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94)
2015 (139)
2016 (126)
2017 (121)
2018 (72)
2021 (1)
最近因為李將軍銅像的問題,華人圈又展開了對奴隸製的曆史討論。俺日前寫了一篇拙文
《“南北”可否避免“戰爭”?》,提出如果拿到現在,最好的辦法是“聯邦逐步“贖買”黑奴的自由,同時北方工商集團幫助南方實現機械化農業,輔助南方經濟轉型,以避免巨大的動蕩。”這樣可以防止奴隸主因為巨大的經濟損失而刀兵相見。可惜當時聯邦既無如此大的財力,也無這樣的權威,結果就造成了內戰。
由於網友的討論,俺也查了一下英國是如何廢除奴隸製的。發現當時在頂峰時期的大英帝國,恰恰就是用的“贖買”法和平廢除了奴隸製。他們為此花了2000萬英鎊補償西印度群島的奴隸主,相當於現在的20億英鎊。
花錢避免內戰,相當於用錢買生命,買奴隸的自由,兼救贖奴隸主的“惡”,而且最後經濟代價可能還是比戰爭要小。這個錢花得實在太值得了!!!補償了奴隸主的經濟損失,等於消除了其繼續作惡的動機,直接根除了惡源,這是比戰爭高明和徹底得多的辦法。
還有的網友提到英國比美國更早廢除奴隸製,其實兩國開始禁止黑奴貿易的法令,是同一年製定的,即1807年。英國通過了Slave Trade Act 1807,而在美國,傑斐遜總統簽署了Act Prohibiting Importation of Slaves。這兩個法案切斷了新的奴隸來源,但並未解決兩國已有的奴隸問題。真正廢除,英國是從1833年開始,逐步贖買實現的。美國無法用同樣的手段,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實力不如當時的英國,於是不得不打一仗,後遺症延續至今。
此事再次印證,漸進的社會改良,smooth transition,恐怕要比疾風暴雨式的革命有效得多。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在人類進步過程中,阻擋曆史前進的“惡人”,其“作惡“的動機往往是因為放不下他們符合舊世界觀念的既得利益。而要想解決,最好采用“救贖”而非“暴力”的手段。當年台灣贖買地主的土地,實現土地改革,也是異曲同工。能用錢解決他們的利益問題,使得以前的”惡人“向善,恐怕沒有比這更值得、更好的花錢方式了。
這段曆史還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善”的相對性。比如救贖奴隸,其實需要一個經濟基礎上的轉型,即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這個轉型曆史地看是進步的,是善,但具體地看其中自然也有很多新的“惡”,這點狄更斯描述得很清楚了。所以我相信性惡論,因為生物的本能是自私而不是照顧整個群體;而“善”是相對的,它是我們逐步學習得來的,它也不可能脫離當時的經濟水平,否則就成了空中樓閣。
凡是脫離經濟基礎的“善”,便是偽善,實為大惡,當年席卷半個地球的列寧主義就是如此;可怕的是,極左因為看似如此美好,所以往往比極右更具有迷惑性。這也是值得人們警惕的。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Slavery in Britian
William Wilberforce, a member of the House of Commons as an independent, became intricately involved in the abolition of the slave trade in Britain. His conversion to Evangelical Christianity in 1784 played a key role in interesting him in this social reform.[37] William Wilberforce's Slave Trade Act 1807abolished the slave trade in the British Empire. It was not until the Slavery Abolition Act 1833 that the institution finally was abolished, but on a gradual basis. Since land owners in the British West Indies were losing their unpaid labourers, they received compensation totaling £20 million.[38]
多謝陽光的溫暖!舊句詠梅:“縱有灰霾橫萬裏,枝枝正色待晴光”
多謝蓮老師雅臨垂賞,問安!
多謝不合群兄雅臨點評。其實理工科的同事不像文科的那麽偏左。:)
哈哈,一叔講得有趣,問安!
原來留兄是教授,以前碰到的幾乎都是嚴重偏左的,難得見到留兄這樣的:-)
您引來大家平和地各抒己見,善意的及深入的研究討論讓人收益匪淺。
在這紛亂的世上,西方文明前途在哪裏,我們既擔心但需有盼望。
善和錢,對於文明社會的和平進步,缺一不可。
對您的看法表示完全尊重,和而不同。:)
愚見:並不覺得“善”本身是超越我們這個世界的東西。至少可以說,人類本身的善惡感還是局限於自身的體驗的。所謂“道德”,本來就包含了人對善惡的經驗性理解。宗教也是如此。
比如說,舊約裏有讓希伯來人替上帝消滅仇敵的章節,不殺光都不行,要遭懲罰。在當時的猶太人看來,這是執行上帝的意誌,是行善;西班牙人看到瑪雅人挖心祭神,認為他們是魔鬼,必須消滅。可是拿到今天看,這叫做種族滅絕罪,為大惡。其中的反轉,正體現了人類道德上的進化。
當然,對相信神明的朋友,也可以這樣講:真經無字,它全部寫在自然和社會的規律中,無法用人類的語言表達,是以無人可以偽造;凡是用人類文字寫成的經書,必有偏頗、紕漏和誤解。而人類對其的認識,必須通過很多年的曆練,逐步完成。
多謝介紹!學習。
多謝雅臨垂賞,問安!
人的本能有二,生存,人所皆知;救贖,很多人,大多數中國人是茫然無知的。二種本能交雜融合成為人的行為。所以本能也是二重的,不能簡單地說它是性善還是性惡。善惡與否是一種個人的選擇。老兄的論點其實是說“善的選擇必須照顧到自身周圍的環境”。這當然不錯。不過前提是要有覺悟,覺悟到有善可以選,然後才能看周圍環境決定選到什麽程度。如果連覺悟都沒有,談得上什麽多選少選。一個對自己的屬靈性絲毫沒有覺悟的人,說什麽大善即惡,如同窮光蛋說不愛錢,別人隻能一笑置之。 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偽善是偽裝成善的惡,不是善到盡頭變成惡。好心辦壞事是有的,那我們怎麽辦?我們是人類,有人類的局限,因為局限而看不清前途,就可以以為借口,拒絕好心?
不好意思,說了這麽多。
"曼德拉在2008還在fbi恐怖分子名單上",求source。我記得美國是80年代中期就開始製裁南非,反對種族隔離的。
弱者不一定需要造反才能重新洗牌。也可以在國際局勢變化下,以人數優勢取勝。
比如南非白人種族隔離統治者,在西方蔭護下過了多年舒服日子,曼德拉在2008還在fbi恐怖分子名單上。蘇聯解體讓南非對美國失去價值,在國際壓力下種族隔離維持不下去,於是基本沒有在civil society生活過的黑人通過選票掌權...
還有一點,就是“善”的相對性。比如救贖奴隸,其實需要一個經濟基礎上的轉型,即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這個轉型曆史地看是進步的,是善,但具體地看其中自然也有很多新的“惡”,這點狄更斯描述得很清楚了。所以我相信性惡論,因為生物的本能是自私而不是照顧整個群體;而“善”是相對的,它不可能脫離當時的經濟水平,否則就成了空中樓閣。脫離經濟基礎的“善”,便是偽善,實為大惡,列寧主義就是如此;可怕的是,它往往很具有迷惑性。
多謝您雅臨垂賞,謬讚不敢當,一起學習!
多謝老兄雅臨點評。其實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人類不能太叢林化,因為弱肉強食的結果是弱者造反社會動蕩重新洗牌;但也不能沒有競爭,否則人的惰性和貪婪也會顯現出來。這就是左右平衡的重要性。可是平衡到什麽程度,如何衡量,這是個很難掌握的問題。
文中提到的Evangelical屬於新教的一派。其實人類文明的進化,也體現在宗教的進化上。基督教從“君權神授”進化到“上帝之下人人平等”,從消滅異端到寬容各種教派,用了近千年。可見進步的不易!
歸根到底,心中要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