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紐約時報中文網 11-30 緬甸鎮壓針對中資銅礦抗議活動 Zt

(2012-12-08 23:04:01) 下一個
緬甸鎮壓針對中資銅礦抗議活動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緬甸鎮壓針對中資銅礦抗議活動
THOMAS FULLER 報道 2012年11月30日
Twitter
Facebook
GooglePlus
Weibo
打印 轉發 寄信給編輯 字號
曼穀——周四,緬甸對抗議者發動了自總統登盛(Thein Sein,又譯吳登盛)的平民政府掌權一年零八個月以來規模最大的鎮壓行動。數百名反對位於緬甸中部地區的中國牽頭銅礦項目擴張的佛教僧侶和村民遭到襲擊。

目擊者稱,保安部隊用的燃燒裝置導致了抗議者在這家中國公司辦公樓外搭建的營地起火,有幾十名僧人和其他抗議者受傷。該中國公司與勢力強大的緬甸軍方有合作關係。

按圖放大
Gemunu Amarasinghe/Associated Press
緬甸鎮壓針對中資銅礦的抗議活動,圖為一名被燒傷的佛教僧侶。
按圖放大
Nyein Chan Naing/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訪問銅礦附近的蒙育瓦市時,看望受傷的僧人並致意。
相關文章
反對中緬合資銅礦的“鐵娘子”
緬甸民主轉型尚未惠及窮人
仰光大學緊急修飾以迎候奧巴馬
奧巴馬將首次出訪緬甸
緬甸教派衝突再起致60多人死亡
緬甸新聞網站上的圖片顯示,僧人燒焦了的藏紅色袍粘在他們被嚴重燒傷的皮膚上。在緬甸,僧人非常受尊敬,他們經常參與政治事務。

襲擊發生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議會中的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訪問此地的幾小時以前。

像昂山素季這樣的著名人物到銅礦附近城市蒙育瓦(望瀨)來訪說明,在周四鎮壓發生前,抗議活動在全國各地有眾多的支持者與共鳴者。

分析人士表示,以這種野蠻方式來鎮壓抗議活動很可能會降低登盛的支持率。登盛一直在試圖說服緬甸人民,他的政府已經與統治緬甸達50年之久的軍政府一刀兩斷。

《公開新聞周刊》(Open News Journal)和《緬甸達納》雜誌(Myanma Danna)的主編迪蘇(U Thiha Saw)說,“這會有一些政治後果。這也許是政府一個更醜陋階段的開端。事情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

執行這次鎮壓行動的保安部隊缺乏現代化的人群控製經驗。在去年初才結束的軍方對緬甸長達50年的統治期間,異見分子曾遭受殘酷鎮壓,發生過好幾次抗議者被當街擊斃的事情。

一名目擊者告訴美聯社,保安部隊發射了“黑色球狀物,這些東西隨後爆炸起火。”緬甸官方把周三定為抗議者疏散的最後期限。

近幾個月中,工廠工人、村民和少數民族人士利用登盛政府統治下出現的新自由氛圍進行了有限的抗議和罷工。自從去年3月軍政府把權力移交給平民政府以來,這次銅礦抗議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次。

緬甸政府對抗議活動的暴力鎮壓,很可能會被看作是在保護舊政權的既得利益。這個銅礦項目是軍政府統治時期不透明交易的典型,這類交易讓很多將軍發了財。軍方曾深度參與商業活動,甚至擁有自己的控股公司——緬甸聯邦經濟控股有限公司(Union of Myanmar Economic Holdings),該公司是銅礦列出來的業主之一。

緬甸軍方和中國公司的協議簽訂於兩年前,當時登盛還在軍政府擔任總理一職。該中國公司是一家中國國有軍工產品製造商的子公司。

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公諸於世的一份美國外交電文,這項交易的經紀人是岱紮(U Tay Za),這個商業巨頭憑借與軍政府、尤其是與緬甸前獨裁統治者丹瑞大將(Senior General Than Shwe)之間的關係變得很富有。

周四的鎮壓行動也讓中國的投資前景變得複雜。在緬甸,人們認為中國主要對榨取該國的自然資源感興趣,而中國努力想改變這種看法。

在鎮壓發生之前,中國的國有報刊《環球時報》周四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指責西方和一些倡議組織煽動了抗議活動,並指出關閉銅礦隻會讓中國和緬甸“雙輸”。

《環球時報》的文章說,“中國公司在緬甸的投資麵臨著重大挑戰。我們在緬甸所看到的,是其民主化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影響。”

去年,一個在緬甸北部建立水電站的計劃被取消,反華情緒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如果建成,該水電站將向中國出口電力。一次強烈的抗議活動之後該項目被暫停。

周四的襲擊發生在黎明時分。28歲的僧人阿申·維薩拉(Ashin Visara)在鎮壓過程中受傷,他說保安部隊向抗議者營地投擲了“爆炸裝置”。

他說,“投擲使抗議地點起火,之後保安部隊向我們發動了攻擊。”

來自蒙育瓦的學生活動分子內吳(U Nway Oo)曾協助救治傷員,他說很多抗議者都逃到了旁邊的村莊或叢林中。

他說,“鎮壓之前,周邊沒有任何醫療人員或者救護車。”

人們通常稱銅礦為禮勃東礦(Letpadaung),這是其所在山脈的名字。銅礦最初曾由緬甸政府和加拿大艾芬豪礦業集團(Ivanhoe Mines)成立的合資企業運作。兩年前接手銅礦的中國公司正在考慮擴建,這將迫使20多個附近村子的村民搬遷。

抗議活動的領導人中有名為埃內(Aye Net) 和兌兌溫(Thwe Thwe Win)的兩名年輕女性,據報道,她們逃脫了逮捕。

對於那些關注土地權這個關鍵問題的倡議組織來說,這次鎮壓是一次挫折。隨著緬甸經濟的增長,村民的土地在一些公司和地產開發商眼中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因此,土地權的爭議問題會越來越大。土地權問題是有緬甸政府高官出席的、上周末在首都奈比多舉行的會議的主要議題。

Wai Moe自緬甸蒙育瓦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翻譯:陳柳
打印 轉發 寄信給編輯
最新文章

美國擬推動巴以達成停火協議
加沙大量平民傷亡醫院藥物緊缺

東盟新自貿組織啟動

熱門文章
一天熱門文章一周最熱文章
莫言借演講自我辯解?
迷失在中國的審計舞弊中
一場改變中國政治格局的車禍

Drobo:備份簡單,價格不菲
癌症幸存者,還是過度診斷的受害者?
自製日式“農家菜”
蘋果將在美國生產部分Mac電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