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例的探討

(2013-06-20 22:40:37) 下一個

 

正好有網友討論關於國家這個詞的實例,借用一下來理解維特根斯坦的邏輯語言,

如廣義的中國 --- 這是個文化上的概念,包括大陸和台灣,中華民國,大清國。。。比如說‘反日愛國’,指的就是這個國,包括台灣人(台獨除外),海外華人都認同這個中國。

狹義的中國 --- 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比如說‘一國二製’,指的就是這個國。台灣人不一定認同這個國,他們有自己的中國的定義。

更狹義的,國家有時指國家政府 --- 不言而喻,政府和國家是有區別的,如斯諾登被美國政客稱為‘叛國者’,其實他僅僅是背叛美國政府而已,並無背叛國家的證據。

更進一步看,比如在中國,政府的背後真正掌權的是土共,說‘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還不如說‘ 土共特色的社會主義’來的更準確,‘中國夢’,實際上是‘土共夢’。

這區別還可以繼續列下去。。。

這樣的區別很清楚,用起來也很累,因為要小心翼翼地理解你所看到的‘國家’是哪一個。

但是,問題遠遠沒有解決,比如釣魚島事件中的中日較量,這裏的中國屬於哪一個範圍呢?它既是廣義的中國,又是狹義的中國,既是中國政府的行為,又不可避免地有土共的因素在裏麵。。。

維特根斯坦隻好走到他的後期去,他說自己犯了錯誤,語言要比邏輯廣泛的多,盡管邏輯語言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如反形而上學),但是企圖把語言用精確的邏輯去界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既使象他那樣的天才也不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