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舍草廬

自由言論,隨想隨記,拋磚引玉,結交知己。
正文

經濟發展與人民幸福——政治體製思考之九

(2013-01-05 08:44:17) 下一個
本來討論的是政治體製,這裏為什麽扯出經濟發展的事來呢?因為經濟議題成了政績的標杆,而且成了官員考核的重要指標,使得經濟指標政治化了。這就是GDP。

一般人認為,經濟發展必然帶來人民幸福,似乎這兩者是成正比關係。但也不是絕對的。首先經濟發展是依據什麽來判斷的。如果按照全體國民收入來計算的經濟發展一定與全體人民收入總和呈現正相關關係。但用GDP來衡量就未必如此。具體怎麽算,朕也不知道,隻是知道修鐵路修公路基礎建投資(花錢)居然能增加GDP。於是,政府大搞鐵路公路基礎建設,相對來說,用於改善人民生活的資金和扶持民營經濟的資金就捉襟見肘。從而導致民營經濟舉步維艱。更奇怪的是,如果遭了天災人禍,居然能增加GDP,真是奇怪。例如家裏豬圈塌了,砸死幾頭豬,損失總是有的,但需求不就被創造出來了,於是能產生GDP。

以上是一些經濟學家的說法。朕不懂經濟,隻用小農意識來算算這筆帳。比如自己家過活,每年掙得工錢和各方麵收入,用以應付一家人的生活開支。本來房子雖然不新,但能居住,可是非要蓋房子,修爐灶,吃飯和就醫上學就沒錢了。家裏有高大的房子,但家徒四壁,這樣算幸福嗎? 有人說,經濟發展是為了充分就業。朕這老農隻會扒拉算盤珠子算小帳。比如,農民一年幹到頭,掙得雖然不多,春節總要休息,舉家團聚和花錢置家。再極端一點,如果掙的錢夠花一年,幹嘛一定要出去打工去?好像不打工就活不下去這種說法,就是一種謬論。夠吃夠穿,還拚命做飯做衣服,吃不了穿不完,白花了力氣不說,還糟蹋了東西,這種充分就業還不如歇著吧?你要是錢真多,還不如發給老百姓,省得搞所謂充分就業來糟蹋資源,破壞環境。所以說,這種為發展而發展,為就業而發展的經濟模式還是不搞得好。其結果隻能是浪費資源,汙染環境,產出過剩,白費力氣,瞎折騰一回。

如何保證老百姓夠吃夠穿,一方麵是社會生產力得到解放,科技進步得以實現養得起更多人,另一方麵,社會分配合理,也近人情。世界範圍內,糧食和生活必須品的產量足以養活 所有人,並保證所有人衣食無憂。那為什麽還有那麽多人生活中饑餓和寒冷中?就是因為社會分配不公平。因為有人要多吃多占,有人不在乎別人凍死和餓死。他們就是貪婪的資產階級,這已經是曆史與現實證明了的。這種殘酷和冷漠是今天的西方價值觀和資本主義製度的基本體現。那就是人可以無限占有物質財富,並理直氣壯地擁有支配的權利。顯然這構成了不公平的世界的主旋律。

在中國,社會財富的總體在隨著經濟發展而增長。但是社會財富分配卻出現問題。一方麵,稅收快速增長,壓縮了百姓分配的比例。另一方麵,在人民內部進行財富分配中也是苦樂不均。經濟發展的成果並不被全社會共同擁有。現實是貧富兩極分化加劇。西方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未富,心已貪婪,道德已淪喪。社會財富向少數富人集中,而多數普通民眾不能在經濟發展中得到實惠,例如,工資增長跟不上GDP的增長,工資增長跟不上物價增長,使得普通民眾實際生活水準不是上升,而是下降。這才顯得就業對很多人來說就是生計的前提。

在允許一部分人先富的政策激勵下,人們競相爭富,不擇手段。笑貧不笑娼,不管黃道黑道,弄到錢就是本事。其結果是個人主義膨脹,自私自利有理,社會道德滑坡。所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總是前腿短後腿長。率先搞到錢的富人們,沒有因為富裕了道德修養也同步增長,反而貪無止境、不進則退的壓力下變本加厲。沒有富裕的人們不甘心受窮,也正削尖腦袋不顧一切地脫貧致富。真正沒有能力的弱勢群體,隻得望富興歎。社會能指望富人們良心發現,富幫窮,窮變富,進而實現共富嗎?這隻是一個美麗的夢而已(參見之八)。更重要的是,權貴階層綁架了社會話語權和分配決策權,並握有法律與道德的大棒,這個社會愈加沒有公正的道德與法律環境,使得富人更容易富,窮人更難以脫貧,甚至跌入更加貧窮的怪圈,從而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西方社會建立的社會保障製度能確保共富嗎?今天我們看到的西方社會是保障負擔過重,社會效率低下,從而陷入經濟與社會危機。中國有許多人也在喊要建立社會保障體係,其結果比西方的今天能好多少?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應該是使人民更加幸福。這幸福起碼包括衣食無憂,住行不愁,心情舒暢,社會和諧,環境無害。但是今天的經濟發展中有些是與之背道而馳的,那麽,經濟確實發展了,人民幸福了嗎?再這麽發展經濟,人民還有指望幸福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