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2025 (7)
這是華大教授Skip Virgin備受歡迎的例行學術報告,可以說是人山人海,整個會議廳包括地上全坐滿了聽眾。資深教授如果來晚了,也隻能席地而坐,一般情況在美國沒有為長者讓座的傳統,這次還意外看見一位學生問位講座教授的長者是否需要座位,那位教授仍然堅持自己坐在地上。
這麽熟悉的校內教授的講座,本來不應該詳細宣讀演講人的簡曆的,但是沒有想到介紹人仍然陳述,Skip在哈佛拿了三個學位(本科,MD和PhD), 而他那哈佛博士是從一位古巴移民的哈佛教授那裏拿到的。那位教授幸運地逃避了卡斯特羅的迫害,抵美後接受科學訓練,為獲得拉斯卡獎的傑出科學家,Skip也追隨導師從波士頓來到了聖路易斯。每周一的免疫學演講永遠都是世界最前沿,前麵可能坐5位華大的美國科學院院士,還有美國醫學院院士。可能在幫Skip戴揚聲器的朋友保羅就是美國免疫學家協會的前會長,這職位還不是美國傑出科學家追求的目標。
Skip可以領導一個“軍”的實驗室做autophage(細胞自噬功能),細胞自噬是溶酶體和自噬體融合後的細胞清除雜物的分子機製。演講人為知名病毒免疫學家,病毒等異物自然應該被清除,而機體自身的殘餘物如果不處理好,也會作為抗原誘導機體產生眾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自噬功能的發現意義重大。Skip的報告相當精彩,傳遞信息的能力應該是在波士頓的紅房子裏學到的,哈佛人確實能說。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細胞自噬功能的原始發現來源於去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日本獲得者Oshumi(大隅),大隅作此發現時應該遠沒有Skip這麽風光,可能隻有幾個人,初步的結論還受人懷疑。
Thomas Kuhn(科恩)發現了常規科學裏如何產生科學飛躍的基本規律,他的半個多世紀前的發現如今還有意義。我們科學家在常規科學裏日夜勞作,我稱之沒有太多意義的小進展,常規科學為大量普通的科學家提供了謀生的方式;科恩不僅定義了常規科學,更是發現了科學的發展不是靠常規科學永遠的漸進連續般前行的。也就是說常規科學在逐年積累後應該產生科學革命的範式跳躍(Paradigm shift),科恩獨創的這個術語已經擴展到廣泛的領域。判斷是否為範式跳躍的標準是是否有大批的科學家跟進,把它做得火熱和成熟,然後該領域又變成了常規科學,等待著下一次範式跳躍的來臨,科恩就這樣發現了科學以革命性的形式發展的規律。所以Skip實驗室一年內發表三篇《Science》的文章所展現的跟進熱情,正是證明了Oshmu(大隅)的發現為Paradigm shift,再過幾年熱點過後,細胞自噬就變成了常規科學。
大家可以想象傑出的哲學家科恩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嗎?至少他人生的最後幾十年是在麻省理工度過的,雖然他的已經再版了五十次的巨著《科學革命的結構》寫於伯克利加州大學,而在哈佛得博士的科恩在轉向哲學和曆史之前是學物理出身的。大家說笑話時談及MIT周圍的腦袋可以撼動地球,那主要是指科技方麵的人才,別忘了MIT在音樂理論,建築,經濟甚至科學哲學也相當不錯。我與一位在麻省理工讀完本科的教授朋友交談,他說他的同學當年想轉係去讀麻省理工的音樂專業,可那同學卻被他們拒了,得到的回答是麻省理工的音樂專業隻收“Genius"(天才)。我對一所理工院校擁有頂尖的政治科學係也覺得好奇,這位教授說那太正常了,他同學裏麵好幾位在MIT是學政治專業的,麻省理工對隻要有學生選的專業都會盡力去做好。
我們在這裏應該向Skip再次致敬。他在前不久的小型報告中,對一位博士後在致謝幻燈片標出各位同行國籍的做法讚賞有加:“我特別喜歡你的這張幻燈片。我們美國是移民的國度,我們特別珍惜來自世界各地的多樣化的人才。雖然現在的政府不能在這方麵代表我們,但是我們必須說明這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Thomas Kuhn
經常讀到你在博客文章裏對科學前輩或同行的讚許,以及對自己專業領域發展的自豪感,很羨慕。 在我所處的領域裏,看到更多的是人性的陰暗,科學的停滯,道德的喪失。比如一篇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論文,卻能夠象“皇帝的新裝”一樣被萬民追捧,開創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引用近兩萬次。一個極富盛名的科學家,獲得無數大獎和榮譽,其實毫無科學貢獻,目前為止真實的成就隻是自己在10歲時取得國際奧數獎牌。
經常看到的是,一個很小的成績被無限誇大。而真正有重大意義的科研成果被同行們努力埋沒。 這種感覺好像與老兄的認識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