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不敢為台強出頭 大陸外交思維現偏差

(2013-05-16 08:43:10) 下一個
不敢為台強出頭 大陸外交思維現偏差 2013-05-15 23:26:18

2013年05月15日 23:26


在發生菲律賓掃射台灣漁船致人死亡後,中國外交部、國台辦雖然第一時間譴責菲律賓的“野蠻行徑”,並要求給受害人一個交代,但在之後的事態發展中,就不再出現北京的聲音了。直到國台辦5月15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楊毅才表示,要求菲方認真嚴肅對待,盡快徹查真相,嚴懲凶手,給被害漁民一個交代。與此同時,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刊文表示,大陸表態應比台灣方麵慢一些,而且應對台灣作出的定性給予一定尊重。仿佛台灣並非中國屬地,中央政府隻須“聲援”而不應“做主”。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大陸一直強調台灣是核心利益,但在這次事件中的動作,過於小心了。中共在涉台外交事務中並未凸顯“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理念。可以說,中共此次的一係列舉動投射出中共在兩岸事務上的外交理念出現較大的偏差。

大陸隻願作配角 主導權讓台

當菲律賓公務船掃射台灣漁船致漁民死亡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5月9日晚單獨就此事表態稱,中方對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對開槍射殺台灣漁民的野蠻行徑表示強烈譴責。中方要求菲方立即進行調查,並盡快作出說明。我們對遇害的台灣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

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楊毅9日晚也表示,要求菲方盡快徹查,給受害漁民一個交代。北京的聲音甚至比馬英九政府的調門還要高、還要強。充分體現出大陸對此事的關注,也可視作是大陸維護核心利益的表態,畢竟大陸一直都將台灣視作核心利益。不過隨著事態發展,北京在之後的事件處理中卻並未再發聲,將事件處理的主動權丟給台灣,給外界一種不太重視的觀感,並未體現出對核心利益的重視。

大陸可能出於對馬英九政府的尊重,在此次事件處理中甘當配角。直到15日,也就是馬英九政府對菲律賓發出最後通牒後的一天,國台辦和台辦主任張立軍才再次就此事發聲。

國台辦例行新聞發布會15日上午舉行。針對菲律賓方麵當日對其公務船射殺台灣漁民的事件作出道歉舉動,發言人楊毅表示,此事件發生後,我們已經多次強烈譴責菲方槍殺無辜台灣漁民的野蠻行徑,要求菲方認真嚴肅對待,盡快徹查真相,嚴懲凶手,給被害漁民一個交代。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堅決維護漁民同胞的權益。

而國台辦主任張誌軍同時也表態對此事的關注,他15日上午在上海台商協會與台商座談前接受媒體提問,對菲提出4要求,包括嚴肅對待、徹查真相、嚴懲凶手和給被害漁民交代。他表示,對於任何有助於維護兩岸漁民權益的事情,“無論什麽辦法,我們都願意積極考慮。”

不過除了這些明麵的官方表態外,兩岸民間在網絡上也聯手對“敵”,癱瘓了菲律賓多家網站。此外,中國海軍遠洋訓練編隊在西太平洋完成綜合補給訓練後,已通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海域,繼續遠海訓練。而在南沙巡邏的南海艦隊“江門”號護衛艦,則於12日完成了導彈模擬攻擊訓練科目。從中可以看出,大陸除了官方表態外,民間、軍方的動作都為台灣強硬對菲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分析認為,正是來自大陸的這種有力支持,才讓台灣在對菲律賓態度上底氣十足。但大陸這種將主導權出讓,為台灣甘當配角的處理方式,卻更容易引發島內“主權國家認同”的風潮,對大陸所堅持的“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說法是強有力的衝擊。可以說,大陸在此次事件中的舉動,非但沒有體現出對核心利益的維護,反使兩岸間出現暗流。

功利性追求致理念偏差

對於大陸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有分析認為,在事件之初,大陸強勢表示關注後,就應該繼續加大後續動作,而不是為了顧及馬英九政府的感受而采取所謂的“單邊行動”,更不應該在後續的動作中放任馬英九政府處理而自己置身事外。

大陸在國際上處理台灣問題時總是強調一個中國原則,不斷重申“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說,大陸就是在向國際宣示,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特別是在外交領域。由於中共堅決抵製任何“兩國論”、“一邊一國”的說法,所以台灣才會有大陸打壓其生存空間一說。

但從此次事件的處理上,卻表明中共在涉台外交的具體事務上存有思維偏差。在外交部、國台辦發聲譴責菲律賓後,卻並未繼續召見菲律賓駐華大使進行抗議,傳達己方關切。對比中共在2010年處理日本抓捕中國漁船船長時的處理,就表明中共在此次事件處理過程中,並未體現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衝撞中國漁船並於8日淩晨逮捕漁船船長。就此,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7日晚緊急向日本外務省負責人提出嚴正交涉,指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中方對日本巡邏船非法扣留中方漁民漁船表示強烈抗議,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中國駐日使館8日晨就日方對中國船長采取司法措施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之後,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8日奉命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對日方在釣魚島海域抓扣中國漁船一事提出強烈抗議,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並確保中方人船安全。

從日本抓捕漁船船長到今次菲律賓射殺台灣漁船船長,中共的一係列動作充分表明了內外有別。盡管中共不斷宣講“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具體事務處理上卻展現出不同的意味。對此,分析認為,中共在處理涉台外交的過程中,出於兩岸現實,下意識地產生區分出國內外兩種不同的思維。可以說,中共其實是承認了台灣政府是具備外交權的。

外交權是指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門和外交代表機關擁有的外交職權的總稱,外交權屬政治性事務,行使權利的主體是主權國家,代表的是國家利益。而從外交權的定義可以得知,能夠行使此權利的主體是主權國家,也就是說在此次與菲律賓的交涉過程中,大陸讓馬英九政府獨自去進行,等同承認了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而這與中共一直所強調的“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一個中國”相違背。可以說,中共在處理此次事件中過於追求現實的實利,而無視了自己應當堅持的理念。

而中共這種想法,從其官媒所報道的文章就可見一斑。在事件發生後不久,《環球時報》就曾刊文表示,“大陸方麵既要給馬英九政府留一些麵子,也要從中華民族的大義出發,以‘單獨行動’對菲律賓施加強大壓力”。從中可以看出,中共出於穩定兩岸現實考慮,處處為馬英九政府考慮,並未將其一貫的表述堅持到底,使其理念落在空處。而隨著事態發展,同樣是《環球時報》,它在文章中再度表示,“大陸方麵的表態應比台灣方麵慢一些,而且應對台灣作出的定性給予一定尊重”,且表示,“北京的行動必須做到讓大陸民眾滿意,也讓台灣民眾滿意,此外大陸不能被認為是要同馬英九政府爭風頭”。

從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中共明顯因顧及兩岸而縮手縮腳。而中共如此表現,更是其過於追求現實紅利,忽視理念的體現。可以說,中共在處理問題上體現出十足的功利性,而正是這種對功利性的追求讓其外交理念在兩岸上出現了偏差。



(高乾 撰稿)
多維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