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阿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思”完了咱們再來“歎” : )

(2014-10-16 16:55:03) 下一個

因為膠兄和墨老師關於“思”字平仄的討論,又想起另外一個字“歎”,於是”吃飽了撐著”再來“歎”一把。

和“思”相反,“歎”現在隻有仄聲的讀法了,但從古詩中可以看到“歎”常作平聲韻腳。現在一般的說法,也是名詞讀仄聲而動詞讀平聲。如李白著名的《蜀道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這幾句,就是十四寒十五刪通韻。“歎”屬於十四寒,平韻。


但是,是否“歎”做動詞在古詩中就必須讀平聲呢?由著李商隱的“一弦一柱思華年”,想到了文天祥的“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李商隱這句,如果按照現在的說法把動詞“思”讀作平聲的話,則此句三平尾,犯了格律詩的一大忌諱,所以是動詞讀仄聲的一個經典例子;文天祥這句同理,“歎”和“說”對仗,都是動詞,而“歎”一旦讀成平聲就成了三平尾,所以這是“歎”作動詞而讀仄聲的一個範例。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三平尾”這個忌諱到底是何時開始的?此禁忌是否為後世誤傳?不能完全排除這個可能,不過一般來說,這種平仄上的忌諱,誤傳的可能性比較小,遠遠小於個別字的讀音規則誤傳的可能性。BTW,那“三仄尾”,倒不是忌諱,曲師曾經舉出杜甫一首五律三處三仄尾的例子。

結論:“歎”和“思”一樣,也是可平可仄的字,除非“三平尾”並非格律詩禁忌。歡迎大家拍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