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一天,我和朋友來到了清華。那天是周四,學校說要周末才對外開放,我們隻好花40元打個“黑的”。
“黑的”拐進加油站這條路。
這路我熟,當年我和女兒走過不止一次。1996年,我陪女兒參加“全國中學生文藝冬令營”,她彈古箏獲了第一,當年秋,清華免試予以錄取。這以後,我去過幾次清華,最後一次是在2000年,我與先生去替即將赴加國讀研的女兒辦理離校手續。
這一別竟是14年!
“黑的”就近把我們送到了朱自清的那爿荷塘。
據載,這裏原本是清鹹豐帝舊居,曰“近春園”。
某夜,朱先生披著融融月色,踱到了荷塘邊,滿塘的葉,花,苞,因風搖曳起舞,爭相躍入朱先生的月色荷塘中。這一躍,荷們也是成就了自己,時至今日,仍那麽鮮活······
秋日的荷塘,已然沒有往日的風姿,大片倒伏的半青半枯的殘葉,雜亂無章的枯枝敗草,把荷塘割裂零亂不堪。
我依舊興致盎然。端起相機拍個不停。
許是朱先生的那一抹荷塘月色尚籠在我的心田?
許是女兒那青春靚麗的身影已烙在了荷塘的底版上?
皆有可能。
荷塘對岸那紅紅綠綠的長亭接短亭,倒是一景。好些中老年朋友在那裏看書看報,下棋聊天,好不愜意。
我們變換角度拍照,想想也該變換“頻道”了。於是,我們拾級而上,拐來拐去,又看到路邊左側一大片湖水。清華園說是有兩湖一塘,大概這就是之一吧。 湖中尚無一物,隻有樹影婆娑的岸邊,幾個釣翁悠閑垂釣。
我們一路行行攝攝,行到主幹道清華路,隻見幾個小年輕在路口高高壘起的幾疊石雕書冊前拍照。看過國內形神逼真,國外簡約寫意等石雕,還沒見過如此寥寥數筆,如此新穎創意的作品。我定睛端詳了好一會,沒挪腳。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蹣跚走到“書冊”邊,在一條長靠背椅上坐了下來。夕陽中,靜靜端坐的老太,那份安詳自若,那種隨意自在,無不觸碰我頻頻舉起手中的單反相機。
我突發其想,倘若在這“水木湛清華”的靜雅清麗校園中,在這濃濃書香熏染的氛圍裏 ,就這樣老去,優雅地老去,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長亭接短亭······
偶拾
拾級而上
悠閑釣翁
歲月靜好
優雅老去
你的敘述和照片很親切。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