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猶未變,何急出荊州?
老驥夕陽恨,霜鋒偃月愁?
青龍震華夏,赤兔沒寒流。
榮辱流星逝,名傳萬代秋。
(“沒”,諧音“歿”。“青龍”雙關“刀”和“水淹”之意。)
其實關公此戰,有一點十分蹊蹺:前後曆經大約5個月,以劉備一世梟雄,諸葛一生謹慎,竟然既沒有馳援,也沒有策應。
根據隆中對,應該是天下有變,方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二者策應方有勝算。若是說劉備信息不靈,也說不過去。就在傳說中的“單刀赴會”之前,吳蜀在荊州發生摩擦,劉備親率五萬大軍增援。這次麵對的是更加強大的曹魏,先主怎麽會置之不顧呢?曹操的實力,劉備清楚的很,怎麽會指望三萬荊州兵橫掃中原呢?
因此,愚見此次出兵,很可能是關公受漢中之勝的鼓舞,執意發兵。此時關公也年近花甲,且已經近10年沒有打過大仗了,想在老去之前再立奇功。劉備、孔明知其不可,然關公剛剛“假節鉞”,加上驕矜之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
關公此戰並非順利。無論演義還是正史,都提到開頭戰龐德就很困難,後幸逢天時地利而得以水淹七軍。即使如此,樊城也是久攻不克。蓋先主與軍師不予增援,本意是想催關公速速知難而退。未料到前將軍被晚輩陸遜一忽悠,更加飄飄然,竟然盡起荊州兵圍攻襄樊,最後被東吳斷了後路。歎關老爺英雄一世,最後卻端的是被“捧殺”的。
雲長大喜大悲,就在數月之間,令後人扼腕歎息。曆史究竟如何,恐怕隻能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了。
兄台所述頗有道理,個中原委正史未記載,所以後人也多疑問。當時的諸葛,也未料如此吧。
再謝討論!
多謝海天兄雅臨點評!是,與君有同感,剛加了一段評注,本想早上就加進去的,一管之見,還請方家雅正。
多謝沁文兄謬讚!早上寫完,想加段評論再轉詩壇,剛剛得暇完成。俺的感覺,很可能是假節鉞的關二爺想在老去之前再立奇功。一點愚見,見新補充的正文。
新周愉快!
荊州重地,不可輕離。雲長或許立功心切,一枝旅伐魏,時機不當,缺乏策應,又未能及時回兵防孫權,至兩麵受敵,可憾丟荊州。關公刀沉馬快,有神勇,進攻時鮮有對手能扺住,但防守似乎不及進攻好,幾次中箭。雲長為兄第義氣深重,組建劉備水軍顯其才幹,取下長沙等,功高,性驕。但天下完人有幾亇?關羽之義深植後世之心,可敬可憾。
首聯:想起諸葛亮《隆中對》中有言“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如留侯所論,待稍延後些許而至孟德逝去,則誠謂 “天下有變”。很大程度源於此前玄德入川之一帆風順、勢如破竹,即便謀略若孔明者亦興奮有加,未及仔細化川中勢力、修東吳之盟、得曹魏有變而遽令關伐操 。。。
頷聯:彼時關公確實已然老驥(力戰年輕剛猛之龐德已覺吃力 --- 當然,關公一直是以勢取勝、而非以武斃敵:華雄、顏良、文醜等一流戰將盡皆甫一逢麵、至多數合之內盡遭誅戮;一旦某將譬如袁術手下戰力一般之將領紀靈可與關公盤桓十餘合之外,則關公大抵與其終作平手。於此而言,關公之風格頗異於張飛 --- 翼德基本乃憑實力、武力、套路取勝,當然亦曾於當陽長阪喝叫而驚死敵將)、雖然壯心尤盛而驕矜空前,其恨、其悲令月而 “偃”。甚喜留侯此處 “偃月” 之妙用!
頸聯:工整的狠,關公沒後,其馬亦絕食而盡, 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尾聯:想起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片尾曲“。。。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 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 一頁風雲散,變幻了時空。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曆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