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國那些人和事(2)

(2013-01-29 09:30:14) 下一個
       說到四大家族,我很懷疑。謊話重複一千遍,不信也得信。我父親有一次到廬山參加記者招待會,宋美齡發表完講話,我父親站起來問四大家族怎麽貪汙腐敗,宋美齡駁斥他,弄得滿場記者都低著頭不敢坑聲。不過 後來蔣 夫人對我家裏人還是很好,很和善。 蔣 夫人非常了不起﹐她活到一百多歲,就說明她不是整天算計勾心鬥角的人。抗戰期間, 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九日 , 蔣 夫人宋美齡代表國民政府到美國求援,對美國國會做演講,浩然正氣,自信從容,舉止高雅。她的風采當時傾倒美國國會,演講之後,全場起立,掌聲達四分鍾。當時的國會發言人把迎接宋美齡到場那天譽為美利堅驕傲的一天,讚美中 國第一 夫人是地球上最傑出女性之一。美國有人評論說: 蔣 夫人在國會大廈駐足三小時,是美國曆史不能缺少的一 頁,也是一個世界性事件。

       再說宋慶齡。父親生前是宋慶齡基金會的常務理事,老爺子過世之後,我們兄妹從美國回北京,受到宋慶齡基金會邀請,到宋慶齡故居去訪問座談,宋慶齡故居的園子很大,在北京後海,以前是納蘭的王府,可是宋慶齡住的房間確是相當簡樸,我們去看,不能相信她在那裏接見外國元首。我想,以前在國民政府做過官的人,大概怎麽著也貪汙腐敗不起來。被歸做四大家族之一的 陳立夫 先生,跟我外祖父很要好。抗戰勝利,國民政府從重慶搬回南京,我外祖父拿著中央日報的搬家費,一家六口,到了南京,租好房子,就分文沒有了。正愁中飯沒著落, 陳立夫 先生走進門來。他到新街口辦事,聽說陶希聖剛搬到這裏,就來蹭中飯。外祖母沒轍,隻好炒兩碗蛋炒飯打發。陳立夫退休來美國,怎麽個活法?開養雞場。吃 蛋炒飯,開養雞場糊口,像是四大家族幹的事嗎?

       我的外祖父是蔣介石侍從秘書,國民黨中常委,中宣部長,中央日報董事長,可以算高幹了。剛到台灣,不管多大官,中央黨部和《中央日報》都不分配住房。外祖母自己出去找房子,在台北新生路和信義路買了一處小宅子。那時候這個地方隻有一些日本式小洋房,空空曠曠,價格便宜,不像現在這樣高樓大廈。買了房子,到《中央日報》去申請家具,隻領到一張吃飯桌子,四條桌腿,上麵架個木板。加四把折疊木椅,不夠五個舅舅每人坐一個,更沒有外祖父的坐處。外祖母隻好自己買回兩個書桌,四把椅子,讓舅舅們勉強能做功課。五個舅舅上學,每天中午放學回家要吃飯,時間緊,飯量大。外祖母每天出去排隊買米買菜,經常來不及,隻好買些麵粉,回家煮麵條。後來 王惕吾 先生聽說了,不忍心,送兩袋米 來。外祖母買個大瓦缸存放,搬家幾次,大瓦缸一直保存著,沒有碰壞,為了留做紀念,舅舅們至今還感激 王惕吾 先生,時常對我們講。

       再看民國的學問家教育家胡適、蔡元培、王國維、陳寅恪、梅貽琦,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葉企孫、錢學森、華羅庚,都是民國造就的人材。還有藝術家趙丹、白楊、梅蘭芳、馬連良、吳祖光、新鳳霞、紅線女、常香玉,文學家魯迅、巴金、徐誌摩、朱自清、曹禺、沈從文、張愛玲,美術家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鴻﹐總而言之,大家扳手指頭數數,從民國時期之後,六七十年過去,到今天,有哪個中國藝術家、文學家的成就,能夠超過這些人。連說相聲的都沒一個比得了侯寶林。

       聽說去年海外作家回到福建參觀林語堂故居,想想林語堂那時候,民國時期,不管他寫什麽,都能出版。這道理挺簡單,先要能出版,才能出大師。我有時候琢磨如果莎士比亞、狄更斯、雨果、托爾斯泰生在中國,會怎麽樣?如果生在民國時期,也許還有點戲,要是沒生在民國時期,那就栽了。林語堂要不是活在民國時期,他絕成不了大師。還有張愛玲,不槍斃就算她走運,還想出書?巴金、曹禺、沈從文、老舍、錢鍾書、茅盾,離開民國時期那個環境,又活了好幾十年,可是怎麽樣?

       要說民國人物,頭一個當然是 孫中山 先生。前兩個月過雙十節,丹佛英文報紙登一篇報導,說中國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孫中山正在丹佛為民國革命募捐。他在博德演講,接到革命軍電報,催他回國就任大總統。孫中山急忙動身,坐了一個月的船,才到上海。我讀了之後,才知道丹佛跟民國還有這麽一段緣分,挺震驚。我們實在對民國曆史知道得太少了,必須趕緊補課。

       孫中山之後,早期民國最重要的人物是袁世凱。不管後來人怎麽評論袁世凱,罵他賣國是不尊重曆史。袁世凱做總統的時候,日本為竊取在中國的利益,向中國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無理要求,袁世凱絞盡腦汁,動用各種手段,並向外界透漏日本要求,爭取民眾支持。先後曆時三個月,談判25次,逼迫日本兩次修改要求。日本提出最後通牒,用支持革命黨發動戰爭威脅,袁世才答應了日本的修正案,簽署其中關於山東和南滿的兩條,這兩條都沒有喪失中國主權。這些史料原件據說還保存在天津博物館內,有案可查。但是至今還是有媒體繼續編造袁世簽署二十一條的謠言。民國時期的政治領袖﹐至少不賣國﹐而民國之後很多人連這條底線都保持不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