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失業率的“內帳”應該變成“公開帳” 2012-12-12 01:39:44
(2012-12-14 23:09:55)
下一個
2012/12/12 每日經濟新聞
官方數據公信力再次受到質疑。
西南財大發布了最新一年的調查失業率數據,針對8000戶家庭的調查顯示,今年6月城鎮失業率達到8.05%,幾乎是官方公布的登記失業率4.1%的2倍。中國1.6億農民工大軍失業率上升到6%,2011年8月為3.4%。
這不是第一次官方數據與學術數據打架。2009年人保部公布2008年失業率為4.2%,而社科院調查數據為9.4%,相差一倍以上。2009年1月人保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先生解釋稱,社科院數據是七千人的抽樣調查結果,七千人當中城鎮經濟活動人口是2288人,其中這裏麵失業者是200多人,這個數字就是這兩者比較得出的。
我國統計局與人保部公布的是城鎮登記失業率,有失偏頗。首先是統計口徑較窄,具有非農戶口、處於勞動年齡(16歲至退休)、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並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人員。不包括就讀學生與等待就業人員,已達到退休年齡或雖未達到退休年齡但已辦理了退休、退職手續的人員,其他不符合失業定義的人員。以前下崗分流以及農村人口均不在統計之列,縮小了統計口徑,一些擁有資產的人開著寶馬也在領失業金,造成了社會不公。
中國的登記失業率失去了指標意義。在中國經濟困難的2009年,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經濟“過熱”的2007年,這一數值為4%。2002年以來,失業率一直維持在4%左右。最近九個季度,登記失業率一直在4.1%,登記失業率似乎成為具有獨立品格的數據,無論上升或者下降,登記失業率均保持衡定,既失去了溫度計的作用,也失去了對政策的指導作用,隻對政府發放失業金具有一定意義。
中國的失業率有內外兩本帳。一本帳是公開帳即登記失業率,一本是內部帳即調查失業率。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立登記待業製度,1994年將待業登記更名為“失業登記”,“城鎮登記失業率”的概念由此開始。國家統計局從2005年就開始探索城鎮調查失業率,在今年兩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先生表示,調查失業率國家一直在統計,這項數據與被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勞動保障部門的登記失業率,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程度的差異。據悉,目前我國內地城鎮調查失業率並未公布,而公布的登記失業率約高出城鎮失業率1-2個百分點。在2010年的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馬建堂提出“2010年將建立31個大城市勞動力調查製度,按月反映全國重點城市勞動力供求狀況,為‘十二五’時期正式實施調查失業率製度奠定基礎”。
按照以上信息推論,我國有了三個統計數據,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官方未公布的調查失業率為5%到6%左右,而研究機構調查的失業率在8%左右。我們很難了解,政府決策部門到底是用哪個數據判斷就業情況,是6%還是4%?可以肯定的是,2009年4萬億大逆轉,與當時農民工大規模回鄉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想以城市化為抓手,想建立均等化的社會保障體製,公布調查失業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公布調查失業率令人費解,如果說調查失業率數據還不成熟,為什麽送往重要職能部門作為決策依據?如何說公布調查失業率將引發恐慌,事實是,眾多的調查數據已經引發市場預期的混亂。統計的公信與權柄到底如何體現?維持統計數據兩本帳,是對民眾理性的不信任,數據統計如何得到改進?很多企業有兩本帳,一本對外是輝煌的一本對內是真實的,難道政府要向這些企業學習詭異的做法?不必要的泛濫的保密,將導致公共信用的喪失。
有關部門在做一些基礎性工作促進城市化,如2008年1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要求輸入地將“已在用工地穩定就業半年以上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失業登記”,“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要通過失業保險基金及時核發一次性生活補助,並提供免費的職業介紹和政府補貼的職業培訓等就業服務”等,問題在於,所有的這些工作都在地下進行。
真實的失業率統計還有其他用處。
通過失業率分析,可以看出農民工失業數據在上升,但相比2008年有所好轉,仍處於可控的範圍之內。中國就業市場較好地經受住了2012年經濟增長放緩的考驗。過去1年農民工失業人數增加450萬人左右,農民工總失業人數上升到1,000萬,但仍遠遠低於2009年時的2,300萬。讓人擔心的是,50歲以上人口失業率上升,這些城市高年齡低收入群體造成未來養老資金缺口,而大學及以上失業人口居高不下,說明中國的高等教育與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能是如何不匹配。與人口統計結合,我們可以看出女性非就業人口大幅上升,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回歸家庭。
無論是統計也好,城鎮化也好,是官民共同進步的過程,將數據公諸於眾,得出真實的結論,做出科學的分析,是信息公開透明的第一步。相信理性,公開數據,不要用兩本帳的方式“疑民”。
注:長沙到上海的飛機
人多得像稀飯溢出鍋
看那麽多商業客,以為長沙企業很好
當地熟知經濟的朋友告知,比09年差
蔓延到大企業,產能過剩沒法解決
下午擔任郵儲行創富大賽評委
經濟評選居然有聲有色
傳媒文化湘軍有一套
把草根生氣帶到四麵八方
湖南文化會像蒲公英四處飄散
下午見到的不是創業期企業
而是成立了幾年的中小企業
評選時,看得懂模式的讓人安心
有些企業建立在太多的特色之上,而另一些企業存在說不清楚的黑洞
這就像有朋友問,股市如何?
機構間也打成一鍋粥,莫衷一是
不想為預言而預言,隻想說,變量與邏輯才是最重要的
隻看看得懂的,不要被概念忽悠
關於賀鏗先生挨板磚
以往財經問題上說話不算太離譜
這次屬於自找,以狹隘的陰謀論挑戰義賣的良知底線
2009年12月,說靠工資買不起房
是的,但公務員尤其高級公務員買房大多不靠工資
作為人大代表,今年兩會上采訪時他曾說過
我們國家公務員的財產公開應該是黨內公開、組織內公開,讓組織內對你收入所有都了解,這個是應該公布的,因為幹部體係對官員都有一個監督體係,其中就包括了你的非法財產問題。
現在也沒有國家要求官員把財產公開,除了總統。如果一掛,哪裏還有隱私啊。
這些話有些暈
聽著音樂中女聲的千種風情
唱著正大莊嚴,卻無比美妙
如暖風拂身,真誠的心全都如此
莊嚴,但有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