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阿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川預算藍圖對幾個科研資助部門的影響(增改版)

(2017-03-17 06:42:15) 下一個

3月16日早上,老船預算藍圖出台了:

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whitehouse.gov/files/omb/budget/fy2018/2018_blueprint.pdf,增加國防部、國土安全部等部門的支出,減少其他部門支出。雖然還得和國會討價還價,但可以看出其基調。旅美華人做科研工作的不少,這裏小議一下其影響。

總的來說,考驗大家用最少經費出最多成果的時候到了;忽悠錢的沒有那麽容易了;某些學校以拿經費多少作為評價指標的方式,也將回歸到以產出來衡量的正常方式了。^_^ 所以我覺得,這對有真本事的人來說未嚐不是好事,可以淘汰掉靠吹牛忽悠上位的“學霸”們,萃取出能少花錢幹實事的真正科學家來。

1. 自然科學基金(NSF)

老船的報告沒有涉及,因為NSF的經費和NIH比九牛一毛。個人的估計是基本不變,運氣好的話會稍微增加。NSF大概是各個資助科研的政府部門中最公平的一個,主要支持基礎研究,錢不多但是最自由,最符合“自由探索”的科學精神。

要我說,俺要建議增加NSF的經費,以保證基礎科學的發展。可以把一小部分NIH的經費轉給NSF;同樣數目的一筆錢,對NSF的支持力度是比NIH大得多的。

2. 能源部(DOE)

能源部的總經費減少不多,不過5.6%,但是分布發生了很大變化。政府將投入大量資金解決核廢料的問題及其對環境和居民健康的威脅(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gram, 65億),應該說這確實是個很大的priority。同時解散以下3個部門: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Energy (APRA-E)

 Innovative Technology Loan Guarantee Program

 Advanced Technology Vehicle Manufacturing Program

因為他們扮演的“產業化”角色,私人企業可以做得更好。事實上,這也不能怨老船,連學校的教授們都對ARPA-E頗有微詞,因為其中有不少Project Manager屬於“半瓶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加上有一些拿著納稅人的錢當“風投”用,上億的項目投給start-up公司打水漂的例子,比如電池公司A123(相當於白送給萬象集團了),能源存儲公司SustainX(市場尚未成熟),還有太陽能電池公司Solyndra(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lyndra, DOE 投資5.4億,最後破產了),想不拿他們開刀都難。可惜一些優秀的項目經理被他們半瓶醋的同事連累了,但也沒關係,這些人多是資深的教授,回學校教書就是了。

而剩下的錢,將用來扶殖起步階段的應用研究:

“Focuses funding for the Office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the Office of Nuclear Energy, the Office of Electricity Delivery and Energy Reliability, and the Fossil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n limited, early-stage applied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where the Federal role is stronger. .”

總的來講,這樣的政府定位是對的,priority的方向也基本正確。但對Basic Energy Science的9億經費削減,可能影響到一些基礎研究,因為他們多比NSF還要接近基礎。

3. NIH, EPA和DOD: 一家歡喜兩家愁

NIH的削減是大頭。其實,個人覺得生物領域的研究已經走向畸形,一個大老板帶著7、80個博士後,嚐試各種crazy idea,這不但對納稅人不負責,對博士後也很不負責。在變態競爭下,很多人開始造假,以至於paper裏的結果,80%在製藥公司裏重複不出來;這一領域的一位朋友甚至肉眼就能看出Nature文章裏人為改圖的痕跡。見幾年前的報道(包括路透社的新聞):

http://www.jove.com/blog/2012/05/03/studies-show-only-10-of-published-science-articles-are-reproducible-what-is-happening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science-cancer-idUSBRE82R12P20120328  

俺認識的一位生物醫學領域的美國工程院院士,對這一怪象痛心疾首。他用自己的成果開了公司,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產品,對造假的文章很是鄙視。

去年杜克大學還出了個大醜聞:一位女教授靠篡改數據,騙了NIH和EPA總共大約2億美元的經費(包括她自己的和合作者的)。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09/whistleblower-sues-duke-claims-doctored-data-helped-win-200-million-grants 這些不能不為人們敲響警鍾。

更有諷刺意義的是,美國的醫療研發支出比古巴高了幾十倍都不止,而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卻跟古巴人差不多。是否該反思一下了呢?

有這樣的問題,自然給了老船budget cut的理由。

(17日晚補充):

而據《科學》雜誌網站17日下午5點的最新消息,老船對NIH的cut主要將通過壓縮學校的Indirect cost來實現: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3/trump-s-nih-budget-may-include-reducing-overhead-payments-universities 

對一線的科研人員而言,這其實是大好的消息。蓋茨基金要求自己資助的項目中,學校的indirect cost不得超過 10%。如果老船也這麽幹,會大大有利於減小學校的行政開支,而把投資真正放到科研上。

"Indirect costs have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Investigators often see the payments as a tax that reduces the size of their research grants. And some policy experts say that universities have too much leeway to use the money for things such as fancy new buildings. Meanwhile, many private foundations charge much lower overhead rates—for example, 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limits indirect costs to 10% for U.S. universities."

我相信,下一步是對NIH的同行評審體係進行改革。拭目以待。

而EPA,削減了31%的經費,將把重點轉移到空氣、飲用水和廢水處理上來。

那麽以前被NIH、EPA資助的研究人員還有什麽其他出路呢?

一條明路是轉向 DoD。不要以為除了EPA就沒有人研究氣候變化——美國軍方從60年代就開始研究,不但準備氣候變暖的預案,而且準備氣候變冷的預案,曆史頻道有紀錄片為證。我們這裏有個和氣候有關的軍方實驗室,就是美蘇冷戰時期的產物。

同樣的,美國軍方當然需要生物醫學方麵的研究,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麵,以及老兵的醫療問題。這些年DoD的solicitation都有相關的項目。

軍方對基礎科學的讚助,也有良好的記錄,比如一個Air Forc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FOSR),60年間就讚助過78個諾獎得主,平均每人在獲獎17年前就已經獲得了AFOSR資助:http://www.wpafb.af.mil/News/Article-Display/Article/818982/afosr-continues-legacy-of-nobel-prize-winning-research 

AFOSR has contributed basic research funding to 78 Nobel laureates over the past 60 years.  On average, these laureates receive AFOSR funding 17 years prior to winning their Nobel awards.”

關鍵是,軍方的項目自然是軍紀從事,做的成果一定要看到確實的效果,才能繼續下去,這不是光發paper就可以滿足的。

4. 小企業科研項目SBIR, STTR

這個報告沒有涉及,但俺認為應該加大扶持力度,促進學校和小企業的合作,鼓勵start up company。SBIR, STTR的經費不多,但對啟動start-up很有幫助,也有利於學校了解市場,及小企業利用學校的科研資源。從長遠來講是有益的。

另一方麵,也確實存在靠著STTR, SBIR過活而沒有什麽產品的小企業。這種情況,需要引入考核機製,已經生存5年以上,需要評審其市場業績,杜絕這種情況發生。

5. 一個建議:以稅收優惠推動大企業和學校合作進行遠景基礎研究

大家知道,以前美國的一些大公司,如貝爾實驗室、IBM,GE等等,曾經有著超強的遠景基礎研究能力。現在貝爾早就被拆分了,其他大公司的基礎研發在不斷縮減,因為這種研究很多是高風險的,當企業無法產生當年貝爾那樣的壟斷利潤時,基礎研究就會縮水。而另一方麵,學校的基礎研究主要靠政府部門這一條線,這樣不利於成果的轉化。

因此,一個辦法是,推出免稅措施,促進企業和高校在遠景研發上的合作。可以規定一定的比例,在此之內用於和高校合作進行遠景研發的投資,可以抵稅。這樣不但可以減小政府開支,也可以促進成果的轉化。而企業花在一位員工身上的錢,足可以找2-3個名校的聰明博士生來幹活,對他們來說可以減少遠景研究的風險,實現雙贏。這個想法還很不成熟,隻是提出一個可能的方式而已。

結束語

總而言之,科研工作能不能 survive,就靠自己的真本事啦;有限的經費下多做實事,給各位同胞加油!!!

(初稿: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1115597.html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關於NIH的原文,改革、合並NIH的機構,並重新平衡聯邦政府對科研的投入“rebalance Federal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 funding.”重新平衡,就是重新分配。具體怎麽辦,俺們慢慢看。

“The Budget includes a major reorganization of NIH’s Institutes and Centers to help focus resources on the highest priority research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including: eliminating the Fogarty International Center; consolidating the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within NIH; and other consolidation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across NIH organizations and activities.

The Budget also reduces administrative costs and rebalance Federal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 funding. ”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樓下二位點評。個人的看法是,必須改造NIH的機構體製,而這點老船的藍本有所提及。

個人的經曆是:對年輕人,NSF最公平並傾向初出茅廬的年輕學者;而其他機構都有old boys' club,DOE、NIH都是有圈子的,DoD某些部門也有,年輕人進去都很難。

年輕人既然尚未進入圈子,或者拿的隻是小錢,自然不會被砍到經費——砍他們沒有意義;而某些花錢多、沒有出實際成果的忽悠大佬們必然是開刀的對象。

改革這些機構,應該讓成功的企業家來當頭,一線科學家當副手。
我要說2015 回複 悄悄話 然也,年輕有潛力但沒有資曆的人隻能離開美國找出路
cng 回複 悄悄話 NIH砍20%,是砍不到占茅坑不拉X的學霸的頭上的,砍得就是初出茅廬年富力強的真正人材。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加成' 的評論 :

多謝加成兄雅臨點評!相信真金不怕火煉,哥大很多一流的學者,是可以找到其他部門資助研究項目的。

另外,川普這個藍本是用來跟國會討價還價的,老川是商人,他會先push到底,然後慢慢往回退,最後達成妥協。所以NIH的經費應該不會被砍掉20%,我猜最後的妥協結果是削減10%左右吧。;)

周末愉快!
加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阿留兄的分析。我要為自己的前同事們祈禱了,他們的funding主要來自NIH,要過冬天了。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零不是數' 的評論 :

哈哈,多謝雅臨,問安!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不言有罪在這裏的評論令人刮目相看.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不言有罪' 的評論 :

再讚同您一下:

美國發家並主導世界,和軍事有很大的關係。

一戰大量擴軍,主持此事的潘興成為美國曆史上軍銜僅次於華盛頓的將軍;二戰美國撈得就更多了,把自己拉出了經濟危機深淵,還免費搞來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家,不用我羅嗦。冷戰期間靠著擴充軍費,打垮了蘇聯,也積累了大量科研實力。

所以,用軍工拉動增長,是米鍋的傳統辦法之一。當然,這次管不管用,有待觀察。我看精兵簡政是非常重要的。
不言有罪 回複 悄悄話 DoD本來就占了預算的一半以上,還再增加10%,達到了預算的53.9%。而教育,HHS,Labor,EPA等,本來就占的比例不高,還被削減了10-30%。
看來,偉大美國的未來,隻能建立在武器堆上了。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不言有罪' 的評論 :

還有一點俺要讚同一下您,那就是美國建國以來,最重大的科技突破幾乎都是企業做出來的。

而國家支持的大計劃如曼哈頓和阿波羅,其實都是從軍方來的。

所以俺建議民用研究要充分融入企業的作用;軍用的研究應加強from tactical to practical的轉化。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不言有罪' 的評論 :

這個俺們得監督老船精簡軍隊的官僚們。他跟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討價還價,俺是很讚同地。:)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不言有罪' 的評論 :

哈哈,就知道肯定能釣您上來。所以說不言兄開公司的選擇正確啊!景仰一把。俺們這裏的教授,也有1/3有自己的公司。

您仔細讀,就會發現俺一不支持減NSF,二對砍Basic energy science有concern,但對DOE和NIH一些agency的瘦身,俺是讚同地。不是無條件讚同哈。同時,俺指出了DoD的研究機會,大家可以換個agency拿錢嘛,隻要工作足夠好足夠重要。

周末愉快。:)
不言有罪 回複 悄悄話 反過來,美國的軍費開支,比排在第二道第四名的三個國家的總和還要多。而且其中的浪費是十分驚人的。但床鋪還要再添加。要把地球炸個天翻地覆,美國才能再次偉大?
不言有罪 回複 悄悄話 不愧是教授,真的能忽悠。
布什增加了科研經費,是好事要表揚。床鋪削減科研經費,是好事,可以減少忽悠的騙子科學家讓真科學家出頭。反正,都是好事。那就再減減吧,以便徹底消滅忽悠的騙子科學家,讓最最最優秀的科學家出頭。
反正我在企業,手裏握著科研經費,會有更多的教授來爭著給我幹活啦。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rtfolio' 的評論 :

俺對此十分心痛!現在的“科學家”裏,能忽悠的太多。引用一段愛因斯坦的話吧:

“在科學的廟堂裏有許多房舍,住在裏麵的人真是各式各樣,而引導他們到那裏去的動機也實在各不相同。有許多人所以愛好科學,是因為科學給他們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學是他們自己的特殊娛樂,他們在這種娛樂中尋求生動活潑的經驗和對他們自己雄心壯誌的滿足;在這座廟堂裏,另外還有許多人所以把他們的腦力產物奉獻在祭壇上,為的是純粹功利的目的。如果上帝有位天使跑來把所有屬於這兩類的人都趕出廟堂,那末聚集在那裏的人就會大大減少,但是,仍然還有一些人留在裏麵,其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我們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這也就是我們所以愛戴他的原因。

  我很明白,我們剛才在想象隨便可以驅逐許多卓越的人物,他們對建築科學廟堂有過很大的也許是主要的貢獻;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的天使也會覺得難於作出決定。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如果廟堂裏隻有被驅逐的那兩類人,那末這座廟堂決不會存在,正如隻有蔓草就不成其為森林一樣。因為,對於這些人來說,隻要有機會,人類活動的任何領域都會去幹;他們究竟成為工程師、官吏、商人還是科學家,完全取決於環境。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那些為天使所寵愛的人吧。

  他們大多數是相當怪癖、沉默寡言和孤獨的人,但盡管有這些共同特點,實際上他們彼此之間很不一樣,不象被趕走的那許多人那樣彼此相似。究竟是什麽把他們引到這座廟堂裏來的呢?這是一個難題,不能籠統地用一句話來回答。首先我同意叔本華(Schopenhauer)所說的,把人們引向藝術和科學的最強烈的動機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沉悶,是要擺脫人們自己反複無常的欲望的桎梏。一個修養有素的人總是渴望逃避個人生活而進入客觀知覺和思維的世界;這種願望好比城市裏的人渴望逃避喧囂擁擠的環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靜的生活,在那裏透過清寂而純潔的空氣,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於那似乎是為永恒而設計的寧靜景色。”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osaline' 的評論 :

多謝您雅臨點評,確實如此。其實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portfolio 回複 悄悄話 現在,所謂的科學成了忽悠老百姓的工具,不少科學家成了騙子的代名詞。
Rosaline 回複 悄悄話 在這種情況下,各種規模的企業與科研的合作非常重要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