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鄴

(2013-10-29 06:57:03) 下一個
鄴[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鄴城遺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 河北省臨漳縣,河南省安陽縣
分類 古遺址
時代 曹魏 北齊
編號 3-213


鄴是中國古代一邑名,舊址位於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磁縣和河南安陽市安陽縣交界處。鄴城遺址主體位於河北省臨漳縣西南20公裏的漳河北岸,在今安陽市中心18公裏處,距邯鄲市40餘公裏。遺址範圍包括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北城)和河南安陽市北(鄴南城)。今天鄴城舊址附近還經常有重要的東漢與魏晉南北朝相關的考古學發現。

曆史[編輯]商朝時,宰相伊尹流放其君太甲於此地,時曰桐。

春秋時期齊桓公築鄴城,戰國時屬魏,有西門豹治鄴之故事。

秦朝置縣;西漢建立後為魏郡治所;東漢末年至三國時代間成為華北平原上重要的城市,漢代末年的袁紹以鄴城為根據地;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為魏公,定魏國之都於此;曹丕代漢,遷都洛陽,鄴仍然陪都,為五都之一。

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及北朝的東魏、北齊都曾在此建都。自曹操時至此,鄴長期為河北地區最富庶的大都市之一;有南北相連的二城;北城由曹魏因舊城增築,東西七裏、南北五裏,北臨漳水,城西北隅自北向南有冰井、銅爵、金虎三台,近代漳水向南移動,已隔在北岸;南城築於東魏初年,在漳水之南,東西六裏、南北八裏,大於北城。

580年,北周宇文泰的外甥尉遲迥據鄴反抗楊堅失敗,古鄴城被焚毀,相州、魏郡、鄴縣三級治所及鄴民遷至安陽古城,安陽遂稱相州,自此亦有鄴城之稱,即為新鄴城。

安史之亂,為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所轄,屬魏州。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州兵變,趙在禮在鄴都叛亂,李存勖命李嗣源前往討伐,石敬瑭也一同出征。在鄴城下李嗣源被叛軍恭迎入城,於是與叛軍合兵謀反,率兵西攻洛邑,因而稱帝。

現在南京原來叫建業。 而建業就是建鄴。 是從東吳開始的。

那個時候曹操的丞相府魏公府魏王府都是在鄴,而都城在許昌。曹操管理國家不是在許昌管理,而是從鄴的魏王府。 曹操被封的地盤就是原來袁紹的地盤,到了曹丕當魏王,漢朝的管轄地帶已經一大半成為了魏王的封地,而且獨立管理了很多年,早就穩定下來。 漢獻帝的讓位在地方的行政方麵完全沒有震動。

曹丕這個人私德有很大的問題。他的母親卞太後後來已經不願意再進宮看自己的兒子,因為她看到曹操的很多妾都為曹丕接了過去。 曹丕的行為對於當時風氣有很大的影響。 但是史書沒有對他這個方麵有很多的指責。 隻有《世說新語》提到,也就是一則。

我們習慣說魏晉南北朝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除了政治製度一脈相承之外,後朝對於前朝留著一點敬意,對與前朝誣詆能夠避免都避免。 象曹丕這樣的著彰的醜行後朝也避而不談。 三國誌寫的時候已經是晉朝。  而裴鬆之的注更是南宋,隔得很遠。都沒有強調。這就是一個證明。就是連三國演義都沒有強調。

相比之下現代的朝代的更替對與前朝的醜詆比比兼是。在中國的曆史上應該說是等而下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