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常春藤亞裔學生配額的統計證據(二)

(2013-01-17 16:25:22) 下一個



圖二:常春藤亞裔的百分比與美國亞裔學齡期學生人數的關係。此圖的作者Ron Unz為哈佛校友,軟件工程師和雜誌發行人。

Ron Unz發表於"美國保守派"雜誌的文章已引起美國眾多主要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還為此在網上開專區邀請觀點各異的人士激辯。麵對圖中的證據,亞裔百人會的前會長民主黨籍的吳仙標在紐約時報上的辯論題目幹脆是:"歧視是明顯的"。民主黨人對美國右派持續反對的政策如此憤怒,使我們也多少感受到了社會的良知。

讓我們從此統計圖更進一步地理解亞裔入學常春藤所遇到的政策性歧視。此圖的右側縱坐標為美國亞裔適合讀大學的學齡人口(18-21歲),左側縱坐標為亞裔在校園內的百分比,橫坐標為1990年至2011年大約二十年的時間段。這二十年裏,亞裔學齡人口從1990年的大約40萬增加到2011年的大約80萬。正如科學研究中的陽性對照,作為完全沒有限製而憑本事入學的大學的代表,加州理工學院的亞裔從1990年的20%左右增加到2011年的40%左右,這是沒有配額的情況。

那麽有配額的情況是什麽呢? 哈佛和耶魯的亞裔學生都在1993年接近或超過20%, 但隨後下降了3-5%, 然後二十年維持在這個水平,與亞裔學齡學生的增長亳無關係。哥倫比亞大學也在1993年亞裔學生達到高峰,隨後迅速下降而恒定不變。康乃爾的一部分為州立大學,使得它是常春藤中錄取率最高的。即使以科學和工程見長,理應吸引更多亞裔申請的康乃爾,也在1995年亞裔百分比達最高值後下降。我們應該說,達特茅斯亞裔學生的增長是顯著的,從1990年的5-6%至現在的15-17%, 但它就是在韓裔校長的領導下也沒有突破常春藤的亞裔配額。與加州理工完全相反,八所常春藤的亞裔學生數從1990至2011一直維持在20%以下。從圖上看,他們從2000年至2011年期間更是重疊在一起的驚人的平線。

八十年代中葉,美國出現過抗議常春藤歧視亞裔入學的聲音,當時的紐約時報還以"不可能的錄取"描述當時哈佛拒絕亞裔的狀況,聯邦政府也立案調查過。聯邦的調查完成於1991年,這可能是為什麽當時哈佛耶魯的亞裔學生在1993-1995達到高峰的原因,但是風頭過後常春藤照樣我行我素。

近年耶魯的亞裔學生略微回升,從2006年的12.7%,2007年的15.4%到2008年的13.8%和2009年的15.5%。但耶魯二十年來通報給聯邦的數據從沒有超過17%, 強烈暗示內定的亞裔配額的存在。耶魯2012年公布的亞裔百分比為二十年來的最高值16.8%, 但耶魯也破天荒地聲稱,如果沒有混血的可能耶魯亞裔百分比應為20.2%。後來從耶魯公布的新聞得知,這個高出了3.4%的百分比是因為耶魯將填混血的5.4%的大部分學生劃成了亞裔。耶魯每日新聞說,哈佛所稱的2012年的亞裔占新生的22.6%也是包含了混血的亞裔的結果。

這裏衍生出兩個問題:第一,最新的聯邦條款不允許學校在申報學生種族的百分比時,刻意除掉混血類別而改報單一的種族。Unz的數據是按聯邦的規定在研究亞裔時沒有包括混血的。"混血"自2009年開始使用,以前則被稱為"種族不詳"。由於普通申請表上沒有"混血"或"其他"的選項,耶魯報告給聯邦的混血是指學生選了二個以上的種族。第二,亞裔與異族通婚所生的混血孩子為避免歧視在填表時是盡可能不填亞裔背景的。前不久,紐約時報發表數篇文章專門報道此現象。哈佛耶魯當然是聰明的,他們根據法律不得不向聯邦政府報告對亞裔配額明顯的低百分比,然後再放出提不上台麵的高數據以抵消他們在公關上的難堪。

那麽此圖是否與近二十年來亞裔學生的學業和課外活動無長進相關,或者亞裔申請常春藤的人數下降了。常理和事實告訴我們這些都是不存在的。

八十年代之後,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的華裔子女不可能比以往申請常春藤的更少。2006年,亞裔占了各州代表畢業班最高學業成就之一的美國總統學者的27%;德克薩斯州的亞裔僅占3.8%, 卻擁有超過25%的德州的國家資質獎學金半決賽的勝出者;華裔學生每年在英特爾或西門子等高中科學競賽都占相當的比例。Ron Unz文中給出的數據顯示,美國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奧林比亞競賽的獲獎人,沒有一個學科例外,亞裔學生都從八九十年代的10-20%上升到現在的超過50%,化學奧賽亞裔更是占據了90%的頂尖席位。

我們現在看到在此議題上頗有建樹的三位哈佛畢業的猶太學者。他們是Ron Unz本人,完成了分析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本科生招生的宏篇社會學專著"Chosen"的Jerome Karabel,以及稱亞裔為新猶太人並發表了有影響力的題為"The Price of Admission"一書的Daniel Golden。並不是猶太人特別喜歡為亞裔打抱不平,更多的應該是猶太人幾千年在世界各國謀生的經曆使他們對逆向歧視的那種特有的敏感。反觀亞裔的聲音則微弱得多,大家一般都忍氣吞聲,更有一些人則貌似胸懷開闊而為歧視政策唱讚歌。

常春藤對亞裔學生的限製如此同步,像是他們在新英格蘭的某個小鎮秘密開會決定似的,這樣可以有利共享有責同擔。我們也不必奇怪,這次高院在辯論德州的平權法案的案子之前,常春藤釆取的聯合支持平權法案的行動。

亞裔配額隻能從這些強有力的科學數據中推斷出,常春藤是絕不會公開承認的,正如他們上世紀初矢口否認猶太的配額一樣。別的不說,常春藤諸校如果惹上違憲的嫌疑,他們的巨額聯邦研究資助就會受影響了。但是無論我們的政治觀點多麽相左,公然否認配額的存在似乎是對數據的不尊重了,如果國家統計中心發表的數據是真實的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海鷗飛處 回複 悄悄話 這個研究的結論很好,很明顯。但前麵的一個關於用 Caltech 作為 positive control 的說法有問題。試想,假如未來的某一年亞裔的學齡人口增長到200萬,那麽根據上麵的說法,Caltech 錄取的亞裔是否應該為100%(40萬->200萬 ~ 20%->100%,增長了4倍)呢? 要是亞裔的學齡人口增長到300萬,又該如何計算?

這裏問題出在沒有考慮到當亞裔的學齡人口增長時,別的族裔的學齡人口也增長的情況。

正確的比較應該是以亞裔學齡人口占全部學齡人口的比例的增長來與錄取的亞裔的比例的增長來做對比。譬如:某年亞裔學齡人口占全部學齡人口的比例從原來的4%增長到6%(增長率50%),那麽可以看看錄取的亞裔學生的比例是否也有50%的增長。如果是大約50%,那麽可以視為沒有特別的歧視或優待,可以作為一個 positive control。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enjoylife123456的評論:
我同意若哈佛耶魯達50%以需有一定的平衡措施,但遠遠不是現在。亞裔學生相對不活躍,未來生涯缺原創性有目共睹,這更需要亞裔改變培養後代的態度。但現在哈佛耶魯拒有領袖才能的亞裔也毫無顧忌。
enjoylife123456 回複 悄悄話 我來“貌似心胸開闊”一下:

1. 同意。配額限製是“明顯的”。

2. "美國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奧林比亞競賽的獲獎人,沒有一個學科例外,亞裔學生都從八九十年代的10-20%上升到現在的超過50%,化學奧賽亞裔更是占據了90%的頂尖席位。"

哈佛耶魯畢業生相對“頗有建樹”是多因素的,不少人喜歡的用硬指
標“憑本事?”為主要錄取標準未必更合理。

3."作為完全沒有限製而憑本事入學的大學的代表,加州理工學院的亞裔從1990年的20%左右增加到2011年的40%左右,這是沒有配額的情況。"

錄取 50% 亞裔的哈佛耶魯還是今天的哈佛耶魯?My be sometime later but not now.。
青羊宮 回複 悄悄話 "反觀亞裔的聲音則微弱得多,大家一般都忍氣吞聲,更有一些則貌似心胸開闊而為歧視政策唱讚歌。 "
一針見血。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飿崆的評論:
你完全搞錯了。
xiyushoum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飿崆的評論:
這些數據說明滕校錄取華裔人數在不斷上升中(總人數增長,錄取百分比持平),鑒於滕校本身規模沒有大幅提高,因此這些數據說明基本公平
------------------------------------------------------------
文科生, 傷不起
飿崆 回複 悄悄話 這些數據說明滕校錄取華裔人數在不斷上升中(總人數增長,錄取百分比持平),鑒於滕校本身規模沒有大幅提高,因此這些數據說明基本公平
林居 回複 悄悄話 ding!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雨滴的評論:
確實正如你說,不爭取永遠做模範的少數族裔不是個好途徑。
雨滴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雅美之途的分享。希望我們的後代在這片土地上,在學業,事業和生活上能夠有公正平等的競爭機會。 機會不會自動地送給我們。需要我們這一代,我們的下一代甚至更多代不斷地去爭取。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讓人看到了希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