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National Geographic發表封麵故事,向美國大眾介紹“文寧救命豬”,“文寧救命豬”是同濟美國傑出校友覃文寧擔任SVP的eGenesis公司的知識產權。Nature文章裏,她也是最後作者。
因為阿肯森教授是熱愛大自然和鳥類的人士,National Geographic是他常年訂閱的雜誌。阿肯森還在問這豬是不是eGenesis製備的?我從文章中找到了,確實是她們公司製備的,至少我以後會叫它“文寧救命豬”。
在這篇示意圖裏,左邊是他們踢除的“壞基因”,右邊則是導入到豬腎裏的人抗免疫排斥的基因,阿肯森將CD46和CD55用鉛筆劃圈,我替他用紅圈加強了。
阿肯森然後在CD46下用鉛筆淡淡寫上“Discovered”, CD55下標出“Cloned”。他對自己的credits擁有精確的表述,因為從CD46的蛋白質和基因都是在他實驗室發現的,他們當年隻是克隆了CD55的基因,CD55的蛋白質是哈佛研究組發現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CD47是現在Genentech當VP的Eric Brown在華大醫學院發現的。這家夥是絕頂聰明的人,眼晴一眨就可以出計算結果的教授,他是哈佛數學本科和哈佛醫學院的畢業生。
難忘那些在華大的年輕歲月,我每次進Brown教授的辦公室都希望自己足夠聰明,因為他的門上掛的牌子寫道:“Don’t try to teach a pig to sing!”(“不要浪費時間教豬唱歌!”)。
隻是Rick (Eric) Brown一輩子也沒有什麽太大的成就,CD47的“Don’t eat me signal”學說還是他的博士後在華大發現的,所以並不是聰明人都有大成就。覃文寧在華大做的博士後,她們導入的3/7的基因都是在華大被發現的,這應該不是一般的巧合。
前幾天阿肯森給博士班上課,我也去旁聽了,他在課堂上指著CD46問我:“曉波,這個應該叫阿肯森基因,怎麽沒有這樣命名?”,我回複:“你當年太客氣了”。十年前阿肯森做研究報告時,鼠標指著CD46說:“This molecule is dear to my heart!” (“這個分子在我心中的特別地方”)。
我今天與John開玩笑說:“現在文寧製造的豬裏流淌著阿肯森基因”,以後還應該將National Geographic 這個專題看完。
現在活到第八個月的病人Tim Andrews在術前這樣說:“'IF I DIE AND YOU LEARN SOMETHING, SO BE IT. AND IF I DON'T AND I GET TO GIVE PEOPLE HOPE-THAT'S WHAT I REALLY WANTED'”(“如果我死了,而你們從裏麵學到了什麽,那就這樣吧。可如果我沒有死,並且還能給人們帶來希望——那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人類的文明就是這樣一步步向前推進的,與其說思想重要,到不如這樣定位世界曆史:真正推動世界進步的是基礎科學研究,以及因此泛生的技術革命。
同濟美國牛人:“弱弱地問一下免疫學家: 敲除了豬抗原基因、改換了人的對等基因,為什麽移植轉基因豬心的病人還要用免疫抑製劑?”
我的回複:“雖然他們已經修飾了六十多個基因,踢除了豬的主要抗原,並且導入了相應的人類基因,但這些修改仍然隻是針對最主要的免疫學屏障。信不信由你,豬與人一樣,體內都有大量逆轉錄病毒嵌入的基因片段。豬的抗原庫非常龐大,許多外源抗原(主要和次要抗原)依然會通過受體自身的 MHC 加工並呈遞,從而激活人體的免疫係統。至於修飾受體的 MHC,那在技術上極其複雜,目前應該不容易,阿肯森說他看到有人嚐試過類似的研究。我上次在會上也問過覃文寧,但她的回答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了。正因為如此,術後病人仍然必須依賴免疫抑製方案,核心是使用抗 CD154 的單抗來抑製 CD4 T 細胞,同時配合信號通路阻斷劑和糖皮質激素等廣譜免疫抑製劑”。
同濟美國牛人:“告訴你,其實我是故意問這個問題的。因為我知道這個領域的最後成功“任重還道遠“。我還可以告訴你真的“詭異“的科學 , 十多年前號稱無免疫排斥的自體誘導多能幹細胞移植其實是在免疫功能完全缺失的動物裏做的,這叫什麽?這叫“捏著鼻子唬眼睛“。當年我就發表過科學論文揭露這樣的偽科學。”
好消息分享,我在同濟的大班長謝燕成為全球被引用最多的科學家之一,也晉升到華大的教授。謝燕的名字在美國名流之間,上麵是華大前校長和MIT前教務長Mark Wrighton,下麵是全球NK研究的權威和我們的前主任Wayne Yokoyama。這樣我們在St. Louis的同濟81-2班的同班同學中,擁有倆位美國頂尖醫學院的教授。不知是否是偶然,這倆教授的兒子都在美國不錯的大學當教授,其中一位寧可當計算機教授,也不去舊金山灣區當年薪百萬的碼農。耶魯前教授和海歸大佬傅新元:“華人出人才 文化傳統也有作用 老祖宗還是有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