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房寧:我們不能迷信改革——蘇聯解體教訓 (3)

(2013-02-19 12:06:28) 下一個
房寧:我們不能迷信改革——蘇聯解體教訓
2013-02-18 20:49 來源:鳳凰曆史 有0人參與
收藏 打印字號: T|T
  戈爾巴喬夫缺乏政治基礎必然標新立異
  戈爾巴喬夫的問題出在哪裏?他沒有政治基礎,雖然老的領袖去世了,但整個黨內的老人政治還存在,老政治家還在,戈爾巴喬夫作為年輕幹部,上來以後受到很大牽製,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他通過標新立異來建立自己的合法性,而這種標新立異的趨向是迎合社會上的、非主流非蘇共的意識形態,他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源,尋求社會支持。他要扮演一個所謂的改革者形象。這是蘇聯解體在政治方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肯定是罪魁禍首,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也不批判他了,也不替他辯護,這種今天批判和辯護都沒太大意義。有人說不怪戈爾巴喬夫,有人說怪戈爾巴喬夫,我們要尊重基本的事實,蘇聯就是在他手裏毀掉的。至於他是什麽動機、什麽原因,人們當然可以去討論,但是我想從製度上來揭示,因為我是政治學家,我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可能和別人看的不一樣。當然意識形態上的問題也很重要,但老人政治是個很具體而直接的問題,對老人政治最後的反動,使蘇聯出了個戈爾巴喬夫。
  鳳凰網曆史:有這樣的因素。
  房寧: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還麵臨著困境,他沒有政治基礎,他是局外人,根本無力去左右蘇聯體製,但他又是名義上的領導,這樣問題就產生了,毀滅蘇聯的因素就出現了,他要去動員社會力量,在黨外尋求支持。而在黨外尋求支持,就必然要標新立異,必然要搞所謂的“大民主”,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摧毀原有體製,或者說破壞原有體製,把原有體製撕開一個口子。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口子一旦撕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體製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衝擊,可惜蘇聯沒能經住這種衝擊。
  蘇聯體製當然還有很多問題,包括民族問題、軍備競賽等等,但從蘇聯體製看,為什麽僵化?為什麽缺乏活力?還和蘇聯的老人政治有關,蘇聯是保守的,不願意出事兒。從全球化角度解釋,從蘇聯體製的核心製度--政治繼承製度上看,這是導致蘇聯解體兩個重要層麵的原因。同樣一個體製,可能在有些情況下是好的,有些情況下是壞的,甚至是無法存在的。
  斯大林晚年便認為蘇聯一切都是完美的
  鳳凰網曆史:西方和蘇聯媒體在蘇聯解體中起了什麽作用?
  房寧:西方當然起了很多作用,這就不用多說了,因為它是蘇聯的競爭對手,千方百計搞破壞,這個好理解。但蘇聯失敗從根本上說不是被西方打敗的,還是自己的經濟、政治模式出了大問題。
  談到媒體的作用,從意識形態、從文化的角度認識蘇聯解體也是有意思的。蘇聯誕生於民族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出現民族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入侵,之後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生於危難與憂患的蘇聯文化原來很豪邁,積極向上,意識形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但在後來的歲月裏,特別是在斯大林晚年,蘇聯意識形態出現了停滯和僵化的趨勢。一個是價值觀問題,借用宗教學的角度看蘇聯,蘇聯意識形態應算是“一神論”,“一神論”是要走向完美主義的。到了斯大林晚年,蘇聯的一切被描述為美好的,蘇聯已經達到了共產主義或發達社會主義,基本上已經走進了理想天國的門廳,還沒完全進去,那是蘇聯謙虛。實際上他們認為蘇聯是世界的楷模。
  我最近剛剛去過俄羅斯,和俄羅斯大使館的同誌有些接觸,他們給我講了不少小故事。孫公使在蘇聯解體時就在莫斯科。宮大使,中國俄語首席翻譯,給鄧小平、戈爾巴喬夫曆史性的會談做過翻譯。他們談到當年有一個任務,把蘇聯領導人的講話,重要文件翻譯成中文,給國內寫報告。可是當年報紙上的第一版、文章的前幾頁幾乎不用看,完全一樣,他們當時都覺得困惑。蘇聯官僚體係到了這個程度,所有人都照抄照搬到了這步田地,這是文化上退化的嚴重表現。黨及其官僚體係陷入了僵化的教條主義,不思考,不努力,曆史終結了。就是這麽一種狀態?!但事實上,世界並不是這個樣子,世界在變化,蘇聯在落伍。
  蘇聯意識形態僵化與知識分子發生衝突
  這樣的狀況在人民群眾中自然會造成不滿,首先就是和知識分子發生衝突,因為知識分子比較活躍,比較了解國外。
  寫《讓曆史來審判》麥德維傑夫兄弟,寫《古拉格群島》的索爾仁尼琴,“蘇聯氫彈之父”薩哈羅夫,他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了解世界,知道蘇聯在落伍,所以對蘇聯有意見。剛開始也就是有意見,蘇聯當局壓製他們,結果鬧對立了。
  現在又反過來了,包括麥德維傑夫的弟弟,現在說如果再選擇,就選擇蘇聯,多悲劇啊!蘇聯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僵化與了解外國、思想活躍而又比較追求個性的知識分子階層發生了衝突。蘇聯當局采取了比較簡單的辦法,為什麽有《日瓦戈醫生》?為什麽有《古拉格群島》?這些蘇聯文學反抗,包括死掉的哈維爾那些東歐人,1956年匈牙利的裴多菲俱樂部,我們都是可以理解的。
  知識分子不滿意,當局壓製他們,知識分子首先變成了反叛力量(不是所有的知識分子)。現在看當時大多數知識分子並不是反蘇的而是愛國的,他們和蘇聯共產黨發生了矛盾。在西方的支持下,在倡導“公開性”的戈爾巴喬夫時代,這一切都爆發了,他們站到了批判者、對立者的立場上。
  知識分子擊中蘇聯弊端倒下的卻是祖國
  當然我要說這是一個悲劇,非常遺憾的是,知識分子批判的蘇聯的那些弊端,大都是有道理的,《古拉格群島》、《日瓦戈醫生》,我們看了也很震撼,也同情。他們揭露的是弊端,鞭撻的是罪惡,有沒有罪惡?鎮壓了那麽多無辜的人,是有罪的。圖哈切夫斯基怎麽死的?也有說是中了德國人的反間計。但斯大林無論如何是有錯誤的,蘇聯有嚴重問題和弊端。知識分子揭露和鞭撻主要是社會的弊端,但倒下的卻是自己的祖國。這是俄羅斯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們今天的反思,曆史多麽無情呀!但這的確是當年許多蘇聯知識分子的所作所為,盡管我相信他們並不願意看到蘇聯解體。
  說到這裏,我還想多說一句,今天中國有很多年輕的媒體從業者,他們是有正義感的,他們看到了許多社會的弊端,許多人世間的不公平,他們希望拿起手中筆,批評出一個新中國。但願可不要重蹈蘇聯的覆轍呀。中國需要批評,但新的中國從根本上來講是建設出來的,不是批評出來的。所以,批評希望具有建設性,具有責任感,希望批評者能夠理解他所批評的那些現象,批評者也要有科學理性的頭腦,應該適度,要有底線,不能無限上綱,無限擴大。媒體說的一件事可能確有其事,但是如果媒體上隻說這種事,那什麽叫做真實?它是一個具體的真實,還是一個整體的真實?這些我覺得這些都是中國媒體和青年一代知識分子要考慮到的問題。
  當年蘇聯很多媒體和知識分子是好的,是愛國的,但他們揭批了弊端,倒下的卻是祖國,這難道不發人深省麽?!
  這是經驗教訓的總結,俄羅斯人早已體會到了。當然俄羅斯今天又出現了一些分歧,但是我相信俄羅斯人明白他們的利益在哪兒,應該怎樣去認識自己,怎樣生活得更好的。善良的人們要警惕,善良的人容易被愚弄,所以特別要警惕,不能一廂情願,要考慮到事物的複雜性,要考慮到怎樣才能真正去解決問題。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關鍵字: 蘇聯模式 蘇聯解體
責任編輯: 方樂迪
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