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津重慶道小學二三事》

(2022-04-14 07:10:27) 下一個
《天津重慶道小學二三事》

1948年,我開始上學了,起初進的是耀華小學。一年以後,應該是因為學費太貴,轉學到五區中心小學(之前曾稱十區中心小學,之後為重慶道小學),後來又改名為二十中附小。


1. 五區中心小學

它座落在重慶道東口的馬場道上。據說這兩棟小樓的西樓曾經是開灤煤礦采礦工程師胡佛先生,第31屆美國總統的故居。(注:後來他設計建造了胡佛大壩,加州斯坦福大學校園裏的胡佛塔就是為紀念他而命名。)
?
照片1.

最初的印象是它的路隊製度,上下學時,高年級的同學會橫拿住兩米多長的童子軍棍,五六個人一組,一個接一個的分成兩列,短時間欄住馬場道或重慶道,讓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列隊安全過馬路。我倒不用,不下邊道,右拐到湖北路上,再沿著當時沒幾個行人的鄭州道,澳門路,洛陽道,三拐兩拐就到家了。一路上東張西望,看到那時還是民政局(原來的英國文法學校,後來的二十中學)的大院子裏外,高大的楊樹成行排列,樹葉落了一地,有時會撿幾片,留下葉柄拔老根。常常會抬頭望望鄭州道北側院內(小德張)大宅房頂上,看看小飛機狀的風向標指向何方? 最關心沿途大樹高處的枝叉上,有沒有落著軲轆錢、大老青,能用粘子杆粘下來才過癮哪!

往往是和一位住在洛陽道東段的李佰林同學一道,先到路南他們家玩一會兒再回家。李同學也是獨子,父親早逝,母子二人和祖父叔伯住在一起。老先生在大門口旁邊的汽車房裏辦起了縫紉廠,幾位兒女媳婦都在廠裏麵做針織衣衫。我們一回來,老人家總是高興的招呼我們。夏天的廊下,常常會放著許多三白西瓜,白皮、白籽、白瓤,甜得很。我跟著李同學粘光好多次。

2. 蘇帷帷老師的音樂課

小學的課業不重,沒有什麽壓力,唯一難忘的印象是一節音樂課,年輕的蘇帷帷老師帶來一張黑膠唱片,給我們上音樂欣賞課。他說:“今天讓你們聽聽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樂 —1812年序曲,這是紀述一百多年前的一場戰爭。馬塞曲的激昂旋律代表法蘭西,沉穩厚重的俄國國歌旋律代表俄羅斯。” 他先放了兩小段樂曲,讓我們熟悉這兩種旋律,再播放了兩遍全曲、我們邊聽他邊講:“聽!馬賽曲高昂,拿破倫興起了,法國軍隊節節勝利。渾厚低沉的俄國國歌旋律翻滾向前,俄國軍民奮起抵抗…” 蘇老師用一堂交響樂欣賞課開企了我們的視野:遙遠的世界,殘酷的戰爭,厚重的曆史……!
?
照片2.
小學外麵的世界也吸引著我們,三年級教室的窗外,隔著一座四四方方的白色平頂西式洋房和

寬敞的花園,可以看見馬場道院牆上朝南開的大門。我們注意到,剛剛住進一家洋人。夫婦兩位帶著一兒一女。每天早上有漂亮的小汽車接先生上班,後來似乎他的兒女也開始上學了,有消息說男主人是來援建的捷克專家。原來東歐人是可以這樣生活和工作的!

六年級末的暑假前,傳來好消息:“我們少先隊的大隊長石毓鴻同學將代表天津的少年兒童參加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國際少年夏令營。” 石同學就是我們的班長,我們當然與有榮焉。石毓鴻訪歐回來,還專門向我們談了她的體會。她後來直接被保送昇入十六中(耀華中學)

這幾件事讓我知道東歐有好幾個社會主義國家,有先進的技術和很高的生活水平,我從此更多地注視著東歐和世界。56年的匈牙利事件,68 年的布拉格之春,89年的多米諾骨牌開始倒塌…… 曆曆在目。沒想到,對曆史,地理和政治的關注竟然是從一節音樂欣賞課開蒙的。

3. 美音琴行和張誌新大姐姐

小學時代課後有學習小組,往往是安排在家裏地方較寬敞,有家長能監督輔導的同學家。記得有一段時間是安排在同學張誌玲的家裏。她家位於曲阜道中段,是門臉房的二層。底層門楣上沿大書 “美音琴行” 四個大字。

一般下課後去學習時,從後門上樓,樓下“美音琴行”,除了偶爾聽到鋼琴、風琴、小提琴外的聲音之外,似乎沒有幾個顧客。我們四五個小學生,圍坐在二樓中廳,很快寫完作業就回家了。有不懂的,就問問她那美麗和藹的大姐姐 。當時,她是女一中的高中學生,知識全麵,有問必答,是難得的輔導員。

後來才知道,她就是在文革時期,遭到割喉殘害的女英雄張誌新。

?
照片3. 張誌新大姐姐


歲月靜好時光的我們,誰也沒有想到她會有如此的悲慘人生。十來年前同學相聚時,見過張誌玲,她是張家四朵金花中的老四,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如今雖然早已定居美東費城,以教授小提琴、鋼琴為業,生活無憂。但是隻要一提起誌新大姐姐,她就神經兮兮的,憂傷不已,淚如雨下。

記住:文革中喪盡天良的劊子手和背後主謀的罪責,至今沒有徹底清算!

4. 植樹活動和代課老師

五年級時,參加過一次學校組織的植樹活動,記得老師不知從哪裏借來了公交車,領隊老師嚇唬我們:“每次司機師傅停車都要踩刹車,零件磨損費一腳刹車8元錢。” 我們不敢亂跑,也不能隨意要求停車。好在也沒開出多遠,過了佟樓不久,就停在當時光禿禿的圍堤道上。我們種下了第一批行道樹苗。沒想到10年以後,成為機械工人的我,天天沿這條路上下班。自己種樹自己乘涼了!

六年級下學期了,要準備上中學了,自己知道該努力學習了。 這時來了一位代(語文)課的袁老師,年級不過二十來歲,留著大辮子,和言細語,美麗大方。我個子小,一直坐在第一排,過去常常愛回頭。袁家怡老師來了以後,我比較注意聽講了,成績也很快跟了上來。到畢業時,進入了前三名。袁老師還送我一個小小的紅塑料皮日記本,作為畢業紀念的禮物。後來才知道袁老師是民國大總統的眾多孫女之一。據說她現在洛杉磯安享晚年。

1954年7月,我告別了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活,考入了憧憬已久,充滿未知事物的天津市立第一中學(當時是男校)再見了!五區中心(重慶道)小學。

作者 吳西 10/2022修改於加州矽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