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5)
2019 (77)
2020 (50)
2021 (34)
既然鮮菇非要把這個話題拿出來掰扯,那麽,是滴:關於上海地區的鮮肉湯圓,確實存在一個嚴重的認知分歧。而且,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食品口味問題,而是一個關於認知的哲學問題。
首先,俺是去過上海的。前後三次,並且在靜安寺附近住店,就近在街邊的餐飲連鎖店不慎點了一碗鮮肉湯圓。為什麽呢?就是看著新鮮,咱在北京沒見過這個。結果一口咬下去是甜的。
首先這裏當然還有一個心理預期的原因。俺是預期鮮肉的東西會有鹹味的。結果反差太大了。所以俺就留下了上海的鮮肉湯圓是甜的的印象。
當然蜜姐和芊芊不幹了,她們認為她們在家裏吃到的鮮肉湯圓是鹹的。所以她們不同意我這個上海的鮮肉湯圓是甜的的觀點,堅持說是鹹的。
由此我們爭論了半天。蜜姐說鮮肉湯圓就是鹹的,頂多調肉餡加一點點糖來提鮮。這個就引發了一個新的爭論,上海人說的一點點糖究竟是多少趟?由於這個一點點是一個不嚴格的說法,不是精確單位定量的,那麽就會有很大的認知差異。
上海人做菜放糖,天下皆知,唯獨上海人自己不認同。上海人認為我隻放了一點點的糖,北方人往往會覺得已經甜的發齁了。因為上海人生下來天天就吃放糖的菜,所以上海人說沒放糖,不甜,你覺得可信嗎?就像弗蘭人說不辣一樣嘛。
進一步這又引發了一個新問題,上海人既然什麽都放糖,那麽他們說的鹹是怎麽回事?事實上,由於什麽都有甜味做底子,上海人有能力用味蕾辨別出菜是不是放了鹽,從而辨別出鹹味。但是這個對於北方人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北方人在品嚐上海菜的時候由於味蕾受到甜味的嚴重幹擾,而影響了對鹹味的辨識。所以上海人說的鹹味,是說菜裏有糖的情況下還加了鹽。姆們北方人對鹹味的要求吃更加清澈純粹的鹹味,不攙雜質的鹹。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到底什麽叫做上海人做的鮮肉湯圓。蜜姐和芊芊認為自己是上海人,自己家做的鮮肉湯圓就是上海的鮮肉湯圓。俺和麥子作為去過和在上海居住過的外地人,是沒什麽機會跑到上海人家裏去品嚐home made的上海湯圓的。所以我們雖然同樣在說上海地區的鮮肉湯圓,但是明顯所指的範疇也有所不同。上海人如果自己家裏能做鮮肉湯圓,也不會沒事就跑出去到餐館吃這個吧?所以對於曾經到過上海的外地人而言,他們所說的上海鮮肉湯圓是上海那些餐館裏的。而上海人所言的是自家的。這也是認知層麵的盲人摸象困局的一方麵。
這時候,鮮菇又拋出了一個更為複雜難解的問題,就是上海開餐館的是不是都是上海人?很顯然,現在北京街頭做早餐的基本上都不是北京人。那麽同理可推上海做這些個小吃的,也不全是上海人。連蜜姐芊芊都一致認為上海周邊,隻有無錫人喜歡吃甜。注意啊,上海人現在覺得無錫人才吃甜的,自己是吃鹹的。那麽如果我那年碰巧吃的是一家跑去滬漂的無錫人開的餐館,正好吃到的甜味的鮮肉湯圓,又該怎麽算?是上海賣的名為上海鮮肉湯圓的湯圓,就是上海人意念裏的上海的鮮肉湯圓嗎?
這下子更複雜了。。。
總之,魔都水很深。。。就連一碗湯圓,都是薛定諤的鮮肉湯圓。。。到底是甜的還是鹹的,取決於咬開湯圓那一刻的力場塌陷導致氯化鈉分子的布朗運動。。。
俺還是懷念北京的混沌,天津的包子,不管是在餐館裏吃到,還是在當地人家裏吃到,都是鹹的,鹹的,的,勺,。。。。
無錫人做菜放糖,上海很多來自江南一帶的家庭做菜也放糖。但上海寧波人做菜比你們北京鹹多了,鹹魚、鹹蟹、鰻鯗什麽的。江浙兩係構成上海人的主體,比本地人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