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曆史數據表明解決吃飯問題主要歸功於前30年 2012-12-13 (文寫於2010年)

(2013-01-25 23:31:40) 下一個
曆史數據表明解決吃飯問題主要歸功於前30年
2012-12-13


曆史數據表明解決吃飯問題主要歸功於前30年
2012-12-13
  我國糧食產量,前後30年對比
  ――――――――――――――――――――――――
  糧食總產 人口 人均 總產增加率 人均增加率 總產年均增長率
  (億噸) (億人) (公斤) (倍) (倍)
  1949 1.13 5.4 209
  1979 3.35 9.75 344 1.965 0.646 3.7%
  2009 5.31 13.35 398 0.585 0.16 1.7%
  ―――――――――――――――――――――――
  以上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
  可以看到,前30年糧食總量增加了近2倍,後30年僅增加了不到60%。前30年糧食增加倍數是後30年3倍多,人均增加倍數是後30年4倍以上。 從糧食總產年均增長率來看,前30年年均增長3.7%,後三十年,年均增長僅1.7%,不到前30年一半。
  也有人說,這些數據本身就有問題。可是資改派們就是依據此數據來說事的,說前30沒有解決吃飯問題,後30年解決了吃飯問題。我依據他們的數據說明,他們的結論是錯誤的,結論正好和他們所說相反。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主要歸功於前30年。
  在資改派們的宣傳努力下,一般人普遍認為,中國在30年前還沒有解決吃飯問題,吃飯問題主要依靠改革開放。人們當時還沒有吃飽飯。從科學角度來看,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從人均攝入的熱量來看,人們還沒有達到吃飽的標準(約2900大卡/日),參見下表。但是,從很低水平到達到吃飽標準,是經過長期努力達到的,這個努力,主要歸功於前30年。關於這個問題,楊鬆林先生有過精辟的論述(見《對“聯產承包責任製解決中國吃飽問題”的探討》)
  解放後曆年糧食油料產量及折合人均日可攝入熱量
  年份   人口(萬)   糧食[1]
  (萬噸)   油料[2]
  (萬噸)   人日均熱量
  (大卡)
  1949   54167   11318   256   1906
  1952   57482   16390   419   2287
  1970   82992   23995   377   2253
  1975   90859   28452   452   2475
  1980   98705   32056   769   2648
  1981   100072   32502   1021   2719
  1982   101541   35450   1182   2880
  1985   104532   37911   1578   2900
  1990   114333   44620   1613   3327
  2003   129227   43070   2811   3081
  雖然小崗村是在1978年12月開始實行包產到戶,但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是在1982年,1981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是人民公社製度。如果以1985年攝入2900大卡熱量為“感覺吃飽”的標準,那麽在人民公社時期的1981年,已經接近這個標準。之所以花了30年,才達到接近吃飽的水平,主要原因之一是解放初期本身糧食產量低,另外一個原因是人口大量增長,前30年,人口增長80%,後30年,人口增長38%。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是戰爭經濟,儲備大量糧食,防止戰爭。
  鄧小平在1982年說:“建國以來,我們做了一些事情,基本上解決了吃飯穿衣問題,糧食達到了自給。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舊中國長期沒有解決這個問 題。”(《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405頁。)馬克塞爾頓曾指出:“1977年國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糧食生產卻比印度高30%到40%, 而且是把糧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英國學者 在論述中國改革開放時說,中國的改革,有“人民公社創造的良好的農業績效可以利用。”(《馬克思的複仇》)
  現在食物豐富,一方麵,經過30年,我們的人均糧食增長率僅是前30年四分之一,但是,畢竟又增加了16%,在接近吃飽飯的時候,再增加一點,當然給人的感覺是現在吃飽了。另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量進口糧食和油料,2009年進口食物占消費總量之比,按照重量計算占10%,按熱量計算,占20%以上,因為主要進口食用油,大豆等高熱量食品,如2009年進口大豆4225萬噸,食用油818萬噸。而在前30年最多進口2%。還是以高價大米出口換更多低價小麥和玉米等糧食。
  解決糧食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進行大量基礎建設。毛澤東時代,製定農業八字憲法,包括了農業生產的八個主要方麵,
  土:改良土壤,例如,大寨用大量秸稈增加土壤有機質。格田整方,平整土地,方便機械化耕作,筆者讀書時還參加過此項勞動。開墾荒地,增加耕地麵積。毛澤東時代,在這方麵的貢獻可參閱《孟凡貴(蘇拉密):萬流歸海見桑田----從華夏5000年農耕文明的大視野仰望毛澤東》----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報告》( No.2007-02),包括將華北江淮平原大量鹽堿地改造為良田,大量增加水澆地,增加高產水稻種植麵積。
  肥:增加肥料來源和肥料生產,改進施肥方法。一方麵,發展沼氣發酵,生產有機肥料,另一方麵,增加化肥生產。七十年代初,幾乎每個縣都建化肥廠,生產氮肥和磷肥。改進施肥方法,包括測量了解各地土壤狀況,試驗不同作物生長與施肥方法的關係。筆者就曾經在家鄉磷肥廠工作,收集過本縣編輯的土壤情況,列出了詳細的土壤分布圖(很厚一本正規印刷的書)。
  水:新修水利設施,包括水庫,灌渠等,當時全國建成大小水庫八萬座、塘壩無數,人工河道、田間路、溝渠、防護林網形成,極大地增強了灌溉能力和防災抗災能力,保證了農業的穩產高產。對比2010年雲南,前一個月,媒體還在報道是百年未遇的旱災,後一個月又報道發大水,政府官員的解釋是,水利建設投入不足。實際是,很多老的水利設施都年久失修, 新建的設施,主要是特大工程,如三峽水庫,目的是發電,南水北調,主要提供北方城市用水(不可能用在農業,每噸水的成本都超過一元),與糧食生產基本沒有關係。
  種:發展優良品種。全國每個省都建有農科院,每個縣都有育種站,發展了著名的雜交稻等優良品種。到了特別是年代,都成市場經濟,袁隆平都要想法找資金支持育種研究。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現在糧食自給率不斷下降,資改派們也知道繼續下去,會非常危險,想改變這種趨勢,製定糧食自給率95%目標(參見1996 年10 月24 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但是,糧食自給率卻不斷下降,現在已經低於80%了,根本問題是相信市場,讓農民們自生自滅,與此相比,西方發達國家大力補貼農民,保證農業生產。此外,還補貼生產副食品出口掙美元欠條,於是國內需要的糧食和油料生產不足,而農產品出口年年增長,很多出口農產品,如大蒜,果汁等都成了遙遙領先的世界第一。資改派們不知問題所在,病急亂投醫,現在要大力引進轉基因種子,誰也無法保證其安全性,等於埋下了亡族滅種的導火索。
  另外還有四個方麵是密、保、工、管,就不一一分析了。附我國灌溉麵積、化肥用量、機耕麵積發展變化情況。可以看到,私有化分田到戶以後,灌溉麵積和機械化等都有所下降。
  時間 灌溉(萬公頃) 其中機灌(萬公頃) 化肥用量(萬噸) 機耕(萬公頃)
  1952 1995.9 31.7 7.8 13.6
  1957 2733.9 120.2 37.2 263.6
  1965 3305.5 809.3 194.2 1557.9
  1980 4488.8 2531.5 1269.4 4099.0
  1985 4403.6 2462.9 1775.8 3444.2
  (出自《中國統計年鑒》)
  注:本文寫於2010年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227&articleId=43666


所有文章隻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人人網 更多 0
上一篇 看樣子政令還是出不了中南海下一篇 美國農業補貼與美國糧食武器
文章評論
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尾頁 轉到頁
[7樓] 評論人: ddhj188 查看評論專輯
博主說的非常正確!
2012/12/17 12:45:05
[6樓] 評論人: hawk168 查看評論專輯
人們的肚皮,領導無法造數據:)
2012/12/14 18:21:47
[5樓] 評論人: huluseng 查看評論專輯
分析的很有道理。樓下總提餓死餓死的幾位,你知道中國曆史上餓死了多少人嗎?遠的不說,光民國那30幾年,你們那吹捧的民國時代就餓死了3億人。毛搞大躍進的時候大家是餓了一陣子,河南幾個縣市有餓死人的,加起來也沒多少,硬是讓後來的傷痕小說吹起來了,上次聽說已經吹到餓死3千萬了,接著吹吧,我看什麽時候吹到餓死300億。右派就是能吹。
2012/12/14 15:44:13
[4樓] 評論人: lan6848 查看評論專輯
大頭蘿卜就是餓死鬼投胎來的。博主沒有餓死,大頭蘿卜的父母“被”餓死了。
2012/12/14 15:17:29
[3樓] 評論人: 換個角度 查看評論專輯
其實就是前五個餅和第6個餅的關係。
其實類似的邏輯矛盾多了,比如,近20多年中國最大的財富來源之一,就是公有的土地增值,可是沒有前30年,哪來那麽多的公有土地?
2012/12/13 11:29:08
[2樓] 評論人: 大頭蘿卜 查看評論專輯

2012/12/13 11:27:09
[1樓] 評論人: wysh121 查看評論專輯
如果三十年前沒有對土地政策的把握,那有今天的飯菜。可惜的是,現有的一點土地已經被分割盡了。
2012/12/13 9:00:33
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尾頁 轉到頁
評分與評論 真差 一般 值得一看 不錯 太棒了

評論員用戶名 密碼 注冊為評論員
最新通過審核的評論員: 平心 lmljx20001 劉金華的博客 滄海無影 品眾文化 zcw001 zgr008 seo0168 爛漫陽光 coop
發貼後,本網站會記錄您的IP地址。請注意,根據我國法律,網站會將有關您的發帖內容、發帖時間以及您發帖時的IP地址的記錄保留至少60天,並且隻要接到合法請求,即會將這類信息提供給有
關機構。詳細使用條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