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們的童年八十年代

生於七十年代,長於八十年代的記憶...
個人資料
正文

[老電影] 梅嶺星火 大清炮隊

(2013-09-07 07:46:10) 下一個

1934年秋,由於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紅軍主力被迫撤出江西根據地,開始了兩萬五千裏長征。當時,敵人從四麵八方向中央根據地撲來,中央蘇區淪陷了。陳毅同誌因腿部受傷,沒跟隨主力撤離,和留下的同誌一起上山打遊擊。他們曆盡艱險,輾轉到達贛南梅嶺山區時,這支隊伍已是兵不滿百了。他們隱蔽在深山密林之中,風餐露宿,過著野人般的生活。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堅持開展遊擊戰爭。此時,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他們與黨中央完全斷絕了聯係。環境越來越惡劣,鬥爭越來越艱難,戰士們情緒低落,有的竟離隊下山。但是,陳毅同誌始終充滿信心。堅持正確對待官兵,正確對待犯錯誤的同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終於度過了困難的三年,保存了革命火種。時值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三省,蔣介石實行賣國政策,中華民族的災難日益深重。對此,陳毅義憤填膺,他在山林中,高舉抗日旗幟,宣傳發動群眾,進行著不懈的鬥爭。1936年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不顧國家與民族的利益,對我南方遊擊隊發動猖狂進攻。由於叛徒出賣,梅嶺被困,在幾乎葬身火海之時,陳毅同誌視死如歸,寫下了著名詩篇《梅嶺三章》,慷慨高呼:"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戰閻羅!""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陳毅同誌雖遠離黨中央,可憑著他的政治遠見,毅然下山與國民黨進行談判。從此,結束了艱苦的遊擊戰爭,為以後召集南方的遊擊隊,組成浩浩蕩蕩的新四軍,開赴抗日戰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鴉片戰爭的炮火敲開了大清帝國緊閉的國門,致使沿海一帶戰雲密布,大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臨近海濱的小村莊,許多被臨時召集起來的青壯年男子站立在校場上。守備大人原想點過卯應大清炮隊大清炮隊(14張)付過去,不料總兵俞榮忽然親臨,命令這支"左營炮隊"立即開拔,充防鄔口,抵禦英法聯軍。於是這些或冒名頂替、或女扮男裝想冒領賞錢的沿海農民弄假成真,成了開赴戰場的炮隊士兵。麵黃肌瘦的小老頭梁寶被推為炮隊什長;"炮兵"李有財生性懦弱,生怕一脈單傳的家譜斷了弦;女扮男裝的馮玉舒本想點卯後冒領賞錢就走,不想被迫走上炮台,總想借機逃跑;老兵痞王延勝欺軟怕硬,但崇尚江湖豪俠之氣;狗剩兒當過玉平軍,愛憎分明,好打抱不平;小孩周運喜也被陰錯陽差推上炮台。麵對這群烏合之眾,炮隊千總楊成孝憂心如焚。這隻能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拚死血戰。炮台守備葉守信篤信天命,以為求神保佐便能克敵,結果貽誤戰機。激戰中,炮隊雖無實戰經驗,但根深蒂固的民族自尊使他們組成了同仇敵愾防線。周運喜被活活燒死,炮隊將士悲憤難抑,農家女馮玉舒率先點響殺敵的第一炮,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血戰。狗剩兒為誘敵深入壯烈殉國;王延勝拚死抗敵,飲彈身亡;梁寶山殺入敵陣,卻死於煙癮發作之時;李有財搬兵不成,反被課以重罪,亂箭射死;葉守信為捍衛繁衍自己祖輩的國土付出了生命;楊成孝在孤立無援的關頭與炮台同歸於盡。殘酷的交戰隨著大清右營炮隊全體將士的陣亡結束。同許多付出血的代價的愛國誌士一樣,他們的姓名並不曾因此載入史冊,但他們崇高的氣節和精神將永世長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