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找到工作來矽穀的時候,那個心裏是別提多激動了。那意思,大概也能比得上穆斯林兄弟去麥加朝聖吧。能夠來到世界IT工業的中心工作,也算一個碼工一輩子的一個心願。
可是等來到灣區以後,我頓時覺得倆眼一抹黑了。前後左右,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前前前後後後。。。不重複了吧,N步廣度優先遍曆,都是烙印。
印印印印印
印印印印印
印印我印印
印印印印印
印印印印印
基本上就這個勢態,印圈還能無限擴大,夾雜極個別的中和白。
本以為自己來到了矽穀,結果發現來到了新德裏,不孟買,不欽奈,不,印度的一線二線絕對算不上,大概三線四線吧,但是人口是烏央烏央的。
後來我就習慣了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在黑暗裏尋找光明。人家烙印也是有亮點的。要努力的融合進去。作為一個老中,融合的一大表現應該就是吃。等你能夠吃,接受吃,喜歡吃印度飯,基本上你就開始融合了。說實話,印度飯不難吃哈。
我所在的部門和組,也不例外的全是烙印,夾雜著個別老中。每次聚餐,毫無例外的都是吃印度餐。有點餐的,有自助的。後來發現基本上區別是不大的。印度餐,把素菜打成漿糊狀煮熟,看不出原材料。然後和米飯拌著吃。至於印度的肉菜,基本上由於宗教,飲食習慣,禁忌等限製,能夠通吃印度南北的就是雞肉。之外,魚蝦有些人吃,有些人不吃,牛羊肉也是。但是基本上從來沒見過印度人吃豬肉。印度北方也是吃麵食,饢。這個和中國比較像,南方吃米,北方吃麵。麵食蘸糊糊,也挺好吃。吃多了,我都慢慢能區分那家的印度館子味道比較地道了。
後來每次吃印度餐,我都默念一下小學的課文,把國名換一下哈,通用:
印度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
工作單位每次出去聚餐必吃印度餐,一個原因就是印度人飲食忌諱多,這個咱還得尊重人家的習俗。再有就是印度人也喜歡吃家鄉菜,這個人家很少尊重咱們的感受。
不過上星期可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我們部門聚餐,大老板居然挑了一家中餐館!吃中餐!想不到吧,我頓時有種幸福從天而降的趕腳。以前覺得人家不會待見咱們少數派去吃中餐,你看看。。。想錯了。自我檢討吧。
等到了餐館,門口還擺設著兵馬俑,裏麵還有個中堂,有中式的太師椅,有大幅的扇麵,對聯。。。嘖嘖,還挺講究。看著就是中國氣息濃厚。唯一的缺點就是服務生都是印度人,有點不夠中國。
等拿到了菜譜,我開始有點覺得意思不對。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第一,菜單是全英文的,沒有中文輔助說明。第二,菜單裏列有左將軍雞這道菜。大家注意啊,凡是中餐館菜譜裏出現做將軍雞,左將軍牛,或者桔子雞這類奇怪的食品的,基本上你就可以馬上拉黑了。這類食品的出現,說明此餐館的執業者都不是第一代中國移民,餐館也是掛著中餐羊頭,賣美式中餐狗肉的店鋪。
當然,這次沒那麽幸運。這家餐館不是美!式!中!餐!而是老印度風味中餐!
我看著那個菜單,在裏麵有幾個詞,能看出來,
北京雞
上海雞
Kung Pao雞
辣椒雞
對不起哈,我不是想和大家炫耀我叫了個雞,因為我是看的肉菜,雞開會。要是素食的菜譜會文明很多。
北京,上海,就這樣躺槍了。那個發音叫“肛爆雞的”,經我人工智能識別,應該是宮保雞。宮保,肛爆,王宮保估計在墳裏都直砸棺材蓋子吧?有這麽發音的嗎?估計是粵語強行音譯的結果。
然後是一道“可以嚼的龍蝦”?這個到底是個什麽鬼?原文是“CanChow Lobster”。難道還有塑料龍蝦,不能嚼的,也拿來賣嗎?後來經過我智力不高的人工智能處理係統處理,認為這個按照菜譜的習慣,應該是一個中國地名,廣州!
經過簡單統計,中國有六個地方躺槍犧牲了,北京,上海,香港,廣州,四川,蒙古。這些個也是外界對中國認知最集中的地域。其實很多菜可能和這些個地方毫無瓜葛,就是不加上這些個地名顯得不夠中餐。一線城市裏深圳由於成立時間短,國際影響力不夠,未能進入該店菜譜。
等到上菜,更是讓我雲裏霧裏。
這道肛爆雞,什麽鬼?沒有花生米。那是人家老外怕有食客過敏。好吧,可是就算沒花生,看著也和王宮保毫無關係。
這道上海雞,又是什麽鬼?不像是適合人類進食的食物。突破了我對上海菜的底線。那位點菜的哥們正好是上海人。看著他對上海雞一臉的懵逼,我都快憋出內傷了。
你要問我,你是不是點的北京雞?輪到你了唄?嘿嘿,我沒那麽笨。我點的蒙古牛。
這蒙古牛端上來,嘿,看著雖然不地道,但是還是像那麽回事。像道正經的中餐。
等我一口咬下去,艾瑪,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我,你,他,。。。特麽這是牛肉嗎?甜的跟北京的果脯蜜餞似的!剛才我還嘲笑人家的肛爆雞,上海雞呢,人家那個好歹是鹹味的。我特麽這盤子蜜餞牛,吃完了糖尿病都得給弄出來!
哎!我早就該知道,幸福不會從天降,餡餅不會白白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