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重返亞太邁得過中國這道坎嗎Zt

(2012-11-28 10:20:04) 下一個
邱 林

本周,東亞地區的熱點除了以東盟牽頭召開的東亞峰會外,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泰國、緬甸、柬埔寨的訪問了。已成功連任的奧巴馬對中國後院的旋風式訪問充滿了地緣政治意圖。不過,美國官方似乎放緩了之前的調門,稱奧巴馬的此次訪問不是為了遏製中國,而是所謂的“回歸亞洲”戰略的下一步行動。

當然,美國重返亞太,是司馬昭之心,人皆知之。無論美國如何辯解稱不針對中國,但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中國身上。有分析認為,美國之所以重返亞太,無非隱含著以下兩層意思:

一方麵,亞洲的發展不能把美國排除在外。如何發展,怎樣發展要美國說了算。美國不點頭的事情,誰也別想幹成。同時,亞洲的領導者是美國而不是中國。中國經濟發展的勢頭再強勁,周邊國家從中國經濟發展中再受益,也不能讓中國做領袖。

另一方麵,美國本身就是太平洋國家,美國是亞太地區天然的成員,美國重返亞太,就像是領導自己的“家務事”,中國等亞洲人想把美國人“趕出亞洲”是不可能的。擔當亞太“領袖”的核心內容,就是將離岸操作變為上岸操作,挑動亞洲國家窩裏鬥。美國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坐享漁翁之利。

在國際政治中,國家之間是一種博弈關係,一國有變化,隨之利益攸關國也會相應做出改變,這種互動行為對國家間的關係影響甚大,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的軍事戰略做出重大調整,當然會令全球矚目,中國周邊國家的變化更是不可避免。

然而,世間的許多事並不是美國人想像地那麽簡單。以為增加軍事部署,拉攏一些國家當自己的“馬仔”,就能將中國壓製下去,這不是在癡人說夢嗎?更何況,雖然中國的部分鄰國在安全上投向美國,有的也願意當美國的“馬仔”,但卻很難從政治、經濟上與中國切割。從長遠來看,美國及其中國的鄰國不能與中國在政治、經濟上進行切割,邁不過中國這道坎,則“遏製”何從談起?

客觀地說,奧巴馬此次亞洲之行,除訪問緬甸比較出彩外,其外交成果十分有限。應該看到,泰國、緬甸、柬埔寨是中國的準盟友,被美國視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下的3個麻煩孩子。”如果美國撬不動中國的外交牆腳,美國的亞太戰略將難以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對奧巴馬而言,此訪是要說服中國的鄰國,美國是它們的夥伴,而且會長期保持在亞太地區的存在。

盡管一些東亞國家(最明顯的是菲律賓、越南、日本)擔心中國在南海、釣魚島問題上態度十分強硬,會引起美國及其鄰國與中國兵戎相見,但現在看來,所有東亞國家都認為,穩定的中美關係對該地區的繁榮與安全來講是必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具有挑戰性的將是找到一種戰略和平衡,一方麵能讓美國維持其在亞太的存在,另一方麵又不會讓中國感覺受到遏製。

事實上,奧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近來已悄悄改為再平衡。2009年奧巴馬首提重返亞太,中國頓感寒意。之後美軍氣勢洶洶,要把60%的軍艦轉移、部署到亞太。不過,中國在釣魚島爭端中對美國的盟國——日本毫不相讓,奧巴馬政府也不能表示什麽。相反,在美國總統競選連任中,奧巴馬已強調將重返亞太戰略修正為再平衡戰略。

無疑,再平衡這個詞十分溫和,既強調對亞太傾斜的實質,用詞上也不算挑釁,但現實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碰壁後的調整。所以,今年9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訪華時,對中方重新解釋了再平衡政策,而且邀請中國參加2014年環太平洋聯合軍演,表示美國的亞太戰略不針對中國。

有跡象表明,美國想要一個單極世界和一個多極亞洲,而中國夢想一個多極世界和一個單極的亞洲。但是,美國根本沒有可以用來認真“包圍”中國的富裕力量,它能給亞太國家提供什麽呢?過去美國可以提供它的國內“大市場”,但它現在琢磨的是如何打開亞太這個“大市場”。

其實,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更多的是政治影響,而不能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也無法擠兌中國在亞太的經濟影響力。因為商品的價格是各國民眾最關心的問題,美國駐軍亞太再多,也不可能強迫亞太國家民眾購買美國出口的昂貴商品。說白了,奧巴馬政府在亞太地區的折騰,無非對自身經濟競爭力下降後挽回一些麵子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