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見到錢學森與拍片的起因:Zt

(2013-07-22 23:40:38) 下一個

葉永烈:在錢學森麾下拍攝《載人航天》 [66879閱]
葉永烈
2013年7月22日 8:57
69
  葉永烈:在錢學森麾下拍攝《載人航天》 (原載2013年7月22日《北京青年報》)
  

  “神舟十號”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從太空歸來,在年輕人之中掀起一股航天熱。我不由得記起,34年前在“航天元帥”錢學森麾下拍攝電影《載人航天》的種種往事……
  錢學森跟我談拍攝要求:拍火箭別拍要害部位
  1978年11月23日,《中國青年報》以整版篇幅,發表了我的科學幻想小說《飛向冥王星的人》。沒有想到,我竟然因此受命擔任《向宇宙進軍》一片的編劇兼導演。這是一部一個半小時的影片,共分三集。我前往北京的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的前身)采訪。在那裏觀看了許多蘇聯、美國的空間技術紀錄影片,還觀看了關於中國空間技術的內部紀錄影片,這使我對空間技術有了全景式的了解。當時,我驚訝地得知,中國早在1964年7月19日就開始把白鼠、小狗送上天,並且從1971年開始選拔、培訓航天員。他們還送給我一批內部出版的雜誌,藍色的封麵上印著白色的“載人航天”四個大字。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我開始跟中國“航天元帥”錢學森有了零距離的接觸。
  記得,在1979年2月23日,我忽然接到國防科委科技部副部長柳鳴的電話,說是“錢副主任”到上海,約我一談。當時,錢學森擔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習慣於稱他為“錢副主任”。
  事情的起因是當時我把拍攝提綱寄往主管部門——國防科委以及第七機械工業部審查,沒想到錢學森親自看了拍攝提綱,趁來滬之際跟我談談他的意見。
  當天晚上,我如約前往上海延安飯店。柳鳴領著我來到樓上一間會客室。我剛坐定,穿著一身軍裝的錢學森就來了。他摘下軍帽,露出寬廣豐滿而白淨細嫩的天庭,書生氣質,溫文爾雅。一雙眼睛,射出睿智的目光。雖說他出生在上海,由於三歲時便隨父親前往北京,所以滿口京腔。他謙遜地自稱“笨人”,“對藝術外行”,卻對影片提出諸多建設性意見。
  他告訴我,來上海之前,曾經與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任新民就拍攝提綱交換了意見。第七機械工業部領導這麽重視影片的拍攝,真令我感動。
  錢學森說,影片的開頭應該表現中國古代對太空的美好幻想: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立軸上的月亮、太陽、神仙,到嫦娥奔月神話、敦煌飛天壁畫。在曆數古人的飛天之夢時,錢學森還建議,這一組鏡頭最好以古箏配上中國古典樂曲……其實,淵博的錢學森對藝術十分在行,尤其是音樂。他當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時,曾是校樂隊的主力圓號手,何況他的夫人蔣英是留學德國的女高音聲樂家。
  錢學森非常概括地說,空間技術分三部分,“送上去,傳下來,接收”。
  “送上去”,就是用火箭把衛星、飛船送上太空;“傳下來”,就是把衛星、飛船在太空的觀測數據傳下來;“接收”,就是地麵接收站接收來自太空的數據。
  對於“送上去”,錢學森說,“要宣傳一下我們發射的火箭。火箭是空間技術的基礎,要有一定的篇幅,講這件事情。”
  我問錢學森,如何把握有關火箭的保密尺度。他回答說:“關鍵看你是不是泄露要害。如果拍火箭,一個圓筒子,朝上跑,那有什麽可保密?大家都是這個樣子的嘛!現在你們別多想這些保密問題,多想了,會束縛思想。思想束縛了,什麽都不敢動了。”
  錢學森批準攝製組前往航天員訓練基地拍攝
  我當時最感棘手的是影片的第三集《載人航天》。雖然我知道中國早在1971年就開始秘密選拔航天員,但航天員訓練基地是處於嚴格保密的所在,無法進去拍攝,所以當時我隻能準備采用美國和蘇聯的載人航天電影資料。趁錢學森接見我們攝製組的機會,我問錢學森,攝製組能不能前往中國航天員訓練基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