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一個第一次,第一次未必是最好的,但肯定是印象最深的,要不然也不會那麽多人對自己的初戀,魂牽夢繞。倒是想起了兒時閱讀的第一本小說,小說既不是什麽幾大名著,也不是什麽著名的啟蒙讀物,一本具有深深的時代烙印的少兒小說。在那個年代,這本小說應算得上還是有一定影響的,要不然那時每天的小說連播中也不會播出。作者是誰,不記得了,不記得的還有其中的故事。這麽多年後,唯一還能記住的是其中反派人物的名字:金老歪。看到這個名字,同齡的人們也許能記起什麽來。對!《戰地紅纓》就是我所閱讀的第一本小說。讀過的小說不知有多少,去除名著和一些有影響作品外,能有印象,還能記住點滴的確實不多。
那時自己大概是八九歲的樣子,廣播連播的小說是《戰地紅纓》,每天的半個小時,肯定是有些不盡興。不記得怎麽來的,反正哥哥手裏有了這本小說。晚上躺在床上時,哥哥也會繪聲繪色地讀幾頁,咱自然就是那忠實的聽眾。說書人喜歡在緊要關頭,一拍手中的響木,來一句:要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讓人欲罷不能。哥哥有時也會在緊張處,來一句不讀了,直接就把我給丟在半空中。每每如此,我總是會鬧,哥哥往往又會擺出很不情願的架勢,吊人胃口地繼續讀一點點。當然人人都會有讀煩了的時候,我再怎麽鬧,作用都不大。終於一天,在我鬧的時候,不記得是父親還是母親來一句,別人不願意讀,你自己看不就是了。就這麽,咱也拿起了小說。畢竟是識字不多,開始時,太多的生字,讀起來疙疙瘩瘩。讀到後麵,也漸漸學會了根據上下文生意。再後來,不認識的字,也不用去管,直接跳過去,猜大意,也囫圇吞棗,連蒙帶猜,把小說給看完了。不知是不是從此養成了習慣,看什麽東西都很少一句一字地看,雖談不上一目十行,一目兩三行估計能有。快速地越過無關緊要字句,感興趣處才放慢目光,但還是跳躍前進。其實這種方法對於生字較多時,還是比較有成效。好像是初一時,爺爺在我們家住了段時間,父親給爺爺弄了套《西遊記》,繁體字,豎版,咱也跟在後麵,捧起《西遊記》。認識不認識的,看懂沒看懂的,隻讀認識的字,一套《西遊記》,咱也猜讀了個大概。當然,豬八戒變成魚,在蜘蛛精的倆兩腿間鑽來鑽去的那一段,看的還是比較仔細的。其實,對於《西遊記》,也就讀過這一遍。後來,上高中時,看《西遊記》的連環畫,算是對《西遊記》的故事情節,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
處在時代潮流中的人,常不經意間,會讓時代給撞下腰。文革後期的《戰地紅纓》,成了我人生過程中閱讀的第一本小說。幾十年中,七七八八地,也讀過幾本書,但不管怎麽看,也不管怎麽想,那本革命小說,算得上人生的一個裏程碑,一個有著時代鮮明烙印的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