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評《中國好聲音》-劉歡組決賽(轉自《更深的粽》)
(2012-09-24 22:15:57)
下一個
劉歡這組學員的表現不如預期,最精彩的是劉歡的兩段發言,絕對是大師水準。昨天PK戰結束後,吧裏又出現很多黑劉歡的言論。本人仔細看了下,發現大多是針對劉歡本人的攻擊和指責。其實在battle站後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是在劉歡那一輪播完後主要是對個別賽果有異議,比如權王對決。而在哈林組播出後,有大量的言論開始直指導師的專業水平和音樂素養。其中不乏含沙射影和包含弦外之音的言論。其實我很能理解一部分黑劉歡的動機和心態。在他們意識裏,劉歡代表正統,代表體製,代表官方。而哈林作為唯一的一個來自台灣的導師,代表了另一種製度和意識形態。於是他們以為,黑掉劉歡就等於對體製開炮,就可以發泄對這個製度的不滿。貶劉抬哈的言論,很大一部分是基於這種動機的人雲亦雲,而不是冷靜客觀的評論和表述。在此呼籲,黑劉歡的,請從藝術角度來看整個比賽,而不要帶有音樂之外的動機和情緒。其實在這次比賽中,劉歡一直在強調多元化,國際化,他的心胸和態度是開放的。以黑劉歡來反主流意識形態的,完全是黑錯了對象。另外,關於吳莫愁,我想說一點,吳莫愁確實是本次比賽最大的一個異數,哈林捧她來與其他組對抗,有劍走偏鋒的意思,但這仍然屬於音樂範疇內的考慮。劉歡質疑這種風格,也是從音樂的角度出發,是完全合理的。其實觀眾對吳莫愁的看法也是非常不統一的,支持吳莫愁的,請不要去黑劉歡,不要人為的樹立標靶。我個人對吳莫愁也是很喜愛的,但我不會去攻擊不喜歡她的人,喜歡和討厭都是有道理的,好好交流即可。稍後我會發表一點對吳莫愁音樂風格的看法,希望跟大家多多交流。以出場順序為序。 徐海星 乖乖的叛逆女 徐海星這個學員,我之前都比較少提及她。她出來的早,爆出負麵新聞也早。好多人都不待見她,似乎等著她什麽時候被淘汰。 她是科班出身,歌唱方法很統一。之前我評論過說她是好聲音學員裏發聲和氣息控製最好的學員之一,但正因為如此,她的歌聲裏缺少“爆點”。我之前說過,流行允許喉位移動,如果太穩定,聽起來就有點呆板,缺少“激情”。 她的唱法特點就是“穩定壓倒一切”,但你要說她沒有情感處理嗎?也不是。上世紀90年代,迪士尼為了重振其動畫電影鼻祖的聲威,花大力氣製作了一批品質優良的影片,其中的電影音樂更是為人稱道。徐海星唱的幾首歌,如《自己》,《美女與野獸》等,均出自這些電影。這些歌都很有戲劇張力。徐海星在唱這些歌時,也是有層次的,主歌部分多用氣聲,弱聲,副歌開始用強聲,甚至會用張肋來增強氣勢,能有意識這麽做的,在好聲音裏其實並不多,一般隻會用氣息衝(趙露)。從這點上來說,她的感情還是有的,隻是套路比較單一。 好,之前徐海星唱的都是重新填過詞的中文版,這次唱了一首英文歌,在咬字上,我就不多說了,中國人的普遍問題,元音發不飽滿。 關於這次徐海星引起的諸多非議,我想說,這些大部分都是無關唱歌本身的。但是既然這個帖子要討論學員的前途,我想還是應該多說幾句。不知有多少人仔細看過徐海星初登場的VCR,那裏麵寫了她爸爸生她的時候50歲,她媽媽25歲,也就是說她爸爸跟她媽媽在年齡上有差不多一代人的差距。這意味著什麽?我相信徐海星成長過程中恐怕沒有遇到過什麽真正的問題,她的父母可以幫她打理一切,滿足她任何需求,從物質上到精神上。但是這可能會造成一個問題,就是會讓她與同年齡層次的異**往缺失很多東西, 缺少那種糾葛。這會影響到她的演唱。 由此看來,其實徐海星生活中的“作”(我不太願意用這個詞,無奈網絡上已經很多人在用,隻好沿襲)倒並沒那麽嚴重,真正的問題在於她歌唱中描繪的圖景不夠現實具體。聽她唱歌,明明音域,力度,強弱都到位了,但就是不夠生動鮮活,因此觀眾就是聽了一個模樣,缺少觸點。由此也可理解為什麽她和陳斌在唱《美女與野獸》時會頻頻笑場。她說她十四歲起就開始嚐試演繹英文大歌,我覺得我們從歌聲裏聽到的,依然是她十四歲時的狀態。 之前看到很多人用各種理論分析各學員的歌唱表現,分析的很細致,也很複雜,總結一下大概就是兩句話:一,你心裏有什麽,唱出來就是什麽;二,有些效果是可以做出來的。這第一句話在總體上是對的,但一個歌手的閱曆和情感也不一定與歌唱能力成正比,不管是技術麵和情感麵,這裏麵有個表達力跟理解力的問題。另外,你內心的東西和表達的東西有多少距離,決定了做效果的方式。這些最好是結合例子來說,具體到徐海星身上,就是她的閱曆和經驗還撐不起她的演唱。 另外,看到她在酒吧裏那些貌似有些誇張的照片,我隻能說,我看的隻是一個小孩,在努力做出一些似乎是出格的表演和表現。總的講徐海星的演藝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次的挫折,對她來講也不是壞事。娛樂圈的渾水要比這深多了,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不要輕易涉足。你說的其實與我不矛盾。我之前也說了,一個人的閱曆和情感不一定與歌唱能力成正比,從整體上來講,徐海星確實沒體現出有多麽好的樂感,她也沒有唱過細膩的情歌,但就從她演繹的大歌來看,如果她的閱曆和情感經曆能上層樓,她的演繹效果也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像《美女與野獸》就聽不到愛情的感覺。樂感不好是可以用技巧和音樂修養彌補的。另外你說十七八歲也可以把歌唱得很動聽,這裏麵有個理解力問題,如果你對曲的理解力很好,照樣也可以唱出感覺來,那就是你的樂感好。你舉的幾個例子都不太能說明問題,鄭虹我第一次聽就覺得她模仿太厲害了,但脫離開阿黛爾的歌曲她唱的就很一般,樂感不錯倒是真的。吳莫愁和梁博我說過,吳莫愁在同年齡裏算是閱曆廣的了,梁博來自東北那個被遺棄的重工業社會,所以他唱《北京北京》那種空虛感就很有說服力。說到底,閱曆和樂感都是加分的,但樂感是天生的,閱曆可以後天培養。袁婭維 西方包裝的中國小調 袁婭維我之前都沒有太細細評述。如果按照上麵的分析方法,就是她表達的東西跟她內心有一定距離,或者說她的技巧太好,讓人看不清她內心是什麽。她的能力很強,各種曲風無論是R&B,SOUL,BOSSANAVA等,都駕馭的遊刃有餘。有人說她是好聲音裏英文歌唱的最地道的選手,這我也同意。有趣的是,她唱英文歌的次數倒不是最多的。這次好聲音裏她一共演繹五首歌,三首是老曲新編《彎彎的月亮》,《漁光曲》,《滾滾紅塵》,兩首是英文。 如果從唱的角度考慮,袁婭維可供尋找的漏洞不是太多。從改編的角度,《滾滾紅塵》是羅大佑的作品,羅大佑是少有的詞、曲、唱三者可以完美合一的音樂人,他跟李宗盛不一樣,李宗盛追求口白式的旋律和唱詞,羅大佑則有土洋結合的範兒。袁婭維選這首《滾滾紅塵》還是很能發揮她的特點,首先這首歌的原曲在下行的部分音做了升半音的處理,造成一種輕微的歎息效果,袁婭維的改編也基本圍繞這幾個點展開,“數十載的人世遊”和“愛與恨的千古愁”重複幾遍都有變化,使這首歌的張力更強,情緒更濃烈,體現了她的能力。最後一句“跟隨我兩的傳說”有強烈的掙脫主音和調式束縛的欲望,重複第二次的轉音和轉調,讓這首歌惆悵的感覺又多了一絲迷惘。 這裏麵有個中文歌與西洋曲風如何嫁接的問題。如果柔和的不夠,那中文的曲式和韻律會限製歌曲的發揮,如果過頭了,那會感覺是換了個中文馬甲唱外文歌,袁婭維初登場的《彎彎的月亮》就有點生硬,《漁光曲》則有點過了,這首《滾滾紅塵》則是剛剛好。權振東 披著屌絲外衣的獨行者 權振東自從登台以來,一直是以屌絲麵目示人。我之前說過他的音色太抓人,但是自從發現他強大的內心後,聽他唱那種傷感情歌就不那麽帶感了。 之前劇透聽說他要唱《親愛的小孩》,就知道這歌肯定抓人。這首歌原唱是蘇芮,蘇芮有很多這種感情濃烈又有畫麵感的歌曲,如《是否》,《酒幹倘賣無》,《一樣的月光》等。不過如果放的太過了,就變狗血了。插一句,蘇芮應該算是國語歌曲狗血派的第一人,她的歌迷不要打我,嗬嗬。這裏向大家推薦她的專輯《“搭錯車”電影原聲專輯》,華語歌壇上石破天驚的作品。 VCR裏劉歡讓權振東不要唱的太過,就是要他控製住自己的情感。這首歌一開腔,權振東的音色依然很抓人,但是我一直在等他放。沒想到他主歌過了到副歌,還是沒有徹底放,我就一直在想“放啊,放啊”,那副歌第二遍的“親愛的小孩”的高音終於放了出來,略有一點提喉感,但是這個感覺用在這裏很有效果。不過情緒的爆點在最後的熊抬頭。其實這場整個的剪輯蠻差的,感覺不是原來的團隊,像是浙衛的草台班子,但幾個擺設還是很有亮點的。 這裏說說權振東,雖然他看起來屌絲,唱的歌也一直比較屌絲,但從幾次PK的表現,他內心其實是個非常孤傲的人,不輕易服人。感覺他就像個獨行俠,穿梭在比賽中,沒有很想表現自己或證明什麽的欲望,在意的隻是誰比他更強。據說權是個富二代,最大的夢想是出一張專輯,而且一直聲明自己不會放棄教書育人的工作,這裏先為他鼓掌。吉克雋逸 一隻色彩斑斕的黑蝴蝶 吉克是這次中國好聲音最大的熱門,可以想見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之前從battle戰時我就說過她的狀態不是太好,而且連聲音狀態都出了問題(《Sexy music》),這場看她依然很疲憊的樣子。 《Halo》是Beyonce的作品,Beyonce有個“長得最漂亮唱功又好的黑人流行女歌手”的評價,也就是說她這一卦在西方也是不多見的。這裏推薦一部她2006年主演的電影《Dreamgirls》,是由百老匯音樂劇改編的,講述三個黑人女孩組成的組合如何成名的故事。 說到吉克,她也是選秀曆史上一個很特別的歌手,屬於“長得漂亮,唱得好,既有民族風情,又有國際範兒”,確實是天生當明星的料。所以楊坤、那英都不吝讚美她是“未來之星”。但越是這樣的,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也越大。 吉克這場的狀態依然不是最好,《Halo》好多樂句的尾音出現了顫抖的綿羊音,這是橫膈膜沒繃住,可能是緊張,也可能是太疲勞。據說她幾天沒睡好覺。吧裏有好多人在爭論吉克和袁婭維的英文歌誰唱的好。從整體的感覺上,袁婭維唱的更地道,但吉克的好處在於她的元音發的很飽滿,所以聽起來會更爽。至於那個低音沒低下去的問題,我覺得問題不大,這個低音本來就有點炫技的意思,Mariah Carey在《My all》裏也做過這種處理,低不下去是正常的。問題在於高音的地方,聲帶用的太多,還好她有好本錢可以支撐的住。 整體上,吉克讓我想到了一個歌手:張靚穎。她跟張靚穎有很多很像的地方,都喜歡唱英文歌,都唱pub,樂感出色。還有一點最像的是,她在講話時會慢慢的一句一句往外吐,視線的焦點也比較散,時遠時近。這有點像背稿子,但更可能是她說話之前都要考慮,話說的合不合適。這個習慣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我也不知道她在台下講話是什麽樣子,但如果將來當藝人的話,最好盡快改掉。 這次大家認為劉歡偏袒吉克太多,實際上,那英也從不掩飾她對吉克的欣賞,楊坤和哈林出於對各自隊伍的考慮,不做太多表露,但大家都看得出來吉克是可造之材。問題在於,為什麽是吉克,而不是別人? 這一部分跟吉克的少數民族背景有關。之前有人轉載高曉鬆的話,說漢族不是個能歌的民族。其實高曉鬆這話錯也沒錯。說不錯,因為少數民族的歌舞能力出眾是普遍現象。說錯,是說漢族並不是沒有能歌善舞的基因。很多人說漢族人情感內斂,保守什麽的,推薦大家去看看《詩經》,看看上古我們的祖先是多麽狂放,浪漫,隨性。 也就是說,漢族變成不那麽擅歌的民族,是文化的原因。但並不是因為文化裏不重視音樂,恰恰相反,從孔子開始,中國的教育一直重視音樂。六經裏就有《樂經》。古代豐富的詩詞資源也從來是音樂的重要來源。 問題出在哪裏?原因比較複雜,這裏粗略的說一下。大家知道,在一些少數民族,能歌的女子會更容易嫁的更好;而在地方曲藝中,俚俗的元素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簡單的說就是性在音樂中是個很重要的元素,相當於催化劑,但在一個強調倫理的文化環境中,如何調和這種元素,能激發人的情感又不顯得庸俗下作,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在若幹年來的音樂教育中一直是被淡化和冷處理的。實際上在解放前,這類元素在中國的小調歌曲中,包括京劇等戲曲藝術中都是一直存在的,隻是今天經過過濾後我們不太熟悉了。 所以性感是一個很重要的調味品,而中國音樂走向國際化必須要邁過這道坎,以及許多其他類似的坎。而吉克作為少數民族,她釋放這種元素會顯得更為自然,也不太容易激發人們的反感。在西方,這種轉化和融合大都是由黑人完成的。黑人天生有音樂細胞,西方近多少年來的音樂發展基本是由黑人的俚俗、邊緣文化,逐漸提煉,規整化,嚴肅化,成為新的音樂元素並融入主流的過程。在中國,這種融合更為複雜,也更為困難,從這個角度來說,吉克是劉歡的一個試驗品。吳莫愁則是另一個試驗品,是哈林的秘密武器。整個中國好聲音下半程的看點,就是劉歡和哈林的鬥法。 預告一下,明天會更新哈林組的內容,其中吳莫愁是重頭戲,需要多一些時間,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