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心情

史上最健康,不反彈,不忌口的減肥法.
個人資料
a7a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刀筆隸書

(2018-07-22 10:28:55) 下一個

昨天提到紙上談兵,又勾起一個懸疑問題,就是隸書的起源。碰巧我以前也練習過一段書法,愛寫小篆。對於隸屬其實是很喜歡,不過沒有練習過,也算一個遺憾。隸書古樸優美,承小篆於前,啟楷書於後。但是它絕對不是一種字體那麽簡單。隸書的偉大意義在於,它使漢字最終擺脫了純象形文字的束縛,簡化了書寫筆畫,提高了書寫速度,同時也賦予了漢字更大的藝術性和美感。

關於隸書的起源,一般認為起於秦末,成於西漢,盛於東漢。而且,還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就是秦末的書法家程藐創製了隸書的字體。當然,關於隸書的起源還有不同的說法,比如有些學者根據出土文物,兩三根戰國的書簡,認為隸書的形成和起源早於秦末,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不過從其他很多旁證和同期書寫工具的發展階段並行分析,其實隸書秦末起源幾乎是不用質疑的。

首先,有一個成語叫刀筆小吏。以前我最初看到這個成語的時候,還以為是那刀的,執筆的,這些一類的低級公務員的意思。比如捕頭,就是拿刀的小吏。其實後來我發現錯了。拿刀的也是文職公務員。隻是這裏的刀,並不是砍人用的單刀,而是用於書寫的刻刀。刻刀?對!在商周及先秦時期,刀其實是最主流的書寫工具。這也解釋了那時候的文字,金文和大篆,都有斧鑿石刻的感覺,筆劃更僵硬一些。

隸書為什麽說不會起源於戰國時代呢?這和兩樣關乎漢字書寫最根本的用具有關,就是紙和筆。隸書之所以能夠在西漢成型,並在東漢興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東漢初年蔡倫發明了蔡侯紙,極大降低了書寫媒體的成本。之前的隸書需要在絹帛上書寫,不是土豪是難以辦到的奢侈舉動。關於毛筆,一個主要說法是秦將蒙恬發明毛筆。當然考古也顯示先於蒙恬,楚國已經有雛形中的毛筆。蒙恬的貢獻是優化了毛筆並且定型了產品。

但是要說的是,前於蒙恬時期的所謂毛筆,是把竹管劈開賽進獸毛。這樣的書寫工具,沒有筆鋒,跟刷子一樣,主要用途並不是直接書寫,而是給刀刻的書簡塗墨上色。而且這樣的筆也無法蠶頭鳳尾的寫出優美的隸書。有用這樣工具寫的字,通常被稱為草篆,被視為隸書的可能前身,而非隸書。

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所同的書是李斯體的小篆,而非隸書。隸書在那個時候還不存在。如果比較隸書和小篆,你會發現它們形體的一個非常顯著的區別。隸書扁,小篆長。這個其實也是和書寫的載體有關的。在秦初時期,政府的公文還都要寫在竹簡上。竹簡細長,所以決定了在上麵書寫的小篆也必須要細長。而扁寬的隸書字體並不適合竹簡。後來隨著紙張的逐漸普及,隸書,這種在當時要書寫在豪華介質上的字體,才逐漸登場。由於隸書書寫速度快,適合記錄大量文字,最終取代了小篆。

隸書,相傳是秦末大量徭役征服時期,下層的小吏開始使用。原因是書寫速度更快,便於盡快處理完大量的公文。不過當時並不是官方承認的文字體裁。由於是吏一階層的人大量使用,所以書體最終以隸書定名。這個也是符合曆史發展的一個史實。因為秦統一以後,國家的文教水平比戰國時期要提高很多,識字能書寫的人增多。而也隻有秦才有如此大規模的征夫活動,因此需要的海量公文處理使得隸書這樣的較快書寫字體成為需要。否則,隸書還將會作為一種下裏巴人的文化,被冠冕堂皇的小篆壓製很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