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倫進修記之二

(2022-03-11 02:10:17) 下一個
英倫進修記之二 《我的以色列同學》

1. 猶太教堂

最早注意到的是猶太六角星標誌是上小學的時候,重慶道小學的背後就是鄭州道,那時牆子河還沒有填,鄭州道的出口也沒有橋,當時的民政局幾乎占了鄭州道的整個南側,據說這裏曾經是原來的英國文法學校。

下學回家的路上,繞到重慶道小學校的後麵,走到湖北路鄭州道口。本來應該左拐向西回家的,但是常常拐向東,民政局院子內外長滿了高大的梧桐樹,一路走一路撿老根(大楊樹葉的葉柄)。追著落葉跑幾步就到了鄭州道的東口,已經無路可走了。

鄭州道東口路北是一座挺大的灰白色建築,正好占聚了路角,大門對著牆子河。高高的台階可以拾級而上,但那雙扇的大門從來是打不開的。

我注意到:很少見的大尖拱門上下都有一個六角星型的圖案。後來才知道,這是猶太民族的圖騰。原來這座建築是過去的猶太教堂。

過了許多年,似乎是文革前後,有一次路過這裏,注意到猶太教堂大門虛掩,我走上高高的台階,輕輕地推開大門,向裏麵張望,隻見空蕩蕩的大廳,在平坦光滑的淡黃色木地板上,擺著一付平衡木,地上還有幾塊體操墊。看來有人在這裏練體操。

照片:天津的猶太教堂



2.四海之內皆兄弟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曙光影院看過一部電影,名字記不清了,一句關鍵的台詞的譯文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似乎是歐洲某國拍的故事片。

電影故事講的是二戰中的一條輪船,船長在德國漢堡港接受了一大批猶太難民,載著他們逃離了希特勒法西斯統治,在海上繞著歐州海岸向西南航行,一路上無論哪個國家或城市的港口,懾於德國法西斯的淫威,都不允許猶太難民下船。後來輪船開進地中海,停在意大利港口。市長不同意難民下船避難,舉著一本聖經,念著其中一段,說出不該接受難民的理由;船長捧著同樣一本聖經,翻到另一頁,說到猶太人也是上帝的子民,應該予以庇護的理由,他們各執己見,互不讓步!倒黴的猶太難民…… 從此我意識到,如聖經這樣的大部頭作品往往前後矛盾,對同一件事情,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釋。

不久,進入七八十年代,注意到大報和小報上偶有以色列的報導。從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以色列國是美國人出錢,蘇聯出人,英法找地方。1948年,一棵猶太民族國家的種子,重新被聯合國種在了地中海東岸。連任數屆的女總理梅厄夫人都是來自二戰後的蘇聯。在外有強敵環伺,近有視死如歸的反對派的惡劣國際環境下,曆經數次中東戰爭,不但未被壓垮,反而屢戰屢勝!我從心裏油衷的欽佩這個偉大的民族。


3. 以色列女孩

九十年代初,我有機會到英國進修一年,其中一段時間,獲英國文化委員會資助和安排,在倫敦參加一個英語會話強化培訓班。我同桌的同學竟然是位來自以色列的年輕女孩。

按照老師的要求,必須與同座者交談,先自我介紹。我們遵命用英語攀談起來,她說:“我來自特拉維夫,剛剛服完兵役,上大學前,有一年時間周遊世界。我報了這個英語會話班,先加強一下英語,然後去看看世界,回來再上大學。”

我也自我介紹:“我來自中國天津,環境工程師,來英國學習固態廢物處理的先進經驗……” 就這樣,近距離認識了一位和我兒子差不多大的猶太女孩兒。

在一個月的時間裏,我們暢所欲言,不會就問,在英文老師的輔導下,我們彼此了解漸多。

注意到她寫字從右向左橫著寫,書法流暢舒展。我問她:“你不是用英文記筆記吧?” 她笑著告訴我:“這是希伯來文,是全世界的猶太人通用的語言!隻有22個字母的拚音文字,已經有五千年的曆史。”

我大吃一驚,接過她的筆記本,仔細看著她如行雲流水一般的美麗書法,不得不感歎、佩服:“原來這還是拚音文字呀!” 這才知道,猶太人的聖經“舊約” 就是用這種語言寫的!現在以色列的小學生照樣可以讀懂聖經上的故事!紮紮實實的繼承著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文化和宗教。

我也磕磕絆絆地(用英語)連比帶劃地告訴她:“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是可以從上向下縱寫的,也可以橫著寫。幾十年前是從右向左,現在已經是從左向右了…… 五千年前的象形文字,今天的中國人大多數是看不懂的。” 原來猶太民族的文化傳承是如此強勁有力!


4. 大學和六角星

我問她:“ 你將來上大學要學什麽專業?” 她遲疑了一下說:“我還沒有想好,當兵以前,在爸爸媽媽的農場裏,邦他們裝配和調整滴灌係統。有些興趣;當兵時又有機會接觸了激光瞄準和夜視係統,也很有趣。將來等我一年後旅遊回來,應該知道自己該學什麽專業了!”

她又仔細地問我:“你來英國是研究哪個方麵的環境工程的?” 我說:“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技術和方法研究,主要對象是城市生活垃圾。” 她一聽就來了精神,立刻問我:“你從中國哪裏來的?” 我說:“天津,中國第三大城市,過去有很大的外國租界,許多西式洋房聽說是猶太設計師的作品;我家附近還有一個猶太教堂。尖拱上下有兩個這樣六角星型圖案。”

我想起了那個六角星,隨手一筆劃了一個,問她:“是這樣的吧?” 她見到我畫的六角星????,立刻嚴肅起來,十分莊重地說:“ 那是我們國家,民族和宗教的圖騰!”

她接著告訴我:“在此之前,我隻聽說過中國的上海市,二戰時期收留了很多猶太人。還沒聽說過天津有猶太教堂。” 又說:“我若能去中國,一定要去天津和上海,實地看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怎麽包容我們猶太人的。”

我接著說:“天津不僅有猶太教堂,還曾經有很多猶太移民。住在小白樓、民園體育場附近。其中還有幾位建築設計師呢!” 她問我:“現在還在嗎?” 我想了想說:“似乎不在了,1917年蘇俄革命成功後,猶太人隨著一批白俄進入中國,後來在天津的租界裏站住了腳。二戰初期又來了一批猶太難民。五十年代以來,中國共產主義化了,猶太人陸續都去了澳洲和加拿大。”

英語強化課程接束了,我們各奔前程。雖然無緣再見麵,但與猶太民族和文化的短暫接觸一直讓我記憶猶新,受益非淺。

作者 吳西, 9/27/202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