火炮1.1萬餘門,炮彈822萬發,飛機180架,艦船46艘,地空導彈係統兩套,導彈224枚,魚雷196條,汽車4230輛(還有其它形式的軍援如造飛機場等),中國還幫助他們熟練掌握使用受援武器。 中國對阿總援助金額按照現時的匯率來計算,19年間對阿國援助總額達到9000億元之巨,按照六七十年代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我們國家是舉國之力、傾國之力去援助阿爾巴尼亞。
20世紀七十年代中蘇交惡,霍查為首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反對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的理論,強烈反對中國同羅馬尼亞和前南斯拉夫進一步密切關係,雙方出現意識形態分歧,以至1973年阿爾巴尼亞派出代表團來中國專程商討援助問題,其提出的漫無邊際的援助項目和要價被中國大部分拒絕。那麽,中國對阿爾巴尼亞僅武器援助一項將遠遠超出上麵的數字。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已逞全方位躍進態勢,阿爾巴尼亞攻擊中國全麵複辟資本主義,比蘇聯修正主義更加可怕可恨,使兩國關係全麵惡化。鄧小平徹底停止了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否則援助阿爾巴尼亞的武器裝備數量也會遠遠超過上麵的數字。鄧小平主政時期,在中國重點援助的國家名單上隻增無減,增加的援助國家主要是3個非洲友好國家。
有人又會罵當時的中國領導為什麽養了阿爾巴尼亞這隻白眼狼?其實,中國進入聯合國,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當時派了他們最強的外交使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竭盡全力做與阿友好國家的工作,讓他們投中國的票,給中國幫了忙。 回報阿國是應當的,隻是回報的代價實在巨大,甚至在後期變成阿爾巴尼亞對中國赤裸裸地索取及勒索,這是中國對外軍援中的最不幸。
1978年中國基本上停止了對阿軍援(阿爾巴尼亞需要的武器零配件中國仍以各種方式給以滿足)後,阿爾巴尼亞利用儲備軍援,部隊訓練等沒有受到影響。直到歐洲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後,阿爾巴尼亞軍隊裝備還是全部中式裝備。1992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已改名為社會黨)在大選中被民主黨擊敗,結束了長達48年的一黨領導,阿爾巴尼亞軍隊使用的還是中國裝備。阿爾巴尼亞民主黨想進口西歐國家的武器,窮得拿不出更新武器的錢,隻好湊合著用中國六十、七十年代援助的武器。
阿爾巴尼亞2009年4月1日加入北約。在這之前的7、8年時間裏,特別是科索沃戰爭的爆發,美國和北約國家開始重新裝備阿爾巴尼亞,逐漸並全部淘汰了中國武器。
中國共產黨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的賀電(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親愛的同誌們: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向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我們祝賀你們的代表大會圓滿成功!
以恩維爾•霍查同誌為首的光榮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在帝國主義和現代修正主義的重重包圍之中,堅定地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紅旗。
英雄的人民的阿爾巴尼亞,成為歐洲的一盞偉大的社會主義的明燈。
蘇聯修正主義領導集團,南斯拉夫鐵托集團,一切形形色色的叛徒和工賊集團,比起你們來,他們都不過是一抔黃土,而你們是聳入雲霄的高山。他們是跪倒在帝國主義麵前的奴仆和爪牙,你們是敢於同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戰鬥、敢於同世界上一切暴敵戰鬥的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在蘇聯,在南斯拉夫,在那些現代修正主義集團當權的國家,已經或者正在改變顏色,實行資本主義複辟,從無產階級專政變成資產階級專政。英雄的社會主義的阿爾巴尼亞,頂住了這股反革命修正主義的逆流。你們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路線,采取了一係列革命化的措施,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你們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獨立自主地建設自己的國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你們為無產階級專政的曆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阿兩國遠隔千山萬水,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是你們真正的朋友和同誌。你們也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和同誌。我們和你們都不是那種口蜜腹劍的假朋友,不是那種兩麵派。我們之間的革命的戰鬥的友誼,經曆過急風暴雨的考驗。
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在我們一邊。國際無產階級在我們一邊。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在我們一邊。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大眾在我們一邊。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我們不怕孤立,也絕不會孤立。我們是不可戰勝的。一小撮反華、反阿爾巴尼亞的可憐蟲,是注定要失敗的。
我們現在正處於世界革命的一個新的偉大的時代。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革命風暴,定將給整個的舊世界以決定性的摧毀性的打擊。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戰爭的偉大勝利,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歐洲、北美和大洋洲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正處在新的覺醒之中。美帝國主義和其他一切害人蟲已經準備好了自己的掘墓人,他們被埋葬的日子不會太長了。
當然,我們前進的道路絕不會是筆直的、平坦的。請同誌們相信,不管世界上發生什麽事情,我們兩黨、兩國人民,一定團結在一起,戰鬥在一起,勝利在一起。
中阿兩黨、兩國人民團結起來,全世界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團結起來,全世界革命人民團結起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現代修正主義,打倒各國反動派。一個沒有帝國主義、沒有資本主義、沒有剝削製度的新世界,一定要建立起來。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 毛澤東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