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諾獎得主不管兒子,兒子照樣當CEO

(2025-09-01 08:45:04) 下一個

WashU傳奇諾貝爾獎得主夫婦Carl and Gerty Cori隻有一個兒子,他在出生時的全名是Carl Thomas Cori。隨後演變成Tom Cori,這種中間名普用化的結果很多是因為孩子們不喜歡第一名字,Tom在這裏可能想擺脫父親Carl的影響。至少我見到的這類人物都很成功, V. Michael Holers和J. Evan Sadler就是兩個例子。

 

熱讀文章引來很多讀者的反饋,聖市老朋友和芝大家長這樣留言:“你這篇博客有英文版嗎?昨天在書店碰到諾獎得主夫婦Carl and Gerty Cori的外孫女婿,他雙胞胎兒子今年在Sam Altman中學升十二年級.  諾獎得主兒子Tom Cori做過二十多年CEO, 幾年前在疫情間去世. Tom告訴我他父母從不管他,我曾問他為何不利用父母被哈佛挖走後去讀哈佛,他說不想離父母這麽近在一個學校. 我們經常在一個沒有英文菜單的中歺館吃醬鴨和酸辣湯.  也是在他家我見過他的名人丈母娘Phyllis Schlafly.  可惜那時不識名人, 後來上美國憲法課讀到Phyllis Schlafly, Netflix 還有她的電視劇”

 

她當年準備專門帶我去Tom Cori家聊天,但是當天Tom說身體不舒服沒有訪問成。隨後Tom在疫情中去世,享年84歲,十分遺憾!

 

我的回答:“沒有英文版,很容易借軟件翻譯啊。這是穀歌翻譯,點開就是英文板本。有些翻錯或不準確,隻能大致地讀。母親Gerty在1957去世後,Tom的爸爸Carl才於1966年去的哈佛,那時Tom已經30歲了,他選擇留在華大讀的博士”

 

聖市老朋友和芝大家長:“Tom Cori本科先讀Wisconsin, 被開除(他大女兒Gerty 在Tom 去世後在Tom 家追思會上告訴我的),然後回來讀華大. 也是在那裏認識了他第一任老婆.  他的追思會上以前Sigma Aldrich的高管也都來了”

 

我的回答:“大女兒也叫Gerty[ThumbsUp][Worship]。Tom在Wisconsin不成氣候,但是本科和隨後的博士都畢業於華大,多少得到了些父母的樹蔭”。

 

讓我梳理一下,Carl Cori和Gerty Cori都於1896年出生在捷克,他們是1914年在醫學院認識的。Carl當時必須加入奧地利部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他返回布拉格。Carl在1920年與Gerty結婚,當時他們都是24歲。

 

Carl成長於成功科學家的家庭,父親是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所長;Gerty來自條件很好的猶太家庭,出生時的全名是Gerty Theresa Radnitz,父親是化學家和糖業公司主管,母親是社會文化名流。但是為了與丈夫Carl結婚,Gerty皈依成天主教徒。

 

鑒於當時東歐的動蕩局勢,他們在世界範圍內尋找職業發展的機會,Carl在紐約Buffalo和現在的Roswell Cancer Institute找到生化學家(biochemist)的職位。

他們都是在1922年在26歲時移民美國的,Gerty應該是在6個月後在美國與Carl團聚,她在同一個研究所找到了助理病理學家(Assistant Pathologist)的職位。Gerty當時應該是Carl的助手,因為媒體報道,從此他們在美國開啟了在一起的35年的成功研究生涯。

 

Carl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們互補良好。必須說明的是,他們隻有捷克MD, 沒有PhD, 但是在歐洲受過良好的科學訓練。

 

Cori夫婦在1931年時被WashU挖來聖路易斯,他們當時均為35歲。Carl抵達時就是WashU醫學院的藥理係教授和係主任,後來被任命為生化係的創係主任。Gerty在獲得諾獎的當年即1947年升為正教授,在這之前的1943年才被任命為“associate professor of research biological 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她當時還有位當係主任的丈夫為她爭取,諾獎得主的頭銜裏帶有research字樣。中國人喜歡做人上人的感覺,不能享受做實驗的快樂。

Cori Cycle是在紐約發現的,導致他們獲得諾獎的糖原分解過程以及發現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的工作是在聖路易斯完成的。

 

他們成長在奧匈帝國,為德國勢力範圍,當時德國引領著世界的科學。我猜測他們的英文也會有基辛格式的重德國口音,以後去WashU找些他們的講課視頻聽聽。

 

Gerty Cori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女性,他們是第三對獲得諾貝爾獎的夫妻檔科學家。Gerty在美國因為女性身份所受到的歧視是很明顯的,她的工資當時隻有丈夫的十分之一。她雖然晚年患骨髓疾病,但是幾乎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表現出非常強烈的職業道德。

 

華大長期不給她教授的職位, Gerty對自己的待遇是十分不滿的。她在晚年曾經說過,想想當年他們付給自己那麽低的工資,她當時生病在家休息也沒有什麽內疚感。

 

這個也應該相對地看,美國以前就給教授崇高的地位。90年代美國博士後的收入大概是擁有MD學位的教授的八分之一,2萬美元相對於16萬美元。何況Gerty是與當係主任的擁有MD的丈夫比較,那在上世紀30年代的差距會更大。

 

美國博士後與教授的收入差距現在正在縮小,大概是三倍的區別,6萬對18萬。這是拜美國左派為窮人爭自由的浪潮之福利,為美國名校教授真正向往共產主義的表現。現在美國的情況是,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後都可能與資深教授分享大專利的巨額紅利,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Cori夫婦忙事業到40歲才在1936年在聖路易斯生下獨子Tom,他應該是在聖路易斯名流雲集的環境中長大的。據說Cori夫婦是Renaissance couple, 對藝術領域也是相當欣賞, 問題是Tom喜歡吃中餐的習慣是什麽時候養成的?

 

Tom說父母不管他, 母親去世時Tom已經21歲,可能已經在被Madison, Wisconsin開除後重回WashU讀本科,他的WashU博士也是與父母相關的化學。

 

Tom隨後在美國工業界爬職場,當了Sigma Aldrich的高管和CEO幾十年。這是Tom在Sigma的職位爬行軌跡:1975年,隨著 Sigma Chemical與 Aldrich Chemical 合並,他被任命為副總裁(Vice President);1980年至1995年,擔任公司總裁(President);1983年起,當選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CEO);1991年至2000年底,擔任董事長(Chairman of the Board)?

 

雖然他自己不想這樣,但是他的求學和職業人生基本上都在St. Louis。Tom直接或間接受益於父母的榮譽, 這應該是可以想象的,Cori夫婦當時在華大和St. Louis是Rocket Scientists.

 

Tom曾經在分配遺產謹慎讓子孫們繼承,聲稱那麽多錢會將後代埋葬的。Tom聲稱自己太忙導致了首段婚姻的失敗,留下兩個女兒。其中的二女兒嫁給Richard Tao, 聖市華裔建築大佬和華大前校董陶光業的一個兒子。

 

Tom Cori的外孫子雙胞胎現在讀John Burroughs School (JBS)的十二年級,身上流淌著諾貝爾獎和華裔的血脈,應該很聰明,JBS是Sam Altman的母校。Tom的第二段婚姻是與美國著名保守派活動家Phyllis Schlafly的女兒結婚,但是“Tom Cori 去逝後,一年內,他的遺孀Anne Schlafly Cori 就嫁了個醫生”。這是來自芝大家長的信息,她是位世界曆史名人的專家。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