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主的條件

(2013-04-28 20:53:32) 下一個

 

除了那些‘理想國’,‘桃花源’,‘共產主義’之類的幻想外,人類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最好的社會製度是民主社會,這點無可否認。

那些‘社會主義’國家自稱優越,但實際上都沒有擺脫獨裁統治的舊製。有人質疑現代西方社會的民主選舉是資本家操縱的,這點頗有爭議,但就算是這樣,也比一黨獨裁要好,因為那些政黨畢竟有所不同,有選擇總比沒有強。而且民主社會公民的自由度要大一些,人們可以活的比較有尊嚴,民主社會比較穩定,從長期看對經濟發展也比較有利。

但是,實行民主並非易事,在現今世界,真正可稱之為民主國家的很少,即便是西方的現代社會,其民主也遠遠不是成熟的。還有許多國家自稱民主,但僅是皮毛而已,如印度。中國人追求民主的道路異常艱辛,從晚清到現在一百多年,民主曾是多少誌士仁人的夢想,可至今尚未成功。

為什麽有的國家能行,有的隻學會皮毛,而有的則困難重重?到底具備什麽條件才能實行民主呢?有人說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軍隊國家化,法製,等等,這些都不是關鍵,舉例說民主需要法製作保障,但沒有民主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法製體係,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很顯然,必須要有一個開端,一個開創民主社會的起點,這個起點的條件是什麽?

這個條件還得從民主的本質中去找。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了人類需求的從低到高的五個層次,

1) 生理上的需求,

2) 安全上的需求,

3) 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4) 尊重的需求,

5) 自我實現的需求

前二個層次較低,這是基礎但僅維持這個基礎是不需要民主的,這可以解釋生產力低下的國家和戰亂動蕩的國家是不具備民主的條件的。

隻有在後三個較高層次中,民主才是被需要的:“情感和歸屬的需求”要求自由為前提,“尊重的需求”則要求以平等為前提。至於(全民的)‘自我實現的需求’,那恐怕連現存民主社會都不見得夠用。

土共的宣傳大講民主權利首先是生存權,這是混淆概念,也是對民眾的汙辱。生存權是人的較低層次的需求(生理和安全上的需求),僅維持這些需求並不需要民主;而且中國人對生活的需求絕不僅限於對生存權的追求。

自由和平等是民主最重要的目標,言論自由是民主必要的基礎,而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才是民主的充分條件。

美國人科恩在他的《論民主》一書中說:實現完善的民主要以“一個範圍廣泛的,有自覺性的,團結的社會”為前提。。。“民主的命運主要掌握在其成員的手中,這既是民主的弱點,也是民主的優點,既是民主的危險,又是民主的光榮。當政權最終取決於被統治者的參與時,確定民主成敗的是他們集體形成並表現出來的智慧”。

更清晰地說,民主社會的先決條件是社會上絕大部分人必須形成民主的共識,既民眾及各政治勢力必須同意彼此在政治上平等,大家都有平等的政治權力來坐在一起決定社會的重大問題。

中國從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後,各種政治勢力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軍閥,蔣介石,共產黨,但沒有一個真正想搞民主,換句話說,中國社會從來就沒有形成過民主的共識。土共建國時美其名曰‘工農聯盟的人民民主專政’,聽起來像是多數人的暴政,雖不是民主但還不算太壞,因為畢竟是多數人掌權。但那個說法隻是掛羊頭賣狗肉,其實上土共搞的是一黨專製,工人,農民隻是被代表而已,到文革期間變成了老毛一個人的專製。

印度號稱民主,但其種姓製度至今存在表明印度社會的民主共識僅是表麵文章而已。新加坡的例子正相反,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盡管專橫,但還是保持了基本的民主框架(選舉)。緬甸的軍方始終有參政的傾向,是其民主的巨大障礙。台灣的例子比較特殊,在統獨問題(安全上的需求)沒解決之前,台灣是不會有正常的民主的,因為其基礎就有問題。

總的來說,民主製度雖好,但卻非常嬌嫩脆弱,‘全社會的民主共識’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民主意識,這樣可以形成強大的社會監督力量,來阻止某些政治勢力的獨裁傾向。這不僅需要時間,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種政治環境,使民眾可以了解到非民主的缺點。胡溫的十年維穩實際上是件好事,它從反麵使中國老百姓的民主意識前所未有地提高了,這是真正的進步。

當然,中國要實行民主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且不說土共堅持其一黨專製的原則不放,就連在野的左派也主張‘無產階級專政’,軍隊的態度更是不得而知。從這個意義上說,土共政權倒台並不一定意味著民主,搞不好那隻是混亂或另一個獨裁政權的開始。

一旦有一天中國能實現民主,那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崛起之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