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萬維讀者網編輯部來信,得知我的參賽文章《老子和兒子》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119/201301/15681.html
獲得海一代,海二代萬維十五周年征文活動三等獎。起初,深感意外,參賽也就是寫寫玩玩,沒把它當回事。寫這篇文章還是受網友鼓勵才寫的。當初我讀某個網友的文章,對其文章寫了一段評述。她覺得我提到的對孩子的教育很有新意,是完全不同的故事。正巧征文活動開始了,我就坐下來想了想,寫起來,一氣嗬成,也沒怎麽修改就發了出去。見新征文不斷上網,看看人家的文章,從思想水平,文字語言,構思我都差了一截,尤其是很多為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網路作家,人家是在寫小說。自感無法相比,也就心裏很坦然,不會有什麽非份之想,獎?那是空中樓閣,可望不可即。所以說,獲獎很意外。
我的文章,平鋪直敘,情節簡單,構思也不奇特,我真奇怪了,何德何能評上三等?征文中有一篇老錢:《培養男子漢》。其作者背景,經曆和文章想表達的意思,與我很相近。但是思想水平遠遠高於我的。要說獲獎,老錢的文章更應該。唯一我覺得被評上獎的原因是,我的文章感動了評委,兒子去當兵,上前線,父子是朋友,相互促進,我跑了馬拉鬆。就這麽點事。我寫的早點,是這次征文一百多篇裏的第十幾篇,我發現這前十幾篇文章的作者,得獎率很高。我是沾了這個光了吧!
在得知文章獲獎的日子裏,我又聽說兒子參與組織了11-09-2013 在達拉斯的抗議遊行。這一抗議遊行出現在美國的26個城市,是全美華人的統一行動,抗議ABC主持人吉米基米爾的辱華言論。
記得我的文章的後麵有的讀者評論說,你們真行呀,在國內時,受共產黨教育,來美國信主,上戰場求神的保護,你們總是趕著時代的潮流呀!這上戰場總不是潮流吧,更多的人是打退堂鼓。這遊行抗議不會是潮流吧,有的人躲還來不及呢。他們的人生哲學就是平平安安,清清白白做人,做個“好的華人”。所以,這評語不是褒獎的話。
許多華人,來到美國,誰不都是想做一個“好的華人”呀?可是,當年歐洲來的白人,得到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後來卻殺印第安人,當一個印第安人說願意做的好的印第安人,那個白人卻說我見到的好的印第安人都死了。今天,那個ABC的吉米,以一個6歲的孩子做擋箭牌,說出我們該不該讓中國人活?那語氣,那神態活靈活現地就像當年的羅馬角鬥場上的勝利者,來問觀眾怎麽處理失敗者的命運?他根本就沒有把華人當人看待,試想他敢用同樣的口吻去評論黑人和猶太人嗎?
我很欣慰兒子的表現,我們的基因裏就有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東西,我父親在民族危亡之際,不留在學堂而去了延安;我也是在幾乎相同年紀時,上山下鄉去插隊,兒子更是在上大學的時候,選擇停學去參軍,他和Army簽字的那一天,是在總統發布戰爭令後的一天。我們來到這個國家,享受在這個國家的陽光雨露,就要為他做貢獻。而有的華人是不會為這個社會這樣去做的,更不會去上街遊行。這些“好的華人”不乏精英,以不關心政治為由,一到這種時刻,就躲躲閃閃,知道也裝不知道。對明顯辱華的言行也熟識無睹。雖然是精英,我也視他們為糞土。此刻,我想起一個德國著名的牧師(馬丁·尼莫拉Friedrich Gustav Emil Martin Niemöller,以及他的反納粹的懺悔文《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First they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First they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First theycame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speak out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came for the socialists,
and I didn'tspeak out because I wasn't a socialist.
Then they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speak out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came for me,
and there wasno one left to speak for me.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不說話;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是新教徒,我不說話;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說出自己該說出的話,不論是用行動,還是用語言是我們做人的尊嚴,也證明我們活著,該說不說,誰知道你是活著?還是死了?
附件:
“海一代,海二代”有獎征文揭曉 2013-10-31 21:53:56
傾聽海一代的經曆,關注海二代的傳承——作為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萬維讀者網首開海外華文媒體之先河,率先將視角投向了成長中的海二代。
自2012月12日開始,曆時8個多月的《海一代,海二代》有獎征文活動獲得了網友們的大力支持。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等世界各地的讀者們踴躍投稿,共同分享海一代為人父母的經驗與困惑,記錄海二代全新生活的感受與心聲。逾百篇征文,近200萬次的瀏覽量(截至2013年10月31日),讓萬維讀者網成立15周年大型有獎征文活動在熱烈的氣氛中落下帷幕。可以說,這是一次海一代與海二代共同參與的盛會,而這個美好的世界,毫無疑問,終究是屬於海二代們的。
經過評委們的認真評審,分別評選出一等獎兩篇,二等獎五篇,三等獎十篇,優秀獎十篇,各類獎項中排名不分先後。此外,我們還專門設立了一項“海二代特別獎”。
我們將於近期與獲獎作者聯係獎品領取事宜,並再次感謝眾多網友的熱情參與。
現將有獎征文活動的評選結果公布如下:
一等獎:
阿妞不牛:大闊特闊之海一代二代
葉友文:做一個真正的華裔美國人
二等獎:
解濱:天堂裏,願他們幸福
美國工科教授:國際搬運工——海一代和他們的前輩後輩們
怡然:原鄉,異鄉,心靈的故鄉
虔謙:我的家國,我的歸宿
翼展:海的彼岸
三等獎:
沽酒雪夜:海一代海二代的周末
吳冰:老方和他的女兒
李新紀:老子和兒子
南天明誌:為了尋覓心中常念的那一方淨土
夏冰梅:今夜的月亮
一諾:海外風雲——海一代紀實
蘇牧:家書,致大衛
文紅:雪花那個飄
海倫:陽光總在風雨後
西島水兵:每個人都幸福過
優秀獎:
鬱鬱蔥蔥:我浮蹤浪跡的青春喲
老錢:培養男子漢
胡建國:女兒和風箏
李堅:海一代,海二代,一代強一代
老山漢:女兒回歸
馬黑:海一代,二代,三代……
西木子:聊聊海一代與海二代
依山流影:兩大文明對撞交融中蛻變著的兩代華人
老地雷:海二代,做垃圾收理工還是飛機設計師
廖宛虹:長大的女兒是父母心髒的癌症
海二代特別獎:
少華:海龜
晚楓:轉眼多少個秋——寫給父親的家書
黃家陽:海二代的想象力
Selina:學校和我的故事
Senpay:我在Semiahmoo中學上8年級
XTT:海二代在北京
Amanda Wang:Nature 101
Emily:我想有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