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賀宛男:我看中聯重科\'三宗罪\'

(2013-11-01 10:07:43) 下一個
時間:2013年10月26日 08:14:28 中財網  
因陷入媒體與上市公司之間關於“銷售和財務是否造假”的紛爭,中聯重科成了本周滬港股市的焦點。其中周三、周四兩天中聯A股和H股分別下跌6.75%和9.14%,市值損失達33.81億元(人民幣);周五略有反彈,但公司到底有無造假,投資人依然一頭霧水。
有媒體報道稱,曾有人向香港聯交所和深交所進行實名舉報,並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舉報材料。而後者在進行調查後均給予了回函,稱不存在舉報人所反映的情況。但無論是交易所還是證監會,均未見公開答複。
綜合有關方麵的信息,中聯重科主要涉嫌“三宗罪”:一是財務造假;二是高管持股公司高位減持,套現12億多元,而這一時期正是中聯重科銷售涉嫌造假之時。三是管理層收購旗下優質資產,造成國資流失。為此筆者查閱了中聯重科的大量公開資料,以及有關媒體的質疑報道,在此談談個人的看法。(一)、中聯重科有沒有造假?
質疑財務造假的依據主要有二:
一是2012年上半年公司淨利為56.2億元,而全年為73.3億元,即下半年盈利不到全年的四分之一。公司是否存在將上半年業績人為做高,下半年不得已才原形畢露?二是銷售數據與財務數據互相矛盾。對於第一點,應視為工程機械行業的共性,即如同處湖南的三一重工,上半年淨利為51.6億元,而全年為56.86億元,下半年還不到全年的10%。對於第二點,卻有點看不懂了。據公司2013年7月23日公告,2012年營銷業務係統顯示的華中地區銷售訂單為60.88億元,退貨訂單為13.64億元,退貨率22.4%;而同期財務係統顯示的銷售收入為52.1億元,銷售退貨2.11億元,退貨率4%。公司解釋說是下半年起工程機械行業持續低迷,對於經營困難、還款能力較弱的客戶,公司同意部分客戶退貨申請,雲雲。但同時也承認“一筆銷售交易在營銷業務係統中可能形成多筆‘銷售訂單’和‘退貨訂單’”這就有利潤調節之嫌了。況且公司在今年5月的澄清公告中根本沒有提到銷售係統和財務係統有兩本賬,7月公告才不得已而告之,是不是在擠牙膏呢?
(二)、高管持股高位套現和“財務造假”有無關聯?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第三大股東合盛科技係管理層持股公司(其中董事長詹純新持股30%,其他股東為執行董事劉權等管理層以及弘毅投資),第五大股東一方科技為合盛科技的一致行動人。2012年一季報合盛科技(持38806萬股,占5.04%)和一方科技(持23824萬股,占3.09%)合計持股62630萬股,到了半年報,兩股東合計持股減至55137萬股,即減持7493萬股,套現市值約為7.7億元。其他兩家境外股東減持(減持市值4億多元)應該同公司高管關係不大。問題是,筆者查遍了2012年4月到6月中聯重科的所有公告,均未見股份減持公告。雖然減持的一方科技持股在5%以下,但它是管理層持股公司的一致行動人,豈能不聲不響地悄悄開溜呢?事實上,2012年上半年確是公司業績最好,股價也處於相對高位之時,高管持股公司的一致行動人在此時大筆減持,雖然與有關媒體質疑的2012年下半年“財務造假”關係不大,但如此重大信息不作披露,監管層是否要查一查?
(三)、向管理層出讓旗下子公司,有無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所謂出讓旗下子公司,指的是2012年3月15日,擬在湖南產權交易所掛牌“中聯環衛”80%股權,出讓理由是集中優勢資源發展工程機械主業。問題是,中聯環衛是一家2012年2月25日剛剛設立的新公司,設立時信誓旦旦地說“為了環衛機械產業戰略發展需要。”為什麽成立不到一月,就要放棄這一“戰略”?原來,“意向受讓方”正是上文提到的管理層持股公司合盛科技,而且出讓是為了讓“環衛機械產業以獨立平台經營”。這就讓人發生聯想,成為管理層的獨立平台之後有沒有可能分拆上市呢……。雖然80%股權作價27億元,相比其淨資產有所溢價。但作為中聯環衛的前身,這部分環衛資產原來就在中聯重科內運作,2011年環衛機械營業收入約30億,出讓的市淨率為1.65倍,市盈率5.11倍,在同類環衛企業中,這一估值明顯偏低。這才引來媒體一片國資賤賣之質疑。
這一掛牌出售直掛了一年多,直到2013年3月29日,公司才以“無意向受讓方向湖南產交所遞交受讓申請”為由,發出“終止掛牌出售子公司股權的公告”。顯然是在輿論監督下有關方麵幹預的結果。
中聯重科這家公司有沒有問題,相信客觀的投資者和監管者自會作出結論。至於媒體質疑把股價從10幾元打到4元,那更是不懂股市的無稽之談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禾虹 回複 悄悄話 我的老師賀宛男,女,六十年代畢業於複旦大學新聞係,著名財經記者,1989年開始進入證券報道領域,1990年7月創辦了中國媒體第一個證券專欄--《新聞報》證券市場專欄,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個人主要從事上市公司研究和證券市場的製度建設,十多年來撰寫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公司訪談及有關市場建設文章數千篇。著有《證券投資技巧》、《證券市場導遊》、《家庭投資百竅》、《業績:成長與重組》、《中國股市投資手冊》、《證券法與股市新理念》、《化妝舞會――挑開百家上市公司麵紗》、《財報全庫》等專著十餘本。
但我沒有秉承賀老師的專長。很慚愧股票做的一塌糊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