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農村貧困,誰的紅利,誰的厄運? 2013-01-09 曾飛

(2013-02-02 20:43:32) 下一個
農村貧困,誰的紅利,誰的厄運?
2013-01-09
  人民網強國社區《燕山之石:小崗村為什麽依然“很窮、很慘”?》的一篇網文觸動了人們的神經,改革開放幾十年了,農村依然大麵積的貧困讓人憂慮。
  該文章指出:改革開放30多年了,鳳陽小崗村為什麽仍然“很窮、很慘”?據[中華論壇]貼文《鳳陽小崗村很窮、很慘》報道:正是分田到戶造成了小崗村“人心渙散”,雖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小崗村卻一直保持著“很窮、很亂、很慘”的局麵!其實至今仍然很窮、很慘的鳳陽小崗村,基本上就是當今中國農業、農村、農民的一個縮影!
  從1978年至今,安徽省鳳陽縣的小崗村,頭戴著“中國改革第一村”的桂冠,一直是主流媒體宣傳的農村改革開放的先鋒和典型。百科名片對小崗村的簡介如下: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有“中國十大名村、安徽省曆史文化名村”等美譽。以前卻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1978年,十八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創造了“小崗精神”,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2004年,時代先鋒,優秀共產黨員、模範基層幹部沈浩同誌到小崗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帶領全體黨員、民眾進行新的創業,小崗村又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2008年9月30日,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胡錦濤總書記到小崗村視察。景點有“大包幹紀念館”等。小崗村為什麽會成為農村改革開放的典型呢?就因為早在1978年,寧願討飯甚至餓死,也不願給集體幹活的小崗村人,率先以“摁手印”方式,堅決實行了“分田單幹”;按照官方的說法:1978年以前的“大鍋飯”體製和三年自然災害,把小崗村的18戶農民“逼上梁山”,將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引向了一個新的階段。當時集體經濟絕對盛行的背景下,小崗村的18戶農民,摁血手印簽下了一份為後世矚目的合同。合同的核心意思隻有四個字:分田到戶。一時間,小崗成了安徽乃至全國農村改革的發祥地,同時,1978年的分田到戶更是掀開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序幕。從1978年至今,三十多年過去了,有著“中國改革第一村”稱號的安徽鳳陽小崗村究竟發展到什麽程度了呢?李克強不是說“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嗎?小崗村又有著象沈浩那樣的好書記,肯定獲得的改革紅利也最大,發展也最快吧?這些年來,官方媒體總是在報道中繪聲繪色地描述說:自改革開放以來,小崗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草房被瓦房和樓房取代;黃泥巴小路被寬敞的水泥大道替代;村小學、自來水、電燈、電話,還有衛星電視接收係統,都在小崗村出現;彩電、冰箱、摩托車等高檔生活用品已進入農戶家庭,成片的葡萄園已進入盛果期,小崗村正在闊步邁向小康!
  不幸的是,主流媒體的宣傳全都回避了一個最基本的客觀事實:那些水泥大道、村小學、自來水、電話,還有衛星電視接收係統等等,都不是小崗村人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的,而是由政府、企業和社會無條件地施舍給小崗村的!小崗村依然破敗、貧窮,小崗村的農業一如中國的絕大多數農村一樣,依然“很窮、很慘”!農業兼業化、副業化十分嚴重!唯一不同的就是:中國的絕大多數農村的農業兼業化、副業化,是因為青壯年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而小崗村的農業兼業化、副業化,則是因為小崗人隻為等待政府施舍了!
  然而,更加不幸的是,政府的施舍並沒有能夠使小崗村強壯起來,卻更加養成了小崗村人隻願依靠施舍的墮性!養成了小崗村人隻知自私自利的惡習!所以,率先“摁血手印”分田到戶,拉開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序幕的安徽鳳陽小崗村,仍然很窮、很慘!
  可為什麽官方主流媒體還要把小崗村宣傳成“中國改革開放的典型”呢?把這樣落後的村莊作為改革典型強加給中國農民,那不等於就是要廣大農民向靠社會施舍過日子的乞丐學習看齊嗎?不等於就是要讓廣大農民在“人心渙散”、“很窮、很亂、很慘”的狀態中南轅北轍“奔小康”嗎?不等於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繼續窮困下去嗎?
  人民公社化的中國的社會主義農業搞了幾十年難有起色,農村集體經濟最終分崩離析,分田單幹卻一分就靈!難道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真就比集體化的大農業更有優勢嗎?分田單幹究竟是曆史的大進步?還是曆史的大倒退?為什麽改革開放以來,有著“中國改革第一村”美譽的安徽鳳陽小崗村依然“很窮、很慘”呢?倒是那些沒有分田到戶,或分了田又合了起來的農村集體經濟如黑農江省的興十四村;河北省的周莊人民公社;江蘇省的華西村;湖北省的洪林村;河南省的劉莊村和南街村卻都先富起來了呢?這難道還不足以使當政者好好反思一下嗎?
  當政者有絲毫的反思嗎?沒有,有的隻是吹口哨壯膽,不斷宣揚“大豐收”的喜訊,而暗中卻緊盯著農村的廉價勞動力不放——正如厲以寧所說的“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深化農村改革歸結到一點那就是繼續把農民趕離土地,淪落成廉價勞動力,供官僚資本盤剝而繼續富起來。這不是中國官僚資本的創造,當年英國新生的資本就掀起了大規模的圈地運動,把農民趕出農村變成廉價勞動力,把農民的土地圈占起來養羊,滿足英國毛紡製業迅猛發展的需要,圖謀暴利。而中國特色的“圈地運動”的主要特征則是政府掠奪土地賣錢,同時製造大量的“農民工”來滿足官僚資本與國際壟斷資本的勞動密集型低端製造的需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據國土資源部統計顯示,我國耕地保有量已從1996年的19.51億畝減少到2002年的18.89億畝,7年間我國耕地年均減少0.46%,……中國的糧食安全已經進入“紅燈區”。(來源:2010-5-25四方遊俠[轉載評論]《中國圈地運動vs英國圈地運動》))
  但是,主流媒體大力報道的卻是:
  2004年06月07日新華網《中國農民用創紀錄的大豐收回報中央支農政策》樂滋滋地報道說:從占中國小麥總產量十分之一的河南省傳出消息說,今年這個省的夏糧總產將達2429.8萬噸,比曆史最高的1997年增加30.3萬噸。對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糧食被視為第一戰略物資,在連續幾年糧食產量下降而引起各方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產生憂慮和關切的今天,這一創曆史新高的豐收無疑是個絕好消息。
  2010年01月湖北農業信息網《湖北糧食連續6年大豐收 09年糧食總產231億公斤》高調報喜:在去年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的雙考驗下,全國糧食主產省湖北實現了連續第六年大豐收。統計顯示,該省全年糧食總產達到231億公斤,比上年增長8.2億公斤,超出計劃增產目標一倍多。(新華社)
  此類報喜不報憂的鳥話聽慣了,國人也許就十分地放心了,似乎已經無需擔心糧食自給的問題了。自從小崗村的幾位壯士簽下了土地承包到戶的生死契約之後,似乎一了百了,天下除了等農業大豐收的喜訊之外,好像已經無事可做了。連年的“農業大豐收”的實踐檢驗已經證明了分田到戶就是解決中國農業問題的唯一真理。
  但是先天下憂的有識之士畢竟還沒有死絕。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教授等《農民為什麽離開土地》一書披露了驚人的事實:“我們村一共1880多畝土地,拋荒了的至少有四五百畝吧。基本上每家都有拋荒的土地,有的家裏更是一塊地也不種了,都出去打工或舉家遷走了。”在中國農業大學朱啟臻教授主編的《農民為什麽離開土地》一書中,四川省的一位村幹部如是說。類似的情景在書中反複被提及。我們很難想象,一個14億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維係在如此脆弱的勞動力供給上。上世紀90年代,一位美國人提出“誰來養活中國?”事實證明,中國有能力養活自己,不會從國外大量進口糧食,所謂的“中國威脅”並不存在。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農民大規模離開土地,“誰”來養活中國麵臨著新的困境。近年來,當我們為屢屢出現的“民工荒”而焦急,為人口紅利優勢正在喪失而擔心時,很少有人將目光轉向農村和農業,去思考那裏所隱含著的深層次危機。2009年至2010年,朱啟臻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展開了曆時20個月的農村調查,足跡遍布全國10多個省市,追問“再過十年誰來種地”。很長一段時間,“農村勞動力”之前都會被加上“剩餘”二字,成為中國經濟得以高速增長的“超級後備軍”。據朱啟臻團隊的實地調查和一些學者的研究分析,農村勞動力已經由過剩變為結構性短缺。特別是年輕人紛紛棄土地而去,老人和婦女成了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書中20個村莊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村老齡化程度均達到30%以上,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平均年齡56歲,年齡最長者為84歲。農民離開土地的原因很簡單,無非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在“農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時代,種一年地不如打一個月工,再加上農活辛苦、風險極大,農民自然會“用腳投票”,選擇離土離鄉、告別農業。農村勞動力這個蓄水池被逐漸抽幹,農業不僅出現“農工荒”,種地的農民也因為比較收益低而缺乏積極性,這也許是中國農業麵臨的最大危機。政府每年都在力保糧食“幾年增”,但對於農民而言,提高糧食產量實在沒有多大的動力。此外,農民不去精耕細作,農產品的品質也難以得到保障。一些農民為了獲取更高收益,濫用化學藥品,還會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在《農民為什麽離開土地》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農民對待農業生產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河北的一位農民直言:“現在家裏也不指望莊稼的收入,不荒著就行了,能長多少算多少。”有人做過測算,如果農民在插秧時抱著這種“無所謂”的態度,致使秧苗密度不夠,那麽產量從一開始就可能已經減少了10%。去年以來,糧食價格不斷攀升並突破2008年的曆史高點,糧食安全問題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對於農產品價格的大漲,很多人將其歸因於天氣災害造成的減產、農業生產成本的提高、中間環節過多、遊資投機炒作等。但朱啟臻在書中指出,“由於供給少了才漲價,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供給之所以減少,正揭示出“農業的深層次危機來源於農民和土地,土地在減少,耕地質量在下降;農民的地位低下,收入難以提高,由此導致的不種地、不認真種地或無力種地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是農產品漲價的根本原因”。
  這種貧困的農村並非隻存在於朱教授所調查的10多個省市。筆者也耳聞目睹了這樣的貧困鄉村。不久前,筆者乘坐一位年輕女司機開的小車去某縣幫企業開發一個項目,路過女司機的家鄉——一個江畔的小村。據她介紹,村裏十分凋零,除了老人小孩,其他青壯年都已外出打工掙錢。農田已經不種糧食了,隻種一些香蕉,甚至拋荒。一是沒勞動力,二是沒水灌溉;咆哮的江水近在矩尺,可是灌溉係統荒廢,無可奈何。記得年輕的時候我到過著名龍江邊的另一個土地肥沃的富庶農村,那時候還叫作某生產大隊。到了農家見麵就是一大碗豬肝心雜湯當點心,兩個我這樣的城裏人都吃不了。如今我這個老頭再到這個村去的時候,那裏全村的良田全都被低價征用了,搞開發區,建新農舍;那些小別墅式的新農舍一棟才40萬元,可惜少有人問津。村民除了有本錢開個店鋪賺錢的之外,都得外出打工了。據縣城的三輪車夫告訴我,該村的農民憋氣不過曾經不斷上訪,鬧了一陣子,縣裏人都知道。後來幾個領頭的被逮捕了,也就沒聲響了。如今村中除了做生意的建起一些小樓之外,其餘多是陳年老屋了,著實有點淒涼。據說這裏的政府日子也“不好過”,負債累累,貸款不知何時能還清。
  如今,不爭的事實是糧食進口飆升。據財經網魏楓淩《2012年中國糧食進口大幅飆升》披露:中國農業部12月25日宣布,2012年中國糧食繼續增產,已實現“九連增”,9年中累計增產15885萬噸。但與此同時,糧食進口的數量和金額增長驚人。截至11月末,中國2012年累計進口穀物和穀物粉已經達到1352萬噸,其中小麥、玉米、大米三種口糧進口量超過1000萬噸,這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2年糧食增產量1836萬噸相比已十分可觀。盡管口糧進口量占國內生產量不足2%,但新增供給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新增需求,這也意味著未來中國糧食對外依存度將逐步上升。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口數據顯示,穀物和穀物粉進口量和金額,從2011年11月的45萬噸和1.6億美元,上漲至2012年11月末的87萬噸和3億美元。
  如此“改革”,最有力的說辭是“改革是最大的紅利”。然而,《改革的紅利是誰的?》的文章尖銳地指出:
  現在厲以寧大喊改革的紅利,什麽是中國改革的紅利?中國改革的紅利是誰的?正確的回答應該是,誰能分到國有資產誰就得到改革的紅利,誰失去國有資產,誰就是得不到改革的紅利,這是不辨的事實。得到國有資產,這就是改革實實在在的紅利,也隻有這些得到紅利的人,才實實在在擁護改革,而下崗工人,失去土地的農民,是不會擁護這種改革的。誰能拿到國有資產,誰就得到了改革的紅利,這是顛覆不了的真理。把國有資產占為己有,還能說這不是拿到了改革的紅利嗎?還有那些靠官吃官、吃老百姓的人,都是改革紅利的最大獲得者,不知大家認可否?什麽是改革的最大紅利?就是消滅社會主義經濟,把國有資產拿回家,這完全可以用少數人先富起來作為結論。
  30年來的改革,對大多數人到底是紅利?還是災難?這都是有的一說的。30年的改革確實是把社會主義經濟摧毀了,難道這就是中國的紅利?這隻能是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定論罷了。摧毀社會主義經濟,對資產階級來說確實是紅利,但對無產階級來說,摧毀了社會主義經濟也是紅利嗎?摧毀了社會主義經濟,對無產階級來說那是災難,30年來的事實還不能證明這一點嗎?
  城市化就能使農民擺脫貧困嗎?剝奪了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把他們趕進城,他們就能富起來了嗎?他們在農村有土地還富不起來,掠奪了他們的土地,把他們趕進城他們就能富起來?這富起來,不就來得太容易了嗎?要是這樣就能讓農民富起來,還需要幾千萬共產黨人掉腦袋去奪取政權嗎?這玩笑不是開大了嗎?農民進城買房子的錢在哪裏?到城裏要買房,這樣又可以刮他們一回,又可讓少數人富,實為一箭雙雕。到了城裏們又能做什麽?他們就業的機會在哪裏?城裏大學生還要失業,農民到城裏怎麽就業?怎麽競爭?就業問題解決不了,生活問題怎麽辦?在農村還看不起病,到城裏怎麽看病?難道也學美國印鈔票來解決嗎?印鈔票最後是能解決問題嗎?要是印鈔票能解決問題,美國還會有經濟危機嗎?如此設計中國經濟,說這樣話的人,還是懂經濟的嗎?能讓這樣的人管理經濟嗎?這樣的人管理經濟中國還有希望嗎?占有了農民的土地,把他們趕進城裏,又解決不了他們的就業,那離中國暴力革命還有多遠?難道中國就這樣選擇暴力革命嗎?還是有的人要組織、策劃中國的暴力革命?這都不懂還管什麽經濟?……
  綜上所述,那麽大的國有資產拿來瓜分,能沒有人得到紅利嗎?問題是改革紅利的受益者是誰?是廣大勞動人民嗎?不是!是中國的資產階級,是西方帝國主義,而絕對不是中國的勞動人民。難道中國人民還不應醒悟嗎?難道能為“紅利”二字而迷惑嗎?
  2012年12月31日理財周報《厲以寧:新紅利機會》一文中,經濟改革的理論元老厲以寧大師高調宣稱:“最重要的是改革紅利,改革紅利又稱為製度紅利和體製紅利,通過改革讓製度得以調整,從而推動著經濟的前進。舊改革紅利是指原有的改革措施帶來的優勢,但它是逐漸消失的,或者正在消失,這是必然的,舊改革紅利如果不進一步改革,那將是體製優勢耗盡之時。有了新的製度優勢,才能夠保證新的人口紅利,新的資源紅利的出現……”——絕對正確,舊的國有資產瓜分帶來的優勢逐漸消失,不繼續瓜分國有資產哪來新的體製紅利?舊的改革措施侵占的土地礦產等資源已經耗盡,不繼續侵占新的土地礦產等資源哪來的新資源紅利?舊的改革措施驅趕出來廉價勞動力已經耗盡,如今已經不斷出現民工荒,不繼續采取措施,譬如城鎮化等等新的改革措施來驅趕農民離開土地,如何獲取新的人口紅利?
  大漢奸茅於軾在《為什麽18億畝耕地紅線沒有必要?》一文中則說得更加露骨:為什麽必須取消這條紅線?因為它極大地阻礙了我國城鎮化的進程,極不利於加速農民進城,解決三農問題。因為一個錯誤的計劃經濟決策而延誤了國家最重要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現在我國大約有六億城裏人,有七億農村人。在未來的三五十年中將有大約六億人要進城,農村隻需要一億農民就夠了。也就是說,三五十年內城市人口要翻番。這樣的城鎮化不占用農用地怎麽可能。難道讓加倍的人口仍然擠在原有那些土地上。可以肯定18億畝的紅線要不了三五年就要突破,除非我國的城鎮化沒有進展。——更加深刻,借助貌似有利於農民工的“城鎮化”口號,把六億農民的土地進一步給占了,土地資源的紅利大大的!逼出了六億廉價勞動力,繼續賺勞動密集型企業為美國資本代工的錢,人口紅利大大的!中國糧食不能自給了,美國轉基因糧食就有了傾銷對象,控製糧食以控製中國的戰略就能順利實現,那時連薩達姆之類的代理人都不需要了,直接掠奪中國的財富就可以了,紅利更是大大的!
  據高層說,“激發改革這個最大的紅利,目的是要讓人民群眾普遍受到實惠。過去三年的醫改就是按照這個目標進行的”。什麽是“紅利”?那就是上市公司在進行利潤分配時,分配給股東的利潤。有資本才有所謂的紅利。勞動者不占有生產資料,沒有資本,哪來的紅利?醫保也算“紅利”?那隻是福利,連正式的分配也不是,僅僅是補救性質的二次分配,一種社會安慰劑。賞賜給民眾一點安慰劑也能叫做“讓人民群眾普遍受到實惠”?如此小兒科就可以蒙過勞動者嗎?很難。如今的勞動者已經知識化,不再是當年的目不識丁的大老粗了,誰還不知道真正的紅利流入誰家?這再簡單不過了,誰的資本最多,誰的紅力就最多。是不懂還是掩蓋?要掩蓋的事實是所謂的改革紅利絕大部分落入國際壟斷資本和中國官僚資本的口袋裏,包括農民在內的勞動者隻能挨搶掠。但這是難以啟齒的醜事,當政者自然有所顧忌。或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同時,高層一再“強調城鎮化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恐怕已經陷入了這個坑爹的理論陷阱了,其間著實包含著巨大的危險。(相關論說本文難以展開,另文詳解。)
  如今改革的紅利正在流向哪裏了呢?中國經濟網《資產過億中國富人27%已移民 3年超170億流向國外》披露:《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藍皮書2012年12月發布,報告顯示,在中國,“個人資產超過一億元人民幣的超高淨值企業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慮移民”。而近3年至少有170億元人民幣資金流向國外。……藍皮書顯示,富豪群體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外逃的問題。一些人通過投資移民將“灰色收入”轉移到海外,既可以實現避稅,又可以逃避國家法律的追究,也會導致國家財富的大量流失。
  有人威脅說“不堅持改革誰都沒有好下場”。也就是務必“堅持改革方向不動搖”——繼續把國有資產拿來瓜分?繼續中國式圈地運動?繼續製造廉價勞動力?那隻能是堅持讓所謂的改革紅利繼續流向官僚資本,並通過各種渠道流向海外,最終大部分落入美國壟斷資本的腰包。“改革為了人民大眾的利益”的正確方針也就有被異化成不過是給了民眾一個“美夢”——南柯一夢而已的危險性。
  其實,如今的問題不是改不改革的問題。建國60年來,中國一直都在變革,包括疾風暴雨式的革命和相對溫和的改革在內,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問題是變革中必須有所反思,吸取經驗教訓,導正方向——那就是變革隻能是為了人民大眾的利益,這才是曆史前進的方向,否則就隻能是曆史的反動。試問,敢於開曆史倒車的好漢,有哪一個有好下場?
  對此,徐漢成《鄧小平晚年反思文革》一文指出:經過八十年代的中期的動亂,特別是一九八九年的動亂,在鄧小平的思想中產生了強烈的震動,使他的思想也產生了深刻的變化,他說:“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80頁《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從鄧小平的上述論述中,雖然,鄧小平並沒有肯定文革,沒有直接引用“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一詞,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問題:第一、中國要出問題,這裏的“問題”指的是什麽問題呢?這就是資本主義複辟的問題,實際上就是認同了毛澤東關於在社會主義階段,仍然存在著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性的論述。第二、從“我們不認為黨內有一個資產階級”到“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這實際上就是認同了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中關於“走資派就在共產黨內”,“要警惕出修正主義,特別要警惕中央出修正主義。”的論斷。
  另外,《鄧小平晚年對中國發展道路的反思》一文中也指出:1993年9月16日,鄧小平同誌在與弟弟鄧墾談話時說:“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後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少部分人獲得那麽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據《鄧小平年譜》)
  一個民族所怕的不是走錯了道,做錯了事,怕的是不會反思,沒有勇氣改正錯誤,無視事物的規律性,逆天而行,一條道走到黑。要解決反思中發現的問題就必須有勇氣,敢於反潮流,遵從規律性訂正方向。
  現在,已經到了認真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了。事關民族興亡的大局,國人不可無動於衷,更不可讓為了一己之利而罔顧民族大義的小人繼續胡作非為,繼續掠奪中國改革的紅利。為此必須明白一個顯然的事實:人民大眾不掌控生產資料,不控製資本,一切改革的紅利就不會歸民眾所有,至多也不過是資本闊佬大發善心賜給賤民一點殘羹剩飯來安撫民心而已。聽任官僚資本和國際壟斷資本掠奪中國改革的紅利就是中華民族最大的厄運。中華民族對此絕對不能容忍。
所有文章隻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人人網 更多 6
上一篇 厲以寧“改革紅利”與“城鎮化”理論極不靠譜下一篇 “全國官僚代表大會”應當使用實名
文章評論
首頁上一頁123下一頁尾頁 轉到頁
[29樓] 評論人: 馬西彥 查看評論專輯

原文:右派們不要天天從自己的個人不幸遭遇出發去痛恨毛澤東,你們在文革的各種遭遇與現在普通工人農民的各種死各種被精神病各種強拆等等相比那都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如果要說不幸,中國13億人都在遭受毛締造的惡劣的政治製度的不幸,不論是過去的“小巫”還是今天的“大巫”,都是毛製度的惡果。】

原文:個人覺得:在對待毛澤東的問題上,那就是一個道德的至高點,因為毛澤東一心為人民的高尚品德是任何人也抹殺不了的。毛澤東活在人民的心中的事實也是任何人不能改變的。但是毛澤東發動的文革,實際上已經表明毛澤東和他的修正主義戰友們徹底決裂了,可是毛的這些修正主義戰友們至今還在利用毛的威望來當做他們的遮羞布。如果中國今天的右派們能夠接過毛澤東的大旗,扯掉修正主義的遮羞布,那將是中國人民之幸中華民族之幸!

【毛要真正“一心為民”,隻要把政治權力交給人民就可以了。或者說,毛確實“一心為民”,但卻創造了一個錯誤的製度,導致其他官員不是“一心為民”,而是“一心為己”。就這麽簡單。】

2013/1/10 10:04:29
[28樓] 評論人: 馬西彥 查看評論專輯
回樓下:
原文:右派們在對待毛澤東的問題上是非常錯誤的。

【歡迎理性討論。】

原文:晚年毛澤東發現他革命奮鬥所營造成功的大廈——恰恰是他當初的革命初衷所欲摧毀的那個資本主義和官僚製度的大廈。 於是,毛澤東毅然以耄耋之年再一次發動奮力攻擊,試圖摧毀一切而重頭來過。

【先不說“資本主義”大廈,就說“官僚製度”大廈,為什麽解放後17年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卻建成了“官僚製度”的大廈?為什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個政權是一個口號上“人民當家作主”、實際上“官僚當家作主”的政治製度,所以導致官僚主義橫行,弄虛作假泛濫,百姓利益屢屢被侵害。而毛不是從根本政治製度上找原因,而是欲發動“文化大革命”來解決問題。即使文化大革命能夠遏製官僚的腐敗墮落,而不從根本製度上麵解決,“官僚製度”不久就會卷土重來。】

原文:所以,讓毛澤東成為中國甚至世界曆史上的第一偉大巨人的正是因為毛澤東發動了文革。也就是因為這一點讓毛澤東區別於所有的共產黨國家的首腦們也令毛澤東的歐美和東歐的對手們不得不佩服他,更讓美國前總統尼克鬆都向毛澤東低下了昂貴的頭……

【“尼克鬆低下了昂貴的頭”,在這種製度下,中國人民麵對政治權力也低下了昂貴的頭。】

原文:右派們天天說我們被蒙蔽,請問尼克鬆們也是能夠輕易被蒙蔽的嗎?現在中國97%的財富被1%的人占有,而毛澤東當年如果默認修正主義的一套,那我敢說現在中國50%的財富就是毛一家人的……在世界人類曆史上能夠拒絕成為比爾蓋茨那樣的世界首富的除了毛澤東還有第二個人嗎?我想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讓毛澤東的對手們尊敬毛,也才讓尼克鬆向毛低下了頭的。右派們看不清楚這一點就隻能說明他們被豬油蒙住了心!

【尼克鬆就不能夠被輕易蒙蔽嗎?
先不說“中國97%的財富被1%的人占有”這個判斷準不準,今天的中國 貧富懸殊、官場腐敗、道德墮落卻是不爭的事實。那麽,導致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麽呢?還不是毛偉人開創的為“三世”、“四世”、“五世”們繼承的“官僚當家作主(反過來說,就是“人民不當家作主”)”製度的結果?這就是今天政治改革遲遲不動的原因,他們不願意還權於民呀!可是,你們認識不到這個道理,對毛的盲目崇拜熄滅了理智的火花。自由派或者右派指出這個問題,直搗黃龍地揭示出問題的根源,卻遭你們的辱罵,真是悲哀。】 (繼續)

2013/1/10 10:03:58
[27樓] 評論人: 芸芸眾生 查看評論專輯
【六十年的欺騙宣傳,導致相當一部分老百姓大腦固化,簡單的道理就是轉不過彎,不能說不是一個杯具。統治者“火中取栗”,獲得了極大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正是他們的卑鄙之處。可悲的是,許多人(如所謂的右派)為其伸張權力,希望老百姓通過自己的權力獲得更多更大的利益,且屢屢遭罵,不能說不是一個更大的杯具。】
不同意你的這個觀點!
右派們在對待毛澤東的問題上是非常錯誤的。
右派們不要天天的賣弄別人都是受蒙蔽的就是你們睜開了眼睛,實際上被豬油蒙住了心的正是你們!
[晚年毛澤東發現他革命奮鬥所營造成功的大廈——恰恰是他當初的革命初衷所欲摧毀的那個資本主義和官僚製度的大廈。 於是,毛澤東毅然以耄耋之年再一次發動奮力攻擊,試圖摧毀一切而重頭來過。 ]
所以,讓毛澤東成為中國甚至世界曆史上的第一偉大巨人的正是因為毛澤東發動了文革。也就是因為這一點讓毛澤東區別於所有的共產黨國家的首腦們也令毛澤東的歐美和東歐的對手們不得不佩服他,更讓美國前總統尼克鬆都向毛澤東低下了昂貴的頭……
右派們天天說我們被蒙蔽,請問尼克鬆們也是能夠輕易被蒙蔽的嗎?現在中國97%的財富被1%的人占有,而毛澤東當年如果默認修正主義的一套,那我敢說現在中國50%的財富就是毛一家人的……在世界人類曆史上能夠拒絕成為比爾蓋茨那樣的世界首富的除了毛澤東還有第二個人嗎?我想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讓毛澤東的對手們尊敬毛,也才讓尼克鬆向毛低下了頭的。右派們看不清楚這一點就隻能說明他們被豬油蒙住了心!
右派們不要天天從自己的個人不幸遭遇出發去痛恨毛澤東,你們在文革的各種遭遇與現在普通工人農民的各種死各種被精神病各種強拆等等相比那都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個人覺得:在對待毛澤東的問題上,那就是一個道德的至高點,因為毛澤東一心為人民的高尚品德是任何人也抹殺不了的。毛澤東活在人民的心中的事實也是任何人不能改變的。但是毛澤東發動的文革,實際上已經表明毛澤東和他的修正主義戰友們徹底決裂了,可是毛的這些修正主義戰友們至今還在利用毛的威望來當做他們的遮羞布。如果中國今天的右派們能夠接過毛澤東的大旗,扯掉修正主義的遮羞布,那將是中國人民之幸中華民族之幸!
2013/1/9 23:10:05
[26樓] 評論人: a581206b 查看評論專輯
當糧食的定價權不在種糧一方時,免皇糧稅就沒有實際意義!即使交公糧也給錢,但不是市場價,正如今天的所謂市場價,和用勞動來衡量的真實價位也是大相徑庭的,不過比白拿還是強了許多.
2013/1/9 22:05:00
[25樓] 評論人: 馬西彥 查看評論專輯
回21樓曾飛先生:
21樓回帖原文:無產者必須掌握政治權力,然後才能牢固掌握經濟權力這是不言而喻的。筆者在其他論文中已經做過詳細的論述,無需在任何地方反複重複。

【原諒本人沒有全麵地掌握先生的思想觀點,以致誤解了先生的意思,對不起啦。】

原文:現實的問題是從建國伊始都宣稱人民掌握了政治權力,然而生產資料和資本的“國有化”並沒有使人民掌握生產資料與資本,隻不過是讓官僚以人民的名義實際控製了生產資料與資本。關鍵點是:“國有”不等於“公有”。在“國有”旗號的掩蓋之下官僚把“國家”變為自己的工具,公仆變成社會的主人。

【讚同先生的這幾句話。確實,偉光正一直宣稱人民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意思就是人民掌握著政治權力,其實,這純粹是欺世謊言,把中國人忽悠的雲裏霧裏,以致今天“五毛”遍地,毛左橫行。從草根網就可以略見一斑。】

原文:人們不能忘記,任何政治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經濟利益的。

【讚同先生的這一句話。政治就是經濟,政治就是利益,政治就是公共事務,政治的根本就是權力。】

原文:誰實際掌握了經濟利益就說明了是誰正真掌握了政治權力。

【不讚同先生的這個觀點。政治就是經濟,政治的目的就是經濟利益和精神利益。但是,掌握了或者說獲得了經濟利益不一定就是掌握了政治權力。因為,經濟利益的獲得可以說是經濟權力的結果,也可以是“恩賜”的結果,但,未必掌握政治權力。前者如古代的一個農民,通過自己的經濟權力獲得了經濟利益,但未必有政治權力;後者如在聖君統治下,“皇恩浩蕩”,老百姓也能夠獲得經濟利益,但老百姓有政治權力嗎?】

原文:多年來國人忽略了這一點,也就聽任官僚實際控製了政治與經濟的全部權力與利益。因此關鍵點是國土資源和資本必須“公有”,而不是“國有”名義下的官有。

【六十年的欺騙宣傳,導致相當一部分老百姓大腦固化,簡單的道理就是轉不過彎,不能說不是一個杯具。統治者“火中取栗”,獲得了極大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正是他們的卑鄙之處。可悲的是,許多人(如所謂的右派)為其伸張權力,希望老百姓通過自己的權力獲得更多更大的利益,且屢屢遭罵,不能說不是一個更大的杯具。】

2013/1/9 21:24:30
[24樓] 評論人: 李傳斌 查看評論專輯
城市化和城鎮化,都是大量投資基本建設,難以想象五十年後人口減少,那些縱橫交錯的鐵路公路航線還能排上多大用場。住房大量空置,還能不能保值?
2013/1/9 19:17:14
[23樓] 評論人: 五峰散人 查看評論專輯
中國的農民最稱道的改革舉措就是胡溫新政免除了中國農民幾千年必須上交皇糧的傳統,且國家還要補貼農民。雖補貼數額少得不足以養活一人,但確實讓農民脫了土地的羈絆,安心地進城為資本家服務。至於資本家付與的報酬雖不多,但尚能養活一家三口。如若完全靠農養家,一人都無法苟活。
2013/1/9 18:21:14
[22樓] 評論人: FUZHI 查看評論專輯
當年國企 集體企業大批下崗工人 誰的紅利
2013/1/9 17:21:51
[21樓] 評論人: 曾飛 查看評論專輯
回複馬西彥
原評論:
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是不同的,沒有政治權力,即使“掌握生產資料”,也控製不住資本;即使控製住了資本,還有一個更厲害的暴力集團——政治權力——可以侵害自己。
相反,掌握了政治權力,就既可以消滅政治暴力集團,又可以通過政治權力控製經濟權力——資本。 為什麽許多人和這個糊塗教授一樣,在這個問題上這麽糊塗呢?這是“哥德巴赫猜想”嗎?
無產者必須掌握政治權力,然後才能牢固掌握經濟權力這是不言而喻的。筆者在其他論文中已經做過詳細的論述,無需在任何地方反複重複。現實的問題是從建國伊始都宣稱人民掌握了政治權力,然而生產資料和資本的“國有化”並沒有使人民掌握生產資料與資本,隻不過是讓官僚以人民的名義實際控製了生產資料與資本。關鍵點是:“國有”不等於“公有”。在“國有”旗號的掩蓋之下官僚把“國家”變為自己的工具,公仆變成社會的主人。人們不能忘記,任何政治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經濟利益的,誰實際掌握了經濟利益就說明了是誰正真掌握了政治權力。多年來國人忽略了這一點,也就聽任官僚實際控製了政治與經濟的全部權力與利益。因此關鍵點是國土資源和資本必須“公有”,而不是“國有”名義下的官有。
2013/1/9 16:33:42
[20樓] 評論人: 陳任重 查看評論專輯
毛主席故去了,但他的精神、智慧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靈魂,決定國家命運的主導力量是13中國人民!
2013/1/9 16:10:21
[19樓] 評論人: a581206b 查看評論專輯
“一個民族所怕的不是走錯了道,做錯了事,怕的是不會反思,沒有勇氣改正錯誤,無視事物的規律性,逆天而行,一條道走到黑。“
不是民族自己走錯,是被人領錯道!要追究帶路黨的責任,而不是整個民族,更可怕的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意而為之,卻在那裏假裝正經。
2013/1/9 15:12:42
[18樓] 評論人: 琴心 查看評論專輯
把小崗村樹為改開第一村,完全是改開派們自己狠命地抽自己的嘴巴,直抽得滿嘴鮮血,自己還要不斷地喊好爽啊好爽,還要求旁觀者一個勁地拚命為其叫好。——這不是明顯有病嗎?嘿,在中國還就這麽怪,上至掌國卿大夫,下至弄權之奴才,在被改開綁架之後,就喜歡在這種病態下之變態,浸淫三十年而不改,愚國愚民愚己,愚子愚孫愚上帝。
2013/1/9 14:08:13
首頁上一頁123下一頁尾頁 轉到頁
評分與評論 真差 一般 值得一看 不錯 太棒了

評論員用戶名 密碼 注冊為評論員
最新通過審核的評論員: 象棋達人 牧野長弓 yadong2010 15946662493 iPark 田石zts000 hml15683804648 seven 2270813519 y130129
發貼後,本網站會記錄您的IP地址。請注意,根據我國法律,網站會將有關您的發帖內容、發帖時間以及您發帖時的IP地址的記錄保留至少60天,並且隻要接到合法請求,即會將這類信息提供給有
關機構。詳細使用條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