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65年崇武以東海戰評析Zt

(2012-10-18 05:42:45) 下一個


1965年崇武以東海戰評析


童茂林 方海鳴  

    

    摘要: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發生在福建沿海的崇武以東海戰,是人民解放軍海軍以小艇戰大艦、戰術運用得當並取得重大勝利的典型戰鬥之一。此次海戰是在國民黨軍“反攻大陸”的陰謀破產後,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各部隊反“心戰”、反小股部隊襲擾的過程中發生的,作戰經過起伏跌宕,充滿戲劇色彩。人民解放軍海軍之所以能以劣勢裝備取得勝利,從作戰指揮的角度講,主要是在深入研究敵情、我情和作戰環境的基礎上采取了“近戰、夜戰”的戰法,並正確選擇突擊海域。
    
    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發生在福建惠安崇武以東的海戰,是人民解放軍海軍與台灣國民黨海軍在1965年進行的第3次海戰,也是人民解放軍海軍以小艇戰大艦、戰術運用得當並取得重大勝利的典型戰鬥之一。此次海戰中,人民解放軍海軍直接參戰兵力為護衛艇和魚雷艇各6艘,最終以護衛艇、魚雷艇各2艘受輕傷,官兵輕傷12人、重傷4人、犧牲2人的代價,取得擊沉台灣國民黨海軍護航炮艦“永昌”號(滿載排水量945噸)、擊傷大型獵潛艦“永泰”號(滿載排水量903噸),生俘上尉軍需補給官丘文以下9人的重大戰果。

    一、戰鬥背景

    1965年的台灣海峽局勢正處在第3次“台海危機”的最後階段,此時台灣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的陰謀已經破產。麵對這種形勢,曾任國民黨軍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長官的柯遠芳在《如何反攻大陸》一文中供稱:“在全麵性的世界大戰沒有爆發,而大陸內部又沒有分裂崩毀的機會和沒有大陸‘抗暴’運動的發生,那麽我們在台灣的國軍,是很難單獨進行反攻大陸的”。因此,台灣當局改弦易轍,決定對大陸進行“政治登陸”及“突擊作戰”。
    台灣當局進行“政治登陸”的重要內容是開展“心戰”活動,具體做法是:每逢重大節日,派遣海軍艦艇編隊到大陸近海抓捕誘逼大陸漁民,進行反動宣傳。1965年7月上旬,國民黨海軍“陽”字號驅逐艦1艘、“太”字號護衛艦1艘、“江”字號獵潛艦2艘和“中”字號大型坦克登陸艦1艘組成“心戰”特遣支隊,在閩中漁場大肆抓捕大陸漁民進行反動宣傳。為此,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專門組織2個艦艇戰術群(下轄34艘艦艇)和航空兵戰術群,成立前線指揮部,製訂了作戰預案,準備打擊這個特遣支隊。由於該支隊白天遠離海岸進行活動,行動十分謹慎,亦加強了空中支援和海上警戒,東海艦隊作戰部隊雖曾多次進入待機位置,但一直未能遇到有利戰機予以打擊。
    所謂對大陸及近海島嶼進行的“ 突擊作戰”,就是“諸軍協同的兩棲登陸作戰,旨在速戰速決”,其目的不在於占領某一島嶼或地區,而是通過組織小股部隊的兩棲突擊登陸作戰,“提高民心士氣,獲取情報資料,殲滅一部分有生力量,測驗部隊兩棲作戰訓練程度,獲取兩棲登陸作戰經驗,截斷對方海上交通,破壞對方重要軍事設施,奪取對方物資”。為此,1965年春,國民黨特務機關進行了一次人事、機構和任務的大調整,把原來的“海狼隊”和“神斧大隊”合編為兩棲行動突擊大隊。1月至3月,國民黨軍連續7次將94艘機械化登陸艇運抵金門,分別進駐大小金門涵洞內,使這一地區的登陸艇數目增至110艘左右。經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台灣當局從5月起頻繁對大陸沿海進行襲擾破壞。因此,反“心戰”、反小股部隊襲擾成為1965年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各部隊的中心工作。

    二、戰鬥籌劃

    1965年11月12日,國民黨海軍“永昌”艦從台灣左營開到澎湖馬公,企圖配合“永泰”艦對大陸進行襲擾破壞活動。13日13時20分,兩艦由馬公啟航,編隊駛往福建沿海國民黨軍盤踞的烏丘嶼。由於“永昌”艦的雷達在7月發生故障待修,故航渡中與“永泰”艦保持目視距離約7至8鏈①。編隊采取無線電靜默和夜間燈火管製等隱蔽措施。其時,台灣海峽福建沿海泊有美國和台灣當局海軍艦艇6艘:東引島泊有國民黨海軍“太湖”號護衛艦和“柳江”號獵潛艇各1艘,金門島料羅灣錨泊“維源”號獵潛艦和“珠江”號獵潛艇各1艘;美國海軍第7艦隊驅逐艦“馬鬆”號和“奧勃來恩”號則在東山島正南和以東海域巡邏。台灣海峽敵情的複雜性要求東海艦隊參戰部隊隻能采取“突然襲擊、速戰速決”的戰法。
    11月13日14時10分,東海艦隊通報:“永泰”艦由澎湖要到烏丘嶼(該島部署有105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為9000米)來。20分鍾以後,福州軍區通報:“永昌”艦和“永泰”艦一起由澎湖啟航,“永昌”艦可能先到金門。根據上述敵情通報,東海艦隊指揮員決定將作戰海區選擇在烏丘嶼正南8海裏②附近海域,以駐泊平潭島海壇港的快艇第31大隊K-183型遠航魚雷艇(木質)6艘、100噸級護衛艇2艘和在泉州後渚港的75噸級護衛艇4艘組成突擊編隊,由海壇水警區副司令員魏垣武任編隊指揮員。為了保障作戰部隊側翼安全,東海艦隊又派出4艘護衛艇在崇武東南15海裏處擔任警戒和海上救援,3艘護衛艇在永安西洋以東海域佯動,牽製駐東引島的國民黨海軍艦艇。2小時後,東海艦隊和福州軍區先後證實兩艦一起來烏丘嶼,作戰任務遂由準備打單艦轉為打雙艦編隊。為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必須讓護衛艇第29大隊參加戰鬥,而此時該大隊駐泊霞浦東衝港,距戰區140海裏。護衛艇第29大隊能否及時趕到戰場遂成為影響戰鬥成敗的重要因素。

    三、戰鬥準備

    第31大隊和第29大隊都是由準備休整和正在休整而迅速投入戰鬥的。福建沿海每年11月以後,連續有寒潮侵襲,風大浪急,海軍艦艇部隊很難再有作戰機會。第31大隊半年前南下待機,此時已解除戰備任務,正準備撤回福鼎沙埕港進行冬藏保養,部分器材物資也裝上艇,13日上午已做好航行準備,準備天一黑就出發北返。第29大隊第576、第577號魚雷艇此前不久上架檢修,11月8日下架試航試炮,有些收尾工作尚未完成;第588、第589號魚雷艇於11月4日從海壇返東衝休整,第588號艇長調離後,新艇長尚未到職。2個主力大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接受戰鬥任務的。任務來的突然,時間非常緊迫,但官兵們鬥誌昂揚,積極求戰,很快由休整狀態轉入箭拔弩張的臨戰狀態。
    第31大隊僅用25分鍾就完成了戰鬥準備。第29大隊用43分鍾完成了備戰備航,17時28分從東衝啟航。魏垣武比較了爭取時間與隱蔽企圖的利弊關係,決定把爭取時間放在第一位,令第29大隊改走閩江口外航道,高速通過國民黨軍占領的馬祖島附近海域,爭取了半個小時的寶貴時間。該大隊於21時05分到達娘宮錨地與第31大隊會合。在錨地,魏垣武決定把參戰兵力編為3個戰術突擊群,第31大隊第573、第579號和第29大隊第576、第577號共4艘100噸級護衛艇組成第一戰術突擊群,擔負主攻“永泰”號的任務;第29大隊第588、第589號2艘125噸級護衛艇組成第二戰術突擊群,擔任牽製“永昌”號的任務;6艘魚雷艇組成第三戰術突擊群,以魚雷攻擊擴大戰果。
    21時10分,2艘國民黨軍艦位於烏丘嶼正南約35海裏處。為了爭取時間,不使其進入烏丘嶼岸炮火力掩護範圍內,經請示上級同意,突擊編隊於21時25分預先展開,22時10分到達出擊點東月嶼待機。

    四、作戰經過

    1965年11月13日22時08分,總參謀部批準了東海艦隊打擊國民黨軍艦的作戰方案。8分鍾後,編隊12艘艇從東月嶼出擊。編隊在出擊途中,各艇同時接到周恩來的指示:“同意打。集中兵力先打一條,要近戰,抓住戰機,組織準備工作要周密一些,不要打著自己,天亮前要撤出戰鬥,要發揮英勇作戰的精神”。這一指示迅速傳達到每個戰位。全體參戰人員得知周恩來半夜親臨總參謀部作戰室坐鎮指揮,都很感動。在海戰即將爆發的關鍵時刻,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和指示,對激勵官兵的士氣無疑起到了巨大作用。
    13日23時14分,編隊指揮艇(第573號)雷達距離105鏈發現國民黨軍艦2艘,間隔7至8鏈,航速12節①,向烏丘嶼航行。魏垣武決心從兩艘國民黨軍艦中間插入,第一突擊群4艘艇右舷攻擊前導艦“永泰”號,第二突擊群2艘艇左舷牽製後續艦“永昌”號。23時33分戰鬥開始後,實際形成6艘艇集中火力攻擊“永泰”號,爾後轉移火力攻擊“永昌”號的局麵。國民黨軍艦邊規避邊猛烈還擊。戰鬥結束後據俘虜供稱,在突擊編隊的第一次攻擊中,“永昌”艦艙麵人員已傷亡20餘人。
    在激烈的炮戰中,東海艦隊攻擊編隊開火後約2分鍾,指揮艇和預備指揮艇(第576號)先後中彈。第573號艇駕駛台中彈2發,副大隊長李金華和中隊政治委員蘇同錦當場犧牲,編隊指揮員魏垣武以下7人負傷,羅盤被打壞失靈,艇向左轉向。第576號艇被炮彈擊中,前機艙和彈藥庫破損進水,輪機班長以下9人負傷。由於交戰雙方相對運動,速度又快,艇隊火力很快與國民黨軍艦失去接觸。戰鬥開始5分鍾後,編隊指揮員下令停止射擊,跟緊編隊,並召喚魚雷艇攻擊。魏垣武負傷後7分鍾左右,不能再堅持指揮,下令向預備指揮艇轉交指揮關係,由於各種原因,轉交指揮關係未能實現,以致海上指揮中斷近1個小時(23時42分至14日00時40分)。在此期間,護衛艇編隊分成兩組:第一突擊群4艘艇為一組,盲目跟隨指揮艇背敵航行,遠離國民黨軍艦,失去連續攻擊的機會;第二突擊群2艘艇為一組,在海上停車漂泊,等待了半個小時,沒有引導信號,也沒有上級指示,情況不明。
    在護衛艇隊對國民黨軍艦實施攻擊時,魚雷艇群一直在戰區附近空車待命。23時39分和42分,魚雷艇群先後發現白色信號彈兩次,每次兩發(表示敵艦已經失去抵抗能力和機動能力,召喚魚雷艇攻擊)。魚雷艇群指揮員(快艇第6支隊副參謀長)鑒於護衛艇火炮攻擊時間較短,目力亦未發現國民黨軍艦起火或爆炸,對此信號有懷疑,遂下令第二組第131、第152號艇前往查明情況,相機攻擊。兩艇距“永昌”號9鏈時,該艦轉向,開火攔擊,火力猛烈。第二組指揮員沒有向魚雷艇群指揮員報告這一新情況,而是率先發起攻擊。兩艇左右展開,實施兩舷夾擊,因“永昌”號機動轉向,未能形成夾擊之勢,遂單艇各自攻擊。第131號由於夜間看不見“永昌”號艦首掀起的浪花,錯判該艦失去機動能力,以0度提前角發射2枚魚雷,未命中。第152號在“永昌”號轉向規避時,先後3次進入,判斷其航速8節(實際10節),以8度提前角發射魚雷2枚,亦未命中。兩艇發射完畢後相繼撤出戰鬥。此時,“永泰”號已逃往烏丘嶼,“永昌”號則繼續南逃。魚雷艇群第二組求勝心切,沒有請示群指揮員,在國民黨軍艦不僅有抗擊能力,而且機動自由的情況下盲目攻擊,損失4枚魚雷,攻擊失敗後才向上級報告。這時群指揮員要求護衛艇隊再打一個航次,壓製國民黨軍艦火力,呼叫多次沒有回答,為了不喪失戰機,即決心率第一、第三組的第124、第126、第132、第145號魚雷艇向“永昌”號接近,實施強攻。魚雷艇群占領“永昌”號艦首附近陣位,距離10鏈。群指揮員令第一、第三組分別向左右展開,實施兩舷攻擊,第一組主攻,第三組牽製。“永昌”號頻繁機動,始終以艦首對準第一組方向。據此,群指揮員改變決心,令第三組主攻,第一組佯動牽製。4艘艇上下同心,密切配合,統一行動,陣位不好不放雷,五進五出,敵變我變,先變於敵,終於逼“永昌”號轉向,為第三組創造了有利的攻擊機會。14日00時31分,第三組第145號魚雷艇距離1.9鏈時以15度提前角發射2枚魚雷。“永昌”號艦尾被命中一枚,當即失去機動能力。
    魚雷命中“永昌”號軍艦,是崇武以東海戰的轉折點。戰鬥結束後,俘虜們膽戰心驚地說:“你們的魚雷打得真準,沒想到我們這麽快就完了”。一個槍炮兵供稱,當他看到魚雷艇反複實施攻擊時,就知道逃脫不了,急忙穿好救生衣,平躺在甲板上,等著軍艦下沉。此次戰鬥中,“永昌”艦艦長陳德奎、副艦長陳本維均負重傷。陳德奎向台灣當局報告海戰情況時,嗓音發直:“在我軍艦周圍1000碼之內,都是共軍快艇”。
    魚雷艇群攻擊“永昌”號軍艦時,護衛艇第二突擊群指揮員(護衛艇第29大隊參謀長)命令雷達開機搜索周圍海麵,在右前方2海裏左右發現一個較大的目標,微速(已被魚雷擊中),遂命令第588、第589號護衛艇起航。兩艇加速前進,成左梯隊接近目標,因為目標敵我不明,有“八六”海戰的教訓,怕誤傷己方艦艇,不敢貿然射擊。距目標不到1海裏時,群指揮員令前導艇第588號前炮打一組曳光彈。曳光彈剛好從目標上空穿過。借助光亮,群指揮員可以看到軍艦上懸掛著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另外,國民黨海軍艦艇的雷達天線是平頂的,而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的雷達天線是橢園形的,於是確認所發現的目標是受傷的國民黨軍艦。00時42分,即“永昌”號被魚雷命中11分鍾後,第588、第589號護衛艇4座雙聯裝37毫米炮和4座雙聯裝25毫米炮同時開火。炮彈下雨一般砸向“永昌”號,從距離5鏈打到100米。第一個航次打完後,兩艇右轉彎再打第二個航次,以穿甲彈急震射攻擊水線部位,打得“永昌”號不斷發出爆炸和火光。20分鍾內,兩艇發射各種炮彈4500多發,在艇身搖擺25度的情況下火炮命中率達80%。這時,第588號艇啟用“秘密武器”,令固定在前甲板錨機前麵的75毫米無後座力炮射擊。因艇身搖擺,瞄準鏡無法使用,前炮班副班長葛義手提瞄準具,用炮管直接瞄準,在100米距離內發射兩發炮彈,一發命中“永昌”號艦尾水線附近,一發將副桅杆炸倒。炮彈爆炸的威力使艦上官兵誤以為又遭到了魚雷攻擊。01時06分,“永昌”號軍艦沉沒於烏丘嶼以南15.5海裏處。
    隨第588號艇出征的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的兩名攝影師在兩艇剛開火時就開始拍攝,結果由於太緊張,鏡頭蓋沒有拿下來,打得最激烈、最精彩的時候沒有留下一個鏡頭,到第二個航次打完才發現這一失誤。等把鏡頭蓋拿掉時,“永昌” 艦已開始傾斜並迅速下沉,電影隻拍了很短的時間,但正是軍艦下沉時最關鍵的鏡頭。
    “永泰”號逃至烏丘嶼後,依托島上炮火掩護,多次向戰區東海艦隊海上編隊射擊,企圖支援“永昌”號。烏丘嶼上的國民黨駐軍也用105毫米榴彈炮先後7次向戰區海域射擊。海戰進行中,台灣空軍出動戰鬥機4批8架飛臨戰區上空。美國海軍第7艦隊驅逐艦“馬鬆”號最近時距離戰區僅8海裏,但並未介入。

    五、評析

    周恩來在戰前曾指示:“集中兵力先打一條。”總參謀部批準作戰方案時提出了同樣的要求。福州軍區指示:“集中力量打它一艘”。東海艦隊指示:“無論如何不能使敵艦跑到烏丘嶼去,一定要打掉一條”。因此,雖然“永泰”號逃脫了,但擊沉“永昌”號仍然實現了預期的作戰目標。海戰一結束,中央軍委就頒布了嘉獎令,第588號護衛艇被國防部授予“海上猛虎艇”稱號,福建地方政府和福州軍區在福州市組織了有2萬多人參加的祝捷大會,參戰部隊也召開了慶功授獎大會。周恩來還派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親臨前線,看望勝利返航的參戰部隊。1965年11月26日,周恩來在接見崇武以東海戰有功人員代表時說:“我隻是講了幾句,這主要靠你們;羅總長不在家,李副總長找到我了,我就講了幾句。問賀副主席①他同意不同意打,他也同意”。
    人民解放軍海軍能在此次海戰中以劣勢裝備取得勝利,從作戰指揮的角度講,主要是在深入研究敵情、我情和作戰環境的基礎上采取了“近戰、夜戰”的戰法,並正確選擇突擊海域。國民黨海軍“永泰”號和“永昌”號軍艦裝備的武器主要是MK-1型40毫米雙管炮,有效射程3800米;而東海艦隊參戰護衛艇裝備的火炮主要是37毫米雙管炮和25毫米雙管炮,有效射程較MK-1型雙管炮近;魚雷艇裝備的5366型魚雷,最大射程為6000米,但如果在敵艦載火炮有效射程之外實施攻擊,命中概率非常低,難以取得突擊效果。所以,在突擊距離上必須采取“近戰”的戰法,充分發揮小艇機動性強和近戰火力猛的特長。在突擊時間上,如果選擇白天實施攻擊,難以取得戰術上的突然性,並容易讓國民黨軍艦發揮火炮射程遠的優勢,對突擊編隊造成嚴重威脅。同時,考慮到不使駐台灣的國民黨空軍部隊(其裝備的F-104型戰鬥機不具備夜戰能力)為其海軍艦艇提供可靠的空中掩護和支援,在突擊時間上也必須選擇夜間。將突擊海域選擇在烏丘嶼正南8海裏附近,做到了出敵不意。這一海域距烏丘嶼較近,且國民黨海軍艦艇編隊已在海上航行較長時間,官兵在思想上容易麻痹鬆懈,利於人民解放軍海軍海上突擊編隊取得戰術上的突然性。與此同時,這一海域也在烏丘嶼國民黨駐軍岸炮的有效射程之外。事實證明,在整個戰鬥過程中,烏丘嶼上的岸炮和從台灣起飛的F-104型戰鬥機雖然對東海艦隊突擊編隊實施了猛烈打擊,但終因距離過遠和夜色濃重,均未對戰局造成決定性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1]史滇生:《中國海軍史》,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兵種曆史叢書《海軍史》編委會:《海軍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96期,摘自2012年第1期《軍事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