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外媒對比中蘇海軍實力:美軍能讓北京變得更客氣 2012-12-08

(2012-12-08 00:09:10) 下一個
,Zt外媒對比中蘇海軍實力:美軍能讓北京變得更客氣
2012年12月08日 08:52 法製文萃報 評論(3519人參與)
中國海軍深海演練:現代艦隱身艦輪番凶猛開火1 / 43

中國海軍深海演練:現代艦隱身艦輪番凶猛開火
下載評論(0)分享
01/43
02/43
03/43
04/43
05/43
06/43
  外媒對比中蘇海軍實力

  《法製文萃報》專稿 作者:徐寅

  11月23日,素以“口無遮攔”著稱的美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霍姆斯在日本《外交家》雜誌再度發文。在這篇題為《對比中蘇海軍》的文章中,稱解放軍對美構成更大挑戰,但尚不能像蘇聯那樣占據歐亞中心地帶,從而掌控國際政治。

  “反介入”冷戰時期即被采用

  文章開頭便稱,如果有誰對中國將成為航海佼佼者感到驚訝,不妨讀一讀蘇聯的海軍史。盡管當今輿論對蘇聯海軍多有貶低,但實際上這支軍隊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即使在今天,俄羅斯還會不時“放話”,表示要重拾昔日的輝煌,並開始在鄂霍次克海等地重塑影響力。

  文章稱,莫斯科長期以來一直覬覦獲得海上實力。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約瑟夫·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曾試圖按照馬漢的海權論思想建設一支海軍艦隊,但收效甚微,因為事實證明蘇聯的工業不足以應對製造戰艦以及其他重型裝備的挑戰。上世紀六十年代,莫斯科再次向海權夢發起衝擊。到了冷戰後期,蘇聯海軍已實現水麵力量與岸基力量的融合,在沿海構建起一道密集的“藍水防禦帶”。由於擔心遭到岸上蘇軍“逆火”轟炸機的打擊,美軍“一直處於緊張不安之中”。據此,霍姆斯認為,早在“反介入”概念提出前,蘇軍早已在這樣做了。

  蘇聯海軍還與西方軍隊展開競爭,試圖控製海權,從海上包圍歐亞大陸。霍姆斯認為,海上力量使莫斯科能夠處置外線發生的事件——“在圓周上作戰”。按照耶魯大學教授尼古拉斯·斯派克曼的理論來講,這將使蘇聯能夠影響到東亞、南亞、西歐等邊緣地帶。如果莫斯科當時能夠成功實施這一整體戰略,將會主導歐亞政治進而掌控國際政治格局。

  文章認為,蘇聯的整體戰略是合理的,但實現目標的方法和手段卻讓人懷疑。整個冷戰期間,西方分析家們都搞不清楚蘇軍海上作戰的能力以及戰鬥人員的素質到底有多高。外觀上看來,蘇聯海軍的裝備“槍炮林立,令人印象深刻”。但長期以來,它們在外界眼中一直是“黑盒子”,從未接受過戰爭的嚴格考驗,因此軍事性能無從考證。

  不過,即使質量不一定有保證,蘇聯海軍在數量上卻是無可置疑的。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軍在“Okean”海上演習中展現出同時在多個戰區部署戰鬥艦隊的能力,極大地震驚了北約部隊。而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蘇聯海軍在東地中海的部隊規模超越美軍第六艦隊,再次讓外界刮目相看,同時也使得越戰後實力空虛的美軍倍感焦慮。在當時,蘇聯的軍事實力蒸蒸日上,而美軍的預算、軍隊體製和人力資源都在“自由落體般地”急劇下滑。

  步蘇軍後塵?解放軍“似是而非”

  在介紹完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後,霍姆斯話鋒一轉,指向中國。如今的中國海權是不是一種對冷戰的回歸呢?文章回答:是,但又不是。

  之所以說是,是因為中國和前蘇聯一樣,同樣都是“在公海上有所主張的大陸國家”。兩國的領導層都認為,海權是地緣政治、陸基空軍和導彈部隊以及近海空艦隊作戰的集合體。霍姆斯認為,這恰恰是“反介入/區域拒止”概念的精髓,解放軍的行動和戰術因此讓人聯想起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但兩者的相似之處僅止於此。

  文章稱,盡管有著“中國海軍之父”之稱的劉華清上將曾請求北京高層在本世紀中葉前建成一支全球海軍,但當前的中國領導人“對東亞和南亞以外的戰略規劃並不很感興趣”。他們“似乎滿足於在亞洲海域開辟出一片特殊主義的區域,改變亞洲規則以適應中國的實力和目的”,在地中海或者北大西洋集結大量作戰部隊對於解放軍來說還是一個“遙遠的前景”。

  文章認為,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北京當前的態度是“說得通的”。如今的中國不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的蘇聯,並沒有一心想著顛覆鄰國並輸出自身的政治體製,因此不必擔心美國的遏製。此外,中國也不像蘇聯那樣在心髒地帶占據中心位置,能夠向整個歐亞投射兵力。在中國海域、西太平洋(未來還有可能包括印度洋)等事關自身利益的海域,解放軍海軍能夠給對手形成嚴峻挑戰且“事實上也這麽做了”。但如果北京將目光投向更遠處,就會麵臨過分擴張的風險,並且浪費本該用於經濟發展等其他要務的資源。

  霍姆斯最後得出結論稱,與蘇聯相比,中國帶來的海上挑戰更大。通過集中舉國之力,北京能夠在東亞形成軍事優勢,這符合戰略邏輯。但是,北京是將繼續保持克製,僅僅“關注地圖上的關鍵地區”,還是效仿蘇聯,在整個歐亞邊緣地帶挑戰盟國及其盟友?時間將會給出答案。

  解放軍難在西太獲得“壓倒性優勢”

  霍姆斯早在今年九十月份曾發表係列文章,對中美開戰進行種種推測。霍姆斯稱,如今的美軍高層認為,冷戰後的輕鬆日子早已結束,必須嚴肅看待中國的能力和決心,以免因低估對手而輸掉中美對抗。

  霍姆斯認為,反介入戰略要求防守方必須能夠在沿海區域實現絕對的製海和製空權,從而防止敵人深入,或隻允許其在有限區域進行短暫停留。不過,要實現絕對的製海權絕非易事。英國著名海洋戰略家和軍事理論家朱利安·科貝特曾指出,海洋的常態是“一片海域未落入任何一方的控製”。他認為,海域過於寬廣,“即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也遠遠不足以控製整個海洋”,沒有哪個國家的監控能力和遠程作戰能力能夠強大到取得並長期保持對敵人的壓倒性優勢。因此,一國海軍失去對某一海域的控製並不意味著另一方會自動接手填補空白。因為失勢一方並不會甘心交出主導權,雙方必將展開激烈競爭。

  根據馬漢對兩強爭奪製海權的描述,有雄心的一方會在和平時期打造強大海軍,著眼於戰時任務,在關鍵性作戰中擊敗對手後,再通過封鎖和遏製行動來獲得最終的製海權。而科貝特也認為“隻有在打垮對手的情況下才能實現製海權”。

  霍姆斯認為,將馬漢等人的理論聯係到中美對抗上來說,雙方目前各有機會。目前,解放軍的區域拒止能力(如反艦彈道導彈和導彈快艇等)已經受到外界相當關注。一旦中國實現了對西太的控製,美國在實施跨太平洋作戰時就不得不采取係列行動,努力穿透解放軍的外層防禦。

  然而,反介入能力的發展並不意味著中國能完全控製整個西太平洋。目前,解放軍還很難在西太平洋和中國海域構建起堅不可摧的“金鍾罩”,這一區域還是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活動區。霍姆斯認為,即使已經實現了對海空的完全控製,美軍指揮官仍應積極保持海空優勢。通過“持久的衝突”,美國可以“以極小的代價讓中國付出過高的代價”。此外,美國還可以在西太平洋地區製造對立,以“阻止中國輕易勝出”並讓北京“變得更客氣”。正如科貝特所言,“時間是戰爭最大的變數”。美軍可以通過積極推進己方防禦策略來贏得時間,實施戰略反擊,從而直接獲勝或逼對方妥協來達成和平。

  【注】:原題《外媒對比中蘇海軍實力》

相關新聞
美海軍估計中國東風-21D已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標簽: 反介入 東風-21D 西太平洋
新浪微博
劉步塵, 陳納怡545等130人分享過

已有308條評論,共3519人參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換一換
重慶打黑出現申訴潮:千億涉黑資產處置成疑

日本昨日7.3級地震可能為去年大地震餘震
新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