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討論] 【瞰天下大講堂】印度未來之路,該怎麽走? Zt

(2012-12-09 22:14:00) 下一個
登錄
論壇 > 縱論天下
發帖|
[討論] 【瞰天下大講堂】印度未來之路,該怎麽走?
看293|回1|收藏
樓主 龍凱鋒 隻看他
1 小時前
【瞰天下大講堂】印度未來之路,該怎麽走?2012.12.9
★龍凱鋒:大家周末好!
今晚大講堂馬上要開堂了,又進來了不少新群友,在此表示熱烈歡迎!
今晚話題:繼續談印度。談點有三:一是印度是我們的仇敵嗎?為何會走到今天的既對峙又合作的現狀?二是印度人有神經病嗎?每每中華關鍵時刻,總是跳出來與我作對?三是印巴為何會在印巴大文化一統的前提下,走到了今天的不共戴天的死敵?
這是今晚話題,請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昨晚我們分析了印度,印度和日本相比,其戰略也是四個字“脫美入亞”。
★化工原料:貧富不均, 基礎教育薄弱, 發展不平衡, 不是我們該重點關注的對象, 至少現在不是,10年內也不會是。印度缺少軍工企業,裝備都靠買,軍事對我們夠不成威脅。一個國家的軍事政策,特別是像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應該立足於自己建設軍工係統,而不應該靠買。有了鐵路,我們在西藏的軍事控製能力,是更加穩固的。60年前,印度是比較自信的,叫囂的,被中國一棒子打懵了以後,一直有中國情結,20多年又被中國教訓了一次,吃了兩次虧,老實多了。
★真的說不清:古希臘注重人與自然的關係,所以數學發達.古中國注重人與人的關係,所以謀略發達,古印度注重人與神的關係,所以神學世界第一...沒有一百年改變不了印度百姓的觀念,這樣的國家,還是算了吧...古希臘注重人與自然的關係,所以數學發達.古中國注重人與人的關係,所以謀略發達,古印度注重人與神的關係,所以神學世界第一...沒有一百年改變不了印度百姓的觀念,這樣的國家,還是算了吧...
★龍凱鋒:印度不但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應該是我們的盟友。中印關係的和諧,有助於我們西進戰略。有助於印巴和平。
★我的主義:印度到目前為止對中國的政策還是明智的,印度麵臨同中國很多相同的問題,比如貧富差距,民族和人口問題,地域和文化差別。
★吾....55555:印度和日本都被美國抓住了命根。前一次騷亂可以看出其控製很深的。爭取印度的合作對我們將來戰略會很有用。
★堅持:印度比日本自由多了。但印度國內的問題民族問題比較嚴重。讓他們無法實現統一,印度在無法完成國內控製的情況下,希望需求國際利益的最大化 。從其軍購的政策看,其還是有獨立的政策,其最大的問題 在國內 當國內矛盾無法調和的時候 向外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印度和中國並不是天生對手,也沒有必要成為對手。印度的基礎工業太差了,這是約束其發展的致命性因素。他們的信仰,受到佛教的影響太大。
★斯東:印度怎麽被大家說的這麽不堪?有人就想當奴才,沒辦法。印度根本沒有完全獨立。
★潛龍地鐵行:我先來講講印度的概況:印巴地區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也是印巴文化的衍生文化。目前,斯裏蘭卡居民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爾等國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元前3世紀以後,又相繼出現了囊括全區大部分版圖的四個統一的國家,即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裏蘇丹國和莫臥兒王朝,在這一過程裏,南亞一直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地區之一,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化藝術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好象是一千五百年,葡萄牙人達•伽馬首航印度之後,西方殖民勢力相繼侵入這一地區。到1757年,除“高山王國”尼泊爾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外,南亞其它地區均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其中,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緬甸合稱為英屬印度。在長達數百年的殖民統治過程中,南亞悠久的文明曆史被中斷,經濟發展處於相對停滯狀態,使南亞成為了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地區...........
說句難聽的:比我老家都窮上十倍!其中,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緬甸合稱為英屬印度。在長達數百年的殖民統治過程中,南亞悠久的文明曆史被中斷................
請密切注意這句話!
悠久的文明曆史被中斷,最為典型的是四七年的“蒙巴頓方案”!弟兄們,我們不了解阿三,不了解它的來龍去脈,休想理解它征服它!這下好了,次大陸上最為優秀的古代文明就開始了不停地戰亂!
★策馬西風:印度社會問題也非常嚴重。沒有徹底的進行社會改革。國家精英大部分是西化教育的結果。所以他們思想不是真正體現印度老百姓的發展訴求。而就像被西方植入了芯片的機器人一樣。大部分時間在完成西方的戰略目標。我們經常看見印度人被美國佬英國人利用來圍堵中國。或者成為他們淘汰軍火的傾銷地。對於中國人來說。印度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和勞動力提供地。也是海洋戰略的重要支撐點。收服印度,或者戰略合作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印度對中國的長遠發展遠遠大於日本和韓國。他們的戰略判斷力高度不夠,國家意誌力混亂。這個戰略失誤讓印度目前一直在為恢複以前地域而努力。
★東方紅:被殖民的悲劇啊,即使獨立,也被留下契子。
★暴風雪:這個國家不能用中國的角度來衡量,他們沒有所謂貧富問題,他窮人相信今世是受苦的,來世會幸福。所以軍隊可以不管人民死活瘋狂發展軍備,當然他們的購買的軍備短期可以使印度成為大國,但是成為強國那是不可能的。這年頭軍隊數量已經不是那麽重要了,我們能動員的人數肯定比他們多。人民黨的黨首死的太早了,也是中國之幸啊。這個人主張用武力統一整個印度。美帝假如拆了中國,下一個目標就是印度。
★唵嘛呢叭咪吽:英國的劃分 把古印度割裂了,而且印度這個詞應該是一個統稱。沒有共同的文明體係 是在英國入侵以後。把王公貴族組合起來“以印製印”。如果沒有英國統治,說不定不同民族,不同的教派,說不定就混戰了。英國不會把一個完整的印度交給國大黨。肯定要 挑撥的,陷入內耗。
★生薑:當今社會印度還有這樣的等級製度:國王屬於製度中的(刹帝利)等級,憎侶屬於(婆羅門)等級,農民和是商人屬於(吠舍)等級。下一等級不能從事上一等級(所從事的職業)。
★平治居士:事實是印度的中央政府很快就整合了印度個邦,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個不是問題,而是如果和印度作戰,無法很快結束戰爭。大陸國家之間的消耗戰是非常耗費人力物力的。曆史隻是一個基礎。現代印度和那時也不同。
★me:反對這樣僅以傳統文化論定。區域固有其文化,但區域發展首要的是經濟,是未來。印度有兩邊下注的衝動,但起主導作用的,是爭取改變不利於其作為第三世界利益的現有世界格局。根本上,印度是可以與中國和其它第三世界國家合作的,它們的本質利益是同一的。其它的矛盾服從於這個主要矛盾,除非中國掂不清輕重。
★潛龍地鐵行:好了,當時國大黨承認分治,是有個前提的!就是上麵最後一句話!國大黨曆來主張“統一的獨立的印度”,讚同分治是形勢所迫。從接受分治方案之日起,國大黨的信念就是建立在“巴基斯坦在短期內就會垮台”的估計上(轉引自《戰後英國外交史》,第47頁)。因此,獨立後尼赫魯領導的印度政府“下決心要竭盡全力不讓巴基斯坦聯盟建立在穩定的基礎上”。
  印、巴分治,尤其是旁遮普省的分割,帶來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大規模仇殺和流血衝突,出使兩國間的關係從一開始就處在緊張狀態中。國大黨的信念就是建立在“巴基斯坦在短期內就會垮台”的估計上(轉引自《戰後英國外交史》,第47頁)。因此,獨立後尼赫魯領導的印度政府“下決心要竭盡全力不讓巴基斯坦聯盟建立在穩定的基礎上”。尤其是這句話!前兩次印巴戰爭,他們的目的差點達到了!尤其是第二次印巴戰爭。眼見巴的首都都快丟了的情況下。
★馬踏飛燕:尼赫魯當時認為,47年取得獨立的印度是第三世界的老大哥,可以對中國指指點點,不過這太自不量力。中印衝突中過分相信軍方意見,以為軍事實力優於中國,結果被打得滿地找牙。
★策馬西風:現在是中國人再一次把握機會,發展印度的時候了。支援巴基斯坦,讓印度無法順利完成統一事業。進而一心北進中國。戰略方麵已經具有先機優勢。印度目前是西方最好的利用棋子之一。印度階層分化嚴重,搞成了金融,軟件,服務業等無需大工業的產業發展良好。而基礎工業薄弱。
★潛龍地鐵行:後來,我們以兩代人的肉體三代人的青春,獨自走完了人家四百年的發展過程!真正在零八年獨戰群狼的時候!印阿三沒有與對方一起來坑我們!可貴的是從多方來幫我們。當我們大獲全勝的今天,我們不會忘記他們的!所以,建議凱鋒今晚繼續談次大陸!沒關係的,印的恒河文明會讓他們清醒的!所以,實質上是麵向的印度政府:今晚所談的!再說說印巴關係,本來是一家人的,多少年來相親相愛!
★唵嘛呢叭咪吽:對,這個是事實。沒有工業基礎,沒有基礎設施,什麽軟件都是空中樓閣。還有人民的基本教育,這些都沒有。而且 人口不等於勞動力,勞動力是有一定基礎知識的人。沒有圖紙,簡單操作都要了解,可是一個文盲去操作,企業花費的培訓資源是很大的。本來該是是政府完成的,結果企業去完成,變相增加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隱形成本的增加,怎麽競爭? 而且 地方政府勢力太大,比如地方族群,可以抗議中央。我們很萬幸 我們的執行力很高。中央決定了 就必須搞。比如 三峽工程,我們還是執行了,印度 沒有辦法執行的。肯定涉及很多人的利益。
★平治居士:大家看現狀,印度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發展,軍費激增,是一個有著百萬軍隊的地區大國。和我們有領土爭端,彼此也麵對著持續發展的難題。印度特殊之處就在於此。印度不是沒有基礎建設的能力,而是不做。印度年產鋼1億多噸。是世界第二位。中國每年還從印度進口鋼鐵。如果說建設基礎設施,印度並不缺乏能力。
★堅持:印度有點空中樓閣的意思。印度國內發展問題,比中國要嚴重的多。印度對外的政策 還是相對獨立的。對中國的政策 並不是別人說的那麽邪惡 。這些都是利益的交換相互需求。印度缺少戰略規劃。印度是個民主國家 西方的設計。其實這個中央集權的問題 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作用 有的時候有益 但有的時候也會製約社會的發展。
★斯東:印度麵臨著一個如何提升自己發展空間的問題。我覺的是印度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一個定位。印度想做大國、強國但是又不遠俯下身來從最基礎的開始,總是想著靠著從鷹帝國的最大殖民地搖身一變成為最大民主國家之成功來組合第三世界。
★龍凱鋒:印度的戰略發展方向,一直被西方誤導和掌控。可以說,印度的戰略大腦,是西方文化主導的。
★易海承銘:科普一下印度的近、現代史非常必要。
馬踏飛燕:印度不少部隊使用的還是二戰時期的恩菲爾德單發步槍和布倫機槍。阿瓊主戰坦克研發了30年也就是一個不成熟的東西。次印巴戰爭,包括克什米爾邊境衝突,印度軍隊都沒有吃虧。還把東巴基斯塔策反獨立。吞並錫金。
★東方紅:一是競爭關係,印度眼紅中國的發展,自認為資源、人口、地理與中國相似,還曾是第三世界老大,對中國不服氣。二是62年的戰爭對其而言是巨大的恥辱,這個心結很難排除掉。三是印度認巴屬其領土,就象我們認為台彎屬中國一部分一樣,但現實中國對巴的強力支持讓其非常難受。
★策馬西風:即使我們不發展印度,印度自己也會因為民生發展緩慢而發生問題。改造國家架構是早晚的事兒。國家的意誌力施展靠的是實力。沒有實力靠思想和外交是無法撼動龐大的世界第三世界的。印度那樣的思想無異於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夢想一樣。
★平治居士:這算什麽恥辱。印度軍隊用這個來忽悠軍費的。印度沒有吃虧啊,雖然軍隊是戰敗了。但是被占領土他還是站住了。軍隊戰敗的時候很多。但是不能失敗一次就是不可接受的恥辱。那是印度國內的宣傳。日本是全麵侵華,印度隻是輸了一場局部戰爭,而且印度沒有丟失那麽多領土啊。
★潛龍地鐵行:那是小股的亂而已!實質上不是史書上說的那樣激烈!
★平治居士:剛才的資料中說印度穆斯林起義的時候,印度教徒是幫助英國人的。你可以查一下甘地的百度詞條。
★刀語:居士說得不錯,印對中,不能跟中對日相比,侵略,屠殺都沒發生,翻中印老帳是印度宣傳的需要。
★馬踏飛燕:1858年大起義,印軍也是靠著殖民軍打敗起義者的。前些年我們對斯裏蘭卡的影響也很大。
★堅持:印度並沒有別人說的那麽邪惡 ,對中國也沒有那麽仇恨。我們了解印度太少了。我們支持巴基斯坦的深層次原因 是為了保持我們後方的安全,防止美國等大國對中國的影響。
★斯東:是的,現在印度的執政這也是當時英帝國在印度殖民地統治的本地執行者。中印未來的出路不是在對抗,而是合作。藏南是印度幹擾破壞我們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網易:印度在62年失去的阿克塞欽地區,這是軍事上的至高點,這一地區被中國占領後,使印度後來幾十年都無力在中國西南挑動大戰,哪怕是87年挑動小的爭端也被中國輕鬆地打下去。
★潛龍地鐵行:如果我們不眾印度身上打開缺口,就絕難滲入印度洋!
★東方紅:作為印度上層,心比天高,做著大印度聯邦的美夢,但命比紙薄,本身沒這個實力,隻好依附於大國間玩平衡。
★策馬西風:小地方的影響力是一定的。發展大的國家板塊才是真正體現一個有世界影響力國家的意誌力施展。
★青冥:扶持小巴,穩定印度,維護航道。
★龍凱鋒:中印之間確實不是敵人,印巴之間也不是敵人,但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現實:中印、印巴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曆史反應一個國家的性格和特點,決定這個國家的走向。
★暴風雪:印度上層想重溫大英帝國統治印度時的遼闊國土。大英帝國統治時的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裏蘭卡、錫金、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國。
★東方紅:現實是做不成朋友,也做不起敵人。我覺得中印不可能友好,還一個重要因素是外部勢力對其的影響,但雙方都有合作的需要。
★堅持:印度自己的發展有問題,國內的實力不足,但是又想得到國際大國的地位,在其出牌的時候並沒有強大的底牌支持,所以容易受到對手或者是別人的影響,造成了其政策的混沌,主要問題在於其自身。地緣政治的影響 很大的原因 。兩個思想文化上不同的國家 在一個地區的競爭是難免的 。
★me:印度始終是可以合作的力量。
★龍凱鋒:中印最大的矛盾不在藏南,而在政治上、戰略上的不一致,在文化上的差異。中印未來的出路不是在對抗,而是合作。藏南是印度幹擾破壞我們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刀語:至少目前十五年內,隻要我國實力強於印,中印不是仇敵。在現實國土爭議下,印度有國內宣傳的需要,發展軍力的借口。印度借國際行投機主義是各國通行作法。印巴如今的關係,從曆史以後看來,是因為信仰有異,分國後外部倚靠不同造成斷乳。印度雖然領土沒有被殖民,但印度的政黨、印度的文化、印度的經濟,實質是殖民經濟。你看看印度兩黨的幕後支持者,印度文化中的西方文化的影子,印度經濟的主要投資者,就知道這點。
印度思想上目前實質還受英國的掌控。
★策馬西風:繼續支持巴基斯坦傳統盟友。發展印度周邊,利用金磚協議發展同印度的進一步關係。盡力製定長遠戰略協議發展規劃。
★me:對印隻需要嚇住就行了,一個優勢方沒有必要在戰爭問題上費這樣大功夫。它可以合作,能夠合作,應該合作,合作才是目的,鬥爭隻是爭取合作的手段。文化對行動有重要的影響力,但大到一個區域的前途與未來,是不可能因為文化因素而影響理智的。那種文明衝突論的說法根本不顧事實,值得警惕
★平治居士:被西方支持的勢力很多,不是不能打交道。比如泰國、韓國。思想上,中印在文化上的聯係要比中國和穆斯林國家的聯係要深遠的多。中印同為文明古國,彼此的文化交流不是從遊牧部落南下時,留下的穆斯林要多得多。
★刀語:網上有分析認為,從國際政治和資源來看,印度已失去如中國一樣的發展機會。在印未能充份發展下,他的未來人口是個大市場。同時要注意他的發展會不會跟我國構成惡性競爭。前幾天,印度已開放零售市場。中俄的核商業有可能在伊朗或南美發展,但我猜測在印度的可能更大。
★策馬西風:戰略方麵重視印度。策略方麵不能急於求成。因為印度內部情況也很複雜
★龍凱鋒:泰國不一樣,泰國有很多華裔,加上泰國國小、離中國太近,曆史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都聯係緊密,隻是近代被隔離了而已。就是如此,泰國還在反反複複,在中美之間投機生存。
★星飛揚 :兩國都是在亞洲有影響的大國,都在不斷壯大,都想擴大自己的影響麵,國家之間的關係取決於共同的利益。
★天蕩:印度沒有華僑,這點很特殊。在東南亞很少見,印度華僑很少,大家注意到了嘛。
★斷斷輪回:以小觀大,鄰居一般打架就是口水仗多,幹架少,無非就是地基那點事掰扯不清楚,要說下狠手整死對方是不切實際的,西方世界挑撥歸挑撥,影響不大!中印文化是沒有矛盾的。
★龍凱鋒:支持策馬兄提出的,把印度朔造成中國的加拿大的戰略思想。中印完全可以構築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和市場。中印文化上的衝突,實質是印度中的西方文化精英與中國文化的衝突,實質是中西方文明的矛盾,而非中印文明的矛盾。
★馬踏飛燕:中印雖都為大國,彼此之間的經貿合作交集太少。記得三代還是四代當年訪問印度,說過中國是硬件大國,印度是軟件大國,彼此之間合作緊密是互利互惠的,2005年前後中印之間加強了民間官方交流。
★堅持:中國在自救的過程中保留了中國固有的文化。但是中亞和南亞 混入了太多其他思想。印度權力太過分散。印度是合作發展的對象。
★平治居士:印度的西方精英文化,和中國有什麽衝突?這個問題可以簡單的分析一下。你不能阻止人家想要成為大國。成為大國應該是每一個國家的追求。印度的洋蔥是從巴基斯坦進口。印度的上層全是買辦。尼赫魯說什麽不重要。問題是印度現在的實力。
★東方紅:撇開領土問題不說,中印這兩個大國全麵合作那還得了,那西方怎麽玩,他們決不會容許出現這個情況
★吾....55555:中國現在做的就是邀印度站在中俄這邊。
★龍凱鋒:印度本不具備稱霸的實力,但有霸權的思想,就是因為印度的精英,受西方文化教育的多。
★笑言喔喔:中國要西進,巴鐵、阿富汗走廊要暢通,所以巴鐵不能丟。而印度搞地區霸權,打壓巴鐵,項莊舞劍,沛公何安?
★暴風雪:尼赫魯說過,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麽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麽就銷聲匿跡。印度洋軍力來說它就是老大。
★策馬西風:目前態勢是穩固巴鐵,撈草打兔子發展印度。
★龍凱鋒:居士,你前幾天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帝國主義與他國的精英聯合的問題。比如菲律賓。菲律賓的阿基諾三世的做法,實質是違背了菲律賓人民的根本利益。印度也一樣,印度政府沒有按照三個代表走的。
★斯東:中國想完成複興,就必須走出一條與文藝複興以來西方發展模式完全不同的道路來。
★平治居士:那是小國,印度是小國嗎?正因為印度想要成為大國,所以印度在帝國主義那裏印度沒有出賣自己。印度的統治階層是不是按照西方帝國主義的想法去安排印度政治路線的?事實是印度並沒有按照西方安排的路線走。
★東方紅:昨天和平治探討時也說了,印度對外能源、經貿通道在海洋。美帝作為海上警察其影響是深遠的,印度必然會保留遏中的作用,中印兩國不可能深度合作。
★me:中印經貿是700億美元,中國是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
★龍凱鋒:印度政府的戰略決策,隻是維護印度國家少部分人的利益。發展中國家,當然要以聯合發展為主,而非稱霸為主。
★堅持:印度確實是一直努力再走自己的路線。但是迫於實力的不濟,才受到別國的影響太大。其實從印度遭受的幾次恐怖襲擊來看 就是政策可以轉向的節點來看 印度政府還是明智的。否則 印度 無法啟動。 印度需要有一個強勢人物,建立一個強勢的政府,然後推行國內的強勢改革。
★滄海月明:中國應該像對巴基斯坦一樣對印度周邊的國家進行拉攏,把印度包圍起來逼他合作或孤立起來。
★吾....55555:如果印度走向美國他必會發生內亂或戰爭。印度缺少一次真正的革命洗禮所以她不全麵。
★龍凱鋒:對,孟買襲擊的對策,可以看出印度政府決策層的理智和英明。
★東方紅:印度的現狀決定了他要玩平衡,不能完全倒向一邊。中印在爭世界工廠,不能說除中國就都在利用印度,互相利用而已。
★策馬西風:印度的發展需要推力才能改變。外力主要是中國。其他國家都是在利用印度。
★ 唵嘛呢叭咪吽:印度要想成為世界大國,必須要獨立外交政策,比如中國在60-70年代。如果投機是玩不成大國夢的。中央集權,印度沒有 這樣能力。如果有毛主席或者鄧小平似的人物,估計也會下台 西方國家不會同意的。印度位置好呀,光是是耕地就是一年三熟。要是中國有這個位置 早解決溫飽了。
★平治居士:簡而言之吧,中印之間的主要矛盾是地緣政治上的,中巴之間的戰略合作,死死的將印度封死在南亞次大陸上。在這種地緣環境下,印度不管什麽政策都是一個地區國家。印度隻要沒有中國強大,或是壓倒巴基斯坦,他就衝不出地緣政治包圍網。
★龍凱鋒:這個問題看怎麽看?中印之間的戰略合作,也主要是依靠地緣政治。中印合作,也有利於促進印巴和平。什麽叫強勢人物?對哪些方麵強勢才算強勢?印度不是缺什麽強勢人物,而是政策和策略,沒有規劃力和執行力。某種程度上,印度是屬於邯鄲學步。印度如同邯鄲學步,學西方不徹底,學蘇聯不徹底,自己的精髓也丟了,導致成為四不像的怪胎。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戰略。
★斯東:印度產生不了186、286因為沒有產生的土壤。
★滄海月明:印度想要中央集權是不可能的,除非在戰爭中統一。
★大愚若智:政治不統一隻能混亂。
★暴風雪:一個巴基斯坦就夠印度周旋了。這個國家的反政府武裝也想很多哦,涉及全國人口超過1.4億。印度和中國做朋友,頂多是利益交換而已。他們認為幫助美國遏製中國更加有利可圖。印度清楚,沒了中國下一個被遏製就是他。 張文木先生曾經預言過印度的未來,將被西方肢解。隻要沿海地區要從中央分裂出去,一個強大印度不利於美國控製中東石油
★堅持:印度沒有學習西方製度的物質條件,但是也沒有能夠啟動自己發展的精神條件。他更需要政治製度的強勢變革。印度 沒有實力 實現他們現在的戰略規劃。他們戰略規劃有問題 。印度地緣政治上處於世界爭霸的中心地帶
★me:中對印無論政治經濟軍事都處於顯著的優勢,對其小算盤,隻需動用威嚇就足夠了,經濟捆綁,文化溝通,政治合作,都是雙方共同的需要。有必要動輒作戰爭之想麽?印有實力對華實施戰爭麽?把一個朋友打成敵人有什麽好處麽?把一個團結的第三世界,自己安身立命的基地打散,讓西方分而治之有什麽吸引力麽?
★東方紅:平治,印度隻要保持和美國良好的關係,其海路是通暢的,這樣其地理位置的優勢就可以發揮出來,其發展潛力還是蠻大的。真正出現特殊情況時,中俄管道中亞管道也不靠譜,馬六甲也不行,印度又不是蒙古,他有海路啊。
★me:印始終處在西方新一輪洗劫的危險之下,他心知肚明。每到危險加劇,他都會精明地大步後撤。所謂兩邊叫牌,也不過是他在大格局裏找的小縫隙。說印沒有與華合作的基礎,那太小看印了,地緣位置是服從於實力的。一個沒有實力的良好地緣,就是強權的潛在基地。
★龍凱鋒:被殖民三百年,印度當然知道西方國家想幹什麽?所以,十分警覺再次被殖民。我不覺得印度的地理位置不好,不過印度沒有自己的戰略規劃,所以戰略價值沒有發掘出來而已。中國與多少國家接壤?14個陸地國家,我們海岸線多長?印度東有喜馬拉雅山屏障,北有巴基斯坦和南邊的孟加拉都是過去一國。西向廣闊的印度洋,地靠中東富饒之地。如此國家,還說不好?
★斯東:印度在印度洋和美是競爭對手。
★平治居士:14個陸地國家不會被包圍,印度就被兩個國家包圍著,還是兩個領土爭議國家。怎樣的特殊情況,可以在一個陸軍強國周圍,掐死他的陸上通道?
★峰中落葉:印度與中國有藏南之爭,還有對中國有我們幫助巴勒斯坦與他對抗之“恨“,所以印度與中國注定做不了真正的“朋友”。印度現在是不是我們的仇敵會有爭議,但印度的不少行動正越來越表現得像我們的仇敵。
★龍凱鋒:仇敵談不上,西方戰略就是想拉攏掌控印度,培養印度成為中國的敵人。所以,不斷挑撥離間,扶持印度內部代理人與中國作對。中印之間的隔閡,就是這樣形成的。比如達賴,就是西方扶持培養,並安放在印度,加劇中印矛盾。印度地處歐亞的中間點,地理位置怎麽不好?印度隻有和中國好,才能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好。
★暴風雪:地理位置好未必是好事,如果是獅子也就罷了如果綿陽就是禍。 老美控製的迪島麵積太小,無法與印度大陸抗衡。★斯東:老美守在印度洋,印度是要花銀子買過路費的。印度是麵臨當前的困局,但是不代表印度沒有比中國強大地機遇,但是機遇在於其內部的變。龍凱鋒:印度投錯了主,二戰後投蘇聯,結果蘇聯崩潰。現在買蘇聯的航母,也是一大堆問題。如果中印合作,印度洋就是和諧海洋了。
★策馬西風:中國人多災多難必須奮發圖強,沒有大戰,玩的內容更多。也更複雜。化工原料:位置是次要的 印度最根本的問題是缺乏發展戰略和執行能力。還有就是印度國內選舉政治的內耗 即使是好的方案也要吵來吵去。
★東方紅:我們現在看發展潛力,不能用冷戰的思想,現在大國間打不起仗了。印度不僅是戰略思維的問題。而是社會製度、宗教種族、外部勢力影響太大,美國、日本,全是海洋國家,發展很強大。
★龍凱鋒:個人認為,印度目前的困境,是戰略方麵出了問題,戰略思維和戰略決策不行,那麽什麽原因導致印度缺乏正確的戰略思維呢?個人認為是英國殖民三百年的文化主導結果。印度精英----政治精英、經濟精英、軍事精英、文化精英,基本是西方培養出來的。可以說印度上層社會是西方的代理人。中國不存在這個問題,是因為毛主席的偉大。毛主席推翻了西方殖民的這些精英,這些西方在中國培養的政治精英、軍事精英、文化精英、經濟精英,要麽被毛主席趕到台灣去了,要麽被我們改造了。所以,中國改革開放時的上層社會,基本是工農群眾的代表。不過,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西方在我們內部又培養了一批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和文化精英。軍事精英,因為黨指揮槍的結果,因為中美軍事交流不多的結果,所以目前滲透不深,無法培養。但中國的經濟和文化精英,很多是西方培養的結果。這是我們目前不得不麵對的現實。政治精英,也有西方通過經濟精英和文化精英,尋租的可能。印度衝出不重要,重要的是印度國內沒有一個係統的政治體係,沒有自己的政治體係、製度做支撐。
★堅持:中國人民在關鍵時刻 大方向從來沒有馬虎過。 因為 中國人始終認為隻有自己的勞動才能得到回報。印度缺乏物質基礎做戰略支撐。中國強勢的集權和 絕對的軍隊控製才啟動了中國的大發展 雖然中間經曆的曲折。中國的發展並不是到改革開放才開始的 。其實印度如果能夠主動緩解和巴基斯坦的矛盾 努力發展經濟 治理國內,其前途還可以。
★steven:印度的化學工業不行化肥產量少。印度最適合的就是王道統治而不是民主化。
★暴風雪:印度人感覺很聰明,他們可以美俄左右逢源獲得好處,現在一樣可以故伎重演。
★峰中落葉:所以,對待印度,我們應該做的是:總的戰略是一個字“壓”,在壓的過程中,能利用的時候利用,沒翻臉的時,該“握手”時握手。
★策馬西風:發展關鍵是正確的戰略判斷力,強勢的國家意誌力,頑強的發展拚搏力,而印度最大的失誤就是戰略方向不斷改變。
★刀語:那像你們上麵所論,印國內埋著極大的分裂因子,那得罪西方,西方要分他,得罪別的國,別的國要分裂他。那不成了半死不活的樣子了?
★平治居士:除非印度比中國強,或者壓倒巴基斯坦,那麽印度始終都是地區國家,無法成長為世界大國。印度的戰略方向沒有改變過。從印度建國到現在,其目標就一個,衝出南亞次大陸。和中國打,和巴基斯坦打,介入斯裏蘭卡內戰,都是為了這個目標。可否回到現實去看,印度就是有了中國這一套,他能不能做到比中國強?印度有世界最多的少數民族。
★策馬西風:而印度最大的失誤就是戰略方向不斷改變。左右逢源是某些中國人羨慕印度人的地方。但是恰恰是印度人在左右逢源情況下,失去了自我戰略方向,沒有強烈的推動力
★龍凱鋒:印度受西方文化影響太大,不顧自身的內部發展問題,而盲目想稱霸,所以有了中印戰爭、印巴戰爭。後來在戰爭挫折中認識到戰略的失誤,所以,印度某種程度上開始向我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應該是印度核爆的開始,就是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的開始。中印相比,特別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體現了我們第一代領導群體的偉大。他們創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體係和機製。這一點是我們和印度最大的不同。
★生薑:印度這樣的國家,能有很好,很大的戰略方向嗎;他丟棄了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還有很多傳統;印度不是獨立出來的,印度缺少軍魂;軍魂對於一個大國來說非常重要,這就是方向,有能力自己掌控自己的政策;
★東方紅:印度如果也經曆中國類似的革命,建立中央高度集權的一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絕對發展前景比現在好多了
★龍凱鋒:不是傻不傻的問題,也不是做大國目標的問題。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個不怪印度。關鍵是怎麽才能成為大國的問題。這就是戰略的規劃、設計和執行,而印度沒有這個能力。依靠如同中國洋務運動一樣的買辦製度,想成為大國,是不可能的。這是經過了曆史證明的真理。印度想軍事崛起,你看看買的都是什麽武器裝備?和我們大清朝不是一樣的發展思路嗎?
★策馬西風:130年在在古代經濟發展速度下,目前世界科技的推動力,文化更新速度,往往會事半功倍發展,我們往往看見,僅僅三代人就可以改變一個國家。以後發展速度也不會低於目前的趨勢。
★斯東:戰略的劃分和設計是與其國內利益劃分有著緊密的聯係,什麽階層分的利益最多就會產生什麽樣的戰略和戰術。印度缺少的就是徹底的革命,解放思想上的枷鎖。
★暴風雪:印度正在一步步的找死,發展烈火4還不夠,還要搞烈火5,還要搞洲際導彈。已經快到美國的底線了。印度除了搞個芯片還可以,其他再世界上都沒名。體育更是一趟糊塗。中東是美國地盤, 澳大利亞對印度不放心。
★吾....55555:在亞歐中間。獨守印度洋。接近中東能源能說他位置不好,和13億中國人打仗他除非瘋了
★為中華之崛起:印度應該學韜光養晦,戰略方向不是衝出去而是發展自身經濟,解放人民思想,粉碎種姓製度,印度的軍事投入完全是浪費。中國貌似沒有威脅過印度的安全。
★生薑:印度,中國就相對於兩個人有不同的性格,印度,很多因素決定的,印度就是那樣,一個大國沒有自己完備的重工業,關鍵技術都要進口,印度憑什麽能徹底的革命,英國統治了他100年,他們的聖雄甘地口號是非暴力不合作,擁有這樣文化,認可這種文化的國家怎麽可能有徹底的革命。
★平治居士:我們要麵對現實。印度的現實問題,不是內政,而是他的戰略環境。
★龍凱鋒:目前美日都有利用印度稱霸的思維,竭力用軍火武裝印度,給印度打雞血,希望印度成為製約中國的一顆棋子。但從印度購買俄羅斯的武器裝備看,印度還是竭力防範西方的。據說印度的槍支,都沒有自己的製式配置,完全靠購買。據說印度的軍艦上各種雷達都是外購,相互之間幹擾,影響設備正常運行。
★me:印度的未來在於放下沒用的包袱,與巴和解,與中合作,從陸路嚐試融入東亞南亞東南亞經濟整合,利用其地理優勢,爭取東亞至中亞的高鐵南線建設,與中國一起開發非洲。沉心靜氣搞二十年經濟,然後再說大國不大國的遙遠問題
★策馬西風:跟印度外交思想比較,印度軍事發展是瘋狂模式的。丁盛將軍在1962以後回憶錄裏說過,本來可以發展印度底層人民革命來改變印度的。
★龍凱鋒:印度改良主義是不行的,印度缺了兩次革命。這兩次革命是必須要走的。一場是土地革命。一場是文化革命。但印度在30年之內,恐怕很難爆發此兩場革命。印度的遊擊隊即使掌權,也難以有後發優勢。印度向印度洋進軍,從來沒有哪國阻止過。印度經濟基礎和國家實力,都不足以支撐所謂的突破包圍圈問題。
★東方紅:印度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決定了其主要外部依靠必是西方,保留遏中地位事關其身家性命。在這種背景下,印度應該是不激化與中國的矛盾,爭取穩定的發展空間。
★龍凱鋒:對,印度想成為大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要成為美日等國分裂金磚國家,遏製中國崛起的一顆棋子,一個炮灰。中印和則兩利,互為倚角之勢,不會被美各個擊破;鬥則俱傷,中印都難崛起,而可能再次麵臨國家崩潰和殖民的危險。
★平治居士:印度洋上最強大軍隊是美國艦隊。
★龍凱鋒:包圍圈是虛擬的,你實力強,誰都包圍不了你,你實力弱,誰都可能包圍你。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不過是地理產物而已。中國實力強了,現在出宮本海峽搞軍演,美國又怎麽的?過去我們海軍到哪,美國跟蹤到哪,而且威脅性做出攻擊姿態,或電子戰幹擾。我們實力強了,還可以派艦隊到夏威夷去搞軍演,到加勒比海去搞軍演,又如何呢?你國力強,坐在家裏,別人也無法包圍你。你國力不強,就是不包圍你,你也不敢出門。因為出門就被打。比如我們的銀河號,為什麽92年到印度洋被包圍檢查?那是美國海權對我們發展安全的戰略警告。我們現在艦艇到亞丁灣,美國也不敢說什麽?不是美國仁慈了戰略意圖更改了,而是我們實力增強了。實力是碰撞出來的結果。
★me:把虛無的敵人變成實際的朋友,比什麽包圍圈不強太多。
★斯東:但是讓印度放棄其民主精英政治模式基本上不太可能。
★生薑:印度這個國家沒有完備重工業體係,印度做很很多事情都要受製於人,怎麽去擴充自己的實力,印度在他現在的基礎上,在大的政策上保持獨立自主,這樣做就很不錯了,我個人感覺印度現在做得很不錯,對於他自己現有的基礎來說;70%武器進口俄羅斯;30%來自美國,自己研發的坦克自己的軍隊都不要,印度那樣的土壤怎麽可能長出毛澤東這樣的人;在人家心目中聖雄甘地就很好。
★策馬西風:印度軍事具有瘋狂想象力的。
★東方紅:印度文明古國的地位、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決定了其必須提出建成世界強國的目標,才能激勵國人, 爭取外交利益。現實情況估計其心裏也清楚,難上加難,印度的內、外環境決定了他提再好的戰略也是空的,就象開始凱峰說的,其現在除了國土不被殖民,其它還在被殖民中。
★龍凱鋒:咱們俗話說的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實力是溜出來的結果。不是數量和質量,那隻是基礎。你不碰撞,誰知道你有實力?
★暴風雪:印度樹敵太多,對於他的發展非常不利。周邊國家幾乎都打過。
★平治居士:印度從來就沒興盛過,孔雀王朝不過曇花一現。沒有英國殖民,印度還是個地理名詞呢。
★龍凱鋒:對,印度、日本、東盟,都是殖民地,這樣我們就理解了為什麽他們要和我們衝突?實質是中美之間的衝突,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戰略思維的衝突。中國不是和印、日、東盟衝突,而是和美國在衝突。因為西方還在控製著這些國家掌權的精英,控製著這些國家的主體和方向。
★滄海月明:西方國家吹捧甘地,印度人還真是得意洋洋,那不過是西方國家忽悠這些殖民地國家的人民,讓他們不要暴力反抗西方殖民者。
★me:中印之間有衝突有合作,合作是主流。
★笑言喔喔:東方說的是,三哥內政尚未擺脫種姓努力等級製度,發展尚未擺脫殖民地經濟的陰影。
★龍凱鋒:印度的政治製度、政治精英,印度的經濟製度、政治精英;印度的軍事製度、軍事精英;印度的文化製度、文化精英,是不是都是西方培養的?按照西方控製的方向走?這樣的國家,不是殖民國家,什麽樣的殖民國家才是殖民國家?印度本沒有稱霸的實力,但在西方的扶持下蠢蠢欲動,和中國爆發中印戰爭,和巴基斯坦爆發印巴戰爭,兩次戰爭都遭受挫折。而且學西方思維,收留達賴,使印度成為分裂中國西藏的基地,阻礙了中印之間的政治信任和深入合作。這些都是西方戰略思維支撐的結果。
★笑言喔喔:西藏的問題,因為我們實力強了,外部幹涉變成了內部維穩。
★策馬西風:居士說的很對,印度是有野心的。而且是瘋狂的野心。
★me:印度獨立之後,就不存在殖民地問題了。但是,經濟霸權特別是金融霸權,是另一種變相掠奪,如果這也算殖民,那中國也一樣算是。
★東方紅:向西方買武器。
★滄海月明:印度一方麵固守著婆羅門教的種姓製度,另一方麵卻又迷戀著西方的民主體製,結果造就了今天這個不倫不類的國家。
★平治居士:和西方買武器的很多國家,都是啊。
★斯東:印度的政治製度是整體上繼承了英、美得西方民主製度,而並不是根據印度國情產生的適合印度自己的政治製度。采用西方民主製度要看其采用的原因。
★龍凱鋒:印度軍隊的各項製度,是不是西方軍事製度?印度武器都是西方和蘇聯方向購買的。印度的軍隊指揮員,有沒有留洋的製度?看一個國家的軍隊,是受哪方麵影響,看三個方麵:一是製度。二是武器裝備,主體是國產還是購買哪國?三是軍事指揮員培訓體係,是否依賴外國。
★笑言喔喔:三哥軍隊裏盡是西化精英
★平治居士:印度是西方民主製度嗎,國大黨幾乎執政了半個世紀。印度確實依賴外國武器,這就說一個國家是殖民地嗎?這樣不是不嚴肅的。印度的政治製度也很穩定。
★唵嘛呢叭咪吽:印度很多都是繼承了,英國的體製。或者說是繼承了英國設計的體製
★龍凱鋒:英國當時撤走的時候,留下給印度的,是一幫西方馴化的精英來統治。不管合不合自己的國情,中國在60年代,為什麽中蘇關係惡化?就是為了擺脫蘇聯的控製,我們開始走自己的路。可以說,60年代以前,我們某種程度上是受製於蘇聯的。這是曆史事實。
★me:中國的政治體製,經濟體製,幹部製度,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主流意識形態,建築標準,工業標準,統統借鑒甚至照搬蘇聯,中國是不是蘇聯的殖民地?
★斯東:國大黨的主要組成力量是誰?
★策馬西風:是殖民思想管理的國家。
★平治居士:你如何證明印度現在的精英是西方馴化的?
★龍凱鋒:看看印度執政的領導層,包括印度的政治領導層、軍事領導層、經濟領導層和文化精英層,是哪裏培養出來的?是處於印度什麽階層,受過什麽文化教育,就可以知道了。國際關係和國內關係,都有階級性和民族性,也有立場和觀點。那種摒棄階級性和民族性,沒有立場和觀點,是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笑言喔喔:印度的政治製度處在東西夾層中,又有種姓奴隸製度的文化傳統,能不穩定嗎?
★內蒙A1-老夫:說穿了,在印度,還是政黨利益高於一切,所以什麽戰略都是無根的浮萍。
★笑言喔喔:中印基本在同等的曆史和社會條件下開始獨立發展的,幾十年過來了,比一比,怎麽樣?中印同是發展中大國,都趕上了信息革命和全球化的浪潮,都在發展,但發展的速度、實效和可持續性卻不可同日而語。
★龍凱鋒:這是我的戰略判斷。對印度的戰略判斷就這一句話。因為是殖民地,所以印度沒有自己的正確戰略和發展方向。所以印度目前的一切困境,都是這個原因。不過印度經曆過中印戰爭和印巴戰爭後,開始內部有深刻的戰略反省。從印度主要依靠俄羅斯而非美國,從印度核爆後改革開放,從中印之間五十年的和平,可以看出印度開始由學歐美,轉向學習中國。這才有了印度最近二十年來的快速發展。但印度的發展也麵臨著科學發展觀問題,就是發展的係統性、戰略協調性不強,發展遺留問題太多。
★生薑:印度的重工業體係不完備,武器全靠進口,他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世界級的強國,印度從來就那樣的,就像一個人的性格,你不能要求他怎麽樣,你了解的曆史,現在,就能看到他隻能這樣處理事情。
★東方紅:私有化當然是殖民,我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老二,就在於我們是公有製,是一黨製,是社會主義,外國資本收割不了我們。印度有遼闊的國土、眾多的人口,決定了其可以成為西方資本逐利的場所,所以有今天的飛速發展。
★龍凱鋒:中國共產黨高明之處在於,在於這些都不過是鬥爭的手段和工具,而我們的大戰略核心,一直保持正確的戰略發展方向。印度這個國家,今後將更加遠遠落後於中國。其未來發展的真正前途在於與中國的關係如何?融入多深?否則毫無前途,甚至麵臨 崩潰瓦解的危險。所謂的宗教衝突問題,所謂的克什米爾問題,都不過是西方介入印度,利用印度的手段和工具而已。為什麽要中印比較?因為中印之間有非常多的共同點。都是人口大國,都被殖民過,都是發展中國家,而且相鄰,難道不值得談?不值得比較?中印的發展起點,都是二戰後一起發展的,為什麽不能比較?不比較,如何知道對錯?沒有參照物,你如何去比較?中印之間的的比較,是非常必要的,否則無法深刻了解和認識印度的不足。印度同樣是一個沒有戰略自主性的國家,所以隻能以殖民性去分析,才能把握本質。
★暴風雪:印度的信息化發展如何,這個國家連電力都無法保障,何談信息化。前日子印度大停電各位都忘了嗎?
★平治居士:算了吧,你天天看東方,你應該很清楚,印度如果是殖民地,早和中國打起來了。早就聽從西方勢力的挑唆和控製,去挑動南亞衝突了。你自己很清楚,印度沒有這麽做,印度一直在堅持自己的利益。
★龍凱鋒:應該來說,印度經過中印戰爭和印巴戰爭的挫折,經曆了戰略反省,所以現在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不隨西方指揮棒起舞。這從孟買襲擊可以看出,這麽大的事情,明顯是西方設計的挑起中印、印巴之間爆發衝突的導火索,當時的指責就是巴基斯坦,印度還是沒有貿然采取戰爭報複模式,而是協商解決。印度戰略思維上,依然受西方戰略文化的影響很深,其行動決策經常帶有西方色彩。要消除這一影響,是很難的。我說的殖民地,不是實質意義上的。是印度的上層社會,至今仍然被西方政治、西方文化、西方製度所掌控,不自覺表現出了殖民性。印度為什麽是現在這個樣子?我們怎麽選擇參照物來衡量印度目前的政策對錯。我們在這些方麵思考,才會得出正確的判斷。印度有多少是自己的製造業?印度連自己的武器裝備都靠購買。
★滄海月明:實際上二戰後印度底子比中國好,而國際環境到現在還是比中國好,可是就是發展到現在比中國落後不知多少,這和他的政治製度、種姓製度及民族宗教矛盾有很大關係。
★撫琴聽雨:中印之間還是擱置爭議,共同發展的好,合作優於對抗,但遠期肯定要防止其咬人,我們最大的作業,還是先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按我們的目標踏實幹。
★龍凱鋒:好了,今晚討論到此為止。謝謝大家精彩發言。
(備注:這是2012年12月9日在【瞰天下大講堂】的討論記錄,由龍凱鋒主持並整理而成。)

16 分鍾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