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敏

若水上仁堪養性 敏思椽筆自陶情
個人資料
若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追北極熊之旅(7):沉船徒步

(2025-11-16 09:46:29) 下一個

《追北極熊之旅 7|沉船徒步·MV Ithaka》

若敏

陽光、海風與時間的痕跡——在哈德遜灣的淺灘上,我們與一艘沉睡六十餘年的鐵鯨不期而遇。

那是一場通往北極記憶的徒步,也是一段被海潮溫柔吞沒的故事。

【午後醒來·光如蜜糖】

午後,陽光如蜜糖般灑進我與小潔的臥室。我們沉入一場甜美的午睡,醒來時,身心仿佛被北極的清風洗滌過,輕盈而飽滿。我喜歡這種節奏——勞逸有度,身心皆喜。

【前往沉船·MV Ithaka】

下午兩點半,我們再次出發,目的地是那艘著名的沉船——MV Ithaka。

這艘貨輪建於1922年,曆經輾轉易名、命運多舛。1960年,它以“Ithaka”之名從丘吉爾(Churchill)啟航,卻在一場暴風中錨斷舵毀,最終擱淺於Bird Cove。

37名船員悉數獲救,而船體則被永遠留在淺灘上——化作一具“靜止的鐵鯨”,在潮汐間低語著過往的航程。

唯有退潮時,我們才能徒步走近這段凝固的曆史。

2點40分,站在停車場遠眺,鏽色的船骨靜臥於天光水色之間,宛如一幅被時間定格的油畫。

沒走多遠,未退盡的潮水便漫進我的鞋——這片灘塗,仍留著大海溫潤的呼吸。

【鐵鯨的呼吸】

北極的陽光出奇慷慨,海東和小寧,甚至熱得脫下外衣。

導遊說,潮水將在3點30分退至最低,隨後便會悄然回漲。

雖值熊跡罕至的夏季,這仍是丘吉爾的經典徒步路線。為防萬一,導遊肩上的長槍依舊靜靜佇立,守護著這片看似安寧的荒野。

我們繞著斑駁的船體行走,從不同角度凝視它沉默的姿態。

鏽跡斑斑的鐵鯨,訴說著時間賦予的故事。

天地間仿佛隻剩我們與向導,共享這份遼闊的孤寂。

遠方,另一隊旅人的身影漸漸靠近。導遊輕聲說:“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四點之後,海水就要回來了。”

【海的饋贈】

歸途中,我們遇見幾位當地居民正在退潮後的灘塗上挖掘青口(貽貝)。

同行的夥伴們興致盎然,也紛紛加入這場與大海的對話。

幸好海東從行囊中翻出一個塑料袋,讓我們得以收獲哈德遜灣最鮮活的饋贈。

回到民宿,我們默契分工:有人清洗貽貝,我負責掌勺。

雖隻有鹽、大蒜與洋蔥這些樸素調料,但當它們在鍋中爆香的瞬間,整間屋子都被暖意填滿。貽貝在鍋中翻騰,轉眼化作四大盤蒸騰著海洋氣息的佳肴。

再配以西蘭花香腸、洋蔥辣椒炒蘑菇、杭州筍幹熱湯,一桌凝聚著極地風味的晚餐,讓這個夜晚在味蕾與心靈上都意猶未盡。

【Hudson Bay 的日落】

餐後,我們信步走向不遠處的觀景海灘。

夏季的晚風輕拂,極地陽光在海麵碎成萬千金鱗。

我們在沙灘上漫步、奔跑,遠處不時有白色的背脊躍動——那是白鯨,仍在澄澈的海灣中自在嬉遊。

岩岸上,持槍的值勤人如雕塑般佇立,警惕地環顧四周。若在秋冬,這片海灘便是北極熊的領地,原始而危險;那時的人類,隻能遠遠凝視那份野性的靜謐。

沙灘上立著一座因紐特石堆(Inuksuk)——在無垠的冰原上,它是方向,是訊號,是人與自然之間的溫柔契約。

一旁擱淺的舊木船,成了我們的臨時觀景台。爬上去,正好望見落日緩緩沉入海平線。

夏季的恩賜,是讓我們得以親近這片北極熊暫離的灘塗;而到了秋冬,這些木船將成為北極熊的酣睡之所——人類則退為遠方的觀眾。

我們隨後走近鎮裏的兩座教堂。

【信仰的兩座教堂】

1. St. Paul’s Anglican Church

在丘吉爾這座北極邊緣的小鎮,St. Paul’s Anglican Church 如一位沉默的見證者,承載著荒原、信仰與曆史的回響。

建於1890至1892年,它是北美罕見的預製鐵結構建築,骨架、牆板與屋頂均由英國遠渡而來。傳教士 Joseph Lofthouse 在這片極北荒原上建起了它,讓鍾聲第一次在此回蕩。

教堂內,一扇由極地探險家 Sir John Franklin 的遺孀捐贈的彩色玻璃窗靜靜佇立,紀念那位消失在北極白色迷宮中的丈夫。光與色交融的瞬間,既是私人緬懷,也承載著一個時代的悲壯。

1996年,它被列為曼尼托巴省曆史遺產。如今教堂仍在使用,隻是那天我們到訪時,門已緊閉,我們隻能在外靜靜觀望。

2. Cathedral of the Holy Canadian Martyrs and Queen

這座主教座堂隸屬丘吉爾-哈德遜灣教區(Catholic Diocese of Churchill–Hudson Bay),是主教駐錫教堂。

教區始建於1925年,1968年更為現名。

那日中午路過,恰逢主日禮拜,不便入內,隻在門外拍下幾張照片。

在這座偏遠、氣候極端的小鎮,教堂的意義早已超越宗教儀式——它是社區的溫暖心髒,是人們聚會與交流的中心,更是嚴酷環境中彼此扶持的精神象征。

【北極的黃昏】

歸途中,我們遇見兩位牽狗散步的當地人。那隻威武的大狗令人心生敬畏,我試探著詢問能否拍照,對方欣然應允。

隻是麵對這般雄健的生靈,我仍選擇保持距離,用鏡頭留存這份北極小鎮的日常。

鎮上唯一的超市已經關門,超市外牆的壁畫,栩栩如生。

鎮上的大路上,行人寥寥無幾,平和而安靜。

夕陽終於沉入海的懷抱,天邊泛起一片緋紅的輕紗。

我們轉身走向民宿,心中那份溫柔的期待依舊清晰——

明天,Tundra Buggy 將載著我們,深入那片也許能真正邂逅北極熊的荒原。

小貼士

路線推薦:MV Ithaka 徒步路線(Churchill 出發,需查看潮汐時間)

最佳時間:退潮時段(約 3:00–4:00 PM)

注意事項:請務必隨向導同行,遵守安全距離——此地仍是北極熊棲息區。

(完稿於2025年11月11日,美國亞特蘭大)
(攝影:若敏、小寧、小潔、小敏、Shawna、海東、熊三隻導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