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馬克思設計的共產主義方式失敗了
但是馬克思的《資本論》中關於經濟危機的論述,點出了資本主義的要害。對後來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結果,現代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的越來越像社會主義了。
而馬克思設計的社會主義,經過實踐檢驗,發現發展成了封建社會;而馬克思設計的共產主義社會,在實踐中成了奴隸社會。
北歐的發展其實也離不開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問題的深刻揭示。
現在中國正在麵臨著深重的危機。
這場危機,其持續時間和範圍,影響會很深遠。也許是變形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中國如何應對,最終才能避免日益迫切的經濟危機?
看完這個帖子,你就能夠撥雲見霧,找到解決方案,請看:
《效率與公平的邏輯關係》
楊帆 新浪財經 2006年05月18日
抽象談論效率與公平的文章,浩如煙海。我們需要的,是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把二者關係做具體的,曆史的說明。理論上的真問題,必須結合實際中的真問題,才能具有實際意義。
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是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之間的基本關係。所謂效率,主要指經濟微觀層麵,企業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但經濟效率也可擴大到產業層麵,指一個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拉動效應,有前向關聯,後向關聯等;還可包括宏觀經濟層麵的總體效率,即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波動的減少,防止壟斷,過度競爭,傾銷和重複投資,改善對外貿易條件等等。不能僅僅把經濟效率理解為單個企業的眼前利潤,即使單個企業的經濟效率,也離不開長期發展戰略,市場的占有率,長期合作夥伴關係,社會貢獻與社會形象等多種因素,不是單純的利潤指標可以代替的。企業的效率,前提是符合社會效益,如不能造成環境汙染,危害社會等,在現代生產中,企業活動的外部性問題已被尖銳揭露,脫離社會效益的企業微觀效率不能被社會承認,這一點在財務上也將體現出來,即把企業活動的外部成本內部化,打入企業成本以降低利潤,企業的虛假效率必然被剔除。
至於“公平”,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流派經濟學家長期所忽視或者有意排斥的問題,他們的學術理由之一就是:效率有明確的指標可衡量,而公平的概念太泛,不能量化。其實,國際社會對於公平越來越重視,並給出了明確概念。2000年10月,180個國家元首簽署的《千年宣言》概括了世界銀行奮鬥目標:消除饑餓和極度貧困;普及小學教育;消除性別歧視,賦予婦女平等權力;降低嬰幼兒死亡率;減少孕產婦死亡率;消滅愛滋病、瘧疾等疾病;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扭轉環境資源的耗竭趨勢。根據中國青年報采訪世界銀行專家鄒恒甫,社會公正至少包括四大內容:
第一,機會均等。每個公民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發展機會。機會均等要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公共政策向機會最少的那部分人傾斜,以增加他們的發展機會。例如,教育是影響人們發展機會的關鍵因素之一,公共政策應該保證窮人也能享受基本的教育。
第二,過程公平。雖然公民的先天稟賦,如身體狀況、智力、家庭環境存在很大差異,但公民利用自己的稟賦、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回報的過程必須是公平的。人們不能因居住地、性別等方麵的差異而受到歧視。例如,農村居民必須同城市居民一樣,完全平等地參與競爭,同樣的付出應該得到同樣的回報。
第三,按貢獻進行分配。根據每個成員對社會的貢獻大小進行有差別的分配,多努力者多得回報。
第四,確保基本生存條件。社會必須給每個公民基本的生存和發展機會,避免一部分公民陷入絕對的貧困和被剝奪狀態。這就是說,政府必須調節資源的配置結果和收入分配格局,以維持每個公民最起碼的生活標準。
四個內涵之間可能出現衝突,例如為實現機會均等和避免絕對貧困,必須對弱勢群體進行政策傾斜,會影響過程公平。阿馬蒂亞·森在其名著《以自由看待發展》中指出,社會公正的具體內容和具體體現取決於每個社會自己的選擇,隻要社會的決策過程是民主的、每個成員都有表達自己偏好的正式渠道、政治決策機製能綜合每個公民的意見,社會選擇的結果就是可以接受的。
依據國際上中等偏下的水平,中國教育支出,醫療衛生支出,社會保障支出應各占財政支出的六分之一,共占50%;按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30%計算,應達到GDP5%,三項共占15%。
國際思潮可以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劃線,主張效率優先的為右翼,主張公平優先的為左翼。我以此為依據,又加上手段的激進與溫和,把中國社會思潮劃為溫和左翼,溫和右翼,激進左翼,激進右翼四種思潮。我主張溫和右翼與溫和左翼合作,既反對激進左翼(原教旨計劃經濟思想),也反對激進右翼。中國思想界的思維慣性實在太嚴重,許多人至今把“左傾”作為最主要的危險,對於新的“激進右翼思潮”缺乏警惕,甚至作為“改革開放大方向”加以維護,這就是主張以腐敗為機製,將權力與資本相結合形成“精英聯盟”,進一步買辦化,走對外妥協,對內剝奪大多數人民的“拉美化”道路。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中國改革開放自1995年以後,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同時,忽視了對腐敗的控製和對受損階層的補償,正在一步步滑向這一方向。
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在經濟方麵可以歸納為“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的關係”。公平是指社會成員的收入均等化,效率是指資源的有效配置。計劃經濟有天然的公平取向,忽視微觀效益;市場經濟則重視微觀效率而使收入差距拉大,這是效率與公平背後的體製因素。
官員財產公示--瑞典240年前就已開始 民主並不是最先從美國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